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我创造了分离感,而分离感则创造了痛苦。由此可见,小我是如此地病态。除了那些明显的负面情绪如愤怒、仇恨之外,还有一些比较细微的负面情绪的形式,它们是如此地稀松平常,通常不会被视为是负面的。比如说:不耐烦、烦躁、神经紧张,还有"受够了"。它们构成了那个不快乐的背景基调,而且是很多人主要的内在状态。你需要非常的警觉,而且绝对地临在,才能够侦察到它们。当你能够侦察到它们的时候,那就是觉醒的时刻,也是与心智脱离认同的时刻。
有一个最常见的负面状态,也许正因为它是如此地稀松平常,所以很容易被人忽略。也许你对它也很熟悉。你是否常常经历一种不满足感,它很难描述,只能说它是一种像背景般的怨怼?它可能有针对性,也可能没有特定的针对性。很多人生命的绝大部分都在这种状态中度过。他们是如此地与这种状态认同,以至于无法退后一步而看清楚它。位于那种感觉之下的,是我们无意识地持有的一些信念,也就是说:思想。你的这些思想,就如同你在睡觉时做的梦一样。换句话说,你不知道你在思考,就如同做梦的人不知道他在做梦一样。
这里是一些最常见的无意识的思想,它们为那种不满足的感觉或是背景基调的怨怼煽风点火。我下面列出来的是这些思想的基本架构,我删除了它的内容,因为这样看起来比较清晰。当你生活的背景基调中有不快乐的情绪时(有时不是在背景,而是已经展现出来了),你可以看看是下面的哪一个思想架构在运作,同时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把内容填进去。
● 在我生命中需要发生一些事情,我才能因此而感到平静(快乐、满足等等)。我很生气这些事情还是没有发生,也许我的怨怼最后可以让它发生。
● 过去有些不该发生的事情发生了,我很生气。如果它们没有发生的话,我现在就可以感到平静。
● 有些不该发生的事情现在正在发生,而它妨碍了我此刻的平静。
这些无意识的信念常常还会导向一个特定的个人,因此"发生的事情"就变成了"一个人做的事":
● 你应该做这个或那个,那样我才可以平静下来。我很生气你还是没有做。也许我的怨怼会促使你去做它。
● 你(或是我)过去做的,说的,或是没做的事,让我现在无法平静下来。
● 你现在正在做的或是没做的事,妨碍了我的平静。
这个世界人际关系的真相就是:小我对周围世界“控制”的游戏,通过直接或间接(有的是隐藏起来)的“控制”来弥补小我的“缺失感”(或不满足于感),这也是人类矛盾、痛苦的源头;“爱一个人就是如她所嗜,而非如你所愿”,放下小我对她(环境)的期待,帮助别人(环境)成为真正的他应该有的样子(自足、安定、和谐),这就是从“小我”走大我(真我)的成长过程。
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发展节律,顺应它,而不是按照小我的期待或需要去干涉,就是道法自然。
人无完人,但可以不断完善自我,无限靠近完美;所谓的不满足感,就是对自身缺失(或缺点、不足)弥补的一种渴望,但人们常常都是通过对外界的获取来短暂的满足这种感觉(造就小我),就像在投影布上去修改投影一样,如镜中花水中月;只有宽容与和解,才能看见真实的自己,从而不再执着于(或放下)缺失(或缺点、不足),得到释然和解脱。
谷间道 回复 @正道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