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我们聊到了,我们的资产可以分成三大类,分别是防御类、平衡类和进攻类,以及这三大类资产的特点。如果我们把他们比喻成一支球队的话,这三类资产就分别是球队的后卫,中场和前锋。这一期呢?我们就来聊聊,如何确定我们球队的出场阵型,也就是如何分配这三类资产的比例。
我们曾在前面的节目中多次提到一个概念,就是说,决定了我们总资产收益率90%以上的因素是这三类资产的比例,如何理解这句话呢?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
按照我们上一期介绍的,防御、平衡和进攻类这三类资产的收益率都分别处于一个范围之内。防御类资产的收益率大概在5%左右,平衡类资产的收益率在5-10%之间,而进攻类资产的收益率在10-15%之间。我们无法找到一种防御类资产,他可以贡献10%甚至15%的收益率,而另一方面呢,进攻类资产,长期来看,也不可能仅仅维持在5%的收益率。那既然每一类资产,它的收益率都是在一个范围内的波动,那么我们唯一可以支配的就是,我们如何把我们的资产在这三类资产中进行分配。最终,这个分配的比例,也就决定了我们的总资产收益率。
比如,如果我们把资产的50%配置在防御类,平衡类和进攻类各配置25%。那么,在这个偏防御型的资产配置比例下,我们的总资产收益率大概是8%左右。如果反过来,我们把资产的50%配置在进攻类,平衡类和防御类各配置25%。那么,在这个偏进攻型的资产配置比例下,我们的总资产收益率大概会从8%增加到11%左右。也就是说,最终决定我们总资产收益率的,就是我们自己给自己配置的这个资产的比例。
很多朋友在提高自己的资产收益率时,都会想法设法的提高防御类资产的收益率,最终把钱投向了看似收益率更高的P2P,实则承担了更大的风险。其实,要提高我们的总资产收益率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放弃对部分流动性的要求,并接受资产的波动性,提高平衡类和进攻类资产的比例。进攻类资产的配置比例越高,也就意味着,我们的总资产收益率越高。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我们如何来确定我们自己的资产配置的比例呢?其实,按照我们上一期讲到的三类资产的特点,当我们在为自己配置我们资产的比例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三个因素。
第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我们对于资产流动性的要求,也就是投资期限的长短,它直接限制了我们可投资的资产类别。这是刚需,不能被妥协。回顾一下面前各类资产对投资期限的要求——防御类资产的投资期限最短,一般可以是2年以内;平衡类资产的投资期限是2-5年;进攻类资产的投资期限必须大于5年,甚至是10年。
如果我们对于资产流动性的要求很高,那我们必须放弃获得高收益的幻想。比如,有一笔钱打算几个月或者一年后使用,那就只能把它投资在防御类资产里,如银行理财等,而不能把它投资在平衡类甚至进攻类资产。因为平衡类尤其是进攻类资产的波动性很大,当我们需要用钱时,他们很可能处于一个本金亏损的状态,冒险博取短期的收益率是极不可取的。
如果我们愿意放弃对流动性的要求,放弃对我们的资金的短期使用的权利,延长我们的投资期限,那我们可以考虑投资平衡类或者进攻类资产以获得长期的更高的收益。
决定我们资产配置比例第二个需要考虑的因素就是,我们对于波动的承受能力。每个人对自己资产波动的承受能力是自带属性。首先,它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客观因素,比如年龄、收入的稳定性、家庭负担等。总的来说,年纪越轻、收入越稳定、家庭负担越小的朋友们,对资产波动的承受能力越大。
比如,一个刚刚工作,单身,且收入稳定的单身贵族,他对资产波动的接受能力就要远远高于,人过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且是自由职业者收入不稳定的朋友。因为前者往往有更长的投资期限,而且对资金的短期需求较少。
除了客观因素,对资产波动性的承受能力也取决于我们的主观因素,比如我们的性格是保守稳健,风险厌恶型的,还是积极进取,风险喜好型的;我们的投资经验是属于涉世未深还是已摸爬滚打多年;我们是否有经历过重大的亏损;我们希望我们的资产是处于一个线性的稳定的上涨,还是可以接受非线性的资产增长。从主观上来讲,我们每个人天生都是风险厌恶的,但是我们对于波动的承受能力,也会随着我们投资经验的丰富而增加。所以,随着打怪升级见多识广,一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是会变化的。
决定我们资产配置比例第三个需要考虑的因素就是,我们对于资产收益率的预期。我们在第一期节目中,曾提到过确定理财的目标,我们是希望我们的资产收益率超过3%?还是大于7%?甚至是超越12%呢?回忆一下,我们曾经提到的各类资产的预期收益率——防御类5%,平衡类5-10%,进攻类10-15%。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想增加我们的长期资产收益率,那我们就只能在我们可接受的投资期限和风险承受能力内,增加进攻类和平衡类资产的比例。
简单总结一下,我们在确定资产配置比例时需要考虑的三个因素:
首先,需要考虑对流动性的需求,有多少钱是要短期使用的,有多少钱是可以长期配置的,这点确定了防御类资产的最低比例;
其次,需要考虑对波动风险的承受能力,我们能承受的最大的资产波动程度,决定了进攻类资产的最高比例;
最后,根据我们对总资产收益率的预期,调整最终资产配置的比例。
所以,当我们在考虑我们的资产配置比例的时候,我们其实就是在对资金流动性的需求、在对资产波动性的接受程度,以及对资产收益率的预期之间进行平衡。
比如,小明30岁,单身,收入稳定,且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5-10年内没有大额消费的需要。按照我们上面的配置步骤,小明对流动性要求不高,可以接受一定的波动性,如果小明对资产长期的收益率预期是10%,那小明就可以把50%的资产配置在进攻类,然后在防御类和平衡类各配置25%的资产。
再比如,小红35岁,已婚,短期内打算换房生宝宝,这都需要一大笔银子。对于小红,第一要考虑的是对资产短期流动性的要求,其次才是收益率的预期。所以,她就不得不把短期需要的钱配置在防御类。如果再有闲钱,才可以考虑配置到平衡类和进攻类资产。
再比如,刘大妈55岁,已退休。这个年纪的人群,就算短期内没有大额支出的要求,但是因为退休后收入降低,而且对未来的投资期限较短,因此对资产波动性的接受能力往往较低。所以,刘大妈更适合一个防御性的资产配置比例,比如70%配置在防御类资产,20%平衡类以及10%在进攻类。
在节目的最后,给大家留一个小作业,大家可以自己审视一下自己目前的资产配置比例是什么样子的?我们预期的资产配置比例又是什么样子的?这中间有多大的差距呢?
感谢大家收听本期节目,这一期,我们主要介绍了如何确定适合自己的资产配置比例。下一期,我们将继续聊聊,在确定了自己的资产配置比例后,如何选择合适的投资标的。也就是说,当我们确定了我们球队的阵型后,该如何去挑选球员呢。
讲的不错
涨姿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