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1、说一说第1段是如何由远及近,一步步“推出”醉翁亭的,体会这样描写
的效果。
文章第1段,以“环滁皆山也”总起,仿佛是一个航拍的全景镜头。然后再逐层拉近,渐次推出“西南诸峰”、琅琊山、山行之路、酿泉之水。最后定格在“翼然临于泉上”的醉翁亭。这样如层层剥笋,最后亮出主景,既准确交代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又给人以移步换景、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
问题2、文章第2、3、4段开头的“若夫”“至于”“已而”等词语有什么作用?这三段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课文第2、3、4段开头,分别用了“若夫”“至于”“已而”等表示转接的词语,起到了标记语意转变的作用。“若夫”是表示转接的连词,含有假设和例说的意思;“至于”同样表示转接,却含有层进的意思,表示描写的进步深入;“已而”是表示时间的副词,是时间短暂的诗意表述,表示时间的推移、暗示场景的转换。
第2段写山中朝暮、四时景物变化之美,第3段写滁人游、太守宴,第4段写游归,主要探讨了几种乐的境界,点明太守是谁,收束全文。这三段是按照写景一写人一写“乐”的顺序写的,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问题3、本文多处提到“乐”,主要表现了哪几种“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本文中共出现了10个“乐”字,其中有7个集中在最后一段。归结起来,这些“乐”有:
①山水之乐;
②宴饮之乐;
③禽鸟之乐;
④滁人之乐;
⑤太守之乐。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以文记乐的情趣,流露出为政一方、造福一方的自信、得意。
讲的很好
虽然贵但是很有用
👍👍👍
好
哈哈
老师讲的很好,很多知识都在考试中出现了
漪妮 回复 @n农夫山泉: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