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特辑】拥抱自己的感受,我们值得拥有美好

【新年特辑】拥抱自己的感受,我们值得拥有美好

00:00
21:11

大家好,我是周小宽。


我们再一次在这里相遇的时候,已经来到了2021年,希望大家都好,借着我的新书《我值得拥有美好》,也借着这个从2020踏入2021年的机会,我想在这个开始,在这一个重新出发的时刻,和大家做一个新年专辑的分享,这是我们的第二个分享。



今天我想谈的是疗愈。有的朋友也许说这会不会是一种重复呢?其实在将近100集的心理疗愈课中,我说的都是疗愈,但我想这并不是重复,或者说我们的心灵也许需要这样的一种重复。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其实我们在触碰自己心灵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到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有时候可以说我们和我们自己的心灵,和我们自己的感受以及情绪,其实隔着千山万水的距离,你在解决着很多事情,但你并未曾拥抱过你自己内在的感受,并没有拥抱过那个在人格面具下真正的你。


我曾经在我的课程中谈过关于不开心,谈过关于自责,谈过关于愤怒。很多时候当我们不那么开心时,我们就会想办法希望让自己变得开心,我们不愿意让自己一直处在一种低落中。当我们遭遇挫败,我们没有达到目标,我们会进入自责,我们会找原因,我们想要努力,然后变得更好。而当我们愤怒的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无力,我们可能会怪罪自己或者他人,这种愤怒来源于一种不能改变的事实。


然后我们很生气,接着也许你会回归理性,想要控制自己愤怒的情绪,跟自己讲很多理性的话语,但是以上种种都在阻止着我们去接近自己的心灵,我们没有接受自己的情绪,我们甚至不愿意和那些负面的情绪待在一起,那么疗愈就并没有开始,你并没有真的和你自己相遇,这是在今天分享的开始,我非常想去和大家画一个重点去强调的事情。


我想我们所谓的心灵的疗愈是构建在一个人能够敢于去感受自己的基础上的,一个人能够对一定的负面情绪有耐受力,不那么多的自责,不那么急于解决自己面对的问题,或者是自己的不够好,那么他才能够与自己的痛苦、缺失、匮乏、孤独去相遇。我要用到敢于这个词,是因为我们感受自己的内心需要勇气,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敢真的去面对自己的内心,也不愿意面对我们真正的情绪。


下面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也许听了这个故事,你可能也会看到你自己,为什么我们不敢?又是什么东西挡在了疗愈的前面?


曾经有一位我的来访者,他是一位男士,他总是处在愤怒的状态,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也许我是一个易怒体质的人,他有一些情绪调节的障碍,在我见到他的时候,在我们的咨询里,慢慢的,我们谈到他的原生家庭,但是每每谈到这里却感觉进行不下去。虽然他和我的谈话仍然在继续,但是我却觉得我们的谈话没有办法深入,因为我触碰不到他的情绪。


我不知道在他童年发生了那么多事情的时候,他的感受是什么?我们如何去理解这样一位男士在咨询中的防御呢?举一个例子,当这位男士谈到他原生家庭或者他的童年时,他总是会补充一句话说,我觉得我的母亲是很不容易的,毕竟我的母亲在那样一个艰难的年代,在我们比较贫困的县城里,她能够养育我,让我长大成人,我觉得她是一个挺好的妈妈。


比如说有一次我们谈到了他的饥饿感,我问他,那么你在比较贫苦的县城里,在那样一个家庭环境里,你是不是常常觉得自己不够吃?我想知道那对你而言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他立刻回答我说,不够吃是不够吃,但是那时候所有的人不都是这样吗?我的妈妈我的爸爸已经尽力了。当谈到他有没有可能被爸爸妈妈忽视的时候,他的回答也是那个时候谁没有被忽视呢?我的父母其实已经很努力地带我了,他们都很不容易,他们哪来的时间来更多的照顾我,跟在后面的是他为他的妈妈做了很多的解释。


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他对于父母的那种心痛,但是在后面我告诉他,我说在这样的一个为你而做的咨询里,我恰恰没有听到的是一句半句你对你自己的共情。所以我想即使不进行更深入的分析,我们仅仅从这样的一个片段的例子中就可以看出,也许他从未共情过他自己的感受,而就如他所说他的父母又非常的忙,又非常的不容易,能够将他养活已经很难了。那他的父母可能也从来没有共情过这个孩子的感受,也许我们就能够用这个部分来理解、来诠释他的愤怒。


如果一个孩子活在一种孤独的,没有办法被大人看见,没有办法被大人去关怀他的心灵的那样一种感受里。如果一个孩子有他自己的苦恼、痛苦、匮乏和缺失,但是从来没有人在意过,这个孩子他有可能就是愤怒的。而他的父母又很不容易,如果他的父母总是在他面前表达出这种不容易,那么这个孩子也是不允许自己体验到自己的愤怒的。所以在今天,在他的生活里和他的亲密关系里,他的愤怒常常会抑制不住地溢出来,因为压抑的太多了。


说到这里想转入另一个例子,在我上一次更新的新年专辑的分享后面,我留意到有一位听友的评论,他很恳切的说,周老师,我听了你的音频之后,越来越恨我的父母,甚至有一种我现在所有的不好都是他们造成的,应该由他们来负责这样一种感觉。他有点不开心。他提了一个建议,他说你在谈到心理学谈到疗愈这一块的时候,可不可以不要老是将一个人的现在和他的过去扯在一起,不要老是去谈父母的这个部分,这样我就会觉得这一切都是父母的错。


我想也许在第二个例子里的这位听友,他可能误会了心理疗愈的本质,心理疗愈的本质之所以会提到我们的父母,我们并不是为了去审判他们,而是为了知道在每一个人生命的开始,的的确确的发生过的那些和心灵相关的事情,我们需要从头学习。


回到那个孩子的时候,重新去感受和共情那个孩子。因为很多人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小的时候我们没有被父母很好的养育,我指的这种养育就是心理学意义上的养育,将一个孩子当做一个有心灵的人去对待,而不是仅仅将它养活,让他吃饱穿暖。


一个孩子是需要被看见的,需要被共情和理解的。就像在第一个例子中,那位男士提到的,他是被父母还比较好的养育了,但是这样的一种养育,只是一种生物学意义上的养育,他回避了他从来没有被当做一个有心灵的独立个体去对待,他没有被很好地理解、接纳和安抚过,他回避了这个部分。


那是因为他觉得如果去谈这个部分的痛苦,如果去谈这个部分,我真的遭受了创伤,也许这就是在对父母进行审判,也许这就意味着我没有领父母的恩情,意味着我在指责和背叛辛辛苦苦养育了我的爸爸妈妈,这就是他内心的冲突,而这股冲突的力量将他从那个能够疗愈自己的位置上推得很远,让他没有办法重新获得机会去代替自己的父母,共情当年的那个孩子,以及共情现在的他自己。


我想说的是在一个一对一的心理咨询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守则,那就是咨询师对来访者必须是不带评判的,只有这样,来访者才会感到我被理解和接纳,我有表达我自己的空间。但是同样的,当我们在学习心理学,我们在听这些疗愈课程的时候,我们大量的谈到原生家庭,谈到创伤,谈到父母不够好的,甚至是非常糟的养育的时候,我仍然要说我们是不带评判的。我们这样做并不是为了定谁的罪,而实际上你去判一个人的罪,你去判父母的罪,这也没有意义。我们在做的是复原那个事实,去承认那份伤害。


我们要找出那些没有能够被我们察觉的,在童年中被无视的体验,被苛责的体验,甚至是很多孩子被抛弃的体验,被情感虐待的体验,那些体验即便你的意识层面已经遗忘,即便到现在你无法承认,但是只要它发生过,它就会留在你的心灵深处,它就会留在你的人格里塑造着你,在你的潜意识中日复一日的以它的方式发挥着影响,影响着你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


如果我们要疗愈自己,我们一定得回到那个地方,回到那个受伤的地方,去看到那些真实的部分,所以我们需要去区分心理疗愈的本质。我们不是在评判和审判我们的父母,我们也不是要给他们判一个罪,判一个刑。因为我们知道那改变不了过去,而且我们也知道我们的父母之所以做不到,是因为他们没有能力。一个人并不是由自己的意识控制的,我们很多人的行为,大部分的行为都是由我们内在的人格决定的,而改变人格是一件非常非常难的事情。它要从觉察开始,点点滴滴、一步一步的将我们内在的那个内核塑造起来了,我们才可能爱己、爱人。


当我们去疗愈自己的时候,我们不可避免的会感受到一个词,它非常的真切,那就是遗憾,它不完美,它可能是一种深深的遗憾,包含着丧失的感觉,包含着无力,包含着你无法改变的,你必须要接受的那个部分,必须要接受的实实在在的已经发生过的不够好的真实,以及即便你现在觉察到也不能马上改变的,你的人格模式的那份真实。


我用遗憾这个词来指代着这一切,而只有当你能够理解和接受了这份遗憾,才意味着你在接纳你自己,以及在你身上发生的事情,这是一种疗愈的感觉。我要强调的是接纳并不等于你不可以去恨,接纳也不等于你要原谅谁?恰恰是接纳才让你的内心腾出了一个空间,让你可以打开你的防御,去真的触碰到那些你最不想、最害怕触碰的感受。


就像在今天第一个例子中的那位男性,当他接纳了他的父母的确伤害过他,的确无视过他。尽管在伤害和无视的背后,也是他的父母的无能为力,但是如果他接纳了这个遗憾,他就能够和他那些受创伤的感觉待在一起,我们就能够在咨询里去认真地对待这个部分,而不需要将事情形容成很积极的样子,形容成我们在艰难的岁月里还是活过来了,所以一切坏的事情真的都没有发生,那是一种欺骗,你不但在欺骗着外界,更重要的是你在欺骗着你自己。


所以我想在今天这个新年分享的最后,想要跟大家说的是遗憾这个词和心灵疗愈是紧紧相连的,一个不允许不完美存在的人,一个不允许遗憾存在的人,很难走入自我疗愈的感觉里。


当你不允许遗憾存在,也许你就会更像一个偏执的战士,就像在评论中说到建议的那位听友一样,他似乎还在分辨出现了这样的一件不好的事情,比如我们现在的这份不好,那如果不是我的错,就是爸爸妈妈的错,如果不由我来负责,就由爸爸妈妈来负责。这不是一种接纳遗憾的态度。


遗憾说的是谁也负不了这个责,谁也改变不了这件事情。因为每一个人都有人性的软弱,甚至是丑陋,是我们最不愿意面对的那份人格的阴影。但那恰恰是我们要和自己呆在一起的地方,那是我们离真实的自己最近的距离,没有这样一种思路和认知,没有这样一种体验,我们离疗愈还很远。


疗愈了自己,才可能有所改变。

所以在2021年,希望所有听周小宽心理疗愈课的朋友们,希望大家拿到了《我值得拥有美好》这本书的朋友们,都能够越来越知道什么是心灵的疗愈,希望大家都能和自己相遇,紧紧地在这样一个不完美的世界中去拥抱自己。我是周小宽,我在这里等你。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喜欢_HO

    真的是听一集,哭一次,其实在刚出来社会工作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自己心理出现了问题;与同事关系的处理方式,没有交往过男女朋友,跟好友聊天时童年的回忆一直在回避等等诸多问题,“原生家庭”真的很重要。

    焦焦121 回复 @喜欢_HO: 抱抱

  • 19_h1mbe

    😔我也是压抑的太多,从小到大没有自己的情绪,所以我现在越来越易怒

  • 净音童子

    提到过去不是为了审判,而是正视并解决心理问题。心理学疗愈和道德观不能混淆

  • 自由的朴公英

    我听到这里,就很内疚。因为我怕我会让我的孩子成为第二个我。但是有时控制不住和丈夫的争吵。

  • 19_h1mbe

    没有人关心过我的感受

  • 小芝士Q

    提到原生家庭我仍旧会感到深深地恐惧,自己改变不了原生家庭改变不了自己的父母是谁,会让我觉得自己没救了……

  • A00橙味

    喜欢你🥰小宽老师

  • 19_h1mbe

    挖出内心的时候,感觉很痛

  • 做自己认可自己

    周老师,很多道理都懂,也知道自己做错很多事情,我脾气很急,遇事容易发急发脾气。我觉得自己属于道理都懂,就是屡教不改

  • 自然_x6y

    这种思想从未听过,确是真实的,认识自己很难,感谢老师的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