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致良知做到极致处,身中是何气象?

166.致良知做到极致处,身中是何气象?

00:00
16:02


有人苦恼于读书不记得,先生说懂得里面的道理就好,何必要记得?且懂得道理也只是第二义,“明得自家本体”才是读书的真正目的。这对于今日在头脑上用功,认为解释翻译经典就是做学问的人是极好的棒喝!孔子说“逝者如斯夫”,阳明先生的学生悟到圣人是在说人身上的活泼心性,得到先生肯定。致良知的学问若能时时做到,道就在身中显现,那时是何等气象?张庆祥先生借阳明先生之口,将内里景象为我们描绘得清清楚楚,非真正体证者无法作此言说。


1  读书时,什么才是我们最需要看重的?

2    护守良知,我们会如何受益?


《传习录卷下》

(四八)

问:“‘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愚的人与之语上尚且不进,况不与之语可乎?

先生曰:不是圣人终不与语,圣人的心忧不得人人都做圣人只是人的资质不同,施教不可躐等中人以下的人,便与他说性、说命,他也不省得,也须慢慢琢磨他起来。

(四九)

一友问:读书不记得如何?

先生曰:只要晓得,如何要记得?要晓得已是落第二义了,只要明得自家本体。若徒要记得,便不晓得;若徒要晓得,便明不得自家的本体。

(五三)

问:“‘逝者如斯是说自家心性活泼泼地否?

先生曰:然。须要时时用致良知的功夫,方才活泼泼地,方才与他川水一般;若须臾断,便与天地不相似。此是学问极至处,圣人也只如此。

(五四)

问志士、仁人章。

先生曰:只为世上人都把生身命子看得来太重,不问当死不当死,定要宛转委曲保全,以此把天理却丢去了,忍心害理,何者不为。若违了天理,便与禽兽无异,便偷生在世上百千年,也不过做了千百年的禽兽。学者要于此等处看得明白比干、龙逢,只为他看得分明,所以能成就得他的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桃之夭夭_5tu

    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否则超出他的认知,无法踏实用功处,你在他眼里就是错的、神棍。其实说到底人都是在他认知之内行事,而良知可以无限扩我们的认知边界,因为虚怀若谷。

  • 听友68890145

    孔夫子述而不作,他只是转述尧舜禹汤的学问与智慧,只是致良知而已

  • 言观观言

    感恩!202103221453

    言观观言 回复 @言观观言: 20210623

  • 关雎子

  • 桃之夭夭_5tu

    传统经典锚定在涵养心性本原,所以要用来印心,一旦着重文义、记诵,就忽视了根本,所以你也可以明白读书记不住没关系的,只要你持刀续去印心,自然会不知不觉把五德贯穿于日常。若徒争口舌之辩,就是舍本逐末。

  • 水心投资

    学以致用,学如果为了理解、卖弄,只会助养私欲,离本心大道反而更远。

  • 上海春夏秋冬2013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君子明道,以修身齐家...

  • 上官文欣

    感恩

  • 一粒小虾米

    ❤每个人都应该琢磨自己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在成长的路上时刻检查自己是否存在私心。

  • 散翎

    这集音频似乎有问题,时不时声音就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