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白话文】致九弟季弟:教九弟为文意尽则止、辞足则止

51.1【白话文】致九弟季弟:教九弟为文意尽则止、辞足则止

00:00
03:50

导语 


这封信是同治元年六月二十六日,曾国藩自安徽安庆官署写给前线的九弟曾国荃、季弟曾国葆的。在这封短信中,曾国藩着重向九弟曾国荃讲述了行文写作的一些道理。


白话文 


沅甫、季洪两位弟弟:


  沅弟的信还有祭文的稿件一篇,感情极为真挚深沉,用词典雅华丽,好像你最近在行文上大有长进。弟弟平日写信,条理十分清晰但是缺点是比较啰嗦,往往已经说明白的事情,还要再多解释两遍,反而让人觉得不合适了。这一次写信,前后文注意起承转合,表述上也是既不啰嗦也不缺漏,真是让我十分开心呀!以后弟弟每每动笔写信,还是要注意,不怕意思说不明白,就怕废话太多。意思到了,话就停住,描述的清楚了,就不要再多说了。


  银票片刻也不会停,一分一毫也不会少,请弟弟告知前线的各营将士,不仅要给你自己营中的将士说,其他各营都要告知。九弟跟季弟你们总共统帅士兵两万一千人,每个月收到的各个关卡(qiǎ)的厘金共计两万两,我再叮嘱隋龙渊押解(jiè)六万三千两到前线,应该能够办到,弟弟尽管放心。


  宁国收复,弟弟那里竟然二十日那天还没有确切的消息,以后需要多注意,最好派专门的人在外收集信息,非常重要,切记!


结语 


  曾国藩是清代著名文学流派“桐城派”的拥趸(dǔn),他在文学上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可以说,在行文写作上,他是十分有经验的。曾国藩的九弟曾国荃写文章常常会犯啰嗦、繁冗(rǒng)的毛病,这其实也是很多人行文写作时的通病。曾国藩认为这个习惯十分不好,文章“不患其不明,患其太多”。也就是说,说的太多,太啰嗦比词不达意更加严重。他建议弟弟要多注意这个问题,在文章的起承转合上多下工夫,在言语上注意节制,意尽则止,正所谓“一意承接,不漏不蔓”,“意尽则止,辞足则止”,他的建议对于现代人行文写作也不无借鉴的意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_风行_

    说话写文章,就要“意尽则止,词足则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