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世·第一讲】劝谏他人,需要先看清自己

【人间世·第一讲】劝谏他人,需要先看清自己

00:00
14:40

本集文稿 


我们来讲一下《人间事》,“人间事”中的“间”读“jiàn”,就是行走、介入,一个人行走于世间,如何处世,这个话一出来就是满满的一种很惆怅的感觉,这个事是你不得不为之,你就算是修出世间之道,你也得在世间行走,如何处理你和世间的关系。


庄子提出来一整套非常高妙的办法,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


这一章由几个故事构成,基本上他的主角是孔子,借孔子的口说出了人应该如何在社会上行走。先讲第一个,是颜回向仲尼也就是孔子请教的故事。 



正文

颜回见仲尼,请行。曰:“奚之?”曰:“将之卫。”曰:“奚为焉?”曰:“回闻卫君,其年壮,其行独;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民其无如矣。回尝闻之夫子曰:治国去之,乱国就之,医门多疾。愿以所闻思其则,庶几其国有瘳chōu乎!” 


仲尼曰:“嘻!若殆往而刑耳!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


“且若亦知夫德之所荡,而知之所为出乎哉?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解读


这一章意思很深。颜回是孔子的著名的弟子,后来也被称为是圣人,元代尊他为“复圣”。颜回的德行特别好,叫做“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就是说颜回生活得非常贫困,但是他始终就是追求知识,追求着真理,一直跟着孔子学习,而且过得很快活,很快乐。


所以,孔子经常夸奖他,孔子夸他叫“敏于事而慎于言”,就这个人表面上看起来有点木纳,但是实际上他非常聪明,他是知一能够反十的人。不是知一反三,他知一反十,所以一开始他拜孔子为师的时候,同学们都认为都搞不清楚他是聪明还是笨。 过了一段时间差不多过了一年之后,孔子才回过味,然后学生们回过味,说原来他是这么聪明的一个人。甚至孔子在某些场合说,我不如颜回,就是说我的头脑,我的智慧不如颜回。


但是从颜回的一些言论来看,我觉得颜回可能没有真的悟到孔子的道,因为他对孔子的评价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觉得越思考我老师的言论,我越觉得我老师高大,越是深入去分析他的言论,我越是觉得深不可测,我想想他好像在前面,再看看好像在后面,我抓不住老师的思路,这个就有问题了,对不对?你抓不住老师主要的思维方式。


你们现在也没怎么抓住我主体的思维方式,对不对?所以好多时候,比如跟我聊天的时候就一聊三变,聊一次变一次,变过去之后,发现好像总是我在纠正你。其实不是我在纠正你,而是你没有抓住那个思维方式。那个中道的思维方式你一旦抓住之后,你不是天天都要跟我问的。我真正希望的是你能掌握我所教的这个思维方式。


如果你以后不如我,叫“减师半德”,按禅宗的说法,学生如果不如老师,这个老师的德性要减一半的。 如果学生如了这个老师,这个老师的德性相当于是得到保全了。如果学生超过老师了,这个老师才是什么?才是真正的好老师!这个师道才能说弘扬起来,这叫师道。所以师道不是说老师要比学生厉害。玄幻小说总是老祖宗最厉害,不应该这样。应该是下面传的学生越来越厉害,所以是要得这个师道。 




那么颜回有一次他来见孔子,他就“请行”,就说告别,我想去一个地方,问老师行不行?孔子就问你想去哪儿?


“奚之”中的“之”就是“至”,去哪儿。颜回说我想去卫国,你为什么去卫国呢?他说我听说卫国的国君刚刚继承王位,他年富力强,年纪比较小,身体又很壮。他刚愎自用,“轻用其国”,根据自己的意志随意地处理国家的事务,从来不能够自省自己的过错。他经常驱使老百姓做事,老百姓“死者以国”,就是满城满城的人死,那个数量就像什么?就像湖边长的那些野草一样,就是人命如草芥。


他说,我颜回过去曾经听过夫子给我的教导:如果我们看见一个治理好的国家,我们应该离开他。如果我们看见一个国家没有治理好,是乱的,我们就应该去,为了老百姓的幸福,去帮助他治理这个国家。“医门多疾”,良医门前患者多。我听了夫子您的这个话,我觉得特别有道理,我就想以身作则来做这个事,或许我去了之后,能够帮助卫国的国情得到恢复,或者我能够劝说好卫君,能够帮助老百姓获得一个正常生活。 


孔子怎么说?孔子说“嘻”!你是去找坐牢吗?


“若殆往而刑耳”!“若”就是“尔”、“你”,“殆”就是似乎、恐怕,你恐怕是去找牢坐吧。


“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行道之人内心不能够繁杂,不能有私心杂念。


你看你,现在觉得卫国国君是错的,对吧?然后你觉得你要纠正他,是吧?你心里这个念头就像野草一样疯长,你挡不住了吧?行道之人内心不能这样,你既然这样了,你就会各种各样私心杂念都出来了。


“多则扰,扰则忧”,你成天都忧患在这里头,你自己都救不了你自己,你已经代入进去了,陷进去了。 


“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古代的那些真正明了大道的人,他们先是把自己搞好了,然后再去帮助别人。


“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你看你现在满心的着急,焦急的样子,你能去做良医吗?就是说一个大夫,如果你满心着急地去做手术,你能去做吗?


孔子先是批评了颜回的心态——就你这种着急火急火燎的心态,甚至你拿出我讲的话,要我同意你。这不引用夫子的话,对吧?“治国去之,乱国就之”,你拿这个话说出来,你不就是堵的我不能说话吗?不就是叫我同意你吗?但是作为你的老师,我得实打实地告诉你,你不行,你现在心态不行。


“且若亦知夫德之所荡,而知之所为出乎哉”?


“德之所荡”,就是说你的德行摇荡,怎么说呢?人一旦有一个不能放下的目标,他的本性就会摇荡,就迷了本性,对吧?比如陷入恋爱中的女人就会变笨,男人也一样。


比如说你突然有了梭哈的想法,你就不要做股票,听说股票高手们都警告他的学生,千万不要想着梭哈。


什么是梭哈?就是all in,全赌进去,一旦你有这个想法,你就算能赌赢了,那也是运气,大概率你是赌输的,所以,你现在就是处于梭哈的这种情况,说明你的德性已经摇荡,你本来具备的安贫乐道的特性已经被迷惑了。


 而“知之所为”呢?就是说,人想用自己的智慧有所为的时候,那是为什么?“德之所荡”、“知之所为”到底是为什么?


“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如果一个人德行上出现摇荡,在那个时代,他主要是为名。你想想,其实那个梭哈的想法也是为了名,哪是为了利!是为了一时的爽劲!你看,我自己证明给我自己看,我能做到!就这意思。


那么“知出乎争”,一旦想用智慧来办什么事情,就是这种心计来办什么事情的时候,你就想争一些什么东西。


“名也者,相轧也”,这个世界,求名的人在一块就是相互倾轧的,因为是水涨船高,你高我低,是个零和博弈嘛。


“知也者,争之器也”,那种心计是大家都拿在手上去争利益的工具。


“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这两者是凶器,你现在拿着这两个凶器去劝说一个暴君,想要让他改变主意,你觉得可能吗?你是在行道吗?


你自己是“不道”的。你可以证明你说我的目的是好的,但是你所有的行为方式和你的思维方式是“不道”的,你如何用这个“不道”去纠正另外一个“不道”呢?你做不到。



思考:职场之上,千万不要忽悠自己


各位听友,颜回与孔子的对话,这一讲开了个头。这个对话很长,寓意很深,而且对现实的职场非常有参考意义,有些地方,可能会触及内心的痛点,这个痛点就是,职场之上,千万不要忽悠自己。


颜回一个书生,突然要找一个君王,去劝谏甚至教化人家,是极其冒失与唐突的。大家仔细想想,这个想法是不是太诡异了。老虎没有招你惹你,你突然想着要去训虎,而且还要搞联欢演出。这种事情,戏码上都少见。


但是,颜回貌似有大义的立场,大众很容易感情上倒向他。所以,如果孔子不把这件事点穿了,我们可能根本不会去想,他自身的目的是否纯净,德性是不是稳固,能力是不是匹配。就好像今天的键盘侠们,每天忽悠上阵杀敌,大家要是真的信了,推举他上前线,那真是要悲催的。


所以,不管目的是不是好的,是不是高尚的,忽悠自己都是不好的,忽悠得大家都相信了更不好。到了上位者面前,是要真刀真枪见分晓的。


初入职场的人,业务还没有什么分量,意见常常是一大堆,总感觉说这个上司贪,那个领导蠢,这种习惯的前提其实是一种自我催眠,那就是觉得,我比他们高明,而且我还比他们更高尚。


各种单位,各种企业的内部问题肯定是一大堆,但是,最低限度,你如果没有做出一点业绩,没有真正融入进去,是没有资格评头论足的。


这一讲就到这里了,大家有什么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同时,我会在本讲课程的评论区设立一个讨论主题,与大家一起探讨现实生活。期待你的参与!


感谢大家的聆听,我们下一讲再会。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黄明哲博士

    各位听友做个选择题好吗?如果用一个网络语来形容这个时候的颜回,可以用:A 头铁;B 憨憨;C 小白;D 男神;E 以上都不对。请在ABCDE中选择一项,并说明理由。选E的朋友,请给出你觉的更准确的用词。

    黄明哲博士 回复 @黄明哲博士: 请大家在这里盖楼回复。谢谢!

  • 缦客张自在

    十三年前,在北京得书法家卢山赠予的,这把扇子,十三年后的今天,才认识颜回,听黄老师庄子,才知道,写的内容的来龙去脉,十三年一直存放在老宅子里,这次入川,还特意翻出来带着,为啥带出来,真没想过,今日拿出来看了又看,我也笑了,自己是个“太白”

    黄明哲博士 回复 @缦客张自在: 这个字很好

  • 小杨_m9h

    我选C(小白),因为这个是比较中性的标签,某种意义上集ABD于一身。 如果没有孔子的教导,颜回就去了,实际情况小白可能演变成头铁,也可能演变成一种所谓“怀才不遇”的人,但是最终他的事迹会在民众中流传,都会成为男神。在稍微有政治经验的臣子或者比较“精明”些的人看来,就是憨憨。

    黄明哲博士 回复 @小杨_m9h: 这个好,多角度观察。

  • Minnie000

    颜回是不是太崇拜孔子了,有点望月之手啦,虽然修好了自己的德行,但行道之人的清净无为给忘了

    黄明哲博士 回复 @Minnie000: 这个倒是有可能

  • 来世间游历的诚诚姐姐

    老师让大家通过这件事,给颜回画个人物速写,我想问老师,颜回后来变了吗?

    黄明哲博士 回复 @来世间游历的诚诚姐姐: 继续往后听就知道了

  • 社区牙科联盟张华荣

    选E,主要是上面四个选项不能完整表现颜回的状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身无武松技,心欲搏清名。正人先正己,通达或有成。

    黄明哲博士 回复 @社区牙科联盟张华荣: 哈哈,这真是一个很复杂、很真实的综合状态。那么,这里面的主要特征是侧重哪一方面呢,能不能谈一谈...

  • 何小何_3

    因为我不清楚这些网络语的意思,但知道网络语带有“诙谐”。嗯 ,我在想为啥不能坦然的面对自己啊?我就是想要名就是想要利呢,我就是想要呢?好像在古代为了‘名利’啥的, 就对不起‘圣贤’一样。就像我跟我男朋友说“我觉得这个衣服好好看啊,颜色好好看”,他要是主动给我买了,是你要给我买的啊。不是我要的啊。但直接给他说“我要买衣服。给我200块钱”就是我这个女生很物质一样。感觉有点跑题。

    黄明哲博士 回复 @何小何_3: 是真的跑题了

  • 听友263723370

    远看是山,近看也是山,山确实是山。

  • 肥肚

    我觉得文中的颜回某种程度上跟六年前的我类似:14年我转岗去集团下属新的分公司任职财务经理,当时该分公司经营情况很差,部门内人员配置和组织氛围都很差,当时我内心许的愿是:两年时间和代表(分公司总经理)一起把经营情况搞好,把组织建完备,员工能力提升上去,结果拼死拼活干了2年,中间曾经昙花一现,最后结果更不如人意…发现自己就和文中孔子描述的状态一模一样,发心充满了大义,但过程却费拉不堪,德之荡呼,名之争呼……就是个憨憨,所以选B哈

    黄明哲博士 回复 @肥肚: 不容易。顺势而为,很多时候是说得好,但很难做到

  • 观海君

    曾经对世间很多现象诸多人有诸多看不惯,觉得他们都是小人,怎么一点道德都不讲。也觉得公司老板怎么不采纳我提出的建议。后来发现是自己活得太累了,把自己绑架在道德之上,对自己各种要求,也把对自己的要求强加于他人。是非之心极重,凡事都要分个善恶。后来,身体过度劳累,出了问题,确实是总想追求自己的存在感,总想扩大提高自己的地位,让自己突出,显得更有用,比别人高明。这几年修整在家,重新梳理自己的思路,重新学习了辩证法,特别是听了黄老师的课很有启发。放下自己对目标的急不可耐,试着尽量做一个闲人,顺便做一些事情,反而发现了更多可行路径。

    黄明哲博士 回复 @观海君: 关键是把事做好,而不是把“我”的事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