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内容:
1. 秦攻赵,毛遂自荐,说服楚救赵
2. 信陵君窃符救赵
3. 白起花样作死
4. 轴心时代东西方思想和思潮简介
5. 诸子百家具体指哪些,百家争鸣什么时候开始,为什么会百家争鸣
6. 墨子有多牛掰
大家好,我是枫落白衣,上集我们说到秦赵长平之战之后的时间点相当地重要,为啥?因为这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个机会,秦国虽然胜利了,但是半残废了,如果这时候韩魏楚这三个国家勇敢一点,一拥而上,那么别说统一天下了,战国第一个被灭国的,很可能就是秦国,可惜的是,那三个国家的君王既没有这个眼光,也没有这个魄力和勇气。
反过来这个机会对于秦国也一样,如果在这个时间点,他们能趁着这一场惨胜,马上进攻赵国首都邯郸,那战国第一个被灭国的也许就是赵国。
一
放眼天下,当时可能只有两人看到了这一点,那就是范雎和白起。白起建议部队停止休整,马上进攻邯郸,可是就因为范雎也看出来了,他马上建议接受赵国割六座城市投降的要求,赶紧回国,让士兵得到充分的休息。那这个就很奇怪了,既然看出了赵国虚弱,还不让白起进攻,难道秦国的相国范雎不希望灭了赵国?
是的,他不希望,因为一旦拿下赵国,功劳都归了白起,以后我们的范同学还咋混?就这样,秦国错失了最佳的灭赵机会,把白起气得要死,可是秦昭襄王站在范雎的一边,他也没办法。
不过戏剧性的是,秦国在撤军之后,左等右等,赵国的那六座城市就是不送过来,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赵国也发现了,长平之战之后的秦国并不是那么强了,他们改主意了,正积极地和燕、魏、楚、韩等国联络,准备再次合纵抗秦。
秦昭襄王是勃然大怒,公元前259年9月,他派王陵率领三十万大军再次攻打赵国,赵国老将廉颇率十万赵军抵抗。这一下子,就看出差距来了,廉颇不愧为四大名将排名第二的家伙,排第一的白起不来,他就是神一样的存在,打了一年,秦军也没占到便宜。第二年秦国又加了10万军队,还是不行,反而被廉颇干死了四万多。
秦昭襄王这时候就命令白起接替王陵,可是我们的白起同学还在生气,几个月前我说打,你不让,现在想起我了,不去,当然他的说法是身体有病。秦王就让范雎去请,可是范雎恰恰是几个月前死命阻拦白起打仗的那个人,这里面真正的原因别人不知道,范雎白起两人心里都是明明白白,范雎这时候去请他,等于是火上浇油。
果然,白起除了坚持不去,一气之下,还写了一封信,说战机已经错过,大王您这时候去打赵国,那就是找死。
秦王没办法,只好让王龁代替王陵,再带10万军队去,前后50万秦军,秦国是倾国而出,而赵国只有10万军队,当然这也是它的全部。但就是这样,又打了半年,还是打不下来邯郸。
就在两军僵持的这段时间,赵国平原君带着二十个人奔赴楚国求救。这二十个人里,有一位叫毛遂,本来没这家伙什么事,可是他一定要去,说没有我肯定不行,这就是成语“毛遂自荐”的来历。
平原君当时问他,你在我府上呆了三年多,没有一个人说你行,你也没表现出来你行,我凭啥就认为你行?这位毛遂就说了,这个锥子吧,你要把它放在口袋里,它的尖才能露出来。我就是那把锥子,因为您一直没把我放在口袋里,我才不出名的。这就是另一个成语“脱颖而出”的来历。所以,这位毛遂先生一个人贡献了两个成语。
果然,到了楚国,凭着毛遂对楚考烈王激情四射的演讲,楚国答应去救赵国。
除了楚国,当时准备去救赵国的,还有魏国,原因是魏国的相国信陵君魏无忌,是赵国平原君赵胜的小舅子,所以,赵国一被围,魏国就派出了十万军队去支援,可是秦昭襄王这时候说了:“敢救赵者,拔赵后击之!”谁救赵国,谁就是我们秦国的下一个目标。
他这样一宣布,当时的魏安釐王就害怕了,这位历史上以搞基出名的国王就要求魏国军队原地休整。可是信陵君魏无忌和他姐夫的感情很好,就听从了守门人侯嬴的建议,买通了魏安釐王的一个宠妾,偷出了可以调动军队的虎符,然后,又带着一个杀猪的大力士朱亥,赶到前线,直接杀死了魏军的统帅晋鄙,接管了魏国军队,直扑邯郸,试图解救自己的姐夫和姐姐。
这段故事在历史上非常有名,叫做“窃符救赵”,历来都是文艺和戏剧工作者最喜欢的保留节目,比如说李白的名篇《侠客行》里面就有“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这样的千古名句。
24-1 信陵君窃符救赵 (图片来自网络,如不允许使用请告知)
公元前257年9月,赵、魏、楚三国在邯郸城下大战秦军,形势开始向不利于秦国的方向转变,可是躺在病床上的白起这时候偏偏来了一句:“不听臣计,今果何如?”不听我的话,现在咋样?白起这就是花样作死的节奏了,当年我要是在他身边,一定劝他学点儿心理学。秦王本来就在羞愤之中,听了这句话,直接来找他,让他从病床上滚起来,上前线去。
白起这时候身上的病毒估计已经侵蚀到了大脑,思维出了一点儿问题,不马上赔罪,反而又是一通大道理来教育秦昭襄王。后者只是冷冷地看着他,听他说完之后就出去了。回去之后,马上就罢免白起一切爵位和职务,直接贬为普通的一个大兵,让他去远离咸阳的一个乡里上班。结果白起离开咸阳城之后,一路养病,一路骂骂咧咧。范雎自然是把这件事一五一十地都汇报给秦昭襄王,秦王听了之后,派人送去了一把宝剑。
按照周礼,君主给臣下赐剑,那只有一个意思,就是你赶紧自己用这把剑抹了脖子。白起拿着剑,先说了一句:“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我什么地方得罪老天爷了,落得这样一个下场?想了很长时间,想明白了,赵国长平之战,20万的降卒,我一夜之间全杀了,现在这个结局是应该的,最后说了一句“足以死”,自刎了。
在六国面前,他是杀神,但在秦昭襄王面前,他也仅仅是一个蝼蚁而已。
中国自古以来,对白起这个人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是对于他的军事指挥艺术和军事天才,那基本是都要伸出大拇指的。一生大小70多场战争,无一败绩,全胜。听说他死了,当时各个诸侯国都纷纷摆酒庆祝,这个凶神恶煞可算是死了啊。
虽然白起不像孙膑、吴起这类人有兵书流传于世,但是历朝历代没有一个人不把他当作是兵家的代表人物,而且在内行的兵家里面,他的地位显然是高于孙膑等人的。
所谓兵家,就是战国时诸子百家中的一员,中国人不论是不是熟悉,但至少概念是知道的,稍微有点年纪的人可能脱口而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下面我们就来聊聊这个百家争鸣。
二
不过呢,在聊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眼当时的世界。在世界历史研究中,公元前500年前后这段时间,有一个特定的称呼,叫轴心时代,为什么这么叫,我们看看下面的这些事实:
在欧洲大陆,确切地说是古希腊,公元前470年,苏格拉底出生了。此人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他学生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毫不夸张地说,这三个2500年前活跃的家伙对现代西方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从哲学、美学、逻辑学一直到科学和政治,如果不知道这三位爷,你说多少遍了解西方文化那都是扯淡。
再看印度次大陆,公元前566年出生的悉达多·乔达摩,后来成了释迦摩尼,创立了佛教,而佛教对东亚和南亚文化的影响那也是铁一般的事实,它自己本身现在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然后是中东地区,犹太人在公元前539年,结束了巴比伦之囚的苦难历史,同时一本后来被称为《旧约》的书也基本完稿,犹太教也随后诞生,从此人类进入了一神教的历史。我们知道,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是在犹太教旧约之上的产物,而这两个衍生出来的宗教在今天世界上的地位,啥也不用说,你懂的。
最后是中华神州大地,从公元前500多年到公元前221年这三百多年里,一群知识分子一直在吵架,正式的说法就是“先秦诸子之百家争鸣”。当然,这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和大辩论当时是没有结果的,秦国依靠法家统一了天下,可是几十年后,孔老夫子的儒家就成了显学,在随后的2000多年里几乎是一枝独秀,弄得现在一说起国学,好像就是儒学。
所以,所谓的轴心时代,就是人类社会在发展了几万年之后,在公元前500年前后这个时间点上,古希腊、印度、以色列和中国同时出现了很多聪明人,这些家伙同时发力,奠定了后来影响世界文明史的文化基础。
你要是问,为啥俺们人类到了这个时间点一下子就聪明了?这个有两个解释,一个是有神,或者外星人,或者任何东西,在这个时候或者托梦,或者直接把知识拍进了这些家伙的脑袋。
如果你要是不信这个解释,那我就简单说说第二个解释。我们说当人类产生了阶级,有一些人可以从体力劳动里解脱出来之后,这些家伙就会思索人生的价值,活着的意义,我们周围都是啥等等这些形而上的问题,用亚里斯多德的话就是:“知识最先出现在人们开始有了闲暇的地方。”所以,我们说经济基础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无论哲学家,还是科学家,要是天天要为了老婆孩儿的肚子而奋斗,那基本上也没啥成果了。
更进一步,由于个人所处环境的一些不同,这种思索就会偏向不同的方向,释迦牟尼和犹太人都偏向了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古希腊偏向了人与自然,而我们大中国,由于很早就确立了礼乐制度,再加上诸侯之间明争暗斗,你争我夺是主旋律,很自然地,诸子百家就偏向了人与人,具体地说,如何处理社会上的各种关系。
先说一下为啥叫百家,不是十家或者千家。答案很简单,因为在东汉班固的《汉书》里面,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从数量级上看,就是百家。至于说后来的《隋书》和《四库全书》说有上千家,那就有点扯了,我们直接无视。
24-2 百家争鸣中几个代表流派(图片来自网络,仅供参考,如不允许使用请告知)
就算是在这189家里,真正有巨大影响,能够形成流派的也就是十家左右,不过这个数字历来也有争议,司马迁的爹,司马谈老爷子认为只有六家,就是儒、墨、道、法加上阴阳家和名家,为此他还写了一本书叫《论六家要旨》。
班固同学则认为在这六家之上,还要加上纵横家、农家、杂家和小说家,这就变成了十家,不过他的说法是,九流十家,因为这哥们认为小说家属于打酱油的,没有流派,俗语说的不入流。
不过到了现代,无论是正规历史学家,还是民间史学家,都认为这些分法有点问题,比如说兵家。人家啥都不用说,就凭一本被全世界都认可的《孙子兵法》,那至少也要和纵横家那些大忽悠并列是不是,凭啥你们身在九流十家,而我们不在?
再比如说杨朱、老子和庄子,三个人的差异确实是有点大,把他们都归入道家,绝对是一个可以商榷的大问题。
所以呢,所谓百家只是泛泛的叫法,这种事吧,白胡子的历史学家们都搞不明白,我们也不必认真,暂时这么叫就行了。
可是在短短三十分钟之内,别说百家,就是任意拿出一家,我们也讨论不完,怎么办呢?我思来想去,毕竟我们这个节目是讲历史,不是学术讨论,所以呢,我们只选取几个对历史比较重要的,观点比较对立的,并且是前面讲的不多的流派来加以介绍。
这样一来,农家、名家、阴阳家、小说家和杂家首先就被过滤掉了,因为他们对历史的影响不是很大。再看兵家和纵横家,他们对当时的历史影响很大,但这两家基本不吵架,兵家是一言不合抄起家伙就干,前面讲伍子胥、孙膑、吴起、白起等人的时候说得很详细了,所以这一节我们也不讲兵家。
纵横家也没工夫吵架,他们忙着忽悠和坑蒙拐骗,看见孔子庄子这样的要钱没钱,要地没地的知识分子,基本无视,前面介绍过的张仪、苏秦、公孙衍等都是这类的,这里也掠过不讲了。
剩下的流派里,对历史影响大,观点对立,成天吵来吵去的,就是儒、墨、道、法四大家,我们今天就从这几家里摘出几个最著名的人物来介绍。不过呢,儒家的孔子,道家的老子,法家的管仲,李悝和商鞅也都讲过了,这里会提到,但是不会细说。
三
走入正题,我们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百家争鸣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为什么开始?
答案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个人的观点是,这事儿要从前面我们说过的一件事开始聊起,那是公元前536年3月的一天,郑国的执政子产把法律直接铸在一个大鼎上,让老百姓都能看到,当时叫子产铸刑鼎,算是开启了依法治国。随后远在晋国的叔向就给子产写了一封信,长篇大论地批评他,说依法治国不对,要依礼治国。在我看来,这就是争论的开始,而争论的焦点可以用子产给叔向回信中的一句话来概括,《史记》里的记载是“吾以救世也”。
救世,挽救这个世界,这就是诸子百家争论的原因和起点,你可以把子产看作是法家的,而叔向就是儒家的。那一年,孔老夫子才15岁,他当时虽然没资格参与到争论中来,但是23年后,也就是公元前513年,当晋国的赵鞅也把法律条文公布于众时,这老先生表明了他的态度:反对,我坚决反对。
孔丘同学代表的儒家为什么反对法家的依法治国,我在前面讲孔子的时候已经说过了,而且我也认为他们的反对是有一定道理的,这里不再重复。
我们只说一下孔子的核心思想,那就是“仁爱”,也叫亲亲之爱。通俗地说,就是先爱自己的孩子,然后推广到邻居的孩子,再进一步爱全国和爱全天下的孩子,最后整个天下都是一个大家庭,其乐融融,你自然不好意思抢你孩子的玩具,抢你兄弟的女人。
在孔老夫子看来,这种“天下一家”的想法虽然不能恢复到“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但是完全可以构建出一个“天下为家”的小康社会。不过呢,随后就有人跳出来反对他的这种想法,反对者叫墨翟,简称墨子。
四
墨子是在孔子去世的那一年,也就是公元前479年出生的,差不多和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同年,至于哪国人,现在不知道了,应该是宋或者楚其中的一个,也有人因为这哥们长得比较黑,说他是印度三哥,这个明显是瞎扯,我们不深究。
墨子曾拜在儒家的门下学习经典,但他当时的老师太差,最后他感觉儒家纯粹是胡说八道,就另立新说,聚徒讲学。然后噼里啪啦一口气说出了“兼爱”“尚贤”“非命”“非儒”“非乐”等九大主张,基本都是针对儒家的。
儒家讲仁爱,他就说兼爱,也就是没等级没差别的爱。为啥?墨子说了,你孔老先生说爱别人家的孩子,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可是你这种爱的基础是先爱自己的孩子,也就是说对这俩孩子,你的爱肯定是有差别有等级的。
比如说这俩熊孩子打起来了,你帮着谁?你肯定帮着自家孩子啊,而这,不正是天下大乱,纷争不已的原因吗?所以,要对自家孩子和隔壁老王家的孩子采取一视同仁,不分亲疏远近的爱,这就是他的兼爱。
可惜的是,就算墨子这家伙用最科学的计算公式告诉大家兼爱符合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并且还搬出了鬼神和上天来惩罚不兼爱的人,他老人家到死也没解释清楚一件事,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那么深沉地爱着隔壁老王家的孩子,居然能够和爱自己的孩子一样。
不过墨子在这种兼爱理论上发展出来的其他政治主张倒是很鼓舞人心,他说人人生而平等,又说尚贤,就是大家选举贤者当天子,当国王。是的,你没听错,2500年前,墨子已经在提倡选举领导人了,他的口号是“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用老百姓的话说,皇帝轮流做,明年你选我。
25-2 邮票上的墨子画像
确立了自己的思想之后,墨子就带着这样的政治主张到处演讲,所到之处,应者云集,当然,大多数都是苦哈哈的劳动者,技术工人等,然后,墨子就成立了“非法”组织(当然这个“非法”是打引号的)。
《淮南子》这本书上说追随墨子的“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就是都可以毫不犹豫地为墨子去死。墨子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大,称号是“巨子”,巨人的巨,现在这个词还在用,比如说商业巨子等。
所有进入墨子这个组织的都叫“墨者”,大家有统一的工作服,都穿短衣草鞋,头戴蓑帽,个个都参加劳动,以吃苦为乐,而且代代相传。听起来比今天的黑社会还组织严密,可是墨子他们这样做,却是为了世界和平,为了实现他们“非攻”的理想,所谓非攻,就是试图阻止各国之间的战争,大家不要再打架了。
史书上说楚国曾经计划攻打宋国,墨子就去劝说楚王,他和当时楚国攻城的总设计师鲁班同学一连在沙盘上进行了九次模拟战,结果是他全胜。鲁班,这个后世的木匠祖师爷,就开口说了,老墨啊,我们要是弄死你,你还咋帮宋国?
墨子说,没事,我的弟子禽骨厘已经带着300名墨者在宋国等你们送死了。最后楚王只能郁闷地说,撤兵吧,不打了。不过呢,类似的,他们成功阻止了战争的事情,在史书上只有两次记载,估计在杀神白起这样的兵家人物面前,墨子的“黑社会”也没啥作用。
顺便说一句,现在鲁班这个人在老百姓中间的知名度比墨子大,但要真把他和墨子比一下,鲁班还真就是弱爆了。
墨子不仅守城的技术高,打败了鲁班,还造过当时最快的车辆和最酷的,可以飞的木头飞鸟。除了这些机械制造,他还最早提出了十进制的算法,用科学的实验证明了光的直线传播,准确地定义了点、线、面、体、圆等等。
当然,墨子同学最牛的就是建立了在三物论之上的墨家逻辑体系,三物分别是故、理、类,详细情况我不在这里解释,只引用一件事来说明所谓逻辑体系的重要性: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在1953年给斯维泽的回信里说,逻辑体系和实验是产生科学的两大支柱,有了这两样东西,产生科学体系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这句话客观地证明了,墨子的逻辑体系恰恰是他在制造业、数学、物理学和光学那么超前的原因。
最为可惜的就是,后来随着墨家的衰落,他的三物论逻辑体系后继无人,造成中国几乎2000年的逻辑学空白,后来的所有发明创造几乎都是经验的积累,达不到科学的高度,真的很可惜。
前面说墨子讲究人人平等,有人就问他,你总是说人人平等,那如果咱村子里的人意见不一致咋整?墨子的回答是尚同,也就是大家先用尚贤的办法选一个贤明的村长出来,然后一起听村长的。那要是村长们意见也不相同呢?墨子说那就听乡长的,一级一级上去,最后全天下都必须听一个人的,就是天子。能不能不听呢?墨子说不行,必须要听。
我估计你听到这里肯定是目瞪口呆,一个讲究人人平等,兼爱的思想体系,咋就推出了全天下必须听一个人的结论呢?但这就是事实,很明显地,肯定有人站出来,反对这种侵犯人权的做法,这个人是谁?我们下集再聊。
篇写与讲述皆佳最!!18792486618
枫落白衣 回复 @1876618orgy: 谢谢
乔达摩悉达多,还是悉达多乔达摩
烟斗A10 回复 @MK1209: 差不多
幽默风趣 太喜欢了
讲得太好了!这家伙咋历史学得这么好啊?还风趣幽默,恐怖。
寒夜因陪伴而暖,无聊因故事变有趣…… 谢谢白衣老师
老师对诸子百家的讲解深入浅出而且非常幽默,实在是太喜欢了
中国历史讲得这么有意思,也没谁了
第二次听
佛教不应该是尼泊尔吗?
喜歡老師对空间維度中西方比較分析,中國為什麼沒有形而上的東西呢?
枫落白衣 回复 @Wildroses: 有过。但是儒家是入世的,对于虚无缥缈的东西并不热衷,连孔老夫子都说未知生焉知死,后代研究的人就更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