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我是钱文忠。今天咱们一起接着来精讲《坛经》。
在上一讲,咱们讲到慧能大师面对自幼出家的法达,对他进行了开示。法达请教的是《法华经》的问题。慧能大师请,或者说让,或者说命法达诵读《法华经》,读到譬喻品以后,慧能大师打断,进行讲解。
上面这一讲讲的就是这样内容。那么这一讲是慧能大师,接着来进行开示。慧能大师讲:“汝慎勿错解经意。”法达,你千万要当心,不要误解了《法华经》的经义。“见他道开示悟入,自是佛之知见,我辈无分”。什么误解呢?你听到别人讲开觉知见,示觉知见,悟觉知见,入觉知见,也就是佛之四门。这里的他是指别人,而在这里指慧能大师了。你法达千万不要听到有别人,就比如我这么讲,开、示、悟、入这四门,你认为这是佛的知见,和我辈,我们这样的凡人没有关系。“若作此解,乃是谤经毁佛也”,这话很重。如果你存有这样的见解,那就是谤佛啊。
“彼既是佛,已具知见,何用更开”。佛既然已经成佛了,他本来就具足圆满的知见,他哪里还用开悟。“汝今当信佛知见者,只汝自心,更无别佛”。你今天应该有一种正心,什么呢?就是所谓佛知见,只是在你自己的心中。除了你心中的佛知见以外,更无别佛。也就是你要从自己的本性、自心去寻求,不要他求。“盖为一切众生,自蔽光明,贪爱尘境,外缘内扰,甘受驱驰,便劳他世尊,从三昧起,种种苦口,劝令寝息,莫向外求,与佛无二,故云开佛知见”。
那么为什么要说开佛知见呢?只不过是因为一切众生,他们遮蔽了自己的智慧,对尘世间的各种凡俗,贪恋,或爱或憎,内外都受到了各种各样的侵扰。他们被各种各样的欲念、执着,各种各样的妄见牵着走,甘愿受它们的支配。所以才有劳我佛世尊,苦口婆心,从禅定开始来奉劝众生要息心止念,不要向外寻求。这样才能和佛无二,也就是和佛没有区别,因此才叫开佛知见。“吾亦劝一切人,于自心中,常开佛之知见”。我因此也劝告大众,劝告所有的人,要从自我本心当中去寻找、去悟知佛之知见,佛之真知正见。
“世人心邪,愚迷造罪,口善心恶,贪嗔嫉妒,谄佞我慢,侵人害物,自开众生知见”。但是世上的凡人,他们容易生发出邪念,非常的愚痴又执迷,造作种种罪业,口善心恶。嘴上说得好听,但是心中都是恶念,他们满是贪嗔、嫉妒,谄佞、我慢,谄曲我慢,有这种我慢之心。“侵人害物,自开众生知见”,去伤害他人,伤害世间万物。这是什么?这是自己开启了众生的、世俗的俗见,不是佛知见,是众生知见。
“若能正心,常生智慧,观照自心,止恶行善,是自开佛之知见”。如果能够端正自己的本性,能够生发出智慧,能够关照自性,能够去观察、去照亮自己的本性,能够止恶行善,那就是自己开悟佛的知见。“汝须念念开佛知见,勿开众生知见。开佛知见,即是出世”,你必须一定要每时每刻要开悟佛的真知正见,千万不要去开出众生知见。只要开悟了佛的真知正见,就是出世,就是出离了、超脱了这个凡世,超脱了这个世界。“开众生知见,即是世间”,如果你开启了众生知见,你就一直在这个世间了,你做不到出世的。“汝若但劳劳执念,以为功课者,何异犛牛爱尾”。你如果这种辛辛苦苦地,平时就是非常表面上看你非常的勤奋,非常的精进,但是你只不过是执迷于众生之间,而且你还以此为功课,以此为这种自己修行的功课。这样的话,你和犛牛爱护自己的尾巴有什么区别呢?
犛牛爱尾是佛经当中的一个典故。这个字在很多现在讲解佛经的书里面,把它注音注为“lí”。有两种读音,这个字一种读音是“lí”,一种读音是“máo”。在这里还是应该读“máo”,犛牛爱尾。读“lí”,我个人认为是不恰当的。“犛”这个字都读“lí”这个音。在古代主要是用于一个地名 “犁轩”,也就是Alexander,亚历山大这个字的古义。在这里读犛牛(máo),什么叫犛牛爱尾呢?其实这个典故出自于《法华经》,方便品。人们不舍得舍弃自己的欲望,就好像犛牛爱护自己的尾巴一样。(注:“犛牛爱尾”另有两种写法,即“犁(lí)牛爱尾”和“牦(máo)牛爱尾”)
犛牛是一种长着长毛的,身上长着长毛的牛。今天在藏地和高海拔地区还经常可以看到。他有一条尾巴也非常得粗壮,非常得长。平素用这个尾巴来驱赶叮咬自己的各种蚊蝇。犛牛特别爱护自己的尾巴,爱护到什么地步呢?如果犛牛的尾巴,比如被某棵树给缠住了,那么猎人来打猎,要打犛牛的时候,犛牛都不舍得扯断自己的尾巴,放弃自己的尾巴。当然这是一个古人流行的一个说法。因此在佛经当中,犛牛爱尾就成了一个比喻,来比喻世俗之人,不愿意放弃对世间的贪恋。所以慧能大师一再嘱咐必须开佛知见,你必须开悟出佛的真知正见,千万不要生发出众生的知见。如果你没有开佛知见,你表面上很精进,很勤奋,并且还以此为功课,这就好比是犛牛爱尾,依然贪恋于这个世界。
好,今天这一讲咱们就先讲到这里,感谢您的垂听。咱们下一讲,再见。
好
莫向外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