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0】阿赖耶识四要点

【1-03-10】阿赖耶识四要点

00:00
20:04

内容提要

一、世俗因果必须解构!


世俗因果就是给生了翳病的眼睛显现的似毛的影误以为是眼睛之外的毛,就是给这个误以为眼外的毛找原因。所以只要保留世俗因果,就是依然承认心外的毛的真实存在。因此就依然是分别,不可能无分别,也就不可能离分别而见道成为登地菩萨,所以世俗因果必须解构。


同样的道理,在佛陀二时教法里,只要是在二谛上讲中观,都不过是用一对新的二来替代一对老的二,依然还是二。也就是只要保留着二谛的世俗谛,不管是凡夫境界的相似相续的缘生有的世俗谛,还是名言有的世俗谛,其实都是在为凡夫以为的凡夫境界的存在,找存在的依据和存在的原因。只要这个为凡夫境界存在找依据、找原因的因果不破,就不可能真正地证悟空性。只有彻底泯灭二边,消融凡夫以为的因果,才能真正地证空性、见实相。

二、阿赖耶识四要点


第一,阿赖耶识是圣者能见的一分真实


这一点是由佛陀三时教法立足于圣者境界而说法的特点所决定的。阿赖耶识是圣者才能见的凡夫心,不是凡夫以为的凡夫心。但是注意,说阿赖耶识是圣者能见的一分真实,说的是真实,没有说是真实性。这里的真实和真实性是有很大区别的,后面会讨论。而且说阿赖耶识是圣者能见的一分真实,也仅仅是从圣者能见的这个角度,说阿赖耶识是真实。

第二,阿赖耶识是凡夫的错误认识所积淀


阿赖耶识杂染种子是凡夫的虚妄分别熏习的,是把生了翳病的眼睛显现的似毛的影而误以为是眼外的毛,这个错觉所熏习的。所以阿赖耶识不是圣者——佛陀证悟的真正的真实性,佛陀证悟的真正的真实性是不可能、也不能够与凡夫的错觉相关联。

第三,既然阿赖耶识是圣者能见,所以阿赖耶识不能空


佛说的空,是空凡夫以为的凡夫境界,是空凡夫认为存在而圣者认为不存在,所以圣者能见的阿赖耶识不在空的范畴。

第四,阿赖耶识虽然不能空,但阿赖耶识毕竟是凡夫的错误认识所积淀的,因此空虽不能空,必须得转——转识成智。


这是三时教法的特点,是三时教法的殊胜。

三、离诸杂染,证唯自心,住无分别


离诸杂染就是不再熏习杂染种子,因为证唯自心,住无分别证唯自心就是证凡夫境界不过是自心所现,是生了翳病的眼睛显现的影,只是影,没有眼睛之外的毛。住无分别,分别——凡夫的能所分离的认知模式,就是眼睛之外有毛,而又被眼睛看见了,这就是分别。既然已经证唯自心,证得只是影根本没有毛,这就是从凡夫的分别转为无分别。无分别就是不再熏习杂染种子,无分别熏习的就是清净种子,这就是转染成净


这段经文有两个要点:第一,要想见道,必须先要深度地、彻底地认同、领受凡夫境界不过是自心所现的分别境界,通俗地说也就是只是影没有毛。因此这是资粮位修行的核心内容,资粮位的修行就是观察自心所现。第二,见道登初地之后,才是真正开始转染成净,就是经文这里说的离诸杂染,证唯自心,住无分别。大家注意,这十二个字的修行是指从初地到七地的修行内容。

四、修行五位的三分法


1、二分法与三分法


从凡夫到成佛,要经历五个阶段的修行: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和证道位。五位的二分法就是把这五位分成两段,以见道位为分水岭。见道位之前的资粮位、加行位为凡夫位,见道之后的修道位和证道位为圣者位。二分法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区分凡夫与圣者。凡夫与圣者的重要差别就是凡夫分别,圣者无分别。


但在《楞伽经》当中,为了细致表达修行的不同阶段的不同特征,用的最多的是五位的三分法,就是把整个修行过程分成三个阶段。就是在见道位作为第一个分水岭之外,再在修道位的七地到八地之间划一道分界线。从凡夫到成佛的整个修行阶段,有两个转折点,第一个转折点是见道位。第二个转折点是从七地菩萨位升入八地菩萨位。注意七地入八地是关键点,是转折点。这三个修行阶段的特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也就是有各种不同的三个阶段的修行特征。今天只讲第一个特征,还是用眼翳执毛模型为例。

 



2、三分法第一阶段:凡夫(资粮位、加行位)


第一阶段,见道之前,作为凡夫,阿赖耶识杂染种子现行,显现出了似毛的影,这个影是似眼外有毛的影。因此给它起名叫似相,梵文是ābhāsa。重要的是,作为凡夫,当显现似毛影的时候,他起了分别,把似毛的影误以为是眼外的毛。这个毛,凡夫也误以为它有相,这个毛的相就叫做外相,梵文是nimitta。第一阶段的凡夫位的特征,就是既有ābhāsa的显现,又有nimitta的分别。凡夫位的修行,要对治的就是nimitta,要领受境界自心现,要领受只有ābhāsa其实没有nimitta。等到彻底领悟了没有nimitta就要见道登地做菩萨了。

3、三分法第二阶段:初地到七地


第二阶段,见道之后到登八地之前(初地到七地)。这个阶段的特征就是只有阿赖耶识杂染种子显现出似毛的影,而菩萨知道那只是影,因此不再对这个似毛的影起分别了。这个阶段的菩萨,就是证唯自心,住无分别了。也就是只有ābhāsa的显现,没有nimitta的分别。没有nimitta就是无外相,很多翻译家译作无相所以人们常说见道登地证无相。注意,这里证的无相无外相,无nimitta


既然在这个阶段的菩萨对ābhāsa不起分别了,也就不熏习杂染种子了,无分别了,就只熏习清净种子了。清净种子就逐步地替代杂染种子,这个过程就是离诸杂染,就是转变所依,就是转染成净。所以这个阶段的修行的对象就是ābhāsa,就是坚决不对ābhāsa起分别,等到所有杂染种子都被清净种子替换,就要由七地登八地了。

4、三分法第三阶段:八地到成佛

第三阶段从八地到成佛。通过初地到七地的修行,不再有杂染种子了,也就不再有似毛的影的显现了,也就是没有ābhāsa了,连ābhāsa都没有了,就完全没有可能再起分别了,就是没有nimitta了。这个阶段不仅没有nimitta,也没有ābhāsa,就是也无似相。实叉难陀译作无影相,但很多翻译家把这个无似相也译作无相所以人们常说登八地证无相,注意这里的无相无似相。因此佛教说无相是有两重无相,无外相和无似相,就是无nimitta和无ābhāsa。无外相而见道登初地,无似相而由七地登八地。登八地之后,既无nimitta也无ābhāsa,这就是完全彻底地扫清了亲证佛陀证悟的真正的真实性的障碍。佛陀证悟的真正的真实性,注意这里是真实性,不是真实。这个真实性就起名叫真如。因此八地以上的菩萨修行就是亲证真如,《楞伽经》里叫攀缘真如。

总结一下,第一阶段见道前,既有ābhāsa的显现又有nimitta的分别,修行就是了境心现,证无外相而见道登初地。第二阶段见道后的初地到七地,只有ābhāsa的显现,没有nimitta的分别,修行就是转染成净,证无似相而登八地。第三阶段登八地到成佛,既无nimitta也无ābhāsa,修行就是攀缘真如而成佛。


《楞伽经》中的这段经文离诸杂染,证唯自心,住无分别,是见道之后登初地到七地的修行。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白玛若巴

    架构太清晰啦!

    白玛若巴 回复 @白玛若巴: 再听了三遍,之前有遗漏,于老师句句都是金句,字字都是珠玑!

  • svabhava

    阿赖耶识四要点: 1,阿赖耶识是圣者能见的一分真实。 2,阿赖耶识是凡夫的错误认识所积淀。 3,阿赖耶识既然是圣者能见,因此不能空。 4,阿赖耶识虽然不能空,但阿赖耶识毕竟是凡夫的错误认识所积淀,因此虽然不能空,但必须得转,转识成智。 这个总结的太妙了

    于晓非_ 回复 @svabhava:

  • 于晓非_

  • 听友487715057

    楞伽经交流群和二维码 还在吗

    于晓非_ 回复 @听友487715057: 请在微信中搜索“净名精舍读书会”公众号,其中有二 维 码,可以扫 码入群学习。

  • 醒水xs

    请问老师:佛陀证悟的真实性是与凡夫的错觉不关联的,那凡夫又只能用错觉去闻、思、修,去见去证佛陀的真实性,这是为什么呢?谢谢🙏

    晶晶_g9m 回复 @醒水xs: 没有凡夫,见佛闻法,皆是分别,修行从来只是心(阿赖耶识)上的事儿。凡夫心无明所障,虚妄分别,唯有以随顺真实的虚妄分别,来解构颠倒梦想的虚妄分别,才能以楔出楔,离分别。离分别后,自然见真如,开始转识成智、以智证真的修行。

  • 宝意居士

    【讨论】 阿赖耶识是圣者能见的【一分】真实 什么是【一分】真实? 是不是还有,二分,三分真实呀

    Yuansen 回复 @宝意居士: 可以理解为阿赖耶识之所以被称为真实,仅仅是阿赖耶识只有圣者能见的角度。因为阿赖耶识是凡夫错误认识多积淀。

  • 无明凡夫

    阿赖耶识是圣者能见的一分真实,这里真实与真实性有什么区 别,两者不就是一回事嘛?这里好像没解释为什么不是一回事啊?

    晶晶_g9m 回复 @无明凡夫: 学到后面,您就会知道,真正的真实是真如,阿赖耶识并不是真正的真实,而是心的迷惑。所以才说阿赖耶识虽然是一分真实,但不是真正的真实性,得转,转识成智,转识成智后,就没有阿赖耶识了。所以真正存在的,是真如。

  • 无明凡夫

    佛陀证悟的真正的真实性是不可能、也不能够与凡夫的错觉相关联,这句话有点听不懂,可以仔细再讲讲嘛?

    晶晶_g9m 回复 @无明凡夫: 即便我们只是停留在言说上分析,真与假也是矛盾的。那么,佛陀亲证的真正的真实性,又怎么可能和错误的虚妄分别有一丝一毫的关系呢?

  • 如是我闻道

    老师,藏识,是不是种子藏入了就不能出来了?

    晶晶_g9m 回复 @如是我闻道: 什么是“入”?什么是“出来”?反思这些概念,就会发现,是在臆度了。只有心。藏识只有佛及登地菩萨能见,佛陀用言说近似地讲给我们听,引领我们因言悟入,亲证真实。因此,对于藏识的理解,只能依据佛说,也就是要理解藏识的二种生灭,理解种子与现行互为因的胜义因果。那就仔细思维种子熏现模型、眼翳执毛模型和未来要讲的眼识转起模型。而且谨记:讲藏识的目的就是用来破增益。观虚妄分别有,于此二都无,首先证悟唯识性,这远比您臆度藏识种子更有意义

  • 幻梦333

    【提问】老师说,只有彻底泯灭二边,消融凡夫以为的因果,才能真正地证空性、见实相。 那怎么样才能彻底泯灭二边?

    宝意居士 回复 @幻梦333: 在二时教法说, 二边是凡夫境界凡夫以为的真实世界 因此,用究竟中观,观凡夫境界一切法压根无生,就是泯灭二边, 在三时教法讲, 观凡夫境界是眼翳模型中的毛,压根没产生, 只是自心所现的错觉而已, 思维观察离诸分别,离分别即泯灭二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