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件文物介绍——新石器时代陶鹰鼎

每天一件文物介绍——新石器时代陶鹰鼎

00:00
09:11

鼎作为一种炊器,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大量出现,尤其是到了进入青铜时代,礼制的出现使得人们赋予了鼎更多的意义,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周天子祭天时应该为九鼎八簋制,诸侯王一般为七鼎六簋制,此时的鼎已经由实用器演化成为了一种礼器,到了秦汉时代,我们从“问鼎中原、三足鼎立”这样的成语里面我们也知道了鼎象征着国家至高无上的最高权力,在东汉之后,鼎的形象渐渐推出了历史的舞台。我们听说过,也亲眼见到过司母戊鼎,也见过妇好墓中出土的司母辛鼎等等,青铜时代鼎的形制大多规则固定。而今天我们看到的陶鹰鼎却不一样,是用一只前扑的鹰的形象来构造的。

1957年的一天,太平庄农民殷思义在村东犁地,猛然一震,犁铧碰上硬物,他以为是地里的石头,就准备将石头挖出来,谁知挖开犁松的虚土,却是一件鸟一样形状的陶器,这个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陶鹰鼎。但他当时并不知道自己挖到一件国宝,随手带回家,做了鸡食盆。1958年秋,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师生组成的考古队在华县发现了著名的泉护村仰韶文化遗址。殷思义见到考古队热火朝天的工作,就主动向来村里调查宣传的考古队员讲了自己曾挖出一件陶器,并将陶鹰鼎送交给考古队,这才使这件珍贵文物见于世人,最终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陶鹰鼎又称陶鹰尊,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约公元前4300~前3600年)的陶塑艺术精品,高35.8厘米,整体造型为一只敛翼伫立的苍鹰,鹰的形状与器物造型浑然一体,鼎腹塑为鹰强壮敦实的躯干,器口开在鹰的背部,器身上部前段加塑鹰首,其尖喙、勾啄和炯炯有神的一双巨目增添了威猛之感,双翅后收构成鼎之中后部,充满浑厚的体积感。尤为奇特的是,鹰尾下垂落地,与粗大的双腿做成陶鼎的三个支足,构成“三足鼎立”之势,不仅增加了器物的容量,还进一步加强了整体器形的稳定性,看上去显得威武而雄壮,其造型构思之奇巧,令人赞叹。陶鹰鼎整体造型简洁,古拙质朴,周身素面未加纹饰,虽体量不大,却仿佛蕴含着一种充盈的内在力量,令人感到桀骜猛厉的气势,显示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气质。


陶鹰鼎的主要优点并不在于通常所谓的"写实"和"逼真",而在于经过作者艺术加工后获得的夸张和变形,既保持并强化了它们各自所固有的形神特征,又与陶器的工艺造型取得了和谐的统一,从而成为原始时代雕刻艺术不可多得的珍品,为其后盛行于商周时期的青铜鸟兽形器奠定了很高的起点。

仰韶文化以精美彩陶而著称,陶鹰鼎的问世表明那个时候的人们不但擅长彩绘图案的创作,在造型艺术方面也有很强的实力。陶鹰鼎出土于一座成年女性墓葬,与其共出的物品还有十多件骨匕、数件石圭、石斧及一批生活器皿等。石圭、骨匕等物品通常作为礼器来使用。鹰鼎与它们放置于同一墓内,形式与众不同,可能与当时的祭祀活动有关。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鹰形陶鼎是原始艺术与实用功能完美结合的典范,是远古时期不可多得的雕塑艺术珍品。"在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陶器中,以鸟类造型的陶器,当前仅见此一件,是原始制陶工艺的杰作。其设计巧妙,比例相宜,造型优美,形态逼真,制作精致,注重造型与实用的完美结合,至今仍是国内少见的珍品,是五千年前我们祖先聪明智慧的结晶。同时,以陶鹰鼎为首的动物造型陶塑也开启了商代鸟兽形青铜器造型之先河。"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不腻你

    这个在国家博物馆,实物更漂亮

  • 榛藏阁

    不错

  • 95k8tpuuyscr797y6ufl

    青铜器=陶鹰鼎?

    讲故事的翁老头 回复 @95k8tpuuyscr797y6ufl: 已经加了图文

  • Hou璐丫丫

    应该配一些图片,光靠想象,难以理解

    讲故事的翁老头 回复 @Hou璐丫丫: 不知道怎样加图片呀!

  • 昕斯

    涨知识

  • 1593228uksd

    这个鹰鼎看上去很好看,估计是那个时代的精品,古人用了许多智慧创造。

  • 漫步_8d

    谢谢!支持!

  • 日升月恒999

    这是陶器

    讲故事的翁老头 回复 @日升月恒999: 是的。陶器。谢谢!

  • 日升月恒999

    录制结束点击保存后跳转的页面上有个添加配图,从那里可以增加图片。

    讲故事的翁老头 回复 @日升月恒999: 后面我就配图了。

  • 大鱼特工

    什么叫“介绍一个青铜器——陶鹰鼎”,陶器和青铜明明是两个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