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病是最好的医病药方

163.病是最好的医病药方

00:00
17:14


一身的习气毛病如何是好?这一集阳明先生给出了一帖很好的药方,就是我们的病。习气毛病一出来,不打压,不抵抗,当下只是去看它的实相,即是在医治我们的病。久久时习,定有成效。有爱指责别人的学生,先生道此乃亦是病,当觉此时一己私欲已发,恐有好名自显之意。当下即因病而药,尽管去看着冲动的气血,不加好恶,便可医病一回。而后专注在别人的好,由此扩充而去,隐恶扬善,与人为善。阳明先生的药方还有哪些妙用呢?跟随张讲师的讲解,我们一起来一探究竟吧。


1   当我们想指责别人的时候,应当如何做?

2    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如何应用【与人为善】?


《传习录卷下》

(四五)

一友常易动气责人,先生警之曰:“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已非;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舜能化得象的傲,其机括只是不见象的不是。若舜只要正他的奸恶,就见得象的不是矣;象是傲人必不肯相下,如同感化得他?”

是友感悔。

曰:你今后只不要去论人之是非,凡当责辩人时,就把做一件大己私,克去方可。

(四六)

先生曰:“凡朋友问难,纵有浅近粗疏,或露才扬己,皆是病发。当因其病而药之可也,不可便怀鄙薄之心,非君子与人为善之心矣。” 

各位好,欢迎一起来欣赏《传习录》,我们接着看本文。

“一友常易动气责人,先生警之曰:学须反己。’”有一个王阳明的朋友,为什么叫作“友”呢?因为他没有拜王阳明为师,没有承认王阳明是他的师父,那就是朋友。这个朋友常常容易动气,而且喜欢责备人,动不动就看到人家的缺点,看到人家的缺点立即就要指责。“先生警之曰”,阳明先生提醒他说,“学须反己”,做学问,重点就是在反求诸己,反观自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如果就光只会指责人,这个目标就一直向外了,并且还有一种傲慢的心,只看到人家的不是,然后看不到自己的不是。不过说到底,自己的不是、自己不对,自己知不知道?其实人人都有良知,都是知道的。但是碍于面子不愿意承认,然后就徒自往外,一直往外,好像要以“责人”来显示自己的智慧。这个一则是习气所染,一则是有好名邀功的这个隐藏心理呀在其间。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当我们开始反观自己的时候,就发现说,你很想讲话指责人的时候,其实自己已经被那个习气所捆绑还不自知。就在胸口涌上来的那一股气里面夹了好多的自己的意思。奚暇责人?如果你已经看到自己有很多未尽处、不圆满的地方,哪里还有时间去责备人呢?

舜能化得象的傲,其机括只是不见象的不是。”舜,他的弟弟叫作象。舜能够把他傲慢的弟弟“化得”非常的柔顺,这个象,我在讲很多的经典的时候都提到了。象,他的爸爸叫瞽叟,“瞽叟”的意思就是瞎了眼的老人,实际上并没有真的瞎了。舜这么贤明的大圣人,“瞽叟”生了这个儿子,却跟瞎了眼一样,完全认不出来,整天跟傲慢的象两个人就在设计怎么样把舜给害死。包括舜已经在摄政了哦,尧把两个美若天仙的女儿嫁给了舜,他们两个都还在整天设计要杀死舜,你看这个是不是很无智啊!那么到了最后,不只是舜的父亲顺从下来,他的弟弟也顺从下来。那舜能够把这个象:傲慢如此的人、顽劣如此的人,把他化到那么柔顺,“其机括只是不见象的不是”,它的“机括”,它的关键处,“机括”就是古代的那个弩,有扳机的,拉开,然后把箭装上去,一扣扳机箭“咻”一下就射出去,那个开关叫作“机括”,那个弩上面的关键就是“机括”。舜为什么能把象,这么傲慢、这么恶毒的象“化得”这么柔顺,他的“机括”、他的关键处就是他不看象的“不是”。他当然知道象的“不是”,但是他知道象的“不是”,他不跟他计较,因为他跟象计较这个“不是”没有用,他要直接从象的骨子里把“不是”化掉才有用。一个一个指责,问题是,象有这么多毛病,是因为良知出了问题,舜是针对象的良知而不是针对象显现出来的一百个错。舜不动气,舜不指责他的小缺点,而是用言行、用身教化于无形。

“若舜只要正他的奸恶,就见得象的不是矣。”如果舜对于这个象的“奸恶”一一地指责、一昧地指责,他的坏处就跟他吵架,那这就是只看象的不对的地方、只看象的恶劣的地方,而看不到象在很多别的地方,其实他的良知是会显现的。再坏的人良知都会显现的,再恶毒的人,比如象很坏,瞽叟也很坏,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却很契合,这个象对这个瞽叟的时候,竟然还看得出孝顺的时刻,还存着良知的时刻。所以舜就看他的良知,从那个良知再去扩充他,而暂时忽略到他的所作所为这些坏处。况且这些坏处他也没有做在别人身上,他只做在舜的身上而已,舜是可以忍耐的,那他想害死舜,舜躲掉就是了,找机会去化育他,所以不是整天在那边跟他对抗。各位这个要学啊。现在很多人都在问啊,问说我的家里的小孩怎样、我的父母怎样,整天在家里斗,问我该怎么办啊?没怎么办,你先找到他那个可爱的地方、他那个有良知的地方,从那里扩充。眼睛盯着好的看,千万不要盯着不好的看。因为不好的看,那个不好的,已经跟着他已经几十年了,一时也死不了人,也没多大影响力。先看好的吧,我们先来欣赏好的、先讲好的,再扩充它,我想这个是比较有帮助。是傲人必不肯相下。如果舜每天都看象奸恶的地方、指责象不对的地方,那象本来就是很傲慢的人,那“必不肯相下”,绝对不肯服从的。“‘如同感化得他?’是友感悔。”阳明先生讲这样,他的那个喜欢责备人的朋友听完这番话甚感惭愧,立即得到了悔悟。我们同学之间相处也是一样的,就是彼此互相提携、相互鼓励、互相诱导,尽量不要在同学之间有太多的指责。同学跟师父毕竟是不一样的。师父可以因时因地,有时候软有时候硬,这些都可以。同学之间尽量要以宽和、互相提携为本。

“曰:你今后只不要去论人之是非,凡当责辩人时,就把做一件大己私,克去方可。’他说你就立志吧。那个人听完之后,甚感忏悔,要悔悟。不过问题是要怎么做啊?阳明教给他办法,他说“你今后只不要去论人之是非”,你要记得以前你要骂人的那个冲动起来的时候,千万闭着你的嘴巴,不要再讲了。“凡当责辩人时”,凡是要跟人责备或争辩的时候,那个冲动起来了,你要往里面看,“就把做一件大己私,克去方可”。你要把它当作一个大敌人已经显现了,我一定要把它克制才可以的。怎么克制呢?它已经上来了,涌上来了。喜欢争辩的人最知道了,喜欢争辩的人看着那个笨手笨脚的,一股火就上来了。这一股火上来的时候,你就松松地、对那股火气不要夹杂一点点你的意思,不要有一点点的助长跟压制,你只是这样看着那个火上来,热热的,然后不见了。你要把它当作这个大敌人已经出来了,困住我几十年的那个人已经出来了,那个妖魔鬼怪出来了。实际上也不是妖魔鬼怪,说不定是个大恩人呢!为什么?因为要把你渡到彼岸就靠这个人了。要你悟透心法,没有一点东西来怒火攻心,请问你跟谁训练和平共处啊?谁训练你、磨练你的不分别取舍呢?所以王阳明讲这个很有道理。各位,你有什么样的大毛病?每一个人都有几项毛病,不会太多。你不要想说你身上的毛病有千百个,不是的!其实那千百个毛病都是源自于一个毛病,就是胸中的气血一上来,你拿它一点办法都没有。你呢,就心甘情愿地作它的奴隶、被它牵着鼻子走。而今你想做一个自由的人、想要做一个恢复良知的人,那你必须要180度完全反向而行。它一上来,你把它当大敌人也好、你把它当大恩人也好,反正我对它尊敬。尊敬它、不赶走它、不压制它,不加一点点自己的意思,你只是看着它自来自去,“克去方可”,这就是所谓“克去”的办法。而不是压制它、不是呼吸调息把它压下去叫作克制,不是!让它自在、对它不分别取舍,它就会失去张牙舞爪的力量。这个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在立志的时候的一帖良方。

各位,你的毛病是什么?比如说刚刚这个人,他喜欢跟人家争辩,喜欢指责人的人一定喜欢争辩的。你一指责,他反驳的时候就争辩了,这是一定的道理。在指责、争辩之前,源自于一股冲动,这是这个人的毛病。那你的毛病是什么呢?也许是这样,也许是你特别爱嫉妒,你看到别人有好表现,你就是吃味,你就是没有说话,那个“恍”一下也上来了,这可能是你的毛病。另外一个人可能是什么毛病?比如说他害羞,他只要一上台,他就恨不得找一个地洞钻下去,那他绝对不会只发生在上台。比如说,好几个人跟着他讲话,比如老板派他去跟某个部门沟通,他就感觉很困难,因为他很害羞。每一个人的各种的病征都不一样:有的人的病,第一大敌人就是爱哭;有的人是爱暴躁,给它一个医学名称,叫作忧郁、叫作躁郁,反正很多病。各位,如果你爱哭就是忧郁症、你爱发怒叫作躁郁症,那爱害羞的应该叫什么症啊?反正就是一种情绪而已。那么你的大敌人已经确定是在这儿,我们就立个志,就跟王阳明所指引的一样,“就把做一件大己私”,我的阴私我必须“克去”方止,我一定要“克去”才停止,那就把它当作一件事。那你的毛病有几项呢?可能两项,可能三项,顶多就是两三项了,你信不信?你回去好好检验,你可能有一百项但是都源自于那一两项而已。把这一两项“克去”之后,龙头抓起来,打蛇打三寸的地方,就立即要奏效,而不要在末端里面下功夫。就像你要铲除一棵大树,就把那个根斩断,所有的根要耙掉,马上就要奏效,所有的枝叶都要掉落下来,这才是一了百了的办法。什么叫立志?就是你没有立志,你就立这个志,你的毛病就不会成为心累,把那个最大的先把它先抓下来,抓两个下来,你的人生已经彩色了。立志,你的毛病是什么呢?自问,抓两个下来,你已经变彩色的了。

好,下一段。

“先生曰:凡朋友问难,纵有浅近粗疏,或露才扬己,皆是病发。’”先生告诉这些所有学生,说“凡朋友问难”。“问难”是什么呢?就是朋友一起辩论、讲习,就像现在僧团也有所谓的辩经,就是差不多所谓的“问难”。“问难”和“难问”不一样,“难问”就是刁难人,“问难”可不是哦,“问难”是对这个题材有困难、有疑问,那我要好好辩论辩论,就是“问难”。“纵有浅近粗疏”,个人发表意见一定会有很浅见的、一定会有非常粗疏的。“或露才扬己,皆是病发”,这个时候你碰到很粗浅的,会觉得“哎呀,你讲这个话未免是见解太肤浅了吧!”然后就开始要高谈阔论,这个时候就是想要藉此来彰显自己的才,“皆是病发”,这就是你的毛病。你以为修得很好,可是到这个时候,这个关键时刻你才发现,原来你有一个很重要很重要的阴私藏在里面,忽然想要好好地展现一下。虽然你是仗着说“我要指正他的错误”,实际上你的言谈举止、眉宇之间所流露出来的都是非常浮夸,这个就是病已经发了。你必须要知道,“格物致知”,你一定要先知道,你不知道,怎么“致知”?当因其病而药之可也。那这个时候你怎么办?就是因这个病,而当作药,“因其病而药之”,就把病当作药。藉这个病一出,它不出来,你怎么观照?它一出来,你就开始观照这个气机的实相,实相就能够治疗。它一出来虽然攀附着贪嗔好恶,但是同样这一股气里,你观照着它起、观照它落,不夹杂一点点自己的意思,就是实相,说这个病的本身就是药,所以“当因其病而药之可也”,这就可以了,没有再需要别的了,这个心已经出来了,它是一团的气,我们就还它这个气的实相。

不可便怀鄙薄之心,非君子与人为善之心矣。这时候,两个人在那边“问难”,然后他发表的见解竟然这么低劣、粗俗,那不可对他怀着“鄙薄之心”。王阳明虽然是说“不可怀着鄙薄之心”,可是问题是这样,问题是你的“鄙薄之心”万一自己跑出来呢?那没关系。没关系,为什么呢?这就表示啊,你常常会对这种状况会有“鄙薄之心”,就表示“鄙薄之心”就是你的心病,很重要的一帖心病的元素,那我们就“因其病而药之”啊!这个意思就是说,不论我身中怀着多少的习气毛病,不论我的心里面隐藏多少不可治药的病,没有不可治药的。为什么?因为病的本身就是药,我们就“因其病而药之”。即使现在对他又怀着“鄙薄之心”,“鄙薄之心”一上来,看着那个气机实相,“鄙薄之心”就不见了。如果我们怀着“鄙薄之心”,而不懂得开始反观觉照。“非君子与人为善之心矣,各位,什么叫“与人为善”?“与人为善”这四个字本来是从《孟子》公孙丑章里面出来的,那么它的原文是这样的。孟子曰:‘大舜有大焉。’”说这个舜有一个非常过人的地方,善与人同。”他做一个好事情,很喜欢把功劳给大家,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舜他舍己从人,什么叫“舍己从人”?我们和他开会,我们来讨论一个事情怎么做,他总是会只要看大家的意见已经渐渐出来,他会诱导,诱导到大家意见已经渐渐合一了,然后结论已经出来了,他就“舍己从人”说:哦,对,您提的这个意见很好。“乐取于人以为善”,他非常喜欢采纳别人好的意见来做善,而不是把功劳揽为己有。自耕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说他从耕田开始、从做陶器开始、到最后做渔夫、乃至于做到了皇帝,“无非取于人者”,无非就是大家有好意见,拿好意见来用,然后把功劳归给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这个就是“与人为善”这四个字的由来。取别人的意见来为善,做成功之后把功劳归还给那个出意见的人。但是你要知道,这个出意见的人,当时出这个意见,也许大部分都是舜循循善诱让他从嘴巴讲出来的。讲出来之后就说是他的意见,他其实已经知道这个意见很好了,讲出来就说是他的意见,把他的意见就拿来用,功劳还要归给大家。所以为什么这个舜到哪儿做事都得到大家的佩服,为什么跟着他死心塌地呢,没有人会给他叛变,原因就是“与人为善”。所以一个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如果跟我们“问难”的人,意见实在是很粗俗,然后我们就怀着“鄙薄”不屑的心,那这个就不是“与人为善”。什么叫“与人为善”?他说出来的虽然是很肤浅,我们就挑里面可以用的来扩充他,让他得到效果之后功劳还要再归给他。再怎么鄙俗的人也总讲得出几个好话,就拿他那几个好的意见,然后来教导大家,教导了之后,大家得到好处,功劳还要再归还给他,这个就是一个君子“与人为善”的气量。

这个很值得大家学啊!最近网络上常常有很多人写问题在问我,常常会看到说:哎,我在公司里我表现得怎么好,结果功劳被抢了,我心实在是很不甘,请问怎么办啊?怎么办?读读孟子这一段“大舜有大焉”,他是怎么“与人为善”的,读完你就感觉羞愧。对不对?争什么争啊,古圣先贤君子都是“与人为善”,他把你争走了,你刚好顺水推舟说:“对,就是你的功劳。”实际上就是你的意见,那个人做何感想?他明知道他剽窃你的,你却完全推给他而且一点都不计较,还感谢他,跟着大家感谢他,他会怎样?他会对你开始第一次怀疑,第二次、第三次他就转变了,他知道你是一个度量如此宽阔的人,他觉得他想跟你交朋友,你信不信?这个就是“与人为善”。

这一段王阳明给我们一个很好的药方子。什么药方子呢?就是“因其病而药之”。记住病的本身就是药,病没有出来,药无可用,不知道从哪用起。你现在身中怀着很多病,但是它没发作,你看起来很正常,根本不知道对它怎么下手。所以当你的习气毛病一出来的时候,我们“因其病而药之”,要感谢它跑出来你才有进步的空间。所以很多人学了黄庭禅老是写信来问说,“讲师啊,以前我觉得自己还不错,为什么我学了黄庭禅之后啊,我怎么全身藏污纳垢的?”你要感谢这些埋藏在里面的病根显现出来,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啊?“因其病而药之可也”。

好,这一节讲到这儿。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jiangyahong

    盯着别人优点看,然后加以扩充,来感化他。类似的道理是熟悉的,只是轮到自己身上,或者是不屑,或者是生气。听了讲师这一节的讲解,有切身的感受,决定好好努力,学习shun的作为。追随讲师这许久,觉知到有个内心在,不再浑浑噩噩,有时察觉怒气起来,即时反观,虽没观出什么,怒气竟然平息了,当时觉得特别轻松自在,好神奇,外在便不会有过激的言辞。能得遇讲师,潜心追随,说明我善根不浅,福报蛮大的。

    Melissa_4t 回复 @jiangyahong: 同感同感

  • fan_ay

    因其病而药之可

  • 桃之夭夭_5tu

    君子坦荡荡,真实、朴实,不因高人一等而怀鄙薄之心,也会不耻下问,也不甘于为名利所困,当出现阴私,他们会及时改正。

    劍池之水 回复 @桃之夭夭_5tu: 你说的不是君子。有了高人一等的心念,早就格正了。因此不会有鄙薄心。

  • Ai爱华

    凡当责辩人时,就把做一件大己私,克去方可。 凡朋友问难,纵有浅近粗疏,(汝)或露才扬己,皆是病发。当因其病而药之可也。 学习舜的善与人同。

  • 水心投资

    你的注意力在哪里,你的问题就在哪里,你的收获也在哪里。露才扬己即是鄙薄之心,反之亦然。每个人都有不足,且更显而易见,但你若能看见别人好的一面,就更近于中,事上中亦是心近于本心,反之亦然。事亦是心,心亦验于事。

  • 平凡的界

    请问高手一个问题:无事时静坐,观黄庭一窍,确是轻松快活,悠游自在,但处理应对外事时,如果一直观心,就势必会减少对外事的认真程度,如果认真应对外事,观心的事就忘在一边,如何是好呢?

    黄庭心学 回复 @平凡的界: 您好,我是志工,记得讲师说过,熟练之后就好了,就像我们不需要停下来就能感觉到饿。

  • Melissa_4t

    前天晚上心情不好,生气,正好格物。内观觉得黄庭穴堵得慌,一股气排不出去,我就有意识的放松身体,一会排了气觉得轻松多了。然后就发生了我之前从未体会到的感觉。整个身体只对黄庭部分感觉明显,身体其他部分感觉非常轻盈放松,虽然时间是半夜我还没睡着,但一点不觉得疲惫。后来很快入睡了。好神奇

  • 黄金颜玉

    君子求诸己,很多问题都是发自内心

  • 一粒小虾米

    ❤轻视任何人,会让你难以听取别人建议,不进步;且得势是咄咄逼人,希特勒就因为讨厌犹太人,造成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所以轻视别人是成长路上最大的敌人。要做的是有念头时,吃药,且了解与人为善的本意,即把功劳给与别人。

  • 阿李_李伟健

    病是最好的医药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