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038 性空与空性

《金刚经》038 性空与空性

00:00
19:58


关键词: 


1、性空与空性


性空的“性”: svabhava 独立存在性,自性;
性空的“空”: nihsvabhava,没有独立存在性,没有自性;
对应第二重二谛,安立“性空”破我执——无我。


空性的“空”:Śūnya 没有,不存在;
空性的“性”:Śūnyatā,以什么都没有作为基本特征;
对应第四重二谛,安立“空性”破实执——无生。


无自性就是不存在;
以无自性为基本特征,无自性性 = 空性

2、无常

在佛法里讲“无常”是有层次的:
第一层次 – 小乘佛法讲无常:生住异灭的无常

第二层次 – 佛陀二时教法前两重二谛讲无常:当生即灭的无常

以上两个层次说“无常”是生灭无常


第三层次 – 佛陀二时教法后两重二谛讲无常:无生无常《般若经》:常无故无常这个层次说“无常”才是大乘佛法的无常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五会.第五百五十八卷.经典品(玄奘法师译):

不应以色坏故观色无常,不应以受想行识坏故观受想行识无常,但应以常无故观色乃至识为无常......为发无上菩提心者,说色坏故名为无常,非常无故名为无常;说受想行识坏故名为无常,非常无故名为无常,复作是说若如是求是行般若波罗蜜多......如是名为颠倒宣说相似般若波罗蜜多。

《金刚经》导读正文: 


上一节课在结尾的时候,我们正在讨论两个名言,一个是“性空”,一个是“空性”。在我们汉语里这是两个相同的字,只不过字序颠倒了一下,但是,虽然只是字序颠倒了一下,但是我们一定要把这两个词的法义搞清楚,它们是有区别的。很多人讲佛教课,“性空”与“空性”不分,混着讲,问题其实是很严重的。

什么是“性空”?“性空”的这个“性”,是指独立存在性。在佛陀的“二时教法”当中,这个“性”指的是我们凡夫执着于我们凡夫境界的存在具有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性,这个“性”指的就是这个“独立存在性”。

在佛陀“二时教法”当中,这个词有时候也翻译成“自性”,梵文就是 svabhava。bhava 就是“存在”,sva 就是“与别人没有关系的”,svabhava 就是“与别人没有关系的那种独立存在性”。

那么“性空”的“空”,在这里说的是,这个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性没有,梵文是 nihsvabhava,加了一个否定的前缀,这个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性没有,所以,“性空”的这个“空”是指独立存在性没有,无自性。

那么在四重“二谛”当中,“性空”是第二重“二谛”的境界,也就是第二重“二谛”的“胜义谛”就是“性空”。那么,安立“性空”的名言,对治的是我们凡夫的“我执”,破“我执”,无自性——没有这个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性。这是“性空”。

空性。“空性”的这个“空”,对应的梵文是 Sunya。Sunya 是什么?就是“没有”,就是“零”,就是“不存在”。那么“空性”的“性”是 Sunyata,词尾 ta 就是:以什么都没有、以什么都不存在为它的基本特征。所以,“空性”的“性”是基本特征,所以“空性”对应着梵文是 Sunyata。

那么,它在我们的四重“二谛”当中对应着的境界是第四重“二谛”的境界,第四重“二谛”的“胜义谛”是“离言空性”。那么,讲“空性”,破的是我们凡夫的“实执”,“实有”的“实”。

所以,“性空”破“我执”,佛陀说“无我”,无自性;“空性”破“实执”,佛陀说“无生”,一切法压根儿没产生。凡夫境界的存在是以什么都不存在、压根儿无生为它的基本特征的。注意,这是两重境界,不能混淆。

那么,“性空”跟“空性”我们不能混淆,但是这两个名言有没有联系呢?其实也是有联系的。我们前面讨论四重“二谛”的时候,我们说“无自性”就是“不存在”。

所以,在佛陀的“二时教法”当中,说凡夫境界的一切的存在是以“无自性”为它的基本特征,叫无自性性,梵文是 nihsvabhava,以“无自性”为基本特征,那么这个“无自性性”其实就是“空性”。所以,“性空”跟“空性”是两个不同的名言,不能混淆,但这两者之间又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讲到这儿,大家就可以理解,佛教讲“空”,我们用了一个词叫“解构”。那“空”什么?“解构”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解构”什么?解构本来没有、凡夫误以为有的东西。

比如说,Svabhava‐‐‐自性,凡夫误以为我们凡夫境界一切存在是有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性的,而佛陀想告诉我们的是,这个凡夫自以为的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性是根本没有的!所以我们说要解构这个“我”,要淡化“我”,淡化“我执”,并不是原来有一个“我”,我们凡夫境界有个“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性”,后来通过我们一修行,把这个“常一不变性”、“独立存在性”给“空”掉了,给“解构”掉了,不是的,是这个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性本来就没有,是你凡夫误以为有。

所以解构的是本来没有、凡夫误以为有的。“自性”是这样,“存在”也是这样,“实执”也是这样。我们说“实执”,那是凡夫的一种虚妄分别,是“执”。也就是凡夫以为凡夫境界上是存在的,而佛陀想告诉我们的是,其实凡夫境界压根“无生”,它没产生,它根本就是不存在!

所以,解构我们凡夫境界上的存在,不是说原来有个“存在”,后来通过我们的修行,我们把这个存在给“解构”掉了,给“解构”没了,不是的。“空”是空那个原本就没有的,不是原本有,你把它“空”掉了的。所以我们讲解构,解构者非解构也。不要以为是原先有个什么东西真实存在,后来被我们解构了。

我们说“解构”,这是一种方便,我们说“淡化”我们的“我执”,这也是一个方便,淡化者非淡化也。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是理解佛法的“空”的一个要害。这是我们继上一节课结束后的时候提出的两个名言——“性空”和“空性”而展开的讨论。

下边我们再讨论佛教一个非常重要的名言,叫做“无常”。

凡是略微听闻过一点佛法的人,都听说过这个词,“无常”,但是今天我们要对“无常”做一个非常精细的分析。其实,在佛法里讲“无常”是有层次的:

首先在小乘法里讲“无常”,那么小乘法讲“无常”是什么?概括为四个字,是“生住异灭”。生,就是“产生”的“生”;住,就是“住下来”的“住”,“住在这里”的“住”;异,就是“异口同声”的那个“异”;灭,就是“消灭”的“灭”,“生住异灭”。

小乘佛法讲“无常”是“生住异灭”,就是一个事物它产生了,产生之后,它这个事物会保存、保持一段稳定的状态,这就叫“住”,但是,这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是不可能永远保持的,它要“异”,“异”就是“变化”,它要向灭亡的方向转化,叫“异”,而通过“异”的过程最终一定是“灭”,“灭”就是死亡。

所以,小乘讲“无常”,讲的是“生住异灭”的“无常”,是说一个生了的事物它必定得“灭”,今天不“灭”明天“灭”,明天不“灭”后天“灭”,说后天还没“灭”它不定哪天就得“灭”,不可能不“灭”。

所以,小乘佛法讲“无常”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无常”,是一个生了的东西毕竟得“灭”,所以我们经常在生活当中听佛教徒说:“哇!这老张昨天去世了,你看那个老张我上礼拜我还跟他一起吃饭,昨天晚上忽然心肌梗塞死了,啊!人生无常啊!”,佛教徒经常有这样的感叹,那么,佛教徒的这种感叹,就是从小乘佛法上讲的“无常”的感叹。

那么到了佛陀的“二时教法”,就出现了第二个层次的“无常”。也就是在佛陀的“二时教法”四重“二谛”的前两重“二谛”讲“无常”,就不是“生住异灭”的“无常”,是“当生即灭”的“无常”。不是生出来可以安住一段时间,然后不断地转化,最终它一定得“灭”,而是说,生了就灭,“生”的那一时刻就是“灭”的那一时刻,“当生即灭”,这是佛陀“二时教法”前两重“二谛”所讲的“无常”,叫做“当生即灭”的“无常”。

那么大家可以比较,这个“二时教法”前两重“二谛”所讲的这个“无常”,比小乘佛法讲的“无常”要彻底得多、要精彩得多,是“当生即灭”的“无常”。但是大家注意,不管是小乘法讲的“生住异灭”的“无常”,还是佛陀 “二时教法”前两重“二谛”讲的“当生即灭”的“无常”,这两重“无常”有个共同的特点,我们给起个名字,叫“生灭无常”,也就是这两个层次说“无常”,都是一个事物生了而又灭了,即便是佛陀“二时教法”前两重“二谛”讲了“当生就灭”了,它当生就灭,它毕竟还是生了,所以这两个层次讲“无常”,我们把它概括为叫“生灭无常”。

各位,“生灭无常”不是大乘佛法所要讲的“无常”,所以我们前面强调过,如果只讲到四重“二谛”的前两重“二谛”,大乘佛法的门儿还没入呢。那大乘佛法讲的“无常”是什么?就是佛陀“二时教法”后两重“二谛”所要表达的“无常”,这后两重“二谛”要表达的“无常”是“无生无常”。

也就是佛陀大乘佛法要告诉我们说,凡夫境界是“无常”的,为什么是“无常”?因为它压根儿就没产生,所以就无所谓“常”,无生无常。所以在《般若经》里边叫做“常无故无常”。常无,就是把“无常”两个字翻过来写,“常无”。什么是“常无”?它根本上就是没有,它根本就没有,所以说它“无常”。所以“常无故无常”是大乘佛法的“无常”,是佛陀“二时教法”第三重“二谛”跟第四重“二谛”所要讲的“无常”。

有人说,你这样来理解“无常”有经典依据吗?有的。玄奘法师翻译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五会,《大般若经》的第五百五十八卷《经典品》,《经典品》里面,佛陀明确说,大家听好,下边是经文:

“不应以色坏故观色无常”,你不应该以观“色、受、想、行、识”的这个“色法”,色坏,就是以这个“色法”产生了,而它后来又灭掉了,这叫坏,你不能以观这个色产生了,而又灭掉了,这个“生灭”,不能这样来观色是无常。

“不应以受想行识坏故观受想行识无常”,你也不应该以观这个“受、想、行、识”它产生了,产生了之后,它又灭了,不管是“生住异灭”,还是“当生即灭”,反正是生了,后来又灭了,这叫坏,你不应该以这个“坏”的原因,来看“受、想、行、识”是无常。

看下一句,“但应以常无故观色乃至识为无常”,你应该以观这“受、想、行、识”常无,就是它根本就没有,压根儿就没产生,“无生”,你应该从这个意义上来观“色、受、想、行、识”这五蕴是无常。各位,这就是经典依据。所以讲到这儿,大家能理解,佛陀教法讲“无常”,分成了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小乘佛法的“生住异灭”的“无常”;第二层次是佛陀“二时教法”四重“二谛”的前两重“二谛”作为大乘佛法的“前行法”做准备工作的“无常”,就是“当生即灭”的“无常”,这是第二个层次的“无常”。而这两个层次的“无常”可以归为一类,叫做“生灭无常”。

而佛法讲“无常”,还有第三个层次的“无常”,就是佛陀“二时教法”第三、四重“二谛”‐‐‐ 第二组“二谛”讲的“无常”,叫做“无生无常”,就是要观凡夫境界一切的法压根儿没产生,这是“无常”,所以叫做“常无故无常”。

那么,如果我们是在宣说大乘法,你只讲到了“生灭无常”,比如说,只讲到“缘生性空”,讲到“当生即灭”,而没有能够讲到“无生无常”,那么这个犯了什么过失呢?犯的过失佛教叫做“说相似佛法”。

什么是相似佛法?就是似是而非的佛法。在我刚才讲的这个《大般若》五百五十八卷《经典品》里边,佛陀是这样说的,说“为发无上菩提心者说”,注意,是为了一个发了大乘心的人去说法,但是你说什么呢?

哦,说“色坏故名为无常,非常无故名为无常”,你给人家讲法,说是因为这个色——五蕴的色,它产生了后来又消亡了,这是“无常”,你没有跟人家讲,说这个色原本就根本就没产生——常无,你没跟人家讲“常无”才是真正的“无常”;你说“受想行识坏故名为无常,非常无故名为无常”,你给这些想听大乘佛法的人说,说那个“受、想、行、识”产生了,后来又消亡了,这是“无常”,你没给别人讲,说是“受、想、行、识”压根儿就没产生,“无生”是“无常”,而且“复作是说若如是求是行般若波罗蜜多”,而且你还特别告诉人家,“你看色坏,看受、想、行、识坏,这是无常,这就是行般若波罗蜜多”,那佛陀说:“如果你这样给一个发大乘心的人讲法的话,”听下一句,“如是名为颠倒宣说相似般若波罗蜜多”,如果你是这样给别人讲,给那些发了大乘心的人讲所谓大乘法的“无常”的话,那你就是一个颠倒了的、给别人在说相似的佛法。各位,说相似佛法的过失是非常严重的。


查阅佛学文章、收听更多课程、免费结缘梵汉对照版经书讲义。欢迎关注【净名精舍】公众号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渔夫有点田

    空了,那拿什么六道轮回,去极乐世界的那又是什么。

    于晓非_ 回复 @渔夫有点田: 西方极乐世界空不空? 如果你认为眼前的世界不空,桌椅板凳、山河大地实有,那么就得跟你说西方极乐世界是真实的。 如果你能领受了佛法,知道娑婆世界如梦如幻,那么极乐世界也同样是空! 为什么要发愿死后往生极乐世界? 到极乐世界去干什么?其实到了极乐世界就是去听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讲法。讲什么法?讲世界是空,讲六道轮回是空,讲极乐世界也是空! 就是因为在当下这个五浊恶世众生业障深重,无法理解世界是空的法义,因此才要发愿往生极乐净土。如果在娑婆世界就能领受佛陀的空义,去极乐世界的必要性就不大了。

  • 于晓非_

    “于晓非《楞伽经》导读”课程也已经在喜马拉雅上线了。🙏

    于晓非_ 回复 @1340349ndyz: 京 东 淘 宝

  • xp一路同行

    请教老师:空性可以代表一切事物所隐含的潜能吗?

    于晓非_ 回复 @xp一路同行: 不可以

  • 静坐南台

    听老师讲佛经,也要讲缘分!先前听圣严法师的开示与讲解,觉得特别有缘,心生欢喜!如今,又有幸听到于晓非教授的讲解,很是喜欢,有些篇章,反反复复的听了多遍,感恩!

    于晓非_ 回复 @静坐南台: 感恩您的支持,请多多分享课程,让更多人受益!

  • 地球太原

    于老师完全就是断灭空,还没有真正明白佛陀讲的性空

    于晓非_ 回复 @地球太原: 刚听到这里就认为是“断灭空”了,请继续往下听,听完《金刚经》导读第53讲至57讲,到那时得吓死你!“断灭空”还得空!

  • 66星光不负赶路人66

    可以理解为空性是名词 性空是形容词吗🤨

    于晓非_ 回复 @66星光不负赶路人66: 在梵文里都是名词。

  • 静思远空

    于老师是真读懂佛经了,讲解的非常高超。

  • 不_可说

    感谢,感恩于老师讲解的金刚经,解开了我20多年的疑惑,原来本来就没有。现在再读诵金刚经的话更容易理解了!

    于晓非_ 回复 @不_可说: 🙏

  • 听友198452059

    多听几遍有点怕成佛教徒为什么

    于晓非_ 回复 @听友198452059: 因为真正的佛教徒不是那么好成的!

  • 1380168mpfz

    那到底什么才是常一不变 独立存在的呢?

    于晓非_ 回复 @1380168mpfz: 凡夫境界没有常一不变独立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