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浓情更浓

年浓情更浓

00:00
10:24

年浓情更浓

吴月华


农村有“过了冬至,长一针刺,过了腊八,天长一杈把,过了年,天长一椽的说法,乡间以杈把和椽来比喻光阴移动,生活平实。腊尽见春回,寒梢花又开。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喝过,春节渐渐临近。

过了腊八就是年,驱赶了三九天的寒冽,也让人嗅到了日渐浓烈的年味。走进腊月,人们似乎就听到了新年的脚步声,沉积心底的思乡之情被时时唤醒,升腾起一种执着的信念。笑意写在每个人的脸上,年味的喜气与忙碌萦绕在耳边、身畔。

年关将近,大街小巷各处的灯火彩饰,琳琅满目的物品,让我们瞬间感受到了过年的味道。它象征着阖家团圆,更承载着百姓对新年新气象的期盼。

在农村,腊八的粥、小年夜的饺子、破陈除旧的大扫除、蒸年糕磨豆腐、赶集买年货,写春联贴红钱、挂灯笼糊窗花等,大事小事一桩桩、一件件若流水般进行,忙而不乱,好似踩着鼓点,各种忙碌都是不可或缺的主题,都是老调重弹却又历久弥新、年年岁岁说不完的传统文化底色。

数九声中残冬尽,锣鼓铿锵新春来。小时候,大人忙着准备年节,而放鞭炮则成了我们的主业,每天和小伙伴揣着花炮、持着火柴盒或打火机到处走东窜西,随手扔出点燃的炮仗,单听噼啪一声,且喜且惊。此时,长辈们尽管也不时提醒当心安全,却也不过多阻拦,由着我们闹得狗叫鸡飞猫上树,闹得年味满村荡漾,迎接来年的安泰丰裕。

老家的年糕不等同于超市的年糕,它是典型的手工制作,蕴藏手指上的温度,它确有一份独特的味道。母亲提前一天要将糯米洗净泡好,第二天再到邻居家用石臼冲,一锤一翻;或一圈圈推着石磨,一勺勺把糯米放进石磨口磨成粉,如此默契,如此和谐。

母亲把揉好的糯米条搓成一个个圆团,放进一个个带有图案的木质花纹案板里,再用筷子轻轻抹平,快速翻在蒸笼的纱布上,一个个不同图案的年糕胚子就成型了。讲究的奶奶早就备好了桃红水,把筷子头粘上桃红水,在每一块年糕中间轻点一下,蒸出的年糕上盛开着一朵朵鲜艳的花,非常惹眼。一招一式,充满着情和香。

灶膛里的火烧得旺旺,还有哔哔啵啵的爆裂声,大锅里的水沸腾,噗嗤噗嗤地开着一朵朵水花,厨房里氤氲着一层香的烟雾,我们贪婪地呼吸着浸润着糯米香甜的空气。年糕有一种近乎透明的、胶质的白,用筷子夹起,蘸一点碗里的白糖,急切地放入嘴里,口感软滑、细腻,任凭那甜糯在嘴里氤氲开来。年糕有韧劲有筋道,糖的甜在舌尖慢慢融化、弥漫,一口一个甜蜜,心里绵延着无尽的满足与幸福。

如今看见旅游景点里的石臼、石磨,已经是农耕时代的一种记忆,一种承载。那是放在岁月博古架上的点缀,已经没有了生活的沉重。游人们合起来把石磨推得飞快,笑声也一起飞转,仿佛又白又糯的年糕正袅袅冒着热气近在咫尺等着。

家家户户都会支起油锅,在滚沸的热油中做肉圆、炸熏鱼、糯米团、油糕,煎蛋饺等。年味伴着淡淡的柴火味,和着浓浓的幸福味,就这样一点一点拉开了新年的序幕。温暖的阳光照耀在屋檐上,空气里到处洋溢着一种祥瑞的气氛。

过年了,每个村都会有自己的节目上演,打锣鼓、跳高翘、舞狮子、扭秧歌等活动将年的味道搅和得愈发醇厚,看热闹的人群也将整个舞台广场围得水泄不通。那过年的氛围,让人回味无穷。那时盼着过年,贴窗花、祭灶神爷,孩子们迫不及待地穿新衣,领压岁钱,每个亲戚都要用心走一遍,与亲戚们家长里短,开心、亲切地聊着。

那时虽没有电话、手机、电视,但一切却都深深地印在了每个人的脑海里。那时的过年,甭管礼物的厚薄,菜的多少,只要是能围桌而坐,一盘瓜子、一盘花生、一盘糖果、一盘炒米糖,悉心交谈,气氛融洽,就是一种满足和幸福。

过年是什么,过年就是将一年来的辛劳抛诸脑后,不管收入如何,只管将这个年过好;过年就是将一年来没能及时联络的感情,重新拾起来,在这个重大的节日里,拉近与父母、与亲戚、与同学朋友之间的距离,感受到彼此的诚意与关爱。

如今,乡亲们的生活条件变好了,大家的观念也逐渐转变,有带着父母旅行的,有把父母接到外地过年的,也有因为工作无法回家探亲的,但是不管怎样,春节永远在我们的记忆中无法抹去,永远占有一席之地。

现在生活富裕了,什么都不缺,足不出户就可将所需的物品买回家,这是社会进步和发展所带来的便利。过年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即便远隔千里不能回家,心意也绝不会迟到,通过电话、短信、QQ、微信、微博、抖音、视频等,都能将最深切的祝福及时送给亲人,或者连同过年的礼物通过快递送到亲人、朋友身边。我们在享受过年时浓浓的温暖与纯粹友情的同时,也感受着精神层面的轻松与愉悦。

今年,因新冠疫情的影响,过节不回家,全国各地都在倡导就地过年,实施带有人情味的政策,让每个留在当地过年的异乡人过得开心,感受到家的温暖。有些企业流水线不停,用薪留住员工;有些企业组织员工包饺子,开展文艺活动,用心留住人。

无论是用薪还是用心,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做好安全防护,尽一切可能,满足公众内心对于年的最深想象与期盼,也是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淳朴的民风、绵厚的乡愁、浓浓的情结盈盈入怀,它是坚定的精神世界。老家的年味是每一个飘泊在外游子深入骨髓的味道,一辈子,魂牵梦萦,难以忘怀。

年味渐浓福渐近,在悠悠岁月里,在锣鼓声中,年味被一辈辈的父老乡亲们品味、继承,并且不断赋予其无尽的人情物意,珍重这份乡土之情,礼俗之美,就地也能过出祥和,过出喜庆,过出中国气派年。


作者:吴月华,南京市卫生健康委二级调研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学习强国》《健康报》《新华日报》《中国诗人》《中国诗歌》等文学杂志报刊。获2019年中国作家协会深入定点项目;获全国诗歌大赛优秀奖等。


朗读:杨旭,南京机关作协会员,南京市朗协会员,“医联杯”全国基层卫生主持人大赛银话筒奖,中国基层医生好声音大赛一等奖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