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真相 | 039.吕后掌天下

中国历史真相 | 039.吕后掌天下

00:00
26:08

 本期内容:

1. 开国皇帝为什么喜欢杀功臣

2. 刘邦之死及如何评价刘邦

3. 吕后临朝称制

4. 吕后把戚夫人做成人彘,这是真的吗

5. 如何评价吕后和惠帝时期的治理

 

大家好,我是枫落白衣,上集说刘老幺建立汉朝之后,一天也没歇着,忙活着铲除原来和他一起对付项羽的同志们,几乎干死了所有异姓王。

            

                                       


这里面只有两个人最后没死,一个是长沙王吴臣,另一个是赵王张敖。原因也很简单,这两家伙都不是第一代的王。

 

长沙王原来叫吴芮,年纪轻轻地就死了,儿子吴臣即位之后,对刘邦毕恭毕敬,而且地盘小得可怜,只有长沙郡一个地方属于他,相当于现在一个地级市,看着就可怜,刘老幺最后也没动他。

 

赵王张敖是从他爹,也就是老造反派张耳的手里接过王位的,而且这小子还是刘邦和吕雉长女鲁元公主的丈夫。按理说,这样的地位,最少应该和吴臣一样,世世代代保有这个赵王的位置。可惜,这哥们虽然没死,但是却被贬为宜平侯,原因是他手下有人造反,想杀刘邦,他虽然没干,但是有监督国臣不周的罪责,如果他丈母娘不是吕后,那估计小命也难保,现在只落了一个降级的处分,暗自里还是很庆幸的。

 

剩下那些被干死的诸王地盘上,现在全都是刘姓诸王,比如,齐王刘肥是刘邦当亭长时的私生子;楚王刘交是刘老幺的弟弟;赵王刘如意是他最宠爱的戚夫人所生的小儿子;吴王刘濞是他的侄子等等。

 

刘老幺为了保险,还杀了一匹很无辜的白马,和大臣们歃血为盟,说以后“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你不姓刘,就永远不能称王,这个历史上著名的“白马之盟”管不管用,是不是废纸一张,我们后面很快就会看到。

 

现在我们可以探讨一个网上非常流行的问题,那就是为啥刘邦朱元璋这样农民出身的皇帝喜欢杀功臣?不过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非常严肃地追问一句,刘老幺杀功臣了吗?不好意思,我的答案是他没有,看看萧何、陈平、樊哙、曹参这些家伙,活得都挺滋润,有一个被他砍了脑袋吗?一个也没有。

 

你看到的,被杀的那几个异姓王韩信,英布等人,根本就不是臣,而是几乎和刘邦平起平坐的王,用我前面的话,都是和刘老幺这个大地主并列的小地主,所以,杀他们其实等于是楚汉战争的延续,不能归为杀功臣。

 

不过,既然探讨这个问题,就要稍微延伸一下。我们可以想一想,如果没有这七个异姓王做挡箭牌,刘老幺会不会对萧何,樊哙这些人下手?我的答案也比较肯定,一定会的。

 

实际上,刘邦把诸王杀得差不多之后,已经准备对他们下手了。萧何几次被下狱,如果不是陈平用计,樊哙在刘老幺临死之前一定会被宰了,这些都是有史可查的。

 

那么,这样一来,网上的这个问题就有意义了,开国君主为啥杀功臣?我今天先只阐述其中的一个原因。我们来看看,刘邦死后,吕雉和她传说中的情人,也是她最信任的大臣审食其说过的话。

 

她说:“诸将与帝为编户民,北面为臣,此常怏怏,今乃事少主,非尽族之,天下不安。”

 

这段话的意思很浅显,就是各位大臣原来和刘邦都是一样的,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本来给刘老幺当臣子就很不痛快了,现在让他们跪下侍奉刘邦的儿子,这些家伙能服气吗?不把他们全杀了,我们晚上能睡着觉吗?

 

平心而论,吕雉的这个担心有没有道理呢?那自然是有的,第一代的帝王固然雄才大略,但第一代的下属也全都是桀骜不驯之辈,这些家伙既了解帝王的弱点,又掌握实权,自然是危险指数极大。

 

如果你的眼睛离开那些平安度过瓶颈期的汉、唐、明、清等王朝,看看中国古代两次大乱世,五胡十六国和五代十国。你就会发现一个事实,第一代创业者刚当上皇帝就被下属杀了,或者他弱小的儿子继位之后被臣下杀了的事件那真是举不胜举。

 

宋太祖赵匡胤最后不也是欺负柴世宗留下的孤儿寡母才当上皇帝的吗?所以,为了儿子或孙子不被欺负,开国功臣如果被认为是桀骜不驯的,一般都会被杀掉。

 

当然,这只是开国皇帝杀功臣的第一个原因,还有两个主要原因,等我们讲到汉光武帝刘秀的时候一起说。

 

顺便说一句,吕雉虽然说了那句话,但最后也没有大开杀戒,原因是因为俪商和审食其认为没有把握,毕竟我们不是刘老幺。在他们的劝说下,吕雉改用了怀柔政策。

 

                                      二


书归正传,我们说刘邦在讨伐英布的时候,已经有病在身,他媳妇儿让他躺着指挥,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你一个三军主帅躺在担架里,士兵们还有啥士气?一开战,肯定都是向后转开跑。

 

刘老幺当时是强撑着骑在马上,腿脚也不方便,一不留神,就被射了一箭。

 

回去的路上,他有一种不好的预感,就特意在家乡沛县停留了几天,设宴款待父老乡亲,酒酣之余,已经贵为皇帝的刘老幺起身,给大家唱了一首歌,只有三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反复唱了几次之后,刘邦是潸然泪下,汉帝国依旧弱小,内忧外患之际,而自己,却没有几天能掌控这一切了。



 

39-1大风歌碑

 

回到长安,刘邦知道自己不行了,对老婆吕雉说:“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也就是说不用治了,既然天命让我一个平民当皇帝我拒绝不了,它让我死我又怎么能逃得掉呢?然后用50金打发了医生。

 

吕雉就问:“陛下百岁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您和萧何要是都死了,谁能做丞相?刘邦说曹参。吕后又问曹参之后,刘邦说王陵可以,但是要用陈平和周勃辅佐他。

 

吕雉还想问王陵之后,刘邦长叹了一声,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此后亦非尔所知也”,那以后的事情,不是你能知道的了。

 

根据这句话,就有人认为,刘邦早就预见到他死之后,吕家会把持政权,但吕雉死后,吕家一定会被铲除。这个呢,究竟刘邦是不是活神仙,猜到了死后的这些事,我也不知道,你自己判断。

 

不过有一件事,我是知道的,刘老幺得到天下不是偶然,他识人之准,见识之深,在整个秦汉时期,可以说无人能超越。他死之前的这个人事安排,在后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里,替他的汉王朝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保证了帝国的长治久安。

 

公元前195年4月25,一代天骄,大汉帝国的开创者刘邦,在长乐宫驾崩,享年62岁。

 

他四十九岁斩白蛇起义,后来的十三年可以算是鞍马劳碌,即便在做了皇帝的七年之中,也从未享受过安逸的生活,但这段时光却也是极其绚烂辉煌。

 

不仅仅是对他自己,对于整个中华文明,他和他的子孙们上承秦王朝,结束了贵族统治的邦国时代,向下开启了华夏2000多年的平民帝国时代,作为第一个平民出生的天子,刘老幺足以笑傲这个世界了。

 

我不知道这哥们活着的时候是不是有什么遗憾,但是史书上写,当了皇帝之后,他想找四匹颜色一样的马来拉车,结果很悲催,没找到,只能用杂色的马。而他那个刚刚建立的帝国,朝堂之上,三公九卿里,有一些连马都用不起,只能坐牛拉的车。

 

也许,这样穷得叮当响的帝国应该是他的一大憾事,但是,如果地下有知,刘老幺应该欣慰地看到,他的子孙们仅仅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就建造出来一个空前繁荣,富得流油的大帝国。

  

                                三


公元前195年,刘邦嫡长子刘盈继皇帝位,这就是汉惠帝。我们都知道,儿子继位,要给老子上两个称号,一个是庙号,放在太庙里吃冷猪头用;另一个是谥号,后人叫起来方便。

 

无论司马迁的《史记》,还是班固的《汉书》,都说当时众人商议的结果是,刘老幺“起细微,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也就是庙号是汉太祖,谥号是高皇帝。

 

可是这两本书有一点不太一样,《史记》里把刘邦叫做高祖,而《汉书》称之为高帝。这个如果论对错的话,那肯定是《史记》的叫法有问题,你或者叫他庙号汉太祖,或者叫谥号汉高帝,甚至两个连起来叫汉太祖高皇帝也可以,但是混在一起叫汉高祖那肯定就错了,几千年来,刘老幺是唯一一个享受这个“杂号”荣誉的。

 

不过呢,由于这是司马老爷子的独创,后来大家叫习惯了,也就这么叫了下来,估计刘老幺和司马迁两位,肯定在地下不止一次地因为这事儿吵得不可开交。

 

从刘盈即位开始,一直到公元前180年,大汉王朝的实际执政者其实是一个女人,大家当然知道是谁,那就是汉惠帝刘盈的老娘,刘老幺的遗孀,吕雉吕太后。历史学家还特意创造出一个词汇,叫临朝称制。

 

临朝就是可以处理政务,古代皇帝的命令被称为制或者昭,那称制就是她说的话等于是皇帝的命令,这个词是班固在《汉书》里面的首创。

 

他说:“惠帝崩,太子立为皇帝,年幼,太后临朝称制。”听起来好像是汉惠帝死了之后吕雉这个女人才参与政事的,实际上,这是班固为惠帝刘盈吹牛。

 

惠帝活着的时候,他娘就已经大权独揽了,这一点,司马迁用隐晦的方式表达出来了,他在做《史记》的时候,居然没有给汉惠帝用本纪,反而写了《吕太后本纪》,这很清晰地表达了惠帝就是一个傀儡皇帝。

 

顺便说一句,只有太后或者太皇太后执掌大权才叫临朝称制,皇后就不算。后来唐朝武则天的老公还活着的时候,她就批阅奏章,那叫干政,干预朝政的意思。男人如果不是皇帝而能够行使皇帝权力,也不叫临朝称制,那叫摄政,比如清代的摄政王多尔衮,这是后话。

 

吕雉和刘盈这娘俩执政的方针很简单,那就是萧何和张良两位顶级政治家制定的,包括了“与民休息”“轻徭薄赋”和“清静俭约”三大内容的黄老治术。“黄”就是三皇五帝里面的黄帝,“老”就是诸子百家里的老子,这两家伙合在一起就是道家,治术就是治理国家的艺术。


 

39-2轻徭薄赋 存百姓


简单地说,这政策就是皇帝要少管老百姓要钱,过简朴的日子,吃饭最多四菜一汤,老婆也别整几百个,然后用道家清静无为的办法治理国家。

 

在惠帝刘盈的任期之内,大汉王朝一共经历过三位相国,第一任是萧何。萧何死了之后,按照刘老幺当年的规划,曹参当上了右丞相。结果这哥们上任之后,天天除了喝酒啥也不干,不仅如此,他任用的官员都是“诎於文辞,重厚长者”,凡是那些能说会道,天天认为自己了不起的知识分子一概都驱逐。

 

刘盈就很郁闷,自己后面有个能干跋扈的老妈,这个已经很不幸了,但这是命,不能抱怨老天爷。可是为自己打工的这个丞相也这么不着调,那就要说道说道了。

 

结果曹参没有解释,反而问他,陛下和你家老爷子刘老幺谁的本事大点?刘盈一听就急了,曹老头你喝多了?我咋能和我那个英明神武的爹相比?肯定不如啊。

 

曹参又问,那您看我和萧何丞相相比呢?这一次刘盈点点头,你好像也比不上萧何。

 

曹参一拍大腿,就是啊,我俩比不上他俩,那俩货已经定好了规章制度,我们啥也不干,就守着这个制度不就行了吗?原话是“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一句话说完,刘盈这小孩直接被说服了,说曹丞相你说的对啊,赶紧地,您老回家喝酒,别耽误了。这个故事就是成语“萧规曹随”的出处。当然,曹参也成功了,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他去世之后,天下老百姓创造了一些歌曲自发地纪念他,这可以说是一个执政者最大的成就。

 

等王陵接替了曹参担任右丞相的第二年,公元前188年,22岁的刘盈驾崩在未央宫,他死之后的谥号是孝惠帝,所以我们今天叫他汉惠帝。

 

从他开始,除了东汉的第一个皇帝刘秀,汉朝所有皇帝的谥号里都有一个“孝”字,比如汉孝武帝,但是我们一般都舍弃这个孝字不用,简称汉武帝。这不是说我们认为汉代这些家伙都不孝,只是为了方便。

 

关于汉惠帝的死,我们这里要多说一些。因为根据史书的记载,很多学者都说他实际是被吓死的,我们先来看看《史记》上是如何说的。

 

全世界都知道,刘老幺活着的时候最喜欢的一个女人就是戚夫人,两人还生了一个儿子叫刘如意。有了儿子的戚夫人就想着刘邦死后的事情,经常撺掇刘邦改立刘如意为太子。恰好刘老幺也有大多数男人的臭毛病,看吕雉生的刘盈不顺眼,看小儿子刘如意像自己,但两人受到了吕雉、周昌、萧何,还有商山四皓这些在朝廷上或者在野的反对派联合抵制,最后刘邦也没招了,只能在临死前不久,哭着对戚夫人说,太子刘盈“羽翼已成,难动也”。

 

实际上,不是刘盈有本事,是吕雉吕家集团厉害,他们笼络或者说绑架了所有大臣,刘老幺也没办法。

 

说一句题外话,经常有人说中国古代君主独裁,实际上,中国古代的皇帝被欺负得抹眼泪的时候多了去了,一个主要原因是家族礼法这些东西的束缚,后来更是有各种制度让皇帝老子憋屈的,这些等以后到隋唐讲三省六部制度的时候,我们还可以细说一下。

 

刘如意当不成太子,戚夫人和刘邦都知道,这母子两个以后没什么好果子吃,但两个人在相对流泪的时候,绝对没想到会那么惨。

 

公元前195年,刘邦刚死不久,赵王刘如意被强行招进宫里,一个月后就死了,谁下的手天下皆知,但哪又有什么办法?可是比起他那个娘,如意这个小孩算幸运的。戚夫人被吕雉做成了人彘,彘就是猪的意思,人彘就是像人的猪,具体做法是砍去手脚,挖掉双眼,灌药致哑,熏聋耳朵,扔到厕所里。

 

吕雉还故意让太监领着刚刚即位的汉惠帝去看,去了之后被告知,下面那个不停蠕动的怪物,就是曾经风华绝代的戚妈妈。

 

刘盈这时才16岁,当场就哭了,回来之后说,“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复治天下。”我妈她干的这件事不是人干的,我是她儿子,还如何治理天下,做臣民表率呢?从此刘盈大病了一场,然后不理朝政,终日沉迷于酒色,所以在位7年就死了。

 

以上呢,就是记录在《史记》《汉书》《前汉纪》和《资治通鉴》里面的故事,换句话说,权威史书都记载了这件事。

 

今天中国北方还有一些地方把死在厕所的戚夫人当作厕所之神,简称七姑,元宵节的时候要拜一拜。

 

那么,按惯例,我们要问一句,这么残忍的事情,是真的吗?很可惜,我们现在找不到任何有力的证据证明它是假的。易中天先生认为可能是假的,理由是吕后在大权在握之后,没必要那么残忍,即便有,也没必要让自己亲儿子去看,刺激本来已经柔弱的汉惠帝刘盈。

 

我呢,想从另一个角度,也就是人性和心理的角度分析一下。不过在这之前,我们要先来看另一件事,那就是刘邦死后的三年,匈奴的冒顿单于从北方寄来一封信给吕雉。

 

这里要交代一下,冒顿单于这四个字要是按照现代读音,那就是mao dun dan 于,不仅是这四个字,很多古代地名,人名和官名,白纸黑字写在纸上,一代代传承到今天,字还是那个字,但是读音完全变了。

 

比如月氏国的月氏,按照今天普通话那就要读成月shi ,月亮的月,姓氏的氏,可是今天的专家说了,这两个字读月zhi,而且更诡异的是,就在十几年前,专家们还说这两字读rou zhi。

 

造成这种读音变来变去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俺们大中华的历史实在太长了。几千年里,汉字的读音不停地变化。战国和秦汉时,官方普通话称为雅言,儒家的《十三经》里面有一本书叫《尔雅》,那就是古时候的汉语词典,发音应该是以古洛阳一带居民说话为正音。

 

简单地说,现在写成冒顿单于的这四个字,搁在那时候就读冒顿单于,你要是问,那其他字呢?恭喜你,猜对了,古汉语的雅言和我们今天普通话的读音大多数都不一样。

 

有人说粤语和客家话接近古汉语的发音,但那也是接近中古时期的晋和唐宋,而不是真正的古雅言。你用粤语读唐诗很好听,但是读诗经就不一定了。

 

我们讲历史,自然是用现代的普通话,第一,雅言俺也不会,第二讲了你也不懂啊。只不过呢,在涉及地名和人名的时候,历史学家和我们都喜欢装一下有学问,按照似是而非的,考证不完全的古雅言来读而已。所以,我想说的就是,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不必过分纠结汉字的真正读音。

 

就像我在《佛门史话》里说的那样,大迦叶尊者读成迦叶现在已经是趋势了,将来某一天,就剩下你一个人读迦叶,那你就是错的。要记住,一种语言,只要它是活的,必然不停变化,只有死了的语言,才永垂不朽,永世不变。

 

言归正传,冒顿单于给吕后的这封信是这么写的:听说你死了丈夫,闺房寂寞,我呢,正好也死了老婆,咱俩凑合一下过日子吧。这当然是对汉帝国赤裸裸的羞辱,同时按照那时候的标准,对吕后个人更是侮辱猥亵至极,但最后吕后还是客气地回信说,我老了,“年老气衰,发齿堕落”,伺候不了您了。

 

不仅没发怒,还顺便送给对方两匹马和两辆车。平心而论,当时汉匈两个帝国真的交手,胜负在五五之间,但是汉朝是农业国,即便是打胜,也对急于恢复生产的新兴帝国是一个打击。所以吕雉即便是在全天下人面前丢了这个面子,她也忍了下来。

 

冒顿也很识趣,马上回信说:“未尝闻中国礼仪,陛下幸而赦之”,不好意思啊,前面那封信我胡说八道,冒犯了.当然这是骗鬼的。

那么这件事说明什么呢?说明吕雉是一个可以“忍常人所不能忍”的人。一般来说,这样人也会做出常人所不能做的事情来,比较可怕,所以冒顿单于才回信道歉,他觉得和这样的一个女人较量比较吓人。

但偏偏戚夫人就是一个不知道吕雉可怕的女人。她唯一的手段就是天天在刘邦身上撒娇,但这个除了让吕雉更嫉恨你,啥好处也没有。

 

史书上说,有一次,吕后带着刘邦所有老婆给刘邦敬酒,大家都恭恭敬敬,戚夫人偏偏要秀恩爱,要用自己的小嘴给刘老幺敬酒,而刘邦居然笑嘻嘻地接受了。

 

这样一来,你让在一旁的大老婆吕雉情何以堪?难道说就因为你叫戚夫人就可以这么欺负人吗?所以,我认为,在吕雉默默的隐忍之中,蕴藏了对戚夫人巨大的仇恨。

 

甚至我们还可以扩展一点儿,想当年,吕大小姐也是以妙龄之姿,美艳之色嫁给了40多岁的刘邦,但这么多年来,刘老幺身边其他女人不断,吕雉对这些女人的满腔怒火在刘邦死后,全都转移到了这位戚夫人身上,难道不是很合理吗?

一个虎狼之年的寡妇,对多次挑战自己的情敌的憎恨,会不会促使她把对方变成一只人猪?我不知道,但我觉得有时候要看这个寡妇的权力有多大,而你应该知道,这时候的吕后有无限权力。

 

不过有一点我同意易中天先生,即便是做成人猪,吕雉应该也不会让自己儿子去看,因为没必要。况且汉惠帝后来也很正常,和曹参的谈话证明他还是想有一番作为的,所以,戚夫人变人猪,可能;刘盈被吓死,应该不成立。

 

                                 三


无论如何,惠帝一死,汉朝大权就完全被吕后控制了,对外也开始使用“朕”这个皇帝的专称。

 

她先是立惠帝的一个妃子所生的儿子刘恭为皇帝,为了控制刘恭,吕雉还杀了那个妃子,也就是刘恭的亲妈。几年之后,这位小皇帝不知道为什么知道了自己那个倒霉的娘是被吕后整死的,就奶声奶气地扬言长大要报仇。

 

那还了得,吕后赶紧又弄死了这个小皇帝,立了惠帝的另一个儿子刘弘为帝。当然,权力是没有的,刘弘小皇帝只能是傀儡,他和刘恭兄弟俩一个叫后少帝,一个叫前少帝,因为不算是皇帝,都没有庙号和谥号。

 

这里呢,我说一件比较奇葩的事情,你可以把它当作酒桌上的谈资,那就是惠帝刘盈的皇后张氏,是鲁元公主和赵王张敖的亲生女儿。你要是一直听得很认真,这里估计会吓一跳。

 

是的,汉惠帝的丈母娘就是他同父同母的亲姐姐。这种乱伦的婚配背后站着的就是吕雉,她强硬地把自己的亲外孙女嫁给自己的亲儿子。小小的张氏嫁给自己亲舅舅的时候才10岁,汉惠帝刘盈死的时候她才14岁,没有孩子。

 

惠帝死后的八年,公元前180年8月18,吕雉病死,和刘邦合葬在长陵。这个女人对待情敌、儿子和身边大臣那是心狠手辣,绝不留情,但是对待老百姓,客观地说,在中国历史上,也属于佼佼者。

 

前面说过,为了社会稳定,百姓们能恢复生产,即便是自己受了很大的羞辱,吕雉也不和匈奴轻启战端。同时,她减少人民税负,鼓励生产,比如惠帝时期,她把田租减少到15抽1,这等于是把农民的税负减少了30%。废除了灭三族这样的酷刑,也废除了“挟书律”,这种不让老百姓接触文化的法律,并且放开言论,鼓励进谏等等。

 

司马迁老爷子有一段总结吕后和惠帝时期的文字,我这里给大家读一下,比较浅白,但确是事实:“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休息乎无为,惠帝垂拱,吕后称制,政不出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一句话,老百姓逐渐过上了好日子。

 

可以这样讲,如果没有吕雉执政十五年打下的基础,也许就不会有随后而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大治世——文景之治,这个我们下集再聊。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中间体

    听历史最重要的是逻辑,以及故事之中感悟到的人生人性。主播自己辛苦写出来编辑整理的历史故事,既有历史事实,又有诙谐幽默的现代逻辑,听了故事的听客除了凑热闹,还可以感悟到想到更多的故事之外的更多的东西!所以给主播点赞!不仅仅是特别好听!而且极其有个性的节目!

  • 刘宏伟_深视科技

    评论太少了,必须支持,讲得太好了

    作业他祖宗 回复 @刘宏伟_深视科技:

  • 保温壶1

    太精彩了,还原了一个真实而伟大的政治家的形象,所以政治家不一定有什么特长但一定要会识人用人,懂得人心

  • 听友371727566

    我们讲历史,自然是用现代的普通话,第一,雅言俺也不会,第二讲了你也不懂啊。只不过呢,在涉及地名和人名的时候,历史学家和我们都喜欢装一下有学问,按照似是而非的,考证不完全的古雅言来读而已— 老师太实诚太可爱了

  • MagicRoy

    喜马拉雅听过最好的讲历史的节目

  • 志野0601

    怪不得古风歌用粤语唱起来更好听

  • 钟祥_yG

    我认为是假的,从医学角度来看就是现在截肢也是大手术没有做好抗感染也会死,还别说那个年代,完全没有条件玩这种行为艺术

  • 1830378iefb

    得快点更新哦,喜欢!

  • 0Mag0

    吃冷猪头

  • 烟斗A10

    白马之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