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需要拜访某位老师吗?
作者:一念行者
一直以来,
有些朋友希望能拜访我一下,
我都一再“拒绝”。
对我来说,
拜访是一种外求,
是头脑的驱驰,
如果头脑是一辆车,
那是向外开你的车。
拜访对于修行,
并无多少益处。
我从未拜访过任何老师,
我只拜访我自己。
我心即为我师,不用出门,
我时刻能够拜访到它,
且自由自在。
当你想去拜访别人,
问自己一下,
有什么问题是你所不能解决的呢?
你想从拜访人那里获得什么呢?
拜访究竟能给你带来什么?
有人拜访是为了自我认同感,
有人拜访是为了挑战别人而获得自我肯定感或自我的麻药——得意感,
少数人拜访别人是为了解自己惑的。
但不管怎样,
当你想去拜访一个人,
先检查一下你的思想,
看看你拜访的动机或故事是什么?
“你真的需要拜访那个人吗?你能够确定吗?”
在拜访之前来问一下自己,
查看你的思想,
决定你的行为。
依据我的观察,
所谓“拜访”,
就是一些人带着他们的想象而来,
带着他们的判断而去。
在整个拜访的来去中,
根本和那被拜访的人无关,
你为了你的一个故事而来,
你又带了一个新的故事而去,
来去之间,你都一直在自己的故事里。
什么是拜访呢?
在你没打开自己的心之前,
拜访实质从未真正发生过。
从这儿到那儿,来去之时,
每个人看到的都是他自己。
你看见你有的,你看不见你没有的。
透过拜访你才能得到的东西你已有。
我一生将不会去拜访谁,
也不想让谁拜访,
我喜欢遇见自然的人和自然的事儿。
我干嘛要去拜访你呢?
若我看不见我,我就看不见你;
我干嘛要让你拜访我呢?
若你看不见你,你也看不见我。
如果你不能从你自己那儿看到佛,
你在别处只能看到猴子。
如果你不能看见佛,
你拜见这位大师,
拜见那位大师,
你看见的都只是猴子——
只是不同的猴子而已,
最多是个猴王。
相反,若你从自己那里已经看到了佛,
你不必去拜访谁。
所有的猴子的中心都是佛。
当你从别人身上看不到猴性,
你成为自己的佛了。
佛陀在二千六百年前对他的弟子们说,
“如果你们想从身相上看我、找寻我,
如果你们想从我的话语中判断我、认识我,
那么你们都走了不正确的道路。”
是的,外在没有佛,
肉眼也看不见佛,
要见到一位佛,
你必须打开法眼,以智慧观。
而一旦见证了一位佛,
那么你不必再四处寻求佛,
佛从来都不是特定的,
一旦你认识它,它存在处处。
当你觉悟,无论如何,
你再也走不出佛的世界!
这就是孙悟空——头脑,
虽然能耐很大,
一个筋头十万八里,
也翻不出如来佛的手心的隐喻。
我知道,那些寻找佛的人,
所寻找的并不是佛,而是他自己。
那些拜访人的人和那些被拜访的大师们也要注意,
清楚那拜访的实质。
大师们不要因为有人来拜访你而得意,
寻访的人也不要因为寻访而迷惑。
在世间,从修行到皈依,
从拜访到得法,
都是个梦中的故事。
讲法的和听法的是平等的人,
讲法和听法都是一个梦中的故事。
修行为求清醒,不要迷失在这些故事里。
盲人问路,迷人求法,
坠入梦境深处的人拜师。
迷人修术,悟人问道;
大迷执于术,大悟止于道。
世上执着于“术”的人,走向了“末”,
那些回向于“道”的人,走向了“本”。
世上之人,凡有所求,皆因迷惑。
求钱、求权,求师、求法,完全相同;
拜金、拜银,拜师、拜佛,同是迷人。
参访乃是外寻,静默方是归心,
世上求道的人勿求师,
求师的人没求道。
师是术的捷径,
但是道的远途。
世之修者,幡悟此理,
于当下修道,于自家成佛。
你想去拜访某位老师吗?
先拜访一下你自己吧。
心是世上唯一的至尊——
你就是活在这星球上的世尊,
人们都到庙宇、寺院去礼佛,你不必。
觉知生活,是佛在活;
尊老爱幼,是佛拜佛。
内心清净,坐下椅子就是道场;
内心不净,清夜居室也是战场。
关于“拜访”,你还想跳过自己去拜访他人吗?
我从来都不想。
我的念头起于我止于我,
我拜访我自己。
我是我自己的尊师。
当我有疑问向自己提问,
我的拜访开始;
当我查看了真相,
我的拜访结束。
从我到我,我的拜访只发生在内部。
那内在的众生遇到了那内在的佛,
疑问消失在它自己的内部。
我的心是自己的佛堂,
三界众生,世上菩萨,
诸世之佛,全在那儿。
众生提问,佛答;
众生需要救助,菩萨行动。
一切都在我的内在完成。
我不需要世界,
因为我的内在有个世界。
我是独立的系统,
我的独立是完全的包容。
你还有想拜访某位师父的想法吗?
若出了问题,
你还想求助别人帮你解决吗?……
念头升起,让觉知迎上。
在问题升起之处做功,
让诞生出来的返回去。
花朵可以消失,但让喜悦继续存在。
认识存在的真相,止于涅槃寂静的世界。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尊老爱幼是佛拜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