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文臣5.6】“官宦”和“宦官”别搞错!

【卷一·文臣5.6】“官宦”和“宦官”别搞错!

00:00
15:38


代天巡狩,赞称巡按;指日高升,预贺官僚。


初到任曰下车,告致仕曰解组。


藩垣屏翰,方伯犹古诸侯之国;墨绶铜章,令尹即古子男之邦。


太监掌阉门之禁令,故曰阉宦;朝臣皆搢笏于绅间,故曰搢绅。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蔡老师。今天我们继续上节课的话题,关于一些常见的官职名和说法,接着往下说。先来看第一句:代天巡狩,赞称巡按;关于巡按,我们在之前的节目中讲过,这里特指明代开始的巡按制度,民间俗称八府巡按,官职不高但是权力极大,相当于咱们现在的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我不在详述。那么这巡按御史,在明清两代,代天子出行视察,那么天子视察就叫巡狩,所以连在一起叫代天巡狩。指日高升,预贺官僚。这句话比较简单,这是个贺词,我们现在也经常使用,一般预祝别人升官-指日高升,就是不久就能高升,平步青云,仕途顺畅,如愿以偿。


再来看这句,初到任曰下车,告致仕曰解组。这几句都是对于开展仕途一些重要节点的说法;,官员出行一般是坐车,古代的科举制度比没有像我们现在的公务员考试,招考的专业性很强,专业对口以后啊,很多人一辈子如果业绩平庸也没犯什么大错,基本不调动工作直至退休。但古代不同,大家都是读四书五经上来的,至于特别擅长哪一方面,虽有一些基础考评,但没细分,基本就是哪儿出缺儿,就任命到哪里。常言说的好:我像一块砖,祖国哪里需要哪里搬。朝廷任命下来,立即走马上任,每隔几年就要调动,好的升迁差的降职,甚至贬谪流放罢免。所以,官员的职务经常调动,那么到新的岗位上任,叫初到任,是坐着车去的,所以刚刚就职上任,叫下车。


那么有幸沉浮官场多年,得以保全,年纪大了,就要退休。那么在古代,官员退休,有一个非常文雅的称谓:“致仕”。从字面上看,是去当官,走仕途。其实本义是"把官职还给君王",也就是不当官,退休了。那么,退休当然也有相关的制度,这退休制度的核心,就是退休年龄的界定,各朝代对此有不同的规定。据《礼记》记载,周朝是"大夫70而致仕"。其后历代都基本上是沿袭了这一退休年限,古人寿命比较短,七十古来稀,所以也被很多人理解为终身制。到了明清两代,基本规定60岁退休,但如果由于你是朝廷倚重的重臣,即便是你到了退休年龄,皇帝只要不允许,你也决不能按时退休,比如纪晓岚、李鸿章、张之洞等等,他们过了70不但不给退休,还加官进爵委以重任。那么还有一些人需要提前退休,比如身体原因,父母重病等等,自己岁数也不小了,想要安度晚年了,或者是厌倦官场,回避权力斗争,会向皇帝递交辞职信,叫“乞骸骨"、"乞身"等,意思是求求您行行好,放过我这把老骨头吧,听起来像是够可怜的。皇帝一琢磨,你不是特别重要,加上国家后备官员有的是,就会批准你。但也有时候皇帝还是不答应,甚至官员的父母去世了,古代有丁忧制度,要守孝三年,回来可以继续做官,但皇帝失去不了他,因此会“夺情起复”,不让回去,仅仅让他在朝廷中穿素服,只是不参加一些喜庆吉祥的仪式即可。这就叫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好了,《幼学琼林》里还有中说法,叫解组。组:就是印绶。解下印绶,也就是辞去官职的意思。


藩垣屏翰,方伯犹古诸侯之国;这句话,基于我们之前的介绍很好理解,我们再来巩固一下:藩垣,字面意思就是藩篱和垣墙,也就是矮墙,泛指屏障,也就比喻保卫朝廷中央的诸侯或重臣;屏翰指的就是屏障和辅翼,也比喻国家重臣。方伯,是商周时期的一方诸侯,后来泛指地方最高长官,到了明朝称布政使,到了清朝相当于督抚。那么,诸侯也不再解释了,天子分封的各国君主。那么这句话连起来就是说:藩篱、垣墙、屏障和辅翼,用来形容布政使或督抚,像古代的诸侯国一样保护朝廷。


墨绶铜章,令尹即古子男之邦。墨绶指的是结在印纽上的黑色丝带,这是作为县官及其职权的象征;铜章就是铜制的印章,和墨绶是一个固定搭配。令尹,也就是府,或者县等地方行政长官,这里的令尹特指的是县令,先秦时期,县比郡要大,相当于好几个现在的地级市那么大。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推行郡县制,县比郡就小了,秦制规定,万户人家以上的县,他的长官叫县令,官位六百石到一千石;不足万户叫县长,官位在三百到五百石,结合起之前节目里说的二千石指的是汉代的郡守,这就匹配上了,汉代初年也沿用秦制,郡国并行。那么这个墨绶铜章其实就是六百石以上的官员服饰的配备,在这里就是指县令,令尹。此外,蔡老师要特别多讲一句,这里的令尹绝不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那个令尹,我们别搞错,令尹在楚国,相当于宰相,不再是县令了,比如,春申君、吴起都担任过令尹。那么,子和男,是周朝诸侯的五等爵位中,公侯伯子男的,第四第五等级,由于级别较低,被分封的诸侯国的级别较低,面积也相对较小,差不多就是一个先秦时期,一个县大小的地盘。我们再说回来,那么这句话,连起来的意思就是:印纽上的黑色丝带和铜制印章,用来指县令管辖的地方,相当于子爵和男爵的封国。


太监掌阉门之禁令,故曰阉宦;太监,就是宦官,我们也比较熟悉,就是古代阉割后在宫廷中侍奉帝王,及其王族的男子,也叫阉人,那么这些人实际上是负责宫廷杂事的奴仆,不得参与国家政务,但因与皇室朝夕相处,于是就能博取信赖或有可乘之机,所以在一些朝代中存在着宦官掌握国家政务大权的情况 。阉门,指的是宫门,这是由阉人所掌管,所以也叫阉门。禁令,是的就是禁止从事某项活动的法令或者是命令,皇宫也称禁宫,北京故宫不就叫紫禁城嘛。。那么这些禁令大多有太监掌管,你可以理解为,他们是皇宫之中的内臣和仆人,掌握着,保证皇宫私密和威严的权利。


好,太监被称为宦官,那么我们也经常会听到另外一个词语叫官宦,官宦人家,有区别吗?当然有。宦特指皇宫的内臣,官指的是外臣,所以,我们在使用的时候决不能搞错。好,上一句讲了内臣宦官,下一句我们来讲外臣,官宦:朝臣皆搢笏于绅间,故曰搢绅。搢笏就是插一块板子,搢就是插的意思,动词;上朝的官员都得有这块板,影视剧里常见,演员举着这块板,念着台词:臣有事起奏,或者说起奏陛下。那么这块板也有一个专有名词,叫笏,用来记事的狭长板子,用玉或者象牙,最早用竹片制成,你看,它竹字头,和竹有关。他的功能,有点像我们现在开会用的笔记本,大臣们上朝言事,得提前准备啊,遗漏了就比较尴尬了。不用的时候可以插在腰间的大腰带上,这条大腰带这就叫绅,影视剧里也能经常看到这条大带子。那么,搢绅,其实就是把以上的这个上朝的场景缩减,我们完全可以明白,在这里就是代指官员。


好了,今天到这里,连同以前几期节目的讲述,我们基本把中国古代的文臣体系,常见的官职名以及历史上的演变称呼,以及官场仕途的重要节点,都梳理清楚了。那么接下来几期,蔡老师会为大家带来,诸多古代文臣的代表以及他们的经典故事,大家敬请期待,我们下期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满满意意听书

    感谢老师分享

    蔡鋆老师 回复 @满满意意听书: 不客气欢迎常来

  • 1855356lvvm

  • 1590160upaa

    老师很敬业

  • 洹水湾湾

  • 睿睿201402

    真好听👍

  • 1855356lvvm

    一可是你自己说不要的了没啊啊啊啊啊啊的吧是吧唧啵啵鱼:伊朗对的呀哈∴

  • 1855356lvvm

  • 1855356lvvm

  • 1855356lvv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