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040 缘生性空 与 缘起无生

《金刚经》040 缘生性空 与 缘起无生

00:00
21:10


关键词: 

1、相似佛法不是佛法,而且坏法

2、四重二谛:解构、颠覆凡夫境界


实有——空性两个次第
前两重二谛:缘生性空——性空——对治我执——无我后两重二谛:缘起无生——空性——对治实执——无生

3、缘生与缘起缘生:缘生的法,指的是具体的事物,凡夫认为我们凡夫境界是存在的,佛陀说凡夫境界所认为的存在不过是种种的缘而生起的存在,凡夫境界是缘生的法

缘生:pratītyasamutpanna

缘起:不是指具体的事物,而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和理论,指的是佛陀认为我们凡夫境界上的一切的存在不过都是缘生而性空的、无自性的,而无自性的法其实就是空性,就是以不存在为它基本特征,这个道理叫缘起。所以佛陀讲缘起,就是为了讲无生。

缘起:pratītyasamutpāda


4、最难理解的是后两重二谛——缘起无生

凡夫境界上的一切存在都是以根本不存在为基本特征的,就是物我皆空、身心皆空、一切都是空。

若当来世,后五百岁,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稀有

解构、颠覆凡夫的境界,从来都没有,压根儿就没有,一点影子都没有。

三年学佛的心路历程
第一:不理解
第二:理解了不接受
第三:愿意接受了,但是不敢接受一旦接受了,内心生起的就是恐惧

凡夫入大乘佛法的门,是一种很恐惧和痛苦的经历,是一种撕心裂肺、刀子剜心的经历,就是要把我们凡夫多生累劫的凡夫境界的实有见让佛陀解构掉

解构和颠覆的法义

大乘佛法的不共首先就体现在“无生”和“空性”


5、佛教与基督教的差异

a.首先就体现在——面对我们这样的一个世界怎么看:基督教就是首先承认人类生存的这个世界是真实存在的;而佛教告诉我们,凡夫生存的这个世界是根本不存在的,无生、空性;

这是佛教和基督教思想上最大的差异

b.从基督教而言,首先承认了我们人类世界是实有的,又看到了我们人类世界有一个特点:万事万物总是生生灭灭、有生有灭。

产生哲学问题:整个世界和人类最初是怎么生的,最终将会是怎么灭的?

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就有两种回答方式:第一种回答:在生灭世界内部寻找最初的因—— 第一因。例:寻找长江源头——在哲学上是悖论。第二种回答:基督教的回答,基督教不试图在生灭的世界内

部找这个世界最初的因,而是把这个世界最初的因归结为这个世界外部的一个东西 ——神、上帝

以上这些讨论的前提都是承认这个世界的存在

c.佛教与其它学问的最大差别就是:佛陀一开始就要告诉我们,凡夫境界上的存在根本就是不存在的,去寻找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因,还要寻找最初的因,这是毫无意义的事情。例:为老王梦中的老虎找妈——戏论!


d.结论假定这个世界是存在,而去寻找第一因,最终寻找出来的一定是悖论,这个悖论恰恰反证出假定这个世界存在本身是有问题的,恰恰否定的就是我们凡夫境界上所谓的真实存在。

《金刚经》导读正文: 


上一讲我们讨论了相似佛法,大家一定要清楚,相似佛法不是佛法,相似佛法不仅不是佛法,反而坏法,也就是相似佛法会起到破坏佛陀正法的作用,因此对于相似佛法大家一定要高度警惕。

下面回到四重“二谛”。佛陀“二时教法”用了一个“二谛”模式,我们把它构建为四重“二谛”的模式,那佛陀在干什么?在解构、在颠覆凡夫境界。所以大家看,第一重“二谛”的“世俗谛”是“实有”,这是起点,这是彻头彻尾的凡夫见。那么经过四重“二谛”的解构,到了第四重“二谛”的“胜义谛”是什么?空性。也就是把凡夫境界的存在解构了。

凡夫境界上的存在以什么都不存在为它基本特征的——空性。而这四重“二谛”佛陀解构我们的时候,是很善巧的,是有次第的。那么,分了两个次第:第一,就是前两重“二谛”,我们也叫做第一组“二谛”。这第一组“二谛”佛陀讲“缘生性空”,讲凡夫境界上的存在是无自性的。这是对治我们的“我执”,佛陀说“无我”。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就是后两重“二谛”,也叫做第二组“二谛”,讲“缘起无生”,讲凡夫境界上的一切存在其实根本就是不存在,压根儿就没产生——空性,对治的是我们的“实执”,佛陀讲“无生”。所以,这个前后两个次第的这个体系,大家一定要非常的清晰。

那么这里边就出现了两个名言,大家意识到了吗?一个是“缘生”,一个是“缘起”。这两个名言是有些差异的。“缘生”指的是缘生的法,指的是具体的事物,指的是凡夫认为我们凡夫境界是存在的,而佛陀说,你凡夫境界的存在也不过就是种种的“缘”而生起的存在。

所以凡夫境界的存在是缘生的法,这是“缘生”的意思,它对应的梵文就是 pratītyasamutpanna。第二,“缘起”。“缘起”不是指那个具体的事物,而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缘起”指的是,佛陀认为我们凡夫境界上的一切的存在不过都是“缘生”而“性空”的——无自性,而这个“无自性”的法其实就是“空性”,就是以不存在为它基本特征的,这个道理叫“缘起”。

所以佛陀讲“缘起”就是为了说“无生”,“缘起”就是“性空”。那么“缘起”这个词对应梵文跟“缘生”对应的梵文是不一样的,“缘起”对应的梵文是 pratītyasamutpāda,这两个词是有差异的,大家要把它分清楚。

所以我们总结前两重“二谛”是“缘生性空”,后两重“二谛”是“缘起无生”。那么,对于这四重“二谛”来讲,其实我们最难理解的是后两重“二谛”,就是“缘起无生”——无生、空性。凡夫境界一切的存在都是以根本不存在为基本特征,那就是“物我皆空”,“身心皆空”,一切都是空。那么各位,当你听到这一切都是空的道理时候,你有什么感受,我想肯定有一些人不愿意接受:这怎么可能呢?这跟我们凡夫境界太不一样了,肯定有这样的人。

当然,还有第二类人,他愿意接受,这毕竟是佛陀的教诲,但是他不敢接受,一想到“物我皆空”,“身心皆空”,内心会生起一种恐惧感的。《金刚经》后边有一段经文说,“若当来世,后五百岁”,“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稀有”,这《金刚经》后边的经文。

就是到了后五百岁,也就是我们今天这样一个末法时期,如果一个人能够听到《金刚般若波罗蜜》这样的空性法门,你内心不生起一种恐惧的心、不生起一种怖畏的心,那你是甚难稀有啊。所以,第二类人,就是愿意接受佛陀关于“一切皆空”的道理,但是内心是有恐惧感的。

所以,说到这儿,大家能理解吗?一个凡夫真入佛门,真正入大乘佛法的佛门,他最初的修行境界是什么?你看社会上有一些人学佛,刚入佛门没几天,就换上了一身中式服装,然后泡上一杯普洱茶,喝着茶,望着窗外的春色,“哇,我内心好宁静哦”,以为这是学佛的境界。各位,如果追求这样的境界,以为这是凡夫入大乘佛法门的境界的话,那就是相似佛法听太多了。

大家要知道,凡夫一入佛门,佛陀最初给我们讲的道理是什么?各位,是解构、是颠覆。佛陀要解构我们凡夫自以为的真实的世界。我们凡夫执着我们凡夫境界为实有,佛陀就是要把它解构掉。

所以,我们当年听我的老师讲课的时候,我的老师总是重复一句话,他说:“这个凡夫的境界,他从来就没有,压根儿就没有,一点影子都没有啊”。这是当年我老师反反复复、不断地重复的一句话。

那么,我可以谈谈我的心路历程:第一,最初不接受、不理解。第一,不理解,怎么会没有呢?这说的是什么事儿呢?他为什么要说这件事儿呢?不理解。过了一段,理解了,但不接受。

哎哟!原来桌子没有,那怎么可能呢?那么经过了一段时期,愿意接受了,但是不敢接受。大家注意,从最初的不理解,后来理解了不接受,后来愿意接受了,就我个人来讲,经过了三年的历程。听老师讲“凡夫境界从来就没有,压根就没有,它一点影子都没有啊!”反反复复听这句话听了三年,我才愿意接受。但是一旦接受了,各位,内心生起的就是恐惧。

一切皆空啊,那种恐惧感啊。我举个例子,做恶梦,老做什么梦呢?做这个从悬崖掉下去的梦。什么都抓不到啊!空落落的呀!最后,从梦中惊醒。

所以,大家要理解,入大乘佛法的门,凡夫他是什么境界啊?是很痛苦的经历,是一种撕心裂肺、刀子剜心的经历。它是要被佛陀把我们过去的几十年,不是这几十年,是过去多生累劫在我们心中所积淀的对凡夫境界的实有见,要被佛陀解构掉,可是我们,说句实在话,我们就是不愿意让他解构——抗拒。

而真正要被解构掉的时候——恐惧。所以,这是以我个人的学佛的经历,我想告诉大家,入佛门修行的真实的境界。所以,大家要充分理解佛陀这“二时教法”这四重“二谛”的它“解构”的法义,它的“颠覆”的法义。



讲到这儿,你也才能理解,什么是佛法?特别是大乘佛法与小乘佛法、与非佛法思想的不共啊。这个大乘佛法思想的不共,首先就体现在“无生”,体现在“空性”。能不能理解、能不能接受“无生”,能不能接受“空性”,这是进入大乘佛法的门坎,这也是佛教与非佛教的思想的差异。

我举个例子。佛教与基督教的思想的差异在哪儿?基督教大家知道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典型的有神论宗教。那么佛教与这样的有神论的宗教,它的思想差异在什么地方?

当然,他们的思想差异体现在很多方面,但是大家要知道,最重要的思想差异,首先就体现在我们面对着我们这样一个世界,你怎么看?基督教就是首先承认我们人类所生存的这个世界是真实存在的。而佛教告诉我们,我们凡夫所生存的这个世界其实是根本不存在的,无生、空性。这就是这两个宗教思想的最大的差异。

那么,从基督教而言,它首先相信了我们人类所生存的世界是真实的,这是第一。第二,它又看到我们人类生存的、他们以为的真实的世界有一个特点,这个特点是什么?就是万事万物总是在那里生生灭灭,有生有灭。

比如最典型的就是人有生死,人要出生,人而且必须还要死亡。那么大家注意,就是一方面你承认了这个世界的实有,同时你又看到了这个实有的世界有一个生灭的特点,有生有死,那大家想,你就一定会产生一个哲学问题,什么问题呢?那我们整个这个世界它最初是怎么生的?它最终将会怎么灭?我们整个这个人类它最初是怎么生?最终将是怎么样地灭?这是一个很自然的问题呀。那么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就有两种回答方式:

第一种,就是试图在这个我们人类所生存的这个生灭世界的内部,自己去寻找这个最初的因,这个因也叫第一因。那么你就会在这个世界内部去找,它最初的原因是什么?举一个形象的例子。比如说我们要寻找长江的源头,怎么找?那一定是顺着长江往它上游去找。

见到水还得问这水哪儿来的?看见这个水,水哪儿来的?我们就捋着长江往源头走。当然,地质学到了三江源,他们可以自认为找到了长江的源头,哇!在一片草原上,地下有很多这个泉水,咕噜咕噜往外冒泉水,哦,这就是长江的源头。这是地质学的答案,哲学家是不接受的。他会问:“那这泉水里的水哪儿来的?”你还得继续往下找哇,只要你有水你就得继续往下找那个水的源头。

我记得当年我的老师给我们讲课的时候,他开玩笑地说了这么一句话,:“你看这人真有意思,想找这个长江的源头,见了水就得问这水从哪儿来的?只要有水就得往前问。那问来问去莫非人们非要找到一块没水的地方,哦!那就是长江的源头?”所以大家能理解吗?在哲学上寻找长江的源头最终是个悖论。

因为你找到水,就得必须往前找,除非找到块没水的地儿,那是长江水的源头。可是没水的地儿成为长江的源头,这是多么荒唐的事情。其实我们世间,在我们这个世界内部去寻找这个最初的因的时候,往往造成的都是悖论。比如说,大家都知道的,在我们人类已经讲了几千年的一个悖论,就是到底是鸡先生了蛋还是蛋先生了鸡?鸡生蛋,蛋生鸡,这件事儿人类已经讲了三千多年了。

当然据说,现在的分子生物学认为,“蛋先生鸡”这个观点目前占上风。但是各位,这是分子生物学家的观点,就象地质学家他可以自认为找到了长江的源头,但哲学家不接受。那么蛋生鸡,还是鸡生蛋,其实这是个思想悖论。 

所以大家能理解吗?当我们相信了这个世界的实有,我们又发现这个世界是生灭的,当我们在寻求这个世界最初的因的时候,当我们在努力地在我们世界、生灭的世界本身去寻求这个世界最初的因的时候,往往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悖论。

当然,第二种回答就是基督教的回答。基督教就不试图在这个生灭的世界内部去找这个世界最初的因,它的解决方案就是把我们这个世界最初的因归结为世界外部的一个东西,比如说神、上帝。这个上帝可以创造这个世界——最初的因。

那有人问,谁创造上帝?哦,这个问题在基督教里是不能问的,上帝是不需要创造的,他本身不是我们这个世界、生灭世界本身内部的东西,他是超然于这个世界之外的,我们这样超然世界之外的神,那很多问题确实也好解决了。

比如说你问长江的源头,最后它的结论是,长江源头最初的源那是上帝创造的水。那鸡生蛋,蛋生鸡,那也可以有结论了,说如果上帝是先创造了一只鸡,那肯定就是鸡先生蛋,而后蛋生鸡,鸡生蛋。如果上帝先创造了一个蛋,那肯定就是蛋先生鸡,而后鸡生蛋,蛋生鸡。这个理论也是自洽的。但是你注意,这一切的讨论的前提都是承认这个世界的真实的存在。

而佛教与这些学问的最大的差别就是:佛陀一开始就要告诉我们,你们凡夫境界上的存在它是根本就不存在的,你去寻找一个不存在的因,还要找它的最初的因,这是毫无意义的事情。

举个例子。老王梦中的老虎,当老王不知道这是梦,他把老虎当真实,你就要问:那这只老虎的妈妈是谁?老虎的外婆是谁?对吧,这是很自然的问题。可是佛陀想告诉我们的是,你问这只老虎的妈妈、外婆是谁?这是无意义的,这是戏论,因为什么?因为这只老虎根本就不是真实的存在。

等你从梦中醒来之后,你才发现这只老虎根本就不存在,你去寻找一个根本不存在的老虎的妈妈、外婆是谁?这是无意义的。佛教管这种寻找一个不存在的事物的因,佛教管这个叫“戏论”,“唱戏”的“戏”。那么,我作了这一大段讨论,最终的落脚点在哪里啊?也就是我们假定这个世界是存在的,当你要在这个存在的世界的内部去寻找这个世界的最初的因的话,你找出来的都是悖论。

这个悖论说明什么呢?其实恰恰它反证出一件事儿,就是你前面假定这个世界真实的存在本身这件事儿是有问题的。其实我们世间很多逻辑悖论,它都存在着一个默认前提,这个前提是大家都认为不应该怀疑的,是什么?就是我们这个世界的真实的存在。而你默认了世界的真实的存在,而最终导致的是一个逻辑悖论,这个悖论其实恰恰否定的就是我们凡夫世界这个所谓的真实的存在。


查阅佛学文章、收听更多课程、免费结缘梵汉对照版经书讲义。欢迎关注【净名精舍】公众号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于晓非_

  • 听友339994809

    你解释一下 之前购买的专辑 现在不能听 普渡众生 还是敛财?心不净空

    于晓非_ 回复 @听友339994809: 购买了就可以听,请用购买时的账号登陆一下喜马拉雅,在 已购 中寻找。

  • 于晓非_

  • iuowslou0aaeyha2wbsa

    悖论哪里我震撼了。但是我真的不理解啊,为什么什么都不存在,有感受呢?有功能呢?

    于晓非_ 回复 @iuowslou0aaeyha2wbsa: 感受和功能都是错觉!

  • 自在晏子飞

    越听越有趣了,于老师的课真是佛法教学的典范!把佛法最高明最精彩最伟大最神妙处,用凡夫都能接受的话讲明白了,而且一点不含混,十分清晰明了。佛法如此精妙,佛法教学亦当与之匹配。感恩,于老师

  • 听友77673677

    于老师:您讲的太通俗精准了,初学大乘佛法,就能听到正法,顶礼老师🙏🙏

    于晓非_ 回复 @听友77673677: 《楞伽经》导读课程也已经在喜马拉雅上线了。

  • 小龙_h3c

    请教于老师,既然万物皆空,六道轮回和生生相续是不是也是空的?

    于晓非_ 回复 @小龙_h3c: 万物皆空,六道轮回当然是空。 正是因为六道轮回是空,众生才能解脱轮回。如果六道轮回实有不空,众生解脱轮回的可能性就没有了。 正是因为众生不知轮回是空,而误执着轮回实有,所以众生才会(以为)轮回。 讲六道轮回不是佛法,因为释迦牟尼降生以前,印度古人都相信六道轮回。讲六道轮回是空,这才是佛法。

  • 于晓非_

    音频下面文字资料中有“《金刚经》导读学习交流辅导群”的入群二维码,截图扫码入群,大家共同学习、相互促进。群中还有辅导员解惑答疑。

  • 如意_uhp

    老师,问一个问题,佛教对自杀怎么看?

    于晓非_ 回复 @如意_uhp: 佛教反对自杀,因为自杀也属于杀生。

  • 飞出天际

    于老师,我不知道因果轮回是不是佛教的教义,如果是的话,那又该如何理解呢?因为第一因根本就不存在…

    于晓非_ 回复 @飞出天际: 佛陀降生以前印度人都相信因果轮回,因此因果轮回不是佛教的核心教义,只是讲述佛法的前提。 佛陀想告诉众生:其实轮回如梦! 这是佛教的教义。 在佛陀看来,凡夫的轮回既然如梦幻,因此无需为梦幻般的轮回寻找第一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