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06】熏习与现行

【1-03-06】熏习与现行

00:00
21:36

内容提要

一、三时教法的教理体系由四个道理支撑: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


其中八识是一个习惯的表达,其实识只有一个,就是藏识(阿赖耶识)。把识分成八份,叫八识,后边还会把识分成三份,分成两份。这些不同的分法都是方便说,都是为了表达这个识的某种功能。把阿赖耶识讲明白,就是把种子熏现模型的熏习与现行讲明白。

二、种子熏现模型之熏习


1、杂染与清净


熏习的种子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叫杂染的种子,一类叫清净的种子。杂染就是不干净的意思,因此它的对立面就是清净。杂染也简称染,清净也简称净。


杂染种子是凡夫的错误认识熏习的种子。错误认识就是凡夫的虚妄分别,就是把生了翳病的眼睛所显现出来的似毛的影当作了眼睛之外的毛的错误认识。也就是只要认为心外有物的这种认识,就是错误认识。由这种错误认识熏习的种子,就叫杂染种子。


清净种子是如实认知熏习的种子。如实认知就是知道原来仅仅只是生了翳病的眼睛所显现出来的似毛的影,而误以为的眼睛之外的毛其实根本就不存在。也就是知道凡夫所感知的万事万物,原来是自心所现的分别境界,就是唯识无境,这就是如实认知。这种如实认知的行为熏习的种子就是清净种子。

2、“染净”不是“善恶”


杂染与清净这对范畴,千万不要与凡夫世俗世界的善与恶混淆。佛陀说我们这个世界如梦如幻只要认为心外有物,不管当下的行为是善还是恶,都是在支撑着这个梦,甚至是强化梦。只不过做了好事的善,会导致未来的美梦;做坏事的恶,会导致未来的恶梦,但是不管是美梦还是恶梦,都是梦,因此它就是杂染。清净就是知道心外无物,知道当下如梦,知道要从梦中醒来,之所以叫清净,它是要唤醒梦,而不是强化梦。


只要分别就熏习杂染种子,无分别才熏习清净种子。充满了杂染种子的就是阿赖耶识,注意就是如果杂染种子完全被清净种子替换了,就不能再叫作了,就要叫作

三、转识成智就是转染成净


三时教法的修行的核心是转识成智,也就是转染成净,就是用清净种子替换杂染种子。真正的替换、真正的转染成净是见道位之后的初地到七地菩萨的修行内容,因为见道之后才无分别因此见道之后才叫修道位。


宽松地说,资粮位凡夫也能转染成净;严格地说,凡夫资粮位的修行是一种近似的转染成净。就像大乘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真修六度是见道之后的初地菩萨到七地菩萨的修行。凡夫也能修六度,但修的是近似的六度。

资粮位凡夫近似的“转染成净”,怎么修?八个字,听闻正法,如理思维。如果没有佛陀应化于世间说法,我们这些彻头彻尾的凡夫怎么可能想得到,眼前这个世界居然是自心所现、唯识无境呢。所以首先要听闻正法,然后要如理思维,要用佛陀的教法来融入我们的心灵,认真思考、体悟、信受唯识无境了境心现的道理。


现在大家在学习《楞伽经导读》课程,因此知道了境界自心现,以此思维信受,这就是在阿赖耶识当中熏习清净种子,我们此时此刻正在转染成净

四、种子熏现模型之现行


1、种子的现行分为显现与分别


眼翳执毛模型为例,显现就是生了翳病的眼睛显现出了似毛的影。分别是:第一,把这个似毛的影误执为眼睛之外的毛;第二,给这个误以为存在的眼睛之外的毛起名叫种子现行时的显现和分别就是当初种下这颗种子的行为的展现与强化。

2、似相(ābhāsa)与外相(nimitta lakaa

显现是显现出了似毛的影,这个影的梵文是ābhāsa,往往翻译成影相,就是影的相,是似外之相,准确的翻译应该是似相。对似相起了分别,把一个似毛的影给误执为眼睛之外的真的毛。那么这个毛也有相,比如长短、直弯之相,对这个毛的相,梵文最常用的是nimittalakaa。这两个词,往往都翻译成,严格意义上应该翻成外相,就是心外之物的相。


ābhāsa似相nimitta外相一定要区分开来,这是能够真实学懂唯识的一个要点。有的翻译家把ābhāsanimitta都翻译成,就容易混淆。比如讲无相,是没有ābhāsa无似相,还是没有nimitta无外相?后面会讲到无似相与无外相是完全不同的修行阶段。

3、前六识是阿赖耶识种子现行时的分别的功能


分别是由八识里的前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完成的。比如说我们认为有桌子的存在,为什么?因为我们自认为看见了桌子、摸到了桌子,所以这前六识就是阿赖耶识种子现行时候的分别的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讲,前六识就是阿赖耶识,并不是在阿赖耶识之外有前面那六个识。藏识大海,转识浪起,把阿赖耶识比成大海,把前六识比成海浪,海浪离开大海了吗?海浪就是大海,海浪是大海的一个表现形态,这一点非常重要。

五、三时教法的六识与二时教法的六识不同


二时教法是佛陀立足于凡夫境界而说法,二时教法里的六识是凡夫当下的觉知的凡夫心,与二时教法里讲的六尘一样,是纯粹的属于凡夫境界。三时教法佛陀是立足于圣者境界说法,虽然也有这六个识的名言的安立,但是这六个识是佛陀立足于圣者境界,以圣者才能见而安立的凡夫心的阿赖耶识。而这六个识是圣者能见的阿赖耶识种子现行时候的分别的功能,因此这六识不是当下凡夫觉知的凡夫心,是圣者才能见的凡夫心。在三时教法里的这六个识,不属于凡夫境界。这一点非常重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善勇猛摧魔金刚

    千百年来,学中观和唯识的人,因为没有搞懂三时教法说的六识不是二时教法讲的六识,争论不休。这件事于老师反复强调立足点的重要性,理解立足点,理解一切佛法,包括南传和密宗,没有比立足点更秘密的法义了。

    于晓非_ 回复 @善勇猛摧魔金刚: 🙏

  • 淡然有约

    眼翳执毛模型又来啦

  • 琉璃藏

    正闻熏习,如理思维,体悟信受。多熏,多多熏,多多多熏,只要熏不死,就往死里熏

    于晓非_ 回复 @琉璃藏:

  • 靈智妙覺

    请同修来谈谈,三时教法的六识和二时教法的六识有什么本质上区别🙏

    Vicky的番茄宝 回复 @靈智妙覺: 在佛陀三时教法的《楞伽经》里,这六个识是圣者能见的凡夫心——阿赖耶识中,杂染种子现行时所表现出来的分别的功能,⚠️只是功能的表现,不是在阿赖耶识之外还有六个识,⚠️阿赖耶识是圣者能见。但二时教法中讲的的心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是立足于凡夫境界的、凡夫当下觉知到的内在心识。两者是有很大区别的,其核心的本质区别是:不同立足点。二时教法的《金刚经》是站在凡夫境界给凡夫说法,三时教法《楞伽经》是站在圣者境界给凡夫说法,不同立足点是学佛人必须要清楚的问题,要不然越学越乱。

  • 宝意居士

    【思考与讨论】 什么是,近似转染成净?

    幻梦333 回复 @宝意居士: 个人认为近似转染成净就是用佛陀告诉我们的法义去思惟观察凡夫境界的一切都是梦都是错觉,都是根本不存在的。 知道“境界自心现”,以此思维信受,这就是在阿赖耶识当中熏习清净种子,我们此时此刻正在“转染成净”。

  • 卓迎

    充满了杂染种子的就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就是指我们的意识吧?

    无明凡夫 回复 @卓迎: 阿赖耶识是圣者能见能证的一分真实,是圣者境界,不属于凡夫境界,非凡夫臆度之所能知。阿赖耶识不是指二时教法里说的我们的意识,所谓的我们的意识属于凡夫境界,是空的对象。

  • 幻梦333

    我有一个疑问,这一讲老师说资粮位凡夫要“转染成净”是要做到听闻正法,如理思维,那跟老师在《金刚经导读》讲得六度和四摄法,有没有冲突?是要一起修行?还是选一个就行?

    樱花_5231 回复 @幻梦333: 个人理解,不冲突,也不矛盾呀。 佛法的修行,简单来说,就是二个方面的修行“见地和行持”。那么,正闻熏习和如理思维,就是见地方面的修行,如果没有听闻正法,如果都没有正见,无法解决修行方向的问题。 那么,有了见地,有了正见以后,具体的行持就是六菠萝蜜,四摄法呀,行持需要要正见的摄受下行持。

  • 幻梦333

    这个外相说是错觉,那肯定没有,那似相有没有?怎么来的?这个似相就是影吗?也是虚妄分别吗?

    晶晶_g9m 回复 @幻梦333: 似相真有,但真不该有。似相属于圣者境界,以虚妄分别是无法见似相的,能见似相的是无分别智。虚妄分别熏习下了杂染种子,待因缘成熟时,杂染种子现行,就会显现似毛的影(这是眼翳执毛模型中的表达),这个显现就是见分、相分,见分和相分,是对往昔熏习下这颗杂染种子的虚妄分别的进一步展现与强化,而见分渴望成为真的能取的过程,就生起了第七识末那识,推动前六识分别,从而误以为有能取和所取,误以为能所分离了。所以,仅仅是似相的见分和相分,还没有成为虚妄分别,而是在见分渴望成为能取的过程中,才生起了分别,也就是执著以为有真的能取的“我”——这个推动力就是末那识,推动前六识分别误以为有被“我”所取的外境。后面会讲。

  • 听友401476230

    师兄们:请教于老师讲《楞伽经》导读每集后边的梵语颂子是什么意思?

    于晓非_ 回复 @听友401476230: 药师佛真言

  • 白玛若巴

    这一讲又体现出梵文学习的重要性, 相这个字,如果不弄清楚, 说的是什么相, 就无法真正了解唯识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