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658【公元215年】张辽率敢死队冲锋陷阵 直闯孙权元帅大营

资治通鉴658【公元215年】张辽率敢死队冲锋陷阵 直闯孙权元帅大营

00:00
10:32

柏杨版资治通鉴文稿 

正好传来消息,曹操将攻击汉中郡张鲁,刘备恐怕失去益州,派使节向孙权请求和解。孙权命诸葛瑾主持谈判事宜,重订友好同盟。遂中分荆州,以湘水作为边界,湘水之东的长沙郡、江夏郡、桂阳郡三郡属孙权;湘水之西的南郡、零陵郡、武陵郡(湖南省常德市)三郡属刘备(事实上,零陵郡郡政府在湘水东岸。以湘水为界只是一个概念)。诸葛瑾每次奉派前往蜀地,跟老弟诸葛亮只在会议上公开见面;会议过后,从不私相会晤(双方避嫌)。


4秋季,七月,魏公曹操讨伐张鲁大军,进抵阳平关(陕西省勉县西)。张鲁打算献出汉中郡投降,老弟张卫不肯,率数万人固守关头,沿山筑墙,长达十余里。


最初,凉州(甘肃省东部南部)参谋官(从事)跟武都郡(甘肃省成县)投降的人向曹操报告:“张鲁容易攻破,阳平关下,南北两山相距很远,敌人无法严密防守。”曹操相信。可是,等到兵临关下,却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不禁叹息:“别人的看法,很少能使人满意。”


进攻阳平山各垒,山陡如削,不能攀登,一时难以攻克,而士卒伤亡太多,粮秣又快吃尽,曹操心情沮丧,打算切断山下通道(阻挠追击),班师而回。派大军统帅(大将军)夏侯惇、将军许褚,传唤已攀登上山的部队撤退,想不到前锋在夜中迷失道路,阴差阳错,竟忽然闯入张卫另一大营,营中大惊,一时崩溃。魏国高级咨询官(侍中)辛毗、主任秘书(主簿)刘晔等,紧跟在部队之后,立即通知夏侯惇、许褚:“已攻陷敌人重要据点,敌军瓦解。”夏侯惇、许褚不相信会有这种事,夏侯惇亲自察看,遂报告曹操。立即转向张卫大营攻击,张卫在黑夜掩护下逃走。

三世纪·二一五年三月至七月.中央收复汉中郡

张鲁听到阳平关陷落消息,打算投降,阎圃劝阻说:“在强大压力下投降,分量便轻。不如依靠杜濩(音huò【祸】),投奔朴胡(杜濩是族部落【四川省东北部】酋长;朴胡是板楯部落【四川省阆中市一带。参考一一四年】酋长),对峙一段时间,然后再采取行动,会增加自己身价。”于是,逃向南山(陕西省南郑县东南米仓山),进入巴中地区(四川省东北部)。左右打算纵火焚烧金银财宝跟仓库,张鲁说:“我本来就想归顺中央政府,一直不能表达。今天逃避军锋,并不出于恶意,财宝仓库,都是国家物资。”加上封条后,撤退。曹操进入南郑(汉中郡郡政府所在县),对张鲁保护国家财产,深为嘉许。又因为张鲁心存善意,特别派人前去慰问。


5丞相府主任秘书(丞相主簿)司马懿建议曹操:“刘备用诈力劫持刘璋,蜀地人民还没有归附,他却远在江陵(湖北省江陵县)争夺土地(指荆州三郡),这个机会不可错过。我们攻克汉中郡,益州震动,如果用大军压境,他们一定瓦解。圣人行事,既不可以违背时机,也不可以不顺应时机。”曹操说:“人,最痛苦的事是不能自我满足。


既得到陇地(指陕西省南部),又盼望蜀地!”(东汉王朝一任帝刘秀,也曾有此感叹。不断征战的结果,厌倦之情,溢于言表)刘晔说:“刘备,是人中豪杰,有谋略但反应较慢,而且夺取蜀地的日子还少,蜀地人民不见得为他尽忠。乘着我们刚刚击破汉中之际,蜀地人民震恐,势将自己崩溃。以主公(曹操)的英明,顺着他们自己崩溃之势,施加压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如果稍微拖延,诸葛亮身为宰相,精于治理国家,关羽、张飞身为大将,勇冠三军;蜀地人民一旦安定,然后据守险要关卡,就不容易击败。今天不夺取,以后定有忧患。”曹操不能接受。


七天之后,蜀地投降的人报告说:蜀中一日之内,曾经发生数十次惊扰,将领们虽用诛杀镇压,仍不能安定。曹操问刘晔说:“今天再发动攻击,如何?”刘晔说:“蜀地已大略就绪,时机已失,军事行动,已经太迟。”(时间仅隔七天,由可击变成不可击,判断的正确性,使人怀疑。曹操已兴致索然,再次询问刘晔,不过要封评论者之口,刘晔揣摩主人意愿,提供一个下台阶的工具。


他如果坚持仍可出击,曹操岂会改变主意)曹操遂班师。命夏侯渊当都护将军,统御张郃、徐晃等,镇守汉中郡;丞相府秘书长(丞相长史)杜袭,当御马总监(驸马都尉),兼汉中行政区总管(留督汉中事)。杜袭怀柔开导,人民自愿迁移到洛阳(河南省洛阳市东白马寺东)、邺城(魏国首府·河北省临漳县西南邺镇)的,有八万余人。


6八月,孙权亲率大军十万人,包围合肥(中央所设扬州州政府所在县·安徽省合肥市),当时,中央政府将领张辽、李典、乐进率七千余人据守。曹操西征张鲁时,把一纸手令交给合肥军区大军保护总监(护军)薛悌,在信封上写:“敌人到时,拆开。”等到孙权大军抵达,拆开手令,上面写:“如果孙权亲至,张辽、李典出战,乐进守城,薛悌不可作战。”将领们认为众寡不敌,迟疑不决,张辽说:“曹公远征在外,等到援军来到,敌人早把我们击破。所以曹公手令要我们在敌人包围圈还没有完成时,迎头痛击,摧毁他们的锐气,先使人心安定,然后才可以固守。”乐进等都不作声,张辽大怒说:“成败关键,在此一战。你们如果迟疑不决,我单独出马。”李典跟张辽,素不和睦,慨然说:“这是国家大事,只看各人如何打算?我岂可以因私人恩怨,妨碍公义!我跟你一起迎战。”


张辽连夜募集敢死队壮士,遴选八百人,宰杀牛只,犒赏将士(史书上常出现这种记载,在决战前夕,总要用“牛酒”作为犒赏,可见士卒平日饮食多么简陋。只在拼命之前,才得一顿肉食)。第二天拂晓,张辽身披铠甲,手持铁戟,冲锋陷阵,杀数十人,斩二员大将,大喊自己的名字,直闯孙权元帅大旗。


孙权大吃一惊,张皇失措,急奔上附近一座山丘,东吴卫士用长戟列成围墙保护。张辽叫骂,要孙权下来决战。孙权不敢稍动,但看到张辽兵力单薄,命大军把张辽重重围住,张辽奋勇攻击,率左右数十人破围而出。重围中的残余部队齐声呼喊:“将军,你要抛弃我们?”张辽再翻身杀入重围,救出部众。孙权部队人马纷纷退后躲避,没有一个人敢上前阻挡。从早晨血战到中午,孙权军气势全失。张辽回城后,积极备战,大家心情才安定下来。

资治通鉴原文 

会闻魏公操将攻汉中,刘备惧失益州,使使求和于权。权令诸葛瑾报命,更寻盟好。遂分荆州,以湘水为界;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属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备。诸葛瑾每奉使至蜀,与其弟亮但公会相见,退无私面。

秋,七月,魏公操至阳平。张鲁欲举汉中降,其弟卫不肯,率众数万人拒关坚守,横山筑城十馀里。初,操承凉州从事及武都降人之辞,说“张鲁易攻,阳平城下南北山相远,不可守也”,信以为然。及往临履,不如所闻,乃叹曰:“他人商度,少如人意。”攻阳平山上诸屯,山峻难登,既不时拔,士卒伤夷者多,军食且尽,操意沮,便欲拔军截山而还,遣大将军夏侯惇、将军许褚呼山上兵还。会前军夜迷惑,误入张卫别营,营中大惊退散。

侍中辛毘、主簿刘晔等在兵后,语惇、褚,言“官兵已据得贼要屯,贼已散走”,犹不信之。惇前自见,乃还白操,进兵攻卫,卫等夜遁。张鲁闻阳平已陷,欲降,阎圃曰:“今以迫往,功必轻;不如依杜濩赴朴胡,与相拒,然后委质,功必多。”乃奔南山入巴中。左右欲悉烧宝货仓库,鲁曰:“本欲归命国家,而意未得达。今之走避锐锋,非有恶意。宝货仓库,国家之有。”遂封藏而去。操入南郑,甚嘉之。又以鲁本有善意,遣人慰喻之。

丞相主簿司马懿言于操曰:“刘备以诈力虏刘璋,蜀人未附,而远争江陵,此机不可失也。今克汉中,益州震动,进兵临之,势必瓦解。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可失时也。”操曰:“人苦无足,既得陇,复望蜀邪!”刘晔曰:“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得蜀日浅,蜀人未恃也。今破汉中,蜀人震恐,其势自倾。以公之神明,因其倾而压之,无不克也。若小缓之,诸葛亮明于治国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险守要,则不可犯矣。今不取,必为后忧。”操不从。居七日,蜀降者说“蜀中一日数十惊,守将虽斩之而不能安也。”操问晔曰:“今尚可击不?”晔曰:“今已小定,未可击也。”乃还。以夏侯渊为都护将军,督张郃、徐晃等守汉中;以丞相长史杜袭为驸马都尉,留督汉中事。袭绥怀开导,百姓自乐出徙洛、鄴者八万馀口。

八月,孙权率众十万围合肥。时张辽、李典、乐进将七千馀人屯合肥。魏公操之征张鲁也,为教与合肥护军薛悌,署函边曰:“贼至,乃发。”及权至,发教,教曰:“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诸将以众寡不敌,疑之。张辽曰:“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进等莫对。辽怒曰:“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若疑,辽将独决之。”李典素与辽不睦,慨然曰:“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请从君而出。”


于是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犒飨。明旦,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阵,杀数十人,斩二大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权大惊,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辽急击围开,将麾下数十人得出。馀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馀众,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自旦战至日中,吴人夺气。乃还修守备,众心遂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眼睛疼疼

    曹操为啥不一鼓作气继续攻打益州?个人觉得原因有现实问题,也有个人原因! 现实问题就是从汉中攻打益州的确很困难,蜀道天险并不是开玩笑的,很难调兵遣将,而且后勤供给也很困难! 而更多的是个人原因,曹操可能年纪大了,雄心壮志也有说消磨,在打张鲁的时候,就已经萌生退兵的念头,没有想到误打误撞成功了!继续攻蜀曹操可能心里上也没准备,所以不想继续! 人的心里状态是很微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