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强行合群,不过是在丧失自我

23 强行合群,不过是在丧失自我

00:00
11:21

  【强行合群,不过是在丧失自我】

  01

  最近看老公越来越不顺眼。以前每天下班后,他都会去慢跑锻炼,或者看些专业书,学学感兴趣的视频剪辑。而现在的他,每天下班回家就知道拿着手机和同事玩游戏,一玩就到大半夜。听着他打游戏时大呼小叫的声音,我抱怨不已,他却振振有词:“我这不是刚转到一个新部门嘛,同事都在打游戏,我得跟他们一起打,这样才能显得合群。”

  当下,集体主义文化盛行,不合群就等同于不好相处,就等同于异类。于是,多少年轻人陷入了一种叫作“假装很合群”的状态里。

  明明想利用周末去图书馆学习,舍友却都在看电视、打游戏、谈恋爱,为了不被孤立,你只好追随他们的生活作息;明明想在下班后做些自己喜欢的事,却为了合群而去喝酒应酬,唯恐被同事排挤;明明不爱看综艺节目,但身边的姐妹都在追某选秀节目,为了找话题,你不得不跟随她们夸起了某明星,骂起了自己根本不熟悉的另一个明星;明明一个人活得比谁都要精彩,却害怕被世人称作“剩女”,于是只好妥协,一次又一次地去相亲。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羊群效应”,说的是在一个集体中待久了,从众惯了,人们就会逐渐丧失自己的判断,沦为集体意志的奴隶。但正如毛姆所说:“就算有五万人主张某件蠢事是对的,这件蠢事也不会因此就变成对的。”你以为你在合群,其实只是在被平庸同化。

  有人说:“在一个糟糕的环境里,‘合群’有一个同义词——浪费时间。”时间是最公平的,每个人每天都只有雷打不动的24个小时。你花在“合群”“为别人而活”上的时间多了,花在“自我提升”上的时间就会减少。当你合群时,你是真的喜欢这样,还是在伪装?逼着自己合群,不辛苦吗?

  02

  自媒体作者老K讲过一个故事。

  多年前的一个假期,他回老家见到了很久没见的小学同学小泽。酒过三巡,小泽开始向老K抱怨起自己的处境。原来,自从他开始开货车四处跑运输,就落得一身职业病。每次经过山区的时候,路况不好,弯道很多,路边全是悬崖峭壁、万丈深渊。夏天还好,冬天路滑,小泽好几次都吓得几乎尿裤子,可是还得硬着头皮干下去。老K问小泽为什么不换个工作,何必这样折磨自己。小泽一脸认真地告诉他:“这些年我们村的年轻人一直做司机开货车,不上学的年轻人都在做这一行当。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稀里糊涂地就去当司机了,可能觉得别人都在做这个行当,我不做就不合群了。我得合群,这样他们才会带着我多拉货、多挣钱。虽然有时候他们让我跑的线路不好,跑夜车也比较多,但是为了融入他们的圈子,我得去跟他们一块儿打拼。”

  为了合群,有太多年轻人甚至搭上了自己的人生。他们在从众心理的推动下,忘记了自己的追求和目标,失去了自己的判断,最后只能让生活越来越糟。

  勒庞的心理学著作《乌合之众》里有这样一段话:“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会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有多少人为了合群而放弃思考,在群体中不辜负任何人,却唯独辜负了最重要的自己。

  03

  有知乎网友曾分享过这样一个故事。

  他有一个研究生室友,每天早上6点起床,雷打不动地听英文广播,然后跟着念,坚持了三年。毕业后其他人都去考公务员或者找一份安安稳稳的工作,只有那个室友走了一条不寻常的道路——去阿联酋航空做空乘。于是,在所有人都按部就班、活得越来越平庸的时候,他已经走过了千山万水。可能是累了,五年后,这个人回国找了个专业对口的工作,用做空乘的几年攒下的钱在单位附近买了套小公寓。他每个假期都飞往国外——许多国家他做空乘时已经去过,现在再去深度游。

  对比之下,我们的合群显得多么平庸无趣:我们按部就班地生活,在大学里肆意挥霍着青春,毕业后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再努力攒钱,幻想有一天能周游世界。而不合群的他,趁年轻时周游了世界,看够了风景之后,才回来安家立业。

  人和人之间的区别,也许从十年前某个早上6点就已经开始了。有人不顾他人的冷言冷语,天天早起学习,为自己的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而另一部分人却为了合群,为了不显得格格不入,拼命地融入集体、伪装自己。

  庄子说:“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那些真正优秀的人,往往更有逆流而上的勇气。他们只追逐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不活在别人的眼光里,只为做出令自己无悔的选择。

  04

  比起强行合群,那些不太合群的人,有时反而显得更可爱。我的大学同学小李不喜欢交际应酬,总是和外界保持着一定的疏离感。公司完成一个项目,大家一起出去喝酒、唱歌,他却几乎从不参加:“你们玩,我回家。”内向又不爱交际的他,在自己的世界里活得自在,比任何人都会享受孤独。有一次他甚至上了4天3夜的禅修班,在简陋的房屋中感受自己。就像意大利导演费里尼所说:“要拥有很多内在资源,才能享受独处。”太多人在迎合别人的道路上迷失了自己,而小李却在独处中找到了内心的边界与平和。

  再如我认识的一位文学“大咖”,他不爱聚会,不接应酬,不说客套话,不怕得罪人。“不合群”的他,喜欢在独处中沉淀自己。他会弹钢琴,会演奏萨克斯、手风琴,在写作间隙,他习惯用音乐来获取内心的平静;他爱读书,从鲁迅、胡适,读到李敖、北岛;他喜欢画画、书法和下棋,在家用毛笔抄《道德经》,还经常为女儿做糖人、面人。

  马克·鲍尔莱因说:“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99%的事情,对别人而言毫无意义。”你不需要刻意去合群、去放弃自己融入集体。该来的自然会来,该走的注定要走。适当地将精力多花在自己身上,学会与孤独握手言和,你会活得更舒适。

  05

  合群还是独立?说到底,这只是一种选择。没有所谓的对错,关键是听从自己内心的想法。如果你为了不使自己显得格格不入,而逼迫自己去迎合别人,不敢去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这才是最可怕的问题。

  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有时我也会因为寂寞而难以忍受空虚的折磨,但我宁愿以这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自尊,也不愿以耻辱为代价去换取那种表面的朋友。”

  请找回真实的自己,不要再让强行合群消耗你的人生。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迟晚诗

    怎么说呢,还是那句话“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像我以前吧,特别害怕一个人,如果说让我一个人去吃饭,我宁愿会选择不吃。觉得一个人散步,一个人出去玩是一件很空虚的事情,但是我又很敏感人际关系。后来我慢慢试着学会享受一个人的生活,我发现其实这也很酷,多了很多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间,去看书,去体验生活,去吃好吃的,听音乐,运动,去提升自己。我很喜欢和好朋友在一起的时光,但我也很享受,独处的时光可以去做那些我喜欢的、我觉得有意义的事情。本来就是一场自我救赎的旅途,与其活在别人的幻想里,随波逐流,不如在自己的世界里闪闪发光

    文通有声 回复 @迟晚诗: 高质量的独处,真棒。以前总是感慨越长大越孤单,现在不会了

  • 迟晚诗

    我有个社交账号的简介就是:“如果无法共鸣,那我选择独行”本就是孤独的来,孤独的走,我希望我的存在不是为了要让别人怎么样,人生苦短我想活得精彩一点。与其花时间迎合别人,显得所谓的合群,不如把时间分给阅读,分给运动,分给睡眠,分给你对这个世界的热爱。我们要知道有一点,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陪你永远,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文通有声 回复 @迟晚诗: 世界上又多了一个仰望星空的人呢

  • 听友57108051

    我比较特立独行,同事干什么我就偏偏不干什么,合不合群从来就不是我要考虑的问题

    文通有声 回复 @听友57108051: 小通我认为的合群是这样的“所谓合群,不一定非要一群人在一起,或者和谁都聊得来就是合群,而是身边有几个朋友,能有几个固定人和你联系的时候,就是合群”,希望与您共勉

  • 路过的乐

    追逐真实的自己,

    路过的乐 回复 @路过的乐: 我可能就是那个不合群的人,这两天在看,快速阅读,感觉还挺好

  • 迟晚诗

    没有主见的人,就如同没有灵魂的躯壳,无法独立思考,只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这样的人,像是失去了自己人生的掌握权,会习惯性的被外界左右,从而忘记梦想和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