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没读完】第八期 才女之累:被历代男文人“塑造”的李清照(中)

【书没读完】第八期 才女之累:被历代男文人“塑造”的李清照(中)

00:00
19:23

【蒋方舟说】 

在上一期的节目中我们讲到在宋朝其实是不鼓励女性发表自己的诗作的,所以李清照在她那个年代是一个异类。

李清照一直被定义为“婉约派”词人,“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人比黄花瘦”。但她写作但我后来发现其实她有些作品无论从风格还是题材上都是相当男性化的,而且立场甚至比男性的文人更强硬。

比如在李清照曾经写过两首诗,去点评安史之乱。这两首诗是去和前人张耒所做的诗,张耒的诗就是赞颂郭子仪击溃了叛军,然后赞颂大书法家元结,颜真卿把这场军事胜利记在了中兴碑上。张耒的诗在当时大受欢迎,有很多应和的诗,李清照的诗也在其中。

但是李清照的理解完全和张耒不一样。

但是李清照是怎么理解这段历史的呢?她的重点并不是这场叛乱如何平定的,而是它一开始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她认为玄宗政府的恶腐败堕落是引起祸端的原因。其中有两句非常精彩的词,“何为出战辄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每战必败原因何在?是因为在给杨贵妃送荔枝的时候马都死光了。

包括对于前人张耒所盛赞的中兴碑,李清照也并不赞同,认为自有公论留存青史,又何必自己去自吹自擂歌功颂德呢?

李清照这两首诗的批判意味非常浓,而且谁看不出她其实是借由批判玄宗时候的内政去批判她当时所处的时代呢?让人惊讶的是,她在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大约只有十七岁。

【本期内容摘选】

02:52 在《词论》这篇文章中,李清照不仅系统地阐释了自己对词这种问题的看法,而且还勇敢地批评自己的同侪,包括王安石、曾巩、秦观、黄庭坚等男性文人


04:37 早在李清照的年代,她就看出了男性文人在模仿女性写词时,总是不自觉地使用“性别的刻板印象”


07:29 李清照希望人们能够丢开性别立场,去真正欣赏一个人的才华,无论ta是男人还是女人


09:48 李清照并不是大众印象中的婉约女词人,写一些闺阁里的情绪,相反她的怼天怼地、强硬、自我彰显、“语不惊人死不休”等等,都是她作为女性文人的突围


11:14 哈佛大学教授宇文所安,对李清照的散文《<金石录>后序》提出了另外的解读方式,认为文章隐藏了很多李清照婚姻的裂缝和她的不满


13:30 为了不破坏李清照夫妻在读者心目中的印象,在把《<金石录>后序》翻译成英文时,林语堂刻意把李清照如何节衣缩食,以维持丈夫对古玩痴迷的文字全都删掉了


15:53 在赵明诚心中,李清照不比那些古玩更重要,在他死的时候,也没有留下“分香卖履”之类的遗嘱


17:57 《<金石录>后序》其实是一篇非常复杂的回忆,包含了当赵明诚死后,李清照对丈夫的遗憾、抱怨、复杂而缠绵的情绪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喜小卫

    作为一个妇女独自生存真的会遇到很多问题,即使经济独立,所以事业有成尤其重要。

  • Goldenpea

    作者写作角度很棒👍🏻

  • Goldenpea

    讲的好

  • 蓝色的秋季

    李清照相当于说王安石的词傻白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