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世·第八讲】乘物游心,高管不要代入老板角色

【人间世·第八讲】乘物游心,高管不要代入老板角色

00:00
17:18

本集文稿 


各位听友,欢迎来到庄子人间世第八讲。


人间世第七讲第八讲,是叶公子高问道孔子的故事。第七讲孔子是正面劝导叶公子高:作为一位高管,不能推卸自己为领导分忧的责任。这事想做要做,不想做也要做。


叶公子高和颜回不一样,颜回是一个书生,在社会上其实是个素人,没有根基也没有地位,他的烦恼有点儿虚无缥缈,说起来大义凛然的,真要不顺利,随时可以抽身走人。


子高是楚王室成员,而且是重臣,他的根基在楚国,他不是人参精,可以拔了根须随时跑路,所以,楚王安排他的事情,事态紧急,他必须妥善处理。


今天的第八讲,孔子进一步开导他,越是紧迫复杂的环境,领导者越是着急,高管就越要平实,谨守本位。千万不要代入领导的角色,更不可以因为自己的情绪失控,而人为地加戏。


我们知道,在组织间的交往中,如果煽动些情绪,一来二往,事情很容易点爆。这样做可能一时间风生水起,但双方领导一旦反应过来,那结果可就不可预料了。


所以,是平实地做一棵常青树,还是做点爆关系的那只火鸟,这是每一个高管必须做的选择。



正文


“丘请复以所闻:凡交近则必相靡以信,远则必忠之以言,言必或传之。夫传两喜两怒之言,天下之难者也。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凡溢之类妄,妄则其信之也莫,莫则传言者殃。故法言曰:‘传其常情,无传其溢言,则几乎全’。


且以巧斗力者,始乎阳,常卒乎阴,泰至则多奇巧;以礼饮酒者,始乎治,常卒乎乱,泰至则多奇乐。凡事亦然:始乎谅,常卒乎鄙;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言者,风波也;行者,实丧也。夫风波易以动,实丧易以危。故忿设无由,巧言偏辞。兽死不择音,气息茀然,于是并生心厉。克核大至,则必有不肖之心应之,而不知其然也。苟为不知其然也,孰知其所终!故法言曰:无迁令,无劝成,过度益也。迁令劝成殆事,美成在久,恶成不及改,可不慎与!且夫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至矣。何作为报也!莫若为致命,此其难者?”



解读


孔子说我再告诉你一些我听说的外交上的事情,凡是交情很近的,他们之间非常互信,说点什么话都没问题,话说过一点也没问题。“远则必忠之以言”,如果交情远的话或者地域远的话,它就必须靠传话,那么传话必定要有人去传。


最艰难的就是传比较极端的话,把两边的特别高兴的话,或者特别愤怒的话朝两边传。如果两边高兴的话,互相传的时候,必然有“溢美”之词;如果两边愤怒的话,两边传的时候,就会有“溢恶”之词,这些话都会带来不好的效果。 


凡是“溢恶”或者“溢美”的话,就会像是假话。两边的君主本来不是那想法,比如他“溢美”地说,那边的君王对我这么好,我马上割地五十里给他,这话你就不能过去传,你传了那边就会来要,这边又不好不给怎么办?只好把你弄死。


如果那边一时激动说,我马上就要打他,你也不能说。你说了的话,那边马上就紧张起来,紧张起来最后死的还是你。你传的是真话,但是你却死了。


“妄则其信之也莫”,他不相信,如果他判定你是假话的话,他对你的信任就没有了,那么处理的手段是先斩来使。你给我传这样的狠话,我为了表示我不信,(“溢美”之话还好办一点,你回去你们家君王来办你)你传了“溢恶”之话,这边君主为了表示我跟你们家君主其实是穿一条裤子的,好,你是个奸人,我替你们家君主先把你给斩了。然后拿着你的人头,再派一个使节过去告诉对方,你看他传了一些你说我的坏话,我不信,为了表示我的诚意,我把他杀了,把他的头给你送过来。


“故法言曰:‘传其常情,无传其溢言,则几乎全’”,在外交上有一个法则,永远只传平实的话,就把那些过度的话都剔掉,不传。不传,也不是说把它改造,而是只传平实的部分,对于情绪化的部分我不说,这样几乎就可以保全你自己了。



后面庄子突然说了名言,我觉得后面这段真是名言了。他说:“且以巧斗力者,始乎阳,常卒乎阴”,我们想用一个巧劲(比如刺激他一下),怎么样用一个巧劲把这个事办成功,目的常常是好的,但是最后往往会变成越来越不择手段。


“泰至则多奇巧”,到最后,会翻出让人无法想象的各种计策。比如,我觉得今天的有些事儿后面还会演变,会出来让你想都想不到的那种,什么摔杯子那是小事,我觉得后头恐怕还得摔点别的。(编者按:后来果然变成抢公章)


“以礼饮酒者,始乎治,常卒乎乱”,哪怕是因为礼乐的需要,我们在一块喝酒了。比如说我们兄弟见面,我们应该在一块喝酒的,应该说是一个正常的理由,喝着喝着也会情绪上来就喝乱了,就开始出现我逼着你,你逼着我喝酒的情况。


“泰至则多奇乐”,到了最后高潮阶段的时候,会特别可乐,说不好的叫“奇乐”。“奇乐”是个非常贬义的词,“有奇乐也”,你们去查查,历史上说“有奇乐也”是非常贬义的一个词。


“凡事亦然”,世界上大多数事情都是这样。


“始乎谅,常卒乎鄙”,一开始大家交往的时候,彼此不把原则讲清楚,出于一种相互体谅的原则,结果越往后发展,双方的想法越来越粗鄙。


很多事情,一开始哪怕是从最简洁的方式往后头做,到最后必然也会变得非常复杂。世界上的事情,本身它就有朝着极端化发展的可能性,或者说必然性。这话的意思,这世界上的事情它本来就会朝着极端方向发展。你就看看现在的传播,你要是不来点刺激眼球的,都传不出去,而且有时候眼球不需要你刺激,你只要刺激一下,后面会跟着好多来传的。它都得往那个极端的方向去传,对不对?



紧接着讲,所谓的这种两边传话,只要你说出来,它就是风波,如果照着这话去做,那他就是得失。“实”是得,“丧”是失,所有的风波它都会挑起一种人心的异动,所有的得失都会带来非常危险的进一步的举措,所以说如果君王没有理由的就发怒了,他是因为什么?因为“巧言偏辞”。


这又是个名言,这种巧言会把人往沟里带。你认为君王都是傻子?所有的得失君王心里最清楚的,他往回一对照,他就知道谁说的这个话,过去听了谁的刺激,我才被带到沟里去了。被带到沟里都没意识到的君王是很少的。尤其“战国无弱主”是吧?那个时候很少有真的笨的君王。


这一段它有点像站在君王的角度说。“兽死不择音,气息茀然”,野兽被人逼到了绝境的时候,它嚎叫的声音也是非常犀利的,它的气息是非常粗暴的,并且心里都生出极大的怨恨。就算是你们家的看门狗,你给它逼到墙角使劲打,它也会对你龇牙吧。 


“克核大至,则必有不肖之心应之,而不知其然也”,所以你对任何人对他批评地太过分,骂得太狠,画人画面,画骨又画心。所谓画得出你的脸,画不出你的心,你一定要把别人心画出来,我告诉你,你的爱人都会离开你。你一定要别人赤裸裸地面对你,叫“克核大至”,“大”通太,太过。


更何况君王呢,你对他“克核大至”?他可是猛兽,这种“不肖之心”出来的时候,说实在的,君王自己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它就是一种天然的情况。


孔子说,你要接受现实,接受常情。你就对任何的生命“克核大至”,它的必然的反应就是别的都忘了,反过来咬你,没别的。所以你做这种自己连原因都不知道的事,你怎么知道你的结果呢?你在一个君王面前,你竟然做你无法判断基本风险的事,你是不是太笨了?


跟君王相处,第一原则是风险原则。你现在都不知道君王会做什么样的这种极端反应。君王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你把他逼到这份上,你不是要自己命么?


所以,“法言曰:无迁令,无劝成,过度益也”,过去老话就说,不要随意地改变已经说的话。对君王都有这样的劝说,不要随便改变你的命令,不要勉强别人去做自己力不从心的事。这些都是过度的事。随便改变你的命令的话,会把这个事情好好的事儿给搞坏了。


一个好事做成要很长的时间,而要把它搞坏,很快就可以搞坏,能够不慎重点吗?这意思就是说,你不要把事情朝着你想要的方向推动,你应该如实地把你们家君王的通常想法传递到齐国,然后把齐国的那一些做派在汇报中剔除掉,不要回来刺激你们家君王。把齐国正常的回答、实际的回答,用一个比较温和的话传递给你们家君王,你就完事了,你为什么要把自己代入进去? 


你没有完成你们家君王的期待,没事,最关键的是,你要让你们家君王安心。就是前面说的随时随地供养自己的父母。因为你没有传这种“溢美”之词、“溢恶”之言,所以你们家君王的心没有被“克核太至”。因此,他不会变成猛兽来咬你,他就算批评你,两句话就过去了,这事就结了。


我们再说难听一点,你这儿总是轻描淡写就能把事情结了,别人却“克核太至”,别人总被君王咬了,时间长了你就上去了,OK,就是这个道理。历史上有好多这样的不倒翁,百年君臣啊,有好多都是这个态度,它都是随顺,但是又不作恶的这么一个态度,不把人刺激地太厉害。


“且夫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对待所有的事情,我们的心要自由自在地在里面遨游,然后“托不得已”,不得已就是君王的命令,“以养中”,就是说我还是养一个中道,一个中性的原则。中道既忠实于君王,又是中性的不刺激他的这么一个原则。


“至矣”,这个就是为臣之道的极致了。他有没有讲你要想尽一切办法实现君王的愿望?没有。君王的愿望是君王的愿望,那是他的愿望,后面会讲,为什么你不能够卯足了劲实现他的愿望。


“何作为报也!莫若为致命,此其难者”?怎么样报答君王?就是说老老实实替他办事,使他的事还原成真实的面目,这有什么难的呢?




好,叶公子高问道孔子的故事就讲到这儿。


在这一讲里,孔夫子讲了告诉我们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常识,那就是,在组织间博弈的时候,由于相互揣摩、相互怀疑,彼此诛心,事情很容易极端化。大家想想,就算是亲朋好友之间,哪怕只是听岔了话,都会引发误会,更何况组织之间呢?


人心就是这样,总是希望事情朝着热闹的方向发展,吃一个天大的瓜,你能说你心里没有这种蠢蠢欲动的感觉吗?


孔夫子还提出一个很值得玩味的词:“克核大至”,就是逼得太狠。群众吃瓜,领导可以一笑置之,如果负责沟通工作的高管情绪高亢,把一时的矛盾渲染成了大瓜,那其实就是把两边的领导人都给逼到到了墙角了。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高管代入领导的角色,又加入了自己的情绪,实质上是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对领导进行诱导和逼迫。而领导面对的,是整个组织的生死存亡,他要对整体负责。这个时候,如何处置这个三极管一样的属下呢?


忠于职守,谨守本位,自古以来,就是为臣之道的基本点,但不知道为什么,好像我们的文化里,只要对上领导了,就有一种好为人师的冲动。我想,这也是一种值得反思的情况。


孔夫子说: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有些人可能觉得是消极应付,但其实,这是一种于人于己都留有余地的洒脱的人生态度。


臣子游心,则君王安心。事情呢,还是理性、妥善地往前推进吧。


好,庄子人间世的第八讲就到这里,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评论,也请大家关注我们发布的讨论主题,我们一起探讨与现实相关的问题。感谢大家的聆听,我们下一讲再会。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勤奋者健强

    颜回是还没有进入“仕途”,所以要“慎入”。叶公子高是已经在“仕途”了,所以必须尽职履责,当然风险当然有,伴君如伴虎。

    黄明哲博士 回复 @勤奋者健强: 是啊,处境不同,对策也不同

  • 唐森至

    别说对君王了,对父母都得注意不能这样

    黄明哲博士 回复 @唐森至: 是哦,这话说得到位!

  • 黄明哲博士

    本讲主题讨论:现实生活中,如果自己不掌握核心资源,去做整合资源的中间人,是一件很考验人的事情。所谓“新人进洞房,媒人扔过墙”,很多人在事成的最后关头被出局,承诺的股份或提成化作泡影。有些人撮合朋友与亲戚合作,事不成两头不是人,事成也是两手空空,甚至还落下“贪财”“不懂事”之类的恶评。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该怎么对待?请说说你的看法。

    刀小小刀 回复 @黄明哲博士: 现在社会有大批量人都是靠整合资源或靠信息差获得报酬,也成了商业的一种演化,新人进洞房,媒人扔过墙,或是背着媒人进洞房,离婚怪媒人的例子比比皆是。 1.为了自己孩子进某好学校,承诺关系人多少打点费走后门,关系人对方努力请吃送礼各种,最后孩子成功报名,以孩子是自己考入为由不了了之,结果关系人两头不是人。 2.房主和购房人交易中不想出中介费跳过房产中介签合同的案例也是极具代表性。 3.朋友作为介绍人,撮合两大私企合伙开发一片小区,一次进面后因为条件不太契合。过段时间后,两企业私下签订合作协议,未告知介绍人,之后又因为合作问题双方闹的不可开交,又找介绍人协助调节。别提场面之尴尬人性之赤裸展现。

  • 2020黄祥斌

    庄子里反复说了《法言》,老子里说了《建言》,古时候的书都是这样的吗?

    黄明哲博士 回复 @2020黄祥斌: 这些还是待考吧

  • 张茜_KE

    当中介是需要实力的,如果只是掌握了一个信息而不具备自身价值,传递的事情仅当做个好事。取利则需要个人资本

    黄明哲博士 回复 @张茜_KE: 对头

  • 红林常州

    前一阵陪朋友去买房接触过中介,由于房子是我朋友自己找的,价格也是自己谈的,找中介纯粹是为了代办手续,结果那个所谓的金牌中介非得拿2%提成(我们这里实际行情是1%甚至更低),结果买卖双方当场果断抛弃中介

    黄明哲博士 回复 @红林常州: 这个中介没眼色

  • 单品咖

    老师 能不能推荐一些可以让人静心的曲子啊

    黄明哲博士 回复 @单品咖: 可以啊,加入答疑的群吧

  • 在下安和

    看了诸位高见与老师回答,作为人际关系小白的我只能说一声,妙啊~

    黄明哲博士 回复 @在下安和: 哈哈,要是不遇到那些个糟心事,岂不是更好

  • 巫行云天

    老师,说个跟本节问题无关的。忽然意识到庄子的时空观(宇宙观)跟常人是不同的,他看到的世界跟一般人就是不同的,只是把它表达了出来。一个人能够活的很久,短期生命所在乎的名利自然会有一番不同的价值判断。看见的世界够大,对大小自然有新的认识。几年前看一个日本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奇幻瑰丽,很是佩服对方的想象力,下面访谈里,艺术家说,我只是看到了这样的(不一样的)世界,表达出来而已。 领悟庄子,要领悟到这种不同的时空观才可以的,或者说怎么把这套时空观"复刻"在自己心上,而不是停留于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赞叹"。

    黄明哲博士 回复 @巫行云天: 人的眼光,如果能从是非你我中跳出来,世界就是另一种面貌了

  • 姜志远123

    一般都是不掺合,实在绕不开也丑话说在前边,没有核心资源就是纯粹帮忙,或者就是个出苦力的出多少力拿多少报酬,只碰自己看的见的东西。

    黄明哲博士 回复 @姜志远123: 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