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真相 | 045.道绝五柞宫
 5.93万
试听180

中国历史真相 | 045.道绝五柞宫

00:00
23:21

本期内容:

1. 太子刘据是否真的谋反不成反送命?

2. 汉武帝“轮台诏书”是罪己诏吗?

3. 如何评价汉武帝,与民争利?穷兵黩武?独尊儒埋祸根?

4. 7岁昭帝继位,钩弋夫人之死成谜

 

大家好,我是枫落白衣,咱们中国有句古话,用来形容人生的三大不幸,叫“少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从情感上来说,汉武帝刘彻这几件事都经历了一遍。


十五岁那年,他爹汉景帝在病床上被别人扶着,给他举行了成人礼,然后撒手人寰。任何一个少年,经历过这种事,心里都不会好受。


五十几岁的时候,最喜欢的女人李夫人又死了,很长时间他都精神恍惚,经常白天见鬼,还亲手写下了“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这样的诗句,为我们今天语文课贡献了“姗姗来迟”这个成语,他的伤痛可想而知。


可是这两件事,应该都比不上他晚年太子刘据的死。


                          一


这事儿发生在汉武帝征和二年,也就是公元前91年,后世称之为“巫蛊之祸”。巫蛊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扎小人,弄个小木头人,说就是你了,往上面扎针,然后你就挂了。这个扯淡的东西在那时候大家都深信不疑,要是知道有人扎自己,那绝对是拿着菜刀找对方拼命去。


就在这一年,汉武帝在京城之外的甘泉宫养病时,身边的一个叫江充的都尉和他说:“皇宫中大有蛊气,不除之,上疾终不差”,意思是有人在长安城里对着您扎小人,所以您的病才一直不好。汉武帝一听就炸了,谁的胆子这么大啊,敢扎我的小人?江充,你去给我查。这个江充等的就是这个机会,因为他知道太子刘据和皇后卫子夫看他很不顺眼,他自己预感,这个武帝一死,太子就会弄死他,所以这时候想趁机诬陷太子。


下面的事情就简单了,这家伙回到长安城一顿折腾,就在太子刘据的府上挖出了一个桐木做的小人,然后散布谣言,说这个小人和汉武帝长得挺像的。


刘据这时候自然是很着急,他完全明白,对手就是奔着他来的,这是你死我活的游戏。同时江充也明白,这次如果失败了,他必然会死,于是,他派人守在去甘泉宫的路上,刘据几次想去老爹养病的地方解释一下,都被江充安排的人挡了回来。


那时候也没电话,没办法给他老爹打电话表忠心,在万般无奈之下,刘据就听从了他老师的意见,在他妈皇后卫子夫的支持下,发兵抓住了江充并砍了后者的脑袋。这是一步臭得不能再臭的棋,我不是说抓人,而是说砍脑袋这事。江充是你爹派回来的特派员,你抓住了他完全可以带着他去找你老爹解释,可是一时冲动杀了对方,那你和造反有啥区别?


果然,江充的手下逃回甘泉宫之后,告之武帝说太子谋反。汉武帝这时候67岁,却不糊涂,说这一定是江充搞得过分了,我那个儿子害怕了,才发生这样的事儿,就让一个使者去招太子刘据来甘泉宫聊聊。但有句俗语是怎么说的,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这个连名字都没留下,却改变了中国历史的使者胆子实在太小,他怕太子真的是造反了,自己那就是羊入虎口,走了一半他就跑了回来,说太子确实反了,还想杀我,我逃了出来。


汉武帝这一下子就相信了,于是派丞相刘屈牦带兵平叛。这时候太子刘据又犯下了第二个错误,他真的带人和丞相的队伍打了起来,也许他认为武帝周围的人都想陷害他,只有干掉对方,才能去和自己的爹敞开心扉地聊天。结果就是大战五天之后,几万人死亡,刘据兵败逃走之后上吊自杀,两个儿子也一同遇害,随后留在长安城的家人也都一起被杀,只有他的一个只有几个月大的,叫刘病已的孙子侥幸逃脱,就是后来的汉宣帝。


当汉武帝怒气冲冲地想去追究皇后卫子夫的罪过时,她抢先一步自杀了。咱们这里多说一句,卫子夫确实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奇女子,她以歌奴的身份当上皇后,统领后宫三十八年。看过《甄嬛传》的都知道,后宫是什么地方,女人们勾心斗角的惨烈程度一点儿也不比爷们们逊色,更何况还是汉武帝这种超级大色狼的后宫。而卫子夫三十八年间,无一差错,将诺大的后宫管理的井井有条,确实不容易。


她也是唯一一个在三大史书,《史记》《汉书》和《资治通鉴》里都赢得作者尊重的后妃,司马迁说“卒尊子夫”,那并不是随便说说的。更何况她还带出了卫青、霍去病和霍光这些影响了国家命运的功臣,我们只能说,汉武帝刘彻这小子真的有福气,老天爷让他遇到了卫子夫。


书归正传,《汉书》上说,过了不久,汉武帝明白过来,太子的谋反纯属是被逼自保。他就很后悔,建了一座思子宫用来思念儿子:“上怜太子无辜,乃作思子宫”。然后,自然又是一番大清洗,始作俑者江充,虽然被太子干掉了,但武帝宣布,灭他的三族,这是汉文帝废除诛三族这种连坐刑罚之后,第一个又重新享受此等待遇的家族,可见汉武帝心里对江充的愤恨之深。


平心而论,这种愤恨并不仅仅是父子之情,还涉及到帝国的前途,因为对刘据这个太子,汉武帝一直抱有很大的希望。


《资治通鉴》上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在汉武帝有了好几个儿子之后,卫子夫和刘据都有点担心太子的位置不保,毕竟史书上老头子喜欢小儿子这种事实在是太多了。汉武帝就找来卫青,说姐夫今天和你说点心里话,我们大汉周围强敌太多,如果我不去四处征伐,给这些土匪强盗立下规矩,那我的子孙就没法安宁。所以呢,我不能不让现在的老百姓吃点儿苦,但如果我的继任者也这么折腾,那我们大汉就会重蹈秦朝灭亡的悲剧,完犊子了。我这个儿子,你的大外甥刘据性格沉稳,宽厚仁慈,我这么放心地折腾,就是因为我知道,将来他必定会以文治国,帮我稳定天下,你去告诉他和他娘,不要整天胡思乱想。


上面这段话出自一向对武帝持批评态度的司马光之手,可信度是相当地高。这至少说明两个问题,第一,汉武帝这家伙知道自己在折腾老百姓,但他认为这样做是为了子孙千秋万代不受外边的欺负,而且他也在谨慎地思考如何避免折腾过了头,像秦朝那样垮台;第二,汉武帝的设想是他完成武力征伐,让太子刘据来收拾乱摊子,稳定天下,“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贤于太子者乎!”这句话,可以说是一位君主和父亲对继任者和儿子的最高赞美。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刘据现在被江充这个王八蛋给害死了,如果不灭了对方三族,他也就不是汉武帝了。


                         二


接下来就是祸不单行,在太子刘据死的第二年,发生了前面说过的李广利投降事件。老年汉武帝此时面临相当不利的局面,最理想的继任人没了,对匈奴的打击也不如预期,而国内的财政和民心也到了崩溃的边缘。恰在这时,桑弘羊等人上书汉武帝,建议在轮台,也就是今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驻兵用来防范匈奴。


智商超群的汉武帝及时地利用了这件事,于公元前89年发布《轮台诏书》,拒绝了这项建议。并且严厉地批评了桑弘羊这种穷兵黩武的想法,说:“请远田轮台,欲起亭隧,是扰劳天下,非所以优民也,今朕不忍闻”在轮台驻兵,和匈奴人打仗这种让老百姓不得安宁的事情,我刘彻连听都不忍心听。


估计桑弘羊听到之后是一脸的懵逼,到处打仗,到处征伐,这不正是您老人家和我一直都在做的吗?但大家马上就明白了,老板现在是想急速地调整国家政策,从对外征伐转向与民休息,恢复到西汉初年那种轻徭薄赋,国家不折腾的状态。因为诏书的最后说得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也就是他本来希望儿子刘据去做的事儿,现在这老头子只能自己做了。


这份轮台诏书在历史上还有另一个名字,叫轮台罪己诏,一直都被称为中国第一份皇帝罪己诏。流行的说法是,汉武帝在这份诏书里深刻反省自己的错误,向老百姓道歉了。我这个人呢,看书比较愿意较真儿,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这份诏书,只找到了针对李广利多次伐匈奴失败这件事,武帝说了一句“朕之不明”,就是我一时糊涂的意思,其他文字没有任何责备自己的地方,所以,我认为汉武帝根本就没有罪己,他至死都没认错。


顺便说一句,《资治通鉴》里记载,武帝曾在这一年对大臣们说,“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 这句话呢,我也查了一下,是司马光从一本叫做《汉武故事》的地摊文学里看到的,《汉书》里没有任何记载,如果武帝说过这句话,那自然是惊天动地的大事,班固写《汉书》的时候怎么会遗漏?所以,这个记载并不可信,只能说它符合大胡子司马光心里对汉武帝的评价,才放在《资治通鉴》里。


当然,你说汉武帝心里认错了,就是人比较害羞,不好意思明说,那我绝对承认,因为改弦易张,调整政策这本身就是一个认错的态度,甚至比口头认错强一万倍。

          

                                  三


可惜的是,历史看起来并不想给刘彻太多的时间,他也很清楚,自己时日无多了。接着就有了下面的故事,说公元前88年,他找人绘制了一幅图,画的是当年周公姬旦背着幼年的周成王,坐在大殿上接受诸侯朝拜的情景。然后,他把这幅画给了光禄大夫霍光。只要不是傻子,这里面的两个意思都能明白,第一,武帝决心立最小的儿子,时年六岁的刘弗陵为太子储君;第二,霍光将是权力最大的托孤大臣。


霍光这个人我们前面提过,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在公元前117年霍去病去世之后,他是光禄大夫,到现在29年过去了,他还是光禄大夫。那么,这个官是干啥的呢?史书上说,“天子近臣,掌顾问应对”,一句话,皇帝身边的智囊,但是位置呢,比九卿要低,相当于后备干部,只要再提一级,就是九卿了。



 

45-1 霍光像


那为啥霍光将近三十年没升官呢?这一点史书上没有任何交代。《汉书》上对于他这二十九年的历史总结了一句话,说“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这句话看起来没什么,但实际上细思恐极,在汉武帝身边当智囊当了二十九年,没被砍了脑袋,也没被赶走,但也没升官,甚至说一个错误都没犯过,这份本事不是不小,而是很大。


这至少说明一件事,这位霍光得到了汉武帝的完全信任,才会这么长时间一直呆在他身边。伴君如伴虎,你要知道,武帝一朝,死在他手里的丞相就有六个,各个岗位上的官员更是像走马灯一样上上下下,没有消停的时候,这位霍老兄居然就呆成了常青树,那本事自然是不小。


公元前87年2月,在汉武帝死的前一天,他任命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金日磾为车骑将军,上官桀为左将军,升任桑弘羊为御史大夫,让四个人共同辅佐7岁的小儿子刘弗陵,也就是后来的汉昭帝。


我们现在先回过头来,看看汉武帝的这辈子。这哥们干过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有些事我们前面介绍过了,有些事我们没介绍,我觉得呢,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总结一下。


在政治方面,设置中朝,抑制相权,实行推恩令打击诸侯,推行荐举制度,唯才是举,还有把全国分为13个州,在地方上,设置刺史监察制度等等;在思想意识形态上,那就是尊崇儒家,推广董仲舒的那套学说,使用太初历,定正朔,建年号等等;在经济上,改革货币制度,实行“五铢钱”法,还有前面介绍过的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等等;最后是对外政策上,那就是一个字,干,北击匈奴,西通异域,东平朝鲜,南统两越和降伏西南夷,中国人的威风就是他打出来的,没有他的东征西讨,也就没有几十年后,外交官陈汤挺着脊梁说的那句,“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当然,也极大的可能,就没有了所谓汉民族的称呼。


不过呢,《道德经》里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只有准备好挨全国老百姓的诟骂,才是一个真正的社稷之主,也就是国王。这话反过来也可以理解为,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是很可能挨骂的。汉武帝就是,虽然他在晚年急速调整国家政策,尽最大力量避免了国家崩溃,但是从史料上来看,老百姓不买账,骂他的人还真不少,不仅仅是当时,2000多年来,正面评价的虽然也有,但叫骂声那也是不绝于耳。


总的说来,在民国之前,知识分子批评他主要集中在他的财政改革和对外政策,说他与民争利和穷兵黩武。尤其是他的对外政策,大家都觉得那就是你刘彻一个人好大喜功,才会去砍匈奴,削南越,但对于他的独尊儒术,大多数人都持赞赏态度。就像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说:“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意思是汉武帝像秦始皇一样能折腾,汉朝咋没灭亡,因为刘彻信儒家,尊先王之道啊,这才屁事没有。


2000多年来,大多数人都是司马光这种观点,这其实很好理解,一群孔老二的徒子徒孙,靠着读儒家的书去当官发财,怎么可能反对汉武帝的“尊儒”?


到了民国前后,知识界就开始集中火力,炮轰他的独尊儒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有一首诗,诗中写道:“绝大经纶绝大才,罪功岂在悔轮台。百家罢后无奇士,永为神州种祸胎。”很浅显易懂,汉武帝的对外扩张变成了可以理解的,这叫“绝大才”,轮台诏书也无关轻重了,但是你小子罢黜百家就是罪不可恕了,为中华种下了祸胎。


那为啥知识分子的看法有这么大的转变?很好理解,因为清末民初,中国被外国欺负的很惨,知识分子就开始分析。一开始呢,认为是枪炮不行,那就搞洋务运动,结果失败了;然后就认为是制度不行,可是改来改去,君主共和也搞了,却还是失败,那咋整?马上就上升到了文化和精神层面,开始全盘否定中国文化,认为“之乎者也”都应该废除,咱要来白话文,最后甚至方块字都不行了,要改成拼音,幸好这群家伙最后没搞成,否则,今天我就要用越南那种拼音给你们讲历史了。


自然而然地,民国的知识分子就痛恨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文化,那就是儒家。追根朔源一看,原来是你汉武帝刘彻这小子弄的“独尊儒术”,于是,哐当一声,被外国欺负,民不聊生的黑锅也给汉武帝扣上了一口。


在我来看,汉武帝如果地下有知,他或者会气死,或者会笑死。俺的“独尊儒术”只是因为汉初用黄老学说太久,社会上自由主义盛行,才决定用儒家这种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学说来纠正一下,至于说我刘彻本人,你们看我啥时候只用儒家了?我在位期间,诸子百家人才辈出,有的是奇士,连法律都增加了几百章,条款几千条,你会不会因为这个叫我一声法家大师?而且那时候有人敢欺负我们大汉人吗?现在你们这些后世子孙自己不争气,怂货一群,让人家一顿胖揍,然后想把锅甩给我刘彻,对不起,我不背。


无论如何吧,关于武帝的争论,只要我们这个民族存在,肯定还要持续下去,不过他应该是不在乎的。1977年,在甘肃玉门花海出土的七面棱形竹简,据说是汉武帝临终遗言的抄写本,上面写着这样雄浑之语:“苍苍之天,不可得久视,堂堂之地,不可得久履,道此绝矣!”一代雄主,汉孝武帝刘彻,公元前87年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


 

45-2 甘肃玉门花海出土的七面棱形竹简  (图片来自网络,仅供参考,如不允许使用请告知)


                                        四


刘彻死后,他7岁的小儿子刘弗陵即位,是为汉昭帝。


关于这位小皇帝,他和他那个娘都是传奇。他母亲姓赵,人称钩弋夫人。《汉书》里记载,武帝有一次路过河间,听说这地方有个女孩子可奇怪了,生下来双手就握拳,十几年了,谁都整不开。汉武帝当然不信那个邪,说我去看看。结果是,他过去一握那女孩子的手,手就伸开了,手里边还有一个小小的玉钩。就这样,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孩子又被这个老色魔收入后宫,老年的武帝对她喜欢的不得了,特意赐给她一个头衔,叫婕妤,仅次于皇后,史称赵婕妤。


公元前94年,在武帝63岁的时候,这女孩子怀孕十四个月生下一个男孩,就是刘弗陵。因为他呆在他妈肚子里的时间和三皇五帝里面的君主尧一样长,所以,武帝就把他出生的那座宫殿命名为尧母门。


你要是问我,上面这些也是历史事实吗?我只能告诉你一句话,任何书,包括《汉书》这样高大上的史书,你要是全信的话,那还不如不看,有那功夫去打两场麻将也挺好。很明显,上面所说的,你只要记得,刘弗陵的妈叫钩弋夫人就可以了。


这位钩弋夫人在武帝去世的前一年神秘地死去。《汉书》上说“有过见谴,以忧死”,犯了错误,被自己的老公刘彻骂了两句,然后就抑郁而死。这个说法自然是不能让后来的读书人信服,一个年轻漂亮,健康到怀个孩子都能怀14个月的女孩子,咋郁闷一下就死了?所以,历来民间就有一种说法,说汉武帝因为下定决心立她的儿子刘弗陵为继任者,担心这位钩弋夫人将来干政,就把她先弄死了。


这种观点呢,最初记载在褚少孙补写的《史记》篇章里,而且此人还绘声绘色地描写了汉武帝弄死钩弋夫人之后对周围人说的话,“女主独居骄蹇,淫乱自恣,莫能禁也。女不闻吕后邪?”啥意思?就是汉武帝和周围人解释,我之所以这么狠,是因为我死了之后,钩弋夫人就没老公了,然后她就会和别人淫乱,然后国家就会乱套了,你们难道没听说过我的祖祖奶奶吕雉那点儿破事吗?


我这里忍不住要吐槽一句,这位褚少孙博士狗尾续貂地为《史记》续写了很多章节,大多数纯属瞎白话,大骗子一个。就拿这段描写来说,就两个字,扯淡。


汉武帝杀一个女人也会对周围人罗里吧嗦地解释这么多?而且还把自己祖祖爷爷刘老幺的老婆拿出来抹黑一番?你要知道,刘彻这家伙因为装模做样推崇儒学,平日里在大家面前那都是之乎者也,文质彬彬的。


有一次,因为他在朝堂之上装正人君子装得实在太过分了,大臣汲黯看不下去,忍不住说:“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意思就是您心里满满的都是欲望,外表还装得这么仁义,真牛掰啊,气得汉武帝当即拂袖而去。可是现在褚少孙居然说他可以和周围人谈论他祖祖奶奶淫乱的事儿,你这描写的到底是汉武帝,还是我老家那些坐在炕头上,叼着烟袋侃大山的糙老爷们?


顺便说一句,终汉武帝一朝,这个大臣汲黯是一个奇葩,多次顶撞汉武帝,但就是屁事没有,为啥?因为这哥们的标签就是二愣子,对谁都一样,而且从不结党,对汉武帝死忠到底。全天下都知道他的这个特点,所以尽管放肆,还是被武帝称为“社稷之臣”,国家的栋梁。


所以呢,对于武帝的钩弋夫人之死,我们现在只能存疑,或者干脆就接受《汉书》的说法,抑郁而终。不过有一个问题是,汉武帝为什么选中了她的儿子,时年只有7岁的刘弗陵即位?难道说刘彻和我们前面说过的那些老头子一个德行,都是因为喜欢小老婆和小儿子,然后一门心思地想传位给小儿子?这个问题我们下集再聊。


精选用户评论
  • 枫落白衣

其他用户评论
  • 闹世闲人

    幽默风趣,赞一个!

    枫落白衣 回复 @闹世闲人:

  • 水仙narcissus

    老师的历史故事拯救了天寒地冻,阴雨连连的无聊。既有趣又有营养。冬日大补

    听友314332782 回复 @水仙narcissus:

  • 此心光明666

    请问什么时候更新?上次更新是什么时候啊?

    枫落白衣 回复 @此心光明666: 课程助手:每周更新3-4集

  • 海轮就没有邮轮好

    史上最强嫁妆者—卫子夫!

  • BOOMinG

    秦朝始皇帝死的太早,汉武帝和唐玄宗活的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