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棋王的奶酪? | 睡前聊一会儿

谁动了棋王的奶酪? | 睡前聊一会儿

00:00
06:51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你好。

刚进入2021年,中国体坛可谓惊喜迭出。除了20岁小将颜丙涛勇夺斯诺克大师赛冠军、围棋选手谢科10天内接连闯入梦百合杯与应氏杯决赛,不得不提的,还有业余棋手王廓喜获全国中国象棋棋王的新闻。在近日举办的2020年全国象棋锦标赛(个人)上,此前籍籍无名的王廓在决赛中力克世界冠军赵鑫鑫,成为我国第21位象棋全国冠军。让众多业余棋手燃起奋斗希望,也让专业棋手五味杂陈。一位棋迷朋友表示:“都说不要用自己的爱好挑战别人的饭碗,王廓夺冠打了谁的脸?”

要知道,自1956年举办第全国象棋个人赛以来,60年来只诞生过20位棋王。在夺冠路上,许多专业棋手折戟沉沙,特级大师王嘉良就曾3次获得亚军。在这次比赛之前,本职是一名公务员的王廓,甚至没有获得大师称号。在强手如林的比赛中,王廓如何能够脱颖而出?既然竞技类职业门槛高不可攀为何在象棋领域出现了例外?

要看到,象棋棋手的成长,是专业老师的培训、整体氛围的熏陶、高水平的内部训练、有效专业的课程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正如象棋大师赵玮在评价王廓时表示,他看似只是业余棋手,但早年接受过名手指点,读大学时在专业学习和象棋兴趣之间保持了很好的平衡,并在上海棋院受训,进步神速。作为“半专业棋手”,王廓爆冷可谓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他的夺冠之路并不能用“高手在民间”来简单概括,“一步登天”的形容掺杂的更多是“吃瓜群众”一厢情愿的想象。

回顾中国象棋发展脉络,这一历史悠久的智力运动,在我国一直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但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有了全国性比赛位全国冠军杨官璘夺冠后感叹:“犹记当年落魄时,千疮百孔有谁知?今朝一发春雷响,十万貔貅解战衣。”原先没有社会地位、生计得不到保障的棋手,得到国家妥善安排并专心致志研究象棋,这正是现代意义上职业象棋选手的开始改革开放以来,棋类运动蓬勃发展,各种大赛此起彼伏,但全国冠军依然灿若明珠,在胡荣华、柳大华、吕钦等少数人手中“流转”,让众多选手可望而不可即。近年来,随着象棋职业化水平不断提升,象棋套路越发丰富,棋谱愈发公开透明,棋手竞争难度和强度不断增强,加上积分制改为单败淘汰制等赛制改革因素,比赛结果有了更多变数,“一人称霸”局面逐渐转向“群雄并起”方向,年轻选手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不得不提的是,AI普及为棋手技术飞跃拓展了新的可能。在过去,棋手依靠听课、对弈打谱等传统训练,研究出新招后常常秘而不宣,在重大比赛祭出飞刀方能打对方个措手不及进入新世纪后,AI训练异军突起,通过象棋软件验证拆解套路的准确性,使棋手训练效率大大提高。如今等级分第一名的王天一,就因为着法与AI高度重合而被称为“外星人”。某种意义上说,AI逐渐打破了职业选手和业余选手的技术壁垒,业余棋手通过AI训练与专业棋手抢金夺银的希望大大提高

或许,动了棋王奶酪的不是王廓,而是AI。刘慈欣在科幻小说《诗云》中讲了一个故事:文明程度达到十一维的神族为了写出媲美李白作品的诗歌,拆掉了太阳系,组装量子储存器,把汉字所有的组合都排列出来。的确,AI在为棋类训练带来契机的同时,也促使包括中国象棋在内的棋类运动重新审视自身。当阿尔法狗战胜顶尖围棋选手时,有人哀叹人类智慧最后的堡垒被攻破。也许将来,计算机的强大会超出我们的想象,并将穷尽棋类的所有走法。无论承认与否,在棋类竞技中,人机对抗或将不再有悬念。

借助AI训练但无法战胜AI,人类继续执着于象棋的意义何在?作为象棋爱好者,笔者去年想起一步红炮卧黑方花心的妙招却找不到出处,辗转请教到特级大师柳大华,原来那是1966年胡荣华先胜杨官璘的棋局。相比那些精妙的着数,柳老师讲述的场景更令人印象深刻、回味无穷,那些暗涛汹涌、惊心动魄的体验也只有人类才拥有。这是人类智慧的花朵,让踏花归来的人衣袖飘香。古人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AI再发达,也只是人类的工具。属于人类思想的温度和意会,它体会不来,也模拟不了。

体育竞技中,人的荣耀和伟大,正是在突破自我无限接近极限的时候得以证明。王廓夺冠的故事再次告诉我们,破除“草野奇遇”的幻想,走扎实的科学训练之路,以人类智慧的最新成果为工具,才能开辟中国象棋的新天地。这天地如此广袤,新的转机只如头顶闪闪星斗,有五千年的铁钩银画,有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这正是:无名小将勇夺冠,并非一步可登天。善假于物勤训练,高手岂在几人间。

 

(文| 张炜煜  主播 | 殷维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