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 9

刻意练习 9

00:00
09:28

刻意练习9:拿亲生闺女做实验的心理学家


 


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继续做客老齐的读书圈,今天我们继续来讲这本书,刻意练习,昨天我们说到了一个心理学家,专门研究天才的,为了证实自己的理论,特意生了三个女孩,结果这三个女孩都成了全世界著名的国际象棋大师,这就是著名的波尔加三姐妹,并非虚构,大家百度可以查得到。


 


那么这位心理学家是怎么完成培养的呢?很多家长一定对此十分感兴趣,而实际上,方法也是如此,第一阶段恰恰就是兴趣,三个女儿幼年的时候,家里没有其他的玩具,只有国际象棋,这显然是老爸拉斯洛故意为之,他早就做好打算要把女儿培养成国际象棋大师,所以就必须让他们尽早的接触国际象棋,哪怕只是把棋子摆在棋盘上这么简单。让这些孩子,生来就与国际象棋产生连接和互动,最终让他们对这个东西充满热情。


 


然后父母会以孩子的心态和他们玩耍,道具依旧是这些象棋,比如告诉他们这些棋子,是怎么在棋盘上移动的,谁更厉害,每个棋子的功能又是什么?这种教育方法很多,比如老虎伍兹,他小时候的玩具就是一根高尔夫球棒。


 


父母的作用,就是把这个玩具慢慢的往兴趣上引导。无限夸大这种运动和技能的美好。然后在初始阶段,一定要多鼓励,多关注,不要吝惜任何的表扬。越小的孩子越是如此,这可以大大增加他的兴趣。从而比其他孩子有领先优势,制造冷启动的差距。孩子生性好玩,所以父母是非常有机会,利用这种兴趣作为跳板的。能够直接把孩子带入这个领域当中。


 


当然有的时候,父母还会不自觉的做到上面这些,那就是父母将自己的爱好,不经意间灌输给孩子,比如父亲是篮球运动员,姚明就从小有这个特长,父亲是业余音乐演奏家,郎朗就从小对钢琴感兴趣,这些都是受到父母的熏陶,当然如果您说我就好打麻将,斗地主,看电视剧,那么孩子也会朝这个方向发展。所以还是那句话,家长才是孩子的起点,这个不仅限于金钱,兴趣爱好,性格教养也占了很大的一部分。所以什么家长什么孩子,不光长相类似,行为处事最后都会接近。当然也会在成长当中被打破,比如爱看书的孩子,跟父母就会有明显差别,从小有老师,或者从小就住校的,也会区别更大。


 


作者还发现,许多杰出的人物都不是独生子女,他们都有哥哥或姐姐,或者有很好的玩伴,这些人充当了竞争者的作用,让他们能够结成一个学习练习小组,比如网球界的大小威,还有之前我们说的波尔加三姐妹。当这些孩子长大后,会在某一时间,对此产生巨大的兴趣。


 


这就是第二阶段,他们开始变得认真,此时家长的引导作用基本就结束了,开始找教练和导师上课了,这些导师可能未必是行业里的顶级人才,但是他们却懂得教学,知道如何激励学生,让他们继续前行,所以循序渐进很重要,比如拉斯洛就是波尔加姐妹的第一位老师,他并不是国际象棋的什么高级选手,顶多算是个业余高手,不过他还是心理学家,知道怎么引导女儿,在他的一步步激励下,三个女儿10岁的时候,就已经超过了他。这里面注意,作者特别强调,家长会有很多手段强迫子女继续练习,但是动机必须来自孩子本身,如果孩子彻底厌恶了,没有动机了,那么再强迫也是白搭。所以在你强迫的时候,务必保护她的动机。如果你的孩子,非常富有展现欲,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的这种才华,那么你就可以放心了。你怎么逼她都没问题。但如果他没有这种表现欲,就得小心了。可能他已经失去动机了。所以家长最好让孩子自己去表现,而不要你让他去表现,你让他表现,显摆的是你,而他自己表现,显摆的是他。结果可能完全相反。


 


是否能让练习继续下去的关键是回报,如果你的孩子能够感受到这种付出是值得的,那么他就会拼命练习保持这种优势,继续享受被人崇拜的目光,如果他得不到这些,可能就会放弃。所以在无人喝彩的时候,家长和老师必须要懂得喝彩。然后想办法给他创造被别人喝彩的机会。从而将他推入到正循环当中。


 


然后随着他水平的提高,可以去找更高级的教练了,这时候父母,除了去支付高昂的费用外,已经不起太多作用了,此时孩子已经可以自我鼓励,想到自己那么多年的努力,以及别人的掌声,他已经不会轻易放弃了。他们的训练也会越发的认真和刻苦,开始为参加一些比赛而准备。这时候家长要做的就是无条件支持。老齐之前一个朋友,孩子已经练出了一些成绩了,甚至都可以进足球俱乐部的职业梯队了,家长突然放弃了,说耽误学习。这可能对于孩子的打击是毁灭性的,以后他干什么也不会努力了。所以各位家长要想好,如果你要没打算让他干这个,就不要给他希望。


 


第三个阶段就是全力投入,一般在12-16岁,这个阶段是最出成绩的时候。孩子已经开始了专业训练,费用会更加昂贵,甚至会聘请私人教练,而且多贵的都有,就看家长是否有这个实力了,此时你向钱包妥协,那么你的孩子就会向成绩妥协。理想的方式是,在这个阶段,找世界顶尖选手,对孩子进行辅导。这是他们从一个普通孩子,上升为天才的关键一步。但确实只有少部分家庭负担的起。随着年龄的增大,你受到生活中工作中的诱惑就会越多,比如不断地比赛演出,也可以算是诱惑。那么你的练习时间开始减少,水平也就逐渐停滞不前。但如果你能不理会这些诱惑,那么依旧可以继续提高。所以年龄并不是问题,诱惑才是。


 


不过作者也说,最好还是趁着年轻学习,特别是跟脑力有关的东西,越早训练越好,那些能掌握好几门语言的人,几乎都是童子功,因为年龄不同,大脑应对学习的方式也会有一些变化。人们越早学第二语言,头脑发育中的脑灰质就会增长比较多。等岁数大了再学语言,虽然不是完全不可能,但也很费劲了。


 


第四阶段叫做开拓创新,这个阶段上,就不能说是孩子了,他们已经成为了一个伟大的选手,现在他们只想变得更强,甚至青史留名。比如史蒂芬库里,他老爸教他投篮,把他带入NBA,但是要成为联盟顶级射手,超级巨星,成就变态准的绝招,那就得靠自己的训练。库里曾经介绍过自己的训练方法,就是从篮下开始投,投进一个篮退一步,投不进就原地反复练,就这样他的射程几乎退到了中圈附近,过了中圈任何位置都能出手,而且还有很高的命中率,这样防守队员就很难防了,这就算是他的创新。远超他老爸,甚至远超他的教练科尔。


 


作者说,这些杰出人物做出的重大进展,其实对他们自己并不意外,因为他们始终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一点一点的积累出来的飞跃,只有外人才会大惊小怪。


 


下面我们来看,怎么理解天生的才华,我们看到有些人成功了,但没看到的是他们年复一年的反复练习,不断改进,其实成功没什么捷径可走,但还有一些人,他们却觉得自己缺少这方面的天赋,无论怎么训练也不能跟别人一样。绝大多数人,都将这个东西解释为天赋。之前我们说了,作者不相信天赋这东西,如果有天赋,那么也就意味着有人不需要练习,也能获得成就,但这种事几乎从未出现过。他认为天赋只是从小的开始的训练,让他对于某个领域更加的敏感。甚至产生了大脑的变化。比如有人说莫扎特是天才,6-8岁就会作曲,但其实都是他父亲写出来的,他父亲本身就是个作曲家。目前音乐界公认的,莫扎特第一首原创曲子是他15-16岁的时候创作的,那时候他已经练了10年功了。不过老齐的观点和作者可能稍微有点不同,天赋还是存在的,至少在一个项目上,练习成长的速度特别快,就是一种天赋。否则也没办法解释,为何同样爹妈,一个老师,一套体系训练出来的孩子,有成绩高低之分。


 


跟天赋对立的就是普通人,我们总说自己没天赋,比如大概六分之一的人不能唱歌,因为把握不准音调,而且这些人经常十分确信这一点,所以他们拒绝任何唱歌活动和行为,也不愿意做任何改变。甘愿当个音盲,那么到底有没有这种人呢?总觉得缺乏天赋的我们,又该怎么办呢?咱们明天接着讲。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