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9.第八十章 道理你都懂,就是没做到

339.第八十章 道理你都懂,就是没做到

00:00
14:47

柔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弗知也,而莫之能行也。



各位亲爱的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讲老子《道德经》的第八十章。讲到八十章这儿我们就知道,一共就八十一章,应该还有几天的时间,我们这《道德经》就全部讲好了,非常感谢大家一年多的支持,这话我说了很多遍,确实如此。这一年多里边,我们一点儿点儿学习,一点儿点儿进步,每个人心态都有了改变,包括我自己心态也有所改变,像这样的学习我觉得非常好,非常感谢现在这个时代,感谢互联网时代,您说以前这种学习不可能,哪有一个书院能够一万多人一起收听呢?不可能的,现在就我们“大伦书院”里边,每天大约有一万人左右,还有喜马拉雅大家也在收听,这是这个时代给我们带来了学习的便利,有这种便利如果我们不学习,那可惜了,所以我们好好利用这种平台,以后多多学习,希望能促成我们大家共同的提升。

 

今天接着讲第八十章,老子前边讲“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也,以其无以易之也。”说这水它柔弱,实际是最坚强的,我们有人会认为老子这一直在讲水,其实老子在打比方,不是说真的谈物理,谈水的物理特性,不是上物理课,老子只是拿这打比方,讲人生的两种态度。一种是争夺之心,另外一种像水一样为大家付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你看它的状态多好,滋养众生,我却把自己的位置放的很低,这种不争的状态,老子说这是一种非常高的境界,所以老子讲了两种人生态度。

 

今天接着讲这话,老子说“柔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弗知也,而莫之能行也。”这几句话我们一点儿点儿品味一下。老子说“柔之胜刚”,柔弱最后一定会把刚强战胜,什么意思?不是说人不需要坚强,人坚强是错的,不对,老子讲的是人生两种态度。所谓的“柔”是指那种付出,不在意自己利益,不争夺,为大家付出,发出善念。你看似这人很柔弱,发出的都是善念,他怎么不为自己争取?这人太柔弱、太软弱了,其实柔弱是一种人生态度。这“刚”是一种人生争夺的态度,是一种强硬的态度,所以老子讲的是人生两种态度,做每一件事做事你可能会有两种态度,泾渭分明。刚强这个为自己争取,我强硬,为自己去夺取,看似很刚强。可是老子认为柔弱这个最终一定会战胜刚强这个,要比这个强,两者境界不是在一个境界上。接着讲“柔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弱会把强的战胜,这讲的都是两种态度。

 

接着老子说“天下莫弗知也,而莫之能行也。”这样类似的语句在《道德经》里出现过,大家记得吧?老子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而大家都不愿意去知道,不愿意去学习,不愿意去做。同样的话“莫之能行也”,一样的话。这两者稍微有点儿区别,前边老子说过“吾言易知也,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莫之能行也。”说人不能知道,我的道理如此简单,可是大家不知道,这里讲“而天下莫弗知也”,天下都知道,没有人不知道,你看稍微有点儿区别,实际讲的是一个意思,讲的是这种道理很简单很简单,前边是讲大家的意愿,大家不愿意去知道,不愿意更多了解,不愿意去学习。

 

就好比我们说讲《道德经》,你给有的朋友推荐,什么《道德经》,我学那干吗,他不愿意知道,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人生的大道,但是放到他边上他也不愿意知道,我这上班忙、挣钱忙的都没精力,我学那干吗?你看这是不能知道,可是这道理真的要告诉他了,其实就这么简单,无我利他,“天下莫弗知也”,他其实都知道,为大家做好事,不考虑自己利益,这道理他是知道的,所以老子说“天下莫弗知也”,一个是不愿意知道,一个是他一旦了解也知道这么回事,结果是“而莫之能行也”,这是最关键的,他不愿意去做啊,老子说这种道理大家一方面不愿意知道,一旦知道了也都知道,可是不愿意去做。

 

为什么不愿意去做?这我要给大家分析一下,为什么这种人生柔弱胜刚强?我们为大家做事,放下自己,这种态度一定比那种刚强要争取的好呢?大家为什么不愿意去执行呢?因为我们大脑里边,我又讲到生理了,我讲国学有个角度从生理来讲,我们大脑里边有两部分内容:

 

一部分,动物性,为自己捞取,不断获取,争夺,这是强硬的一面,这是动物在动物界生存、在自然界生存比较必须要去磨炼的,因为你不抢可能就没吃的了,所以经过大自然不断的淘汰,最后磨炼出动物性非常强,获取、弱肉强食,我要抢,这是一方面;

 

另外一方面,我们人早已经脱离了动物性,已经成为一种高级动物了,我们建立了社会,你说哪个动物建立我们这么多楼,有这么多汽车,有这么多飞机在天上飞,没有那么多动物。只有人脱离了动物界,建造了这么好的工具,建立了社会,大家在一起生活,这时候我们需要协调,所以人建立起来了另外一部分内容,关爱、公平、忠诚等等道德要素,这是我们人类特别强大的一部分功能。

 

我们大脑里边有这两部分功能,生下来以后这两部分功能一起发育,就是随着你的大脑的发育它一起在生长,我们所做的教育就是启发你心中善良的一面,抑制你心中的恶的一面,所以“人之初,性本善”是对的,有善的一面,“人之初,性本恶”,也是对的,有恶的一面。我们如果没有正常的教育,你恶的一面就会爆发出来。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说这孩子在小的时候如果没有进行教育,有自发的冒出来很多坏主意,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感觉,这小孩脑子里会有很多坏的主意。比如我们小时候坏啊,“文革”末期没有这方面教育,当时好多都是平房,我们等大人上午上班了,我们这些小孩就在平房那个院门口,当年没有水泥道、柏油路,没有这些东西,全是土道,我们就拿锹挖陷阱,挖一个一尺见方的陷阱,里边放上点玻璃茬,你看多坏啊,用雪糕棒,当年就是冰棍棒,纵横交错给它支上、盖上,上面铺上雪糕纸,再拿干土覆盖在上面,看着跟平时一样,一家家给人挖,挖好以后第二天早上起来我们看昨天谁家的陷阱被踩了,一旦发现有陷阱被踩了,我们就会哈哈大笑,觉得太开心了,你看中我们的计了。

 

您说这小孩,我现在就回想那时候多坏啊,我们的心里,要检讨,一想起来都很内疚,为什么这么坏?跟哪学的?挖陷阱给人家?这是没有经过正常教育,你心里就会有各种坏主意往外冒。在当年这抢东西也是经常发生的,大孩子抢小孩子,比如说当年戴军帽,解放军的帽子,那是特别时髦的,大人小孩都戴时髦的帽子,一个绿色的帽子前面一个红五星。当年有的孩子没有这帽子就抢,经常我们小朋友走到上学路上,大孩子往那一站,“站住,把帽子拿来”,就抢走了,您说当时谁教他这些坏东西呢?这是动物本能,就要抢,没有教育让你向善的方向走的话,你的恶就会爆发出来,这是很可怕的。

 

当我们长大了,进入社会以后,如果没有善良的教育,我们就会觉得争夺是我们最大的、最该做的事,必须去抢,多抢东西,我去竞争,超过一些人,所以在竞争过程中就会有各种手段。比如下班了我把你的电脑格式化了,让你的资料全没了,我业绩就上来了等等。我给你设个陷阱,让领导们说你几句坏话,我让领导对你的印象坏一点儿,这种叫争夺,互相攻击的一面会出来,这就是我们人本能的大脑里边有动物性的一面,如果没有经过正常的教育,特别好、善良的教育的话,人们就会更多的在动物的层面去思考,这时候你让他发出善念来为大家做好事,大家觉得那不是傻嘛,凭什么,我放下自己为大家做事,这不是傻嘛。在动物层面看问题,他的层次很低的,他看不到未来整个社会是怎么样的,看不到你整个人生会有什么结果,他只是看眼前的。大家如果动物性占了主导方向的话,大家就不愿意去按照“道”的原则去做事。

 

所以老子说“莫之能行也”,道理谁都知道,可是大家不愿意去做,因为他动物性占了特别主要的一个位置,所以大家知道教育非常关键,学习非常关键,学习就是学那种善良的观念,学习培养善良的观念。比如说我们老子《道德经》讲的是“道”,是告诉你原理,原理你清楚了,你就知道整个人世间是这么运行的,大家听了一年都明白这个道理,就是这么运行的,您放下自己为大家做好事,帮助大家,大家感恩你,回馈您能量,我们一起更幸福了,这是“道”的原则,人世间就这么运行的,因为可以将心比心,每个人心都肉长的,没有天生的恶人,老子把“道”的原理讲的很清楚。

 

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就是讲具体怎么培养你心中的道德要素的,所以我的观点非常清楚,什么儒释道这些内容并不是学问,我觉得不要当做学问去研究,就哪个字怎么怎么样我天天辩论,不要这样,它实际是一种工具,就是启发人心中善念、抑制恶念的一种工具,老子《道德经》是把“道”的原理讲清楚了,儒家讲你该怎么去做,所以一个讲原理,一个讲外边怎么做,我经常碰到儒家、道家互相打架,我都觉得是很遗憾的,因为实际大家讲的是一件事,一个讲原理,一个讲外边怎么做而已,道家是告诉你这个世界的法则、规律什么样,儒家讲你怎么做,仁、义、礼、智、信,就是培养人心中善一面的道德要素的。

 

比如说孟子,孟子所讲的所有的内容全部都是启发你善念的,讲仁者无敌这种概念,仁慈的人无敌,什么是无敌?什么是仁者无敌?不是仁慈的人打谁都能打赢,而是仁慈的人大家不愿意与你为敌,都愿意来成就你,孟子就是这么一个思想。

 

孔子讲的就是一个“仁”字,仁义的“仁”,核心思想就是仁爱,这仁爱就是关爱,怎么去为大家做好事,帮助大家,这就是具体修炼的方法。

 

而儒家的另外一位大师荀子,荀子讲人生性是恶的,性恶论,那性恶讲的对不对?对呀,你人生下来就有恶,所以荀子主张抑制你的恶念。

 

您看,这道、德、法三个层面,人家各有不同,这荀子的学生们后来很多进入了法家,建立了法家,为什么?道、德、法三个层面,最后抑制恶念要靠“法”,孟子是启发你心中善念,荀子讲去抑制你的恶念,各有分工,所以整个儒释道,如果大家明白“道”以后再往下一看,豁然贯通,人家只不过是各有分工而已,所以真正学完《道德经》以后,再学儒家,一看就豁然贯通,明白了,原来如此啊。

 

我之前讲《弟子规》的时候很多人反对,一看完了觉得跟我辩论,凭什么对他好,这样不理解,听完《道德经》以后,我们再讲《弟子规》,《弟子规》其实就是从儒家经典里边摘取出来的一些小的内容,具体涉及到我们生活一些规范的内容,以前可能不理解,明白《道德经》以后再一看,原来如此,豁然贯通了。所以我经常感慨,我们这社会是需要国学教育的,需要提升善念的,但是这里边是有方法的,要按照道、德、法这个顺序来讲,否则你单讲“法”大家不理解,单讲“德”甚至都不理解。天天骂孔子,儒家培养奴性等等,其实你明白“道”以后再一看,原来你为大家去付出不是奴性,不是柔弱、软弱等等,而是真正的做人之道啊。

 

今天老子讲的“柔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弗知也,而莫之能行也。”讲的是我们人的动物性太强了,老子并不是希望我们就永远不去做,我们要克服动物性,尽量走向更高的层次。

 

今天我们就分享到这儿,感恩大家一年多的收听,希望大家多多留言,因为这章讲完就剩最后一章了,明天这个时间我们不见不散!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汤觉_7t

    感恩罗博士的付出。叩谢!跟随罗博士开讲《道德经》以来,生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原来急燥,现在平和了,从小到大都在争,争强好胜是我生活的主弦律,年过半百,却伤痕累累,一无所获。听了罗博士讲解的《道德经》,我明白了三点,第一,人要与天地相应,人生的方向才能正确,过去人生的方向走反了,自私自利,一事无成。第二,现在仍要争强好胜,但不是与人争名利,胜他人。而是自胜者强也,争自己有没有为社会大众服务的能力,做一个对人类有用之人,贡献微力。第三,要做一个如水的人。用心做好自己,点燃自己。

    普惠马宝东鲜花婚庆 回复 @汤觉_7t: 听罗教授讲道德经,同时还能领略教授的医疗医案举例举证说明*柔软能生**坚强能死*的深奥道理,幡然醒悟。随顺而生,大道自然。 感恩感动罗教授无私的奉献。反复听,受益无限。

  • YY婴宁

    积德虽无人见,行善自有天知。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做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福祸无门总在心,作恶之可怕,不在被人发现,而在于自己知道;行善之可嘉,不在别人夸赞,而在于自己安详。非常感谢罗老师大爱无私,点亮心灯。。

    零零一二 回复 @YY婴宁: 真好,小本本记下来,查出处,学习了

  • 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年逾三十,一事无成,唯愿以道,自利利他。谢谢罗先生。敬颂教安。

    1581879dyvo 回复 @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与智者处增智,与明者处渐明。感恩罗博士!

  • 爱文_6o

    罗老师真了不起,为我们解读得那么清晰,容易理解,每一节我都反复洗耳恭听,恨不得刻进骨髓里。以前我曾想过这辈子该给孩子留些什么呢,我终于找到答案了,那就是道德经!谢谢罗老师!你的功德无量啊!

    阿川加我注明来意 回复 @爱文_6o: 罗博士讲的最实用,最贴近生活。这才是普通老百姓最有价值的讲解。感恩罗博士的法布施。罗博士传统文化粉丝交流微信群:fsyxjsxw12345

  • 蝉主

    其实低调才是最高贵不觉的显露。老子低调得连司马迁都写不明白,可是天下谁不知道老子和老子的《道德经》。我要在自己得意忘形的时候,就要放低自己忘了自己,在困境的时候也要忘记自己,按自己的善念去默默地坚持。

    阿川加我注明来意 回复 @蝉主: 感恩罗博士讲解受益匪浅.罗博士传统文化粉丝微信群:加微信👉 fsyxjsxw12345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12345)绿色纯交流,无广告无任何擦边盈利方式,请大家放心!期待您的加入,麻烦大家帮忙点个赞顶一下非常感谢🙏🙏🙏

  • 花开有时qhy

    我听道德经太晚了,应该把道德经一类国学经典,纳入小学,中学教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 静心修善

    每天都听,第5遍了,遇到什么事儿,都用罗博士讲的道德经衡量一下,是不是敬天爱人,无我利他!

  • 蚩萸山人

    每日一分享: 最终还是要改变我们的视角才能真正去践行,当一个人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人生的意义是为这个世界带来了什么的时候,他自然而然就会尽自己的努力去为这个世界变得更好而努力,当一个人付出是为了的到福报或者是为了别人回馈给他的时候,往往就会因为自己做了善事却没有得到他人的肯定或者没有感觉自己得到了福报或者自己付出了而对方没有回报自己的时候就不会再继续行善或者帮助他人,这就是没有真正的改变自己的视角,自己为这个世界付出或者帮助他人本身就是自己能力或者说德行或者说价值的提现,为什么还要去在意得失或者回报呢?真正的强者王者才会以身为天下,不计较自己的得失去为天下人服务。

  • 听友201988002

    生活琐事常常令我心绪烦乱,唯有老师讲的《道德经》能让我瞬间平静下来。是什么力量如此强大?是老子的思想经过罗博士的深刻解读,旁征博引。非常感谢罗博士!

  • 听友80969125

    罗博士,如果我一直对一个人真心好,默默付出,但是那个人并不理解我,反倒恶语相加,我应该怎么办才好?他心不坏,只是糊涂,我应该离开他让他看清事实还是继续坚持付出呢

    听道4895583 回复 @听友80969125: 你要明白,不是每个人都有悟道的,无明众生皆苦,我们都是在动物性的伤害中磨炼过来的,所以学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