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读·散文】人物篇:无情和有情(下)

【赏读·散文】人物篇:无情和有情(下)

00:00
16:31

【赏读·人物篇】无情和有情(下)

 

1

亲人之外,张爱玲年轻时最相投的好友就是炎樱了。炎樱是张爱玲在香港大学的同学,是个混血儿。她的性格活泼开朗,正好和张爱玲互补。碰到香港战争这样的生死关头,她也是勇气十足的:同学里只有炎樱胆大,冒死上城去看电影——看的是五彩卡通——回宿舍后又独自在楼上洗澡,流弹打碎了浴室的玻璃窗,她还在盆里从容地泼水唱歌,从《烬余录》、《炎樱语录》、《双声》、《炎樱衣谱》、《吉利》等散文中,能看到许多炎樱的音容笑貌和聪明才智。炎樱也是张爱玲第一次婚姻的证婚人。

 

虽然两人性格一动一静,却相映成趣,这对闺蜜有不少相通的爱好,炎樱的天真孩子气也唤醒了张爱玲的天真。她们有不少合作,《桂花蒸  阿小悲秋》的题记是炎樱写的,《传奇》再版本封面是炎樱画的,增订本封面是炎樱设计的,炎樱还给张爱玲画的许多画着色,张爱玲说:有一幅,我特别喜欢炎樱用的颜色,全是不同的蓝与绿,使人联想到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那两句诗。炎樱有创作才能,张爱玲也翻译了炎樱的几篇英文作品,如《死歌》(上海《苦竹》月刊第1期)、《生命的颜色》(上海《苦竹》月刊第2期)、《女装,女色》(上海《天地》月刊第20期)、《浪子与善女人》(上海《杂志》月刊第15卷第4期)等。两人还合作炎樱时装设计店。

 

在《双声》里,张爱玲记录了她们对许多事物的看法,从接吻、妒忌、多妻主义、衰老时的衣着、东西洋的文化都聊得很深入,她们俩虽然不在一起长大,但都是在英美的思想空气里面长大的,有很多的机会看出它们的破绽,对中国和印度文明的现状也不满意,同西洋同中国现代的文明比起来,我还是情愿日本的文明的。张爱玲这个观点,炎樱很赞同,是因为日本的含蓄空气与古中国的厚道含蓄相似。但她们也看到了日本文化的问题,不再迷恋。

 

张爱玲曾说:好朋友可以说是精神上的兄弟姐妹。但年轻时对世界和人事的认识毕竟有限,年轻时的闺蜜经过岁月荏苒,也不一定是精神上的知己。张爱玲三十二岁后最好的朋友并不是炎樱,而是宋淇邝文美夫妇,这些在《张爱玲私语录》可以看到:每次想起在茫茫人海中,我们很可能错过认识的机会——太危险了。命运的安排多好。尤其是邝文美,张爱玲觉得像你这样的朋友,不要说像自己人,简直就是我自己的一部分。

 

19551218日,张爱玲给邝文美的信中,谈到和炎樱的友谊虽然延续,不过现在大家各忙各的,都淡淡的,不大想多说话,她说炎樱对她的了解本来就不完全,人并没有变,是因为邝文美这样贴心的朋友宠坏了她,使她对其他的朋友看不上眼1956年炎樱愿意为她的第二次婚姻作证,但她宁愿临时在登记处抓到一个证人。她和宋淇邝文美夫妇的友谊持续了四十二年,至死方休,如同张爱玲所说一个知己就好像一面镜子,反映出我们天性中最优美的部分来

 

2

苏青是张爱玲的文友,通常来说,文人有两种,一种是以文会友,一种是文人相轻。苏青能干世故、豪爽可爱,有作品《结婚十年》和《浣锦集》等,自己也主编杂志《天地》。张爱玲曾经对邝文美说:就好像从前苏青成名比我早,其书的销路也好,但是我决不妒忌她。她觉得苏青是乱世里的盛世的人,像红泥小火炉一般独立而呛人,生命力强烈。她给苏青供稿,写《我看苏青》,并为苏青的文章配过两次插图,也可见她对苏青的看重,一次是在19445月的《天地》第七、八期合刊上配图同题散文《救救孩子》,一次是为苏青的《女像陈列所》配图二房东太太,发表在1944810日的《小天地》第一期。

 

张爱玲坦诚地说,她不愿意和冰心白薇比较,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心甘情愿。《我看苏青》是一篇很独特精彩的写人散文,通常写人,都是围绕着被写的人,但是张爱玲在写苏青时却常常写自己的故事,写杨贵妃的故事,写对创作的看法,看似总是跑题,千兜万转又回到和苏青的相对,真正体现了张看的魅力,内中对火盆的描写也和小说《留情》的开篇互文。

 

这篇散文因而显得视野开阔,跳出了被写之人的束缚,写出一代女人谋生之外也谋爱的挣扎,写出职业女性的困苦,并从苏青的生之烂漫延伸到杨贵妃这样的古美人,杨贵妃为人的亲热热闹使得千载之下的人也能亲近,如同现在的我们能从张爱玲的文字里亲近苏青。苏青象征了物质生活,是高等调情的理想对象,有如《倾城之恋》的白流苏。当然张爱玲对苏青也有担忧,担忧她受职业文人的影响太大,担忧她生活的重担,担忧她与前夫的关系,这些担忧化作了非个人的牵挂:晚烟里,上海的边疆微微起伏,虽没有山也像是层峦叠嶂。我想到许多人的命运,连我在内的,有一种郁郁苍苍的身世之感。

 

3

张爱玲离开大陆后,除了宋淇夫妇,陆续还有像夏志清、庄信正这样珍贵的朋友,但是她生命中最尊敬的师者,莫过于胡适先生了。胡适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少年胡适是胡适年青时的风采。到晚辈张爱玲这里,整个凝成一座古铜半身像。张爱玲未见胡适之前,已经受父辈的影响和他神交。父亲买来的《胡适文存》,成了童年张爱玲的书单之一,《胡适文存》则是坐在书桌前看的。由此而影响到张爱玲对《海上花》和《醒世姻缘》的热爱:《海上花》似乎是我父亲看了胡适的考证去买来的。《醒世姻缘》是我破例要了四块钱去买的。她的母亲和姑姑还曾经和胡适先生同桌打过牌。后来又得知胡适的父亲认识张爱玲的祖父。

 

1954年秋,张爱玲在香港把自己的新作寄给胡适,新作是一部长篇小说,虽然在政治上有争议,但是仅从小说艺术而言,是张爱玲最好的长篇之一。有一点接近平淡而近自然的境界是张爱玲在这部小说里的追求,也是她受《海上花》和《醒世姻缘》的影响,这都得益于胡适早年的考证。因此张爱玲给邝文美的信中说例如我写给胡适的信时故意说海上花和醒世姻缘也是有用意的。胡适对她的新作评价很高,看得也极仔细,通篇圈点,张爱玲最初和他是书信交往,后来在美国纽约,张爱玲见了他三次,如对神明

 

张爱玲晚年花费很多心血将《海上花》译成白话,又译成英文,也是完成自己的志愿之一,她给胡适的信中说:《醒世姻缘》和《海上花》一个写得浓,一个写得淡,但是同样是最好的写实的作品。这两本书是张爱玲创作的潜文本,还有一部更重要的潜文本《红楼梦》,到二十世纪胡适等才开始找证据,洗出《红楼梦》的本来面目。即《胡适文存》里有一篇文章考证《红楼梦》有个《旧时真本》,湘云为丐,宝玉做更夫,落难时结为夫妇。张爱玲看了真是石破天惊,云垂海立,永远不能忘记。”1963年到1973年张爱玲又沉浸于心血之作《红楼梦魇》。都和她童年与胡适文字相遇有关。

 

胡适整理国故的心血,影响了一代才女张爱玲,恐怕也是他始料未及的。胡适去世后和鲁迅成为海峡两岸知识分子彼此朝拜的对象,大陆知识分子去台湾,必定祭奠胡适墓,台湾学者到大陆,必定祭奠鲁迅墓。

 

张爱玲的散文中还有不少人物,如祖母辈的好婆、表姐们、中学老师汪宏声、扮演白流苏的演员罗兰、港大历史教授佛朗士、闵太太、中学同学叶莲芬姐妹、大学同学苏雷珈、佣人张干、席干、毛娘以及史爷、崇文等一批男佣人们,都妙笔生花,此中有人,呼之欲出,这些人物,为她的生活和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财富,不少都成为她小说中的原型。尤其是历史教授佛朗士赋予她的历史观,使她在《雷峰塔》、《易经》、《小团圆》中都有着深刻的历史反思,该人物另文讨论。但张爱玲无论怎么写,却从来不在散文中写两任丈夫,热恋时亦如此。唯有散文《爱》是第一任丈夫庶母的故事,却辗转道尽了爱情本质。这是她特别厉害之处。她崇拜好莱坞影星嘉宝,秉持私家重地,请勿践踏的理念严守私生活,晚年她被情势所逼在《小团圆》里用自传体小说的方式曝光婚姻情感,虚虚实实,真假难辨,是更厉害的一招。

 

对于生命中的人物,张爱玲无论写还是不写,都有自己的人性标准:人之所以为人,全在乎高一等的知觉,高一等的理解力,此种论调或者会被认为过于理智化,过于冷淡。总之,缺乏人性’——其实倒是比较人性的,因为是对兽性的善的标准表示不满。(《造人》)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木槿花仙子

    越听越迷张爱玲

  • 听友104060222

    哪一篇长篇小说?

  • 闲临牗

    谁又能更了解谁呢 最了解的 陪伴最久的始终只能是自己

    Evaventure 回复 @闲临牗: 最幸运的情况是夫妇是知己。

  • 晖仔的天空

    烬余录写得特别好

  • 听友309613086

    万燕老师的点评精彩,锦上添花

  • 成功169

  • 听友224249372

    好听

  • loveusomuch

    ❤️

  • peachPOLLY

    每次想起在茫茫人海中,我们很可能错过认识的机会,太危险了。命运的安排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