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五祖开示说自性

8. 五祖开示说自性

00:00
25:12


五祖开示:要清静本来的无上菩提,往内觉照自己的本心才能显示自己的本性,性显于心,烦恼也来源于心。如何在烦恼的当下就体验到自己本心?神秀因何种原因没有得法,受到五祖真传,和一代六祖失之交臂?且看这期讲师如何讲解!

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汝且去一两日思维,更作一偈,将来吾看;汝偈若入得门,付汝衣法。”神秀作礼而出。又经数日,作偈不成,心中恍惚,神思不安,犹如梦中,行坐不乐。


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想要亲近这个本来清净的无上菩提,需要学习在每一个当下,这个“言下”就是每一个当下,往内觉照自己的本心才能够显现自己的本性。


“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性是怎么显现的?性是由心的实相显现的时候性才显现。因为性的这个造化规律能否显现,它是锁于心,我们这样讲是不是太玄奇了一点?但是可以感受。如果你现在非常的烦恼,你会觉得你全身的感受、气机:混乱、奔腾,对吧?如果你现在觉得很清净,你会觉得全身的气脉都非常的顺畅,对吧?那也就是说,全身的气脉跟你的心灵的状态有没有关系?是有绝对的关系的。如果看到了一个不喜欢的人,想到了一个痛恨的事,当你越想越恨的时候,你有没有发现全身开始不舒服?它是全身的,它不是只有心,最后全身都不舒服。那个气脉锁在你的心田,就是中丹田,在中丹田,在心头、中间一方寸的位置。


“识自本心”,先观照你的“心”,“心”是什么组成?“心”是一团能量组成的,很奇妙。你以为“心”是什么想法?那个想法叫“无念”,想法可以没有烦恼,想法可以没有挂碍,没有挂碍的想法统称“无念”。你可以写下来,不会造成你的挂碍的,不会造成你烦恼、痛苦的那一些想法,在经典的意义上就称“无念”,“有无”的这个“无”,指的是有没有挂碍这一个主轴来说的,不是有没有念头。若是要让你无念到没有念头才“无念”,那个佛发慈悲的时候要不要念头?那也是要的。那这样是不是跟前面会抵触?就会抵触了。如果你以“无念”为最后追寻的目标的话,那是在念头中的无念。那这如何解释?在所有的念头里面,没有一项是引发我的对待的烦恼知见的,这一项是没有的。


所以“识自本心,看什么?心中的一团能量。在这一团能量上是任其自在、是毫无攀附、是没有一丁点的挂碍、没有一丁点的抵抗,在哪里?在心头!这就是黄庭禅整个禅修课程的训练的主轴重点。只要这里看得开,性就可以见,因为性就是能量内的造化。造化不可见,但造化自不自在却可以感知。没有挂碍的当下,全身的性的造化都是自在的。


好像你没有办法透过内观去感觉你内在的血液流动,你没有办法看到血液内还有什么红血球、白血球,然后它是如何扑杀细菌跟如何输送氧分,你做不到。但是你只要身心愉快、身心自在,它那一个造化机能是非常完美无缺的,对不对?你吃的正常、睡的正常、你心情放的开,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自然的事情啊?那就没有了。一样的意思,心的知见拿得下来,性隐藏在能量里面,做什么?做造化。因为有性,所以造化有非常精密的过程跟路线,它会显现。但它一直都受到心的打压,所以为什么在性的面前要讲心。所谓“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而六祖是说“识自本心,见自本性”,这是有次序的。


无上的佛道,是从哪里进入的呢?先认识你的“本心”,而“本心”是什么?一团的气,胸口的一团气。那个常常有胸闷现象的那些人,最了解什么是心头的一股气,那个闷闷的就是一股气,对吧?那不是一个想法,那是一个感觉。手术刀给你切开,又没有一个球,也没有一个癌细胞,怎么会压在胸膛的?没有啊,这里空空的,可是就很闷,闷的都很哀怨、很郁卒、很忧郁,有的想自杀,对吧?这就是胸头闷闷的一股能量。能量本无意义,这就是“本心”。往里面看,看它的畅然,性呢跟看心的时候一样,因为性也是一股气,气里面主导规则的那个机制,神妙的机制,不可说,但你可以感觉性的自在,称为“见性”。这就是修行的无上佛道,修行的最捷径、修行的最正确的道路,叫“无上菩提”。


它是什么样子呢?不生不灭,生,不生不灭,当然你忽然看到这个字,你就会说“无上菩提”就是永远不会再生,也不会再灭,永远藏留在天上,对不对?这样的解法又跟《心经》冲突,“不生不灭”我在《心经》里面有解释过,各位可以听这个CD就可以明了。“生”是多出来,而“灭”是少去,“不生不灭”指的是维护它原有的样子,一点不让它再多,一点不让它再少。


譬如能量本无意义,千万不要让它变成贪的意义出来,不要让它变成嗔的意义出来。当你今天穿着很好看的衣服,同事投以羡慕的眼光,你内心心头一动,俨然有一点得意的感觉。那个心头一动,那个气、能量在动,本无意义,但俨然有一点得意的感觉从这个能量上生出来。这个能量未起之前,他们品头论足,你还没感觉!当心头一动的时候,俨然有一点得意的感觉,那个本无意义的能量,现在已经多出一个什么来?高贵,第一,“我比你们行”,“你看我多漂亮”,对吧?俨然有这个意义。


但是其实能量是没有意义的,那就是所谓的“生”。比如说,我今天买了一个我自以为很好看的衣服,可是同事一直批评,然后你开始觉得心情不舒服。当他们都在批评你,心情都还没动,当他心头一动,气一沉下去的时候,你俨然开始有一点自卑。能量本无意义,而现在好像减损了什么,损掉了你的威严,这就是所谓的“生灭”。“不生不灭”指的是你的心性,维持心性那个畅然,本无意义,无尊卑高下的那个原貌,不让它有一点增减的机会,这就是所谓的“不生不灭”。


于一切时中,在任何的情况下去观察,在未发中观察,在已发中观察,未发什么?喜怒哀乐未发,就是现在这个样子。喜怒哀乐已发,有情绪发,在工作中、在吃饭中、在伤心的时候、在得意的时候,就是所谓的“一切”中,一切的心情有变动、没变动的时候,去观照自己心性的实相,叫做“于一切时中”。


念念自见,“念念”,把它拆开来看,这个“念”这个字,是一个今一个心,就是当下脑中的想法,以及胸中那个小小的那个情绪,那个就是“念”。“念念自见”,脑中想法,想什么都行的。它没有配上胸中那个小小的情绪之前,我们称为“无念”。但脑中的想法配上那个情绪,那个挂碍就开始产生了。那个念念不忘、割舍不下、久久不能自已,才叫做“念”,念念不忘的意思。


“念念自见”,就是胸中有一丁点变化,一丁点变化都能够见得到它的清真。当你一急的时候,胸口出现什么变化来挂碍你;或当你伤心的时候,胸口发生什么变化来挂碍你。那一些微小的气机变化才是“念念”挂碍的所在。任何心情变化,都看得到胸中气机微量的变化的真相,总是能量而已,它的真相就是如此,就是能量,丝毫不被那一丁点的发生所挂碍着。为什么我说它一丁点?因为你真的定下心神来,要看看我正在芥蒂的时候、正在在意的时候,我的胸口到底怎么了?多半未经训练的人有八成、九成根本就看不到,所以我称它为一丁点,它真的是只有一丁点。可是为什么却挂碍着整个人呢?那是因为我们对它有太多太多的捆绑,太多太多的知见。丝毫不被这一丁点能量变化所挂碍,就叫做“念念自见”。看得到自己的心性的实相,解脱得了这一层层的捆绑跟束缚。


万法无滞,这个“法”,宇宙万物,以及万物间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我们都可以称为“法”,方法的“法”、办法的“法”。我要敲一个钉子,我要不要一个榔头?那个时候敲进钉子是我的目的,而我使用的“法”是什么?就是榔头。那我要把两片木板固定起来,我使用的“法”就是钉子,把钉子钉进去使用的“法”呢?就是榔头!这个中间的媒介,万法之间维护着一个奇妙的关系,那它达成很多奇妙错综的变化是需要一个办法,那个统称为“法”。但佛经所说的“法”大多是指内心所发生的一切为主轴。


譬如《楞严经》所说,“法为内乘,心生即种种法生,心灭即种种法灭”,佛经的话语,大家耳熟能详,万法惟心!“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那这意思就是说,法的生跟灭是靠谁来认定的?靠心的状态来认定的。当心中生起了一个知见,我们称为一个“法”,当我们的心中灭去了一个知见,我们称为一个“法”。


而《起信论》里面这样说,“所言法者,谓众生心”,贪嗔痴爱的心、七情六欲的心、三心四相的心,这一些才是佛法里面所说的“法”。因为静观外物皆自得,其实他们早就平定了,他们早就泰和了,他们早就祥和了,这个世界早就和平了,唯一没有和平的是谁?你的心。你的心一平和你的世界就太平了,对吧?所以这一切一切都是由心中所造,所以“法”这个字,最后讲经说法讲到最后你就发现,他不是讲外面,是讲里面,就是你的心。一个气机变化的一个刹那间,而上面竟然攀附着无尽的知见,那一刹那,就是一个“法”的当下。


因此这个“法”字,指的就是各种心境、各种感受、各种的气血、各种的潜意识、各种涌上胸口的一种冲动、一股能量,都称为“万法”,实际上指的是这一件事情。松的气血进来是一个“法”,紧的气血进了胸膛也是一个“法”,快的进来是一个“法”,慢的进来也是一个“法”,细麻的也是一个“法”,而粗重的感受也是一个“法”。“万法”随时在身内身外来涌现,外面有外面的物,有外面的“法”,而影响你的是身内的这一份。觉者只以一个实相的心境去因应它,只是完全包容它的存在,不对内外的任何发生有所分别跟抵抗。能够在各种的境遇,各种起心动念之间,不对心头自来自去的气机攀附一点点贪嗔挂碍,就是所谓的“万法无滞”,它的真意。


若是我们把“万法”比喻为外面的“法”,外面的“法”本来就无滞,对吧?它每一项都是自在的。而跟外面的“法”不自在的是谁?是你。你的什么?你的心!你的眼耳鼻舌身意都还很自在,但你的心头一动的时候,就好像多了一层挂碍。就叫“万法无滞”,指的是内在的那股能量、内在的生灭、内在的气机,没有相挂碍的一个地方。你有没有发现你对“万法”总是有“滞”、有挂碍?“滞”就是挂碍。松的感觉你便觉得贪爱,对吧?紧的感觉呢?你便觉得嗔厌。快的、慢的、细麻的、粗重的,所有感觉涌上你的胸口的时候,你无所不挂碍、无所不攀缘,这个就是“有滞”,不能称为“万法无滞”。


“法”,它的造字,是如水之流,一个水,然后一个去,水奔流,是如水奔流、变化无穷的意思。在身中有一个如水奔流的一个东西,它深深的影响着人们所有一切的作息、所有一切的思维。同学说去逛街,他在问,去逛街怎么回事,逛到一半忽然心情会一沉,沉下来,然后我就不想逛了。那可见这个胸口一沉有没有影响到他的思想作为?有。他就影响到了,内在的一种能量奔流,在内奔流,有快、有慢、有强、有弱,而影响你的思维的、影响你的身心状态的,却是存在一方寸而已,就是在你的胸口、黄庭一窍之内,这个“法”呢,那一股能量就是气。气总是不停的流动,它是宇宙间真正的“法”,在里面转动的那一股气也是“法”,在胸口涌现的那一股气也是“法”。当“万法”出现的时候就在身中,一体含容,应用自如,毫无阻滞,不加贪嗔,就是所谓的“万法无滞”。


前面我谈到宇宙间真正的“法”,就是这一股气,佛的法力无边,那个力量移山填海靠的是什么?就这一股气。整个宇宙间的星球,就浮在太虚之间,依照一定的轨道在运行,不会跑出去、不会缩进来,靠的是什么?就这一股气,可想而知这个气的力量有多大!我们太极拳的大师傅让我们看看气的力量有多大。他一个铁钉插在喉咙,有没有?然后呢,后面连着一根铁杆,然后他用喉咙的力量把那个尖尖的铁钉把它折弯,对吧?金钟罩、铁布衫、卡车压过身体,那都是气,那只是气的力量的一丁点显现。这是宇宙间真正的“法”,造天、造地、造万物就是靠这一股气。这个气一直凝聚、凝聚、凝聚到浓度越浓、越浓的时候,到最后看得见形体,就是你现在所摸到的万物,里面具有无限的能量。


为什么物理学家说e=mc2,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各位你知道光速是多快吗?光速的平方有多大?一克质量的物品乘以光速的平方,你知道力量会有多大?那就是核子弹之所以一丁点的“铀”威力无穷的原因。万物都可以当“铀”,只不过“铀”容易激发它的核变,其它的东西非常稳定,不容易激发。当它激发的时候,它的力量是比你现在知道的“铀”还要不知道大多少倍,这样各位了解吗?这就是能量,在你身中流动的那一股能量,就是造天、造地、造万物的那一股能量,“万法”都是由它而生的。而你的起心动念的七情六欲,你的贪嗔痴爱一样由它变化,交错组合,在哪里?一方寸里面,就在你的胸口。对着这个胸口一方寸内的能量,能够“万法无滞”,在流动的那一刹那,不攀附贪嗔痴爱的知见,任其自来自去,叫做真正的“万法无滞”。这个便是古圣先贤自净其心的心法所在,也是黄庭禅研修班课程的主轴所在!


一开始第一天我们可能用尽力气一直告诉你,就在你的黄庭,就在一方寸,试图想办法让你慢慢了解,而后多一点时间,我们可能试图让你体验一点在黄庭内“万法”发生的时候如何能任其自在、万法无滞的一些真实的境界。


一真一切真,“一真”指的是心中知见的清真。对心头内的气机起伏无所分别挂碍,则一切外物不能够挂碍你分毫。外物一向都不能挂碍你,外物必须转变成你身中的感受才能够挂碍你,各位想想看对不对?外物本来在那里都好好的,在你没看到他之前也好好的,你也好好的,他也好好的,当你看到他的那一刹那还好好的,可是当你的身中感受一起,大事就不妙,你的荷包要失血,对吧?所以“一真”这个“一”指的是心,对心头内的气机起伏若能够无所分别,一切外物都不能分别。对心头内的气机起伏一起了分别,那么一切外物都成贪嗔挂碍的场所。可谓心一真,所见皆真;心一假,所见皆假,所以叫做“一真一切真”。


万境自如如。“如如”这两个字,在《谈真录》里面说“如如”是不动之意。不动之意,这个“动”是什么?挂碍,“动”是妄想。当本自清净的一团的能量,却被你判读为贪嗔痴爱的那一刹那,就是所谓的“动”;当本自畅然的本性,本自天然的造化被知见扭转的那一刹那,那个就是“动”。这个“如如不动”不是让你端坐在石头上像佛一样那样叫做“如如不动”,一直以来佛经内所谈的都不是,都是以心性为主轴,所以“不动”讲的是心性的问题。


《维摩经》是这样说,“如者,真如佛性,自性清净”。“自性清净”是说自性的造化,它是不受任何干扰的,它是依着本来的轨道,它是没有一丁点的左右,没有一丁点污染的,称作“真如佛性”的“自性清净”。因我的心头里已经立定了清真的知见,就是已经培养出观照实相的定力,所以外境不论如何变化,心性中的自在永保如初,所以叫做“万境自如如”。“万境”本来就“自如”,只是哪里不如?心!所以“万境不如”移到心内来只有一方寸,这一方寸的什么?各种能量的变化,细细麻麻的、微微弱弱的、非常粗重的、非常炽热的、燃烧的,各种的变化而产生的各种的心情的意义,让能量归于能量,“万境自如如”。


人类的迷惑不发生在万物,而是发生在心头内的一丁点的气血上面。人们对心中气血的知见有真假,一假便堕入烦恼,而一真,它的本来清净,就解脱了。仔细观照心头那一股气的真相,它不外乎就是速度、温度、张力、压力、频率等等,这一些交错变化,何来什么贪嗔痴爱的意义?有此真见地,则心不平,而自平矣。心不必平,能量放它去奔腾,但是知见拿下之后,挂碍却不存在,那个刹那你会感觉非常宁静的。好像你很宁静的泡在河水里,那个河水有起有伏,你跟着它起起伏伏倒也很逍遥。但是同样的起伏,也许你的脚也可以踩得到地,可是你却非常怕水,那这样的起伏显然你是无福消受的。你会非常非常紧张,你全身都紧绷,同样的水流、同样的起伏、同样的温度、同样的感受,但是一有了挂碍跟错误的判读,你完全没有办法去享受它。


如如之心,即是真实。说心是感应的中枢,这是天然的,老天爷生的,就像你眼睛会看东西一样,是那么的自然。当身心或外境发生变化的时候,心中气机常常发生高低起伏,这是再最自然不过的事情。可这一点枢机并没有被神秀看透,神秀不认为内在应该有高低起伏,所以他才会写出“时时勤拂拭”那样的句子来。那五祖所说的“如如之心”,那个心内在的“真实”的境界到底是什么?只是一个“真实”,“真实”就是它本来该如此,它本来该发生,但千万别加别的东西。心中气机常有高低起伏,但高的气机涌现时,也保持不贪不嗔;低的气机涌现时,还是保持不贪不嗔。不论内心的气机如何变化,永保心头知见的清真,永保气机在心头内的自在,这个就是“如如之心”,也是最为“真实”的心。


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这“无上菩提”是说无以附加的清净佛道,没有再比这个更正确而更捷径的修行办法。在心头处有如此的见解,“若如是见”,即是显现本来圆满的自性的最捷径、最直接的道路,“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


其实,刚刚五祖已经花了一小段的时间来跟神秀解释什么是自性?但是毕竟未曾见过自性的人,那这段话对他什么意义呢?他还是逻辑意义,他还需要推敲,对不对?那照说你再回去,再想一首偈语来,写的不能跟五祖讲的都一样,对不对?用你看到的再写来,看看这两日有没有进步。不过,在五祖身旁已经二、三十年都还不能够突破的,这两天能不能突破?倒也非常困难!更作一偈,将来吾看;再写另外一首偈语来给我看。汝偈若入得门,付汝衣法。如果写的对,这两天有福报有突破,见到你的性真,那么就把六祖的这个依法交付给你。


神秀作礼而出。又经数日,作偈不成,心中恍惚,神思不安,犹如梦中,行坐不乐。神秀一向都是代表师父,在师父最旁边、皈依最久,而且智慧最好、反映最快,一向都是他来翻译师父的话给三千弟子来听的。可是这回用在他身上,却用不上。因为他的内在呢?他一直都是“时时勤拂拭”的高手,也就是保持着内在的气血,其实这么多年以来很少有变动的状态。所以也就误以为这样是无上佛道,也就误以为这样是究竟。而当现在自己没有见性、得失心起起伏伏、内在的能量起起伏伏的时候,他的心还有办法定下来吗?他定不下来,他跟着这个波涛在汹涌。过了几天,还是作不成,恍恍惚惚像梦中一样,这个时候才知道,这个“时时勤拂拭”到这里全无用处,根本用不上。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68890145

    没有挂碍的想法,统称无念!

  • 邹琼玲

    这个世界早就和平了,唯一没有和平的是谁?你的心。你的心一平和你的世界就太平了。 外物一向都不能挂碍你,外物必须转变成你心中的感受,才能挂碍你! 感恩讲师,讲师讲得太好了

  • 听友68890145

    时时勤服待,对 心性长养亳无用处!

    1807280okth 回复 @听友68890145: 存在就是合理,修行没到惠能那一步,那么神秀这一步也相当相当好了

  • 1515570lqvx

    讲的太好了,感恩讲师

  • 言观观言

    感恩!20220102

    言观观言 回复 @言观观言: 感谢讲师!感谢🙏20230115

  • 王翠灵

    提莫姐是什么?是指那个得意,或者说是指升起的那些概念吗?

    上官文欣 回复 @王翠灵: 指感受

  • 邹琼玲

    “不生不灭”原来是指维护它原有的样子,一点不让它再多,一点不让它再少。

  • 听友242743697

    感恩张庆祥老师🙏

  • 温哥华泛熊

    非常精彩!最精彩的解说!感恩张老师!

  • 听友229706000

    受益良多,感恩禅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