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
这一期的主题是自我觉醒,一定伴随着痛苦吗?要了解孔子的思想,首先要知道他希望透过教育,让所有的人都开始可以自我觉醒。古代从《诗经》、《尚书》里可以看出,只有天子有这样的觉醒,自称“予一人”,介于天跟人之间,上有天,下有百姓,承上启下作为天跟人的中介。后来诸侯及政府官员也慢慢觉悟到自我,要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一般人缺乏这样的自觉。孔子要化解价值上的虚无主义,就是让每个人都找到行善避恶的力量,来自于人性自己,但要先自我觉醒。我们简单介绍《论语》里面的四句话,就知道过程是很辛苦的。痛苦如果有代价,为什么不做呢?
第一,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篇》 比如看金庸小说《天龙八部》,萧峰武功高强,可以在千军万马之中抓住敌方的统帅,但重点在于后半句,一个普通百姓只要打定主意,就没有人可以改变他。
孔子强调每个人完全可以自己做主,决定这一生要怎么过。匹夫不可夺志的“志”是指心意。孔子教学时问学生志向在哪里?就代表心定在哪里。志向是由内而发的,人只要打定主意,就没有人可以影响你,儒家思想就从这里展开。从前只有天子有这样的自觉。孔子教导学生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第二点,要前进,要停止,在于自己。孔子使用一个比喻,非常生动。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篇》。 在古代许多山是人工堆成的,《尚书·旅獒篇》就提到“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一座山的标准是九仞,等于是六丈三。如果差一筐土不够这个高度就不能算成功,所以这里提到的止,吾止也,进,吾往也,是孔子的重点。要停下来还是要继续,都由自己决定,这就显示自己的责任重大。人生在世,如果忘记自己的责任,那如何能对生命负责呢?
第三点,走上人生正途,全在自己一念之间。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论语·述而篇》 孔子的主要思想是“承礼启仁”。“仁”代表孔子思想的核心,“仁”就是走上个人的人生的正路。
孔子说行仁离我很远吗?只要我愿意行仁,立刻就可以行仁。我们思考一下,这世界上有什么东西是我要立刻就有的?不可能由外而来,像升官发财,交朋友等等,所有由外而来的都不可能是我要就有的。孔子说“仁”是我要就可以达成的。由此可见,“仁”一定是由内而发,只要内心真诚,马上就可以行仁。如果别人勉强我做,那我只是别人行善的工具而已,这句话非常好!
第四点,走上人生正途,要化被动为主动,这点非常关键。孔子最好的学生颜渊,德行第一,好学唯一,这样的人才。请教老师“仁是什么?”意思就是如何走上人生的正路? 孔子的回答,代表他一生主要的心得,很可惜的是“颜渊问仁”这章经常被误解。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论语.颜渊篇》。
很多学者的解释把这段话分为两半,克己复礼,克制自己的欲望,去实践礼的规范。克制自己代表自己有问题,后面说为仁由己,你要走上人生的正路是要靠自己的。 前面的己不好要克,后面的己是好的,所以你要由己,那不是两个己有问题吗?
这怎么才能说清楚呢?在这里就要简单把孔子的思想说明一下,孔子这一生教学和在德行的修养上,原则是“化被动为主动”。我们从小都是被动的,父母教我们怎么守规矩,老师教我们怎么做人处事,我们都是被动的,被教的。
他们在的时候,奉行他们的指示跟命令。他们不在,我们也会这样做吗?直到我们自己想通了,做这些事是应该的,我们就会化被动为主动,开始自己来实践这些价值。这是孔子思想的关键所在。
“仁”是孔子最核心的观念,颜渊是孔子最好的学生,颜渊请教老师,什么是仁? 就是什么是人生的正路?孔子说:“能够自己做主去实践礼的规范,就是人生正路。不论什么时候,只要能够自己做主去实践礼的规范,天下人都会肯定你是走在人生正路上。走上人生正路是完全靠自己的,难道还能靠别人吗? 最后这一句靠自己而不是靠别人,就是化被动为主动的意思。
你可能会有一些问题,克己的“克”可以解为能够吗?的确,在古代经典里面“克”这个字,作为能够的地方更多了。比如在《尚书.尧典》里面的克明俊德,还有《尚书.康诰》的克明德,这两句话都被《大学》这本书所引述,两个克都是能够的意思。并且你要问克己的己放在克后面,可以作为主词使用吗?没错,在《论语》里面另外还有三个例子,把自己的己放在动词后面,然后它照样是作为主词,在中文的修辞学里面,会把这个当做简约的称法,比如孔子提到舜,“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论语·卫灵公篇》。 恭己在南面,恭己两个字,原来一直是使己恭,让自己做到恭敬的态度。
另有一次学生问老师怎么样算是读书人呢?孔子说:“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论语·子路篇》 意思就是使自己的行为有羞耻心,然后到四方去传达君主的命令,可以达成任务,这才是真正的仕,就是念书人。
像恭己行己,另外提到子产的行为合乎君子的作风,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论语·公冶长篇》。 第一句就是行己也恭。行己就是使己行,让自己的行为也能做到恭。在《论语》里面这么多例子,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克己复礼的克要理解为能够,整句话的意思就是能够自己做主去实践礼的规范,就是要靠自己,不能靠别人。
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篇》。 可以设想一下,假如把前面的克己复礼理解为克制自己的各种欲望,去实现礼的规范,请问后面讲的非礼勿视、勿听、勿言、勿动,不就是这个意思吗?对不对?你要克制自己的视听言动,尊重礼的规范,那不是重复吗?
孔子不可能对颜渊这样的学生说出重复的话。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孔子说出一个原则“克己复礼”。 颜渊想了解具体怎么做,孔子说你做的时候还是一样。 按照孔子一贯的教学方法,先在消极方面,不合乎礼的,不要看、不要听、不要说、不要做,这是消极方面,先不要做不合乎礼的事。
然后前面回答的是一个大的原则,积极的方面,能够自己做主去实践礼的规范。前面是被动的,消极的,不要去做不合乎礼的事,而大原则就是你要把被动化为主动,这样整个生命就豁然开朗。
回到我们这一期的主题,自我觉醒一定伴随着痛苦吗?我认为不对。一定有辛苦,但是痛苦谈不上,或者说这种痛苦是很值得的。因为一旦能够化被动为主动,整个生命的架构展开,你内在可以真诚,对外遵守规范,而中间跟别人来往,会感通到别人的情况,就会有主动的力量,从自我觉醒到走上人生的正路。这就是儒家最好的教育。
下一集我们的主题是有七个人,你一辈子都不会遇到。怎么说呢?我们下集再说。
这一集就谈到这里。我是傅佩荣,谢谢你的收听!
孔子说:“能够自己做主去实践礼的规范,就是人生正路。不论什么时候,只要能够自己做主去实践礼的规范,天下人都会肯定你是走在人生正路上。走上人生正路是完全靠自己的,难道还能别人吗?”
化被动为主动
儒家东西讲太多,没有新意
要反思自我了
好好好
更新太慢了
是的,值得。生之喜悦如此美妙,没有什么比自己还在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