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

退避三舍

00:00
04:10

退避三舍

【释义】古时行军,30里为一舍,退让90里,表示主动退让回避,以免冲突。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公元前655年,重耳因晋国宫廷政变,太子申生被杀,被迫逃离晋国,经过18年的流亡,重耳来到楚国。

  楚成王预见到,重耳有可能回国获得王位。他从楚、晋两国的长远关系考虑,对重耳热情接待。在一次宴会上,楚成王问重耳道:“公子如果能返回晋国主持国政,将用什么来报答我?”

  重耳略加思索回答说:“贵国的美女和金银财宝应有尽有,我们晋国所有的,已经是君王的剩余之物了,我还能有什么东西来报答君王呢?”

  楚成王笑说:“话虽如此,但你究竟用什么来报答我呢?”

  重耳考虑了一下,说:“如果托君王的福,我得以返回晋国获得王位,那一定不忘君王对我的恩德,若是将来晋、楚两国发生冲突,在中原相遇,我就退避三舍。”

  楚国的大夫子玉听到重耳这样回答,觉得他是个很有抱负的人,建议楚成王趁早把他杀掉,免除后患。楚成王没有同意,派人护送重耳到了秦国。

  第二年,前后流亡19年的重耳,终于在秦国帮助下,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史称晋文公。他一心一意治理国家,晋国逐渐强大起来。

  后来晋楚两国果然在中原打仗。楚国领兵的大将是子玉,他非常骄傲,率领楚军气势汹汹地向晋军扑来。晋、楚两军相遇后,晋文公下令晋军后退90里,以实现自己的诺言。

  晋军中有些将领反对这样做。晋大夫子犯却非常拥护,他说:“出兵作战,理直就能气壮,理亏士气就会低落。从前我们得到过楚国帮助,答应过他们打仗时我们先退避三舍,不实现诺言,就是我们理亏。如果我们退让了他们还不罢休,那就是他们理亏。他们理亏,我们理直,打起仗来,对我们有利。”

  于是晋军后撤90里,在城濮驻扎下来。楚帅子玉错误地认为,晋军撤退是害怕楚军。因此对方后退90里,他就前进了90里。

  不久,晋、楚两军在城濮会战,晋军最终取得胜利。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小楚_sn

  • 再生缘_x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