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练习课】因缘法则练习

2.27【练习课】因缘法则练习

00:00
13:46

2.27【练习课】因缘法则练习


喜玛拉雅的朋友,你们好,我是费勇,今天是王阳明心学课单元的第四次练习课,在练习中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踏实。今天我们要练习的是因缘法则。因缘法则,是人类的一种认知模式,基本层面要解决的是事物之间的关联,这个事情会引起什么?比如去年新冠发生后很多人会评估会带来什么改变?根本层面要解决事物之所以会这样的动因是什么?我们普通人会关心,为什么我会长成这样?为什么我会贫困?怎么样才能让我富贵?少数人会关心人类从哪儿来的?世界是如何形成的?这两个层面的核心,都是一个问题: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那样?朱迪亚·珀尔/达纳·麦肯奇《为什么-关于因果关系的新科学》:“因果推断,它本身并不是什么高科技。因果推断力图模拟的理想技术就存在于我们人类自身的意识之中。几万年前,人类开始意识到某些事会导致其他事发生,并且改变前者就会导致后者的改变。没有其他物种领悟到了这一点,更别说达到我们所理解的这种程度。由这一发现,人类这一物种,创造出了有组织的社会,继而建立了乡村和城镇,直至创建了我们今天所享有的科技文明。所有这一切都源于我们的祖先提出了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

 

儒家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集中在《易经》这部经典里。胡适先生认为一部易经,只有三个关键字,第一个就是易,变化,从变化中发现规律,找到端倪;第二就是象,一切的变化,都是这个象在起作用,人类的文明、文化,都起源于这个象。第三就是辞,辞可以告诉我们吉凶善恶。由着三个词,推论出易经三个重要的观念:第一,万物的变动不穷,都是由简单到繁杂,第二,人类社会的种种制度礼俗,都有一个极简易的原起,便是“象”。人类的文明史,只是这些法象实现为制度文物的历史。第三,这种种意象变动作用时,有种种吉凶悔吝的趋向,都可以用辞表示出来,使人的动作都有仪法标准,使人明知利害。这是易经的大概。中国人一些熟悉的因果论断,来自易经,孔子在解读易经坤卦的时候,得出这么一个因果关系的推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另外像德不配位必有灾殃。都来自易经。这是儒家的因果报应的说法。王阳明一生的关键时刻,都用易经的方法寻求指引。我们在第一单元的心学课里,讲过他在监狱里,写了一组诗,用了易经中的六个卦,来分析自己应该采取什么对策。后来逃到武夷山,很彷徨,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王阳明给自己占卜,得到的卦是“箕子之明夷,利贞。”这个卦推动王阳明决定放弃逃跑隐居,而是委曲求全到贵州龙场做一个小官。一到龙场,他就躲在一个山洞里,静坐修炼,他把这个山洞命名为“玩易窝”,玩不是玩乐的玩,而是玩味。可见易经在他生命里的重要性。一般人很容易把易经看成算命的工具,王阳明曾经对学生说,他用易经占卜绝对不是算命。第一,算命,有一个悖论,如果算出来我明天出去会遭遇车祸,那么,我明天就不会有车祸。假如真的有命定的东西在那里,怎么可以避免呢?所以,算命其实是一种干预,对于自己未来的干预,人在算命之中,在打卦之中,是在设计自己的未来。算命的前提,是有一个宿命,但是算命的行为,本身是对于这个宿命的打破。


第二,易经讲趋吉避凶,但这个吉凶和我们一般的理解不同,所谓吉,是符合天理,就是吉。所谓凶,违背了天理就是兄。所以,在用蓍草的占卦过程里,根本上是在探究天理。第二,易经里不只是因果推断,更多的是对于原动力的探究,王阳明说良知就是易。后来他总结的四句教: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个就是王阳明领悟到的这个世间的因缘法则,我们很多为什么,都可以从这个法则上去推导。

归纳起来,易经提供的方法,表面上看是类似算命的概率推演,实际上是对于这个世界因缘法则的探寻,是对自我的探寻。

 

那么,关于因缘法则,我们可以做两个练习。

 

第一个,来自朱迪亚·珀尔/达纳·麦肯奇《为什么-关于因果关系的新科学》。

 

“因果关系的学习者必须熟练掌握至少三种不同层级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行动能力,想象能力。因果关系的第一个层级:关联,看、观察,如果我观察到。。。。会怎么样?比如,某种症状说明了什么疾病。第二个层级是干预,行动,干预,如果我采取。。。。行动,将会怎么样?比如,吃了阿司匹林,我的头痛会好吗?第三个层级是想象,假如我当时做了。。。。会怎么样?为什么?比如,阿司匹林治好了我的头疼吗?“第一层级对应的是观察到的世界,第二层级对应可以被观察到的美好新世界;第三层级对应无法被观察的世界。

 

第二个,来自禅修。禅修的训练,有一种叫因缘观。是对于十二因缘的领悟。第一个是无明,大意是愚昧,只看到表象,看不到真相,第二个是行。因为看不透,就会有出现欲望意志,造成行为,引发业力;业力引发报应。第三,是识,是感觉和思维的活动,包括眼耳鼻舌身意六识。第四是名色。名色就是五蕴。名就是受想行识。后来解释为胎儿,胎儿由五蕴聚合而成。第五是六入,六个进入的通道,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第六是触。是六根和六境(色香味触法)接触后产生的触觉和知觉。第七是受。感觉、感受。第八是爱。对于人事产生喜好,爱恋、追求。第九是取。获取的取,因为喜好、爱恋,就要获取。第十是有。占有的有,获取之后,就是存有,形成了生活的环境。第十一是生,出生。第十二是老死。衰老和死亡。这是禅修里的因缘观,训练对于因缘法则的理解。

 

那么,今天就讲到这里,下一节课我会和大家分享练习课,关于觉知的训练。我们生活的世界,各种现象纷纷扰扰,愿我们能够洞察其中的奥秘,找到因缘法则,找到我们生命的原动力。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soflo

    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 阳明书童

    因缘法则的练习 1.熟练掌握三种不同层次的能力(观察力,行动力,想象力)推荐书籍:《为什么—关于因果关系的新科学》 2.对于禅宗里十二因缘的领悟,老师只是简单讲解了十二因缘,我觉得十二因缘里有大智慧,以后若有机会要好好学习学习。(这几期干货满满,值得反复学习,最后知行合一)。(2021.5.21)

  • 常海云

    请教一下:正文一开始时的背景音乐🎵是什么?谢谢🙏

  • 听友249282652

    老师能不能用大白话简述12因缘

  • 76826718

    感恩遇见!感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