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白话文】致九弟:劝九弟不可一味蛮横

35.1【白话文】致九弟:劝九弟不可一味蛮横

00:00
06:56

导语 


这封信是曾国藩在同治二年七月十一日,从安庆写给南京前线的九弟曾国荃的。这封信中,曾国藩委婉的劝说弟弟为人处世不可太逞强,并向弟弟讲述了“明”而后“强”的道理。信中提及的“南坡”与“筠(yún)仙”都是近代出身湖南的名人。大家知道他们是谁吗?听完这封信再为大家解答。

白话文 


沅弟左右:


  初十夜里接到初六那天专人送来的信,信中所说一切,均已悉知。鹤侪(chái )强留弟弟营中委派过去的人员长达三个月之久,弟弟心中愤愤不平也情有可原。弟弟寄给他交涉的那封义正言辞的信,写得好的地方,我都用圆圈标出来了,写得太啰嗦的地方,我也用椭圆标记出来了。乔松年那封莽撞的来函,我也一样用圆圈和椭圆标记出来了。


  何铣(xiǎn)的事,我本来打算等筠(yún)仙重新审查之后再严肃处理。现在筠仙先生被委派到广东当巡抚,接任他的人还不知道是谁,想要严惩何铣(xiǎn),竟然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才好了。大概惩罚有罪的人,也要符合事理人情,才能让别人心服口服。筠仙、南坡两位先生最近肯定会到我这里来,我和他们商定之后再检举、揭发他也不迟。


  我们当代人的奏折、稿件,弟弟那里存留的少,我应当整理、抄写成册后陆续寄给你,每月寄两本。古人的奏稿,也应该抄录上二三十篇,寄到你那里,给你揣摩、学习用。


  “强”这个字,原本是一种美德,我之前寄信给你,也说明白的“明”和坚强的“强”这两个字都不可缺少。但“强”字需要在“明”字之后,先“明”而后可以“强”,然后做事才能有始有终,不屈不挠。如果事先不能明白事理,一味地要强、蛮横,等到其他人拿出非常恰当的道理,而且之后又证明这些道理是有效的,以此让人折服的时候,蛮横、要强的人只能俯首屈服了。这样先逞强而后示弱的人,在京城的时候,我们都称他们叫“瞎胡闹的人”。我也不是不要强的人,只是我不够聪明,见识不广,遇到事情,不能一下子就看的很透,所以不愿意轻易发火、逞强。如果我们这些人恰逢人生得意之时,在外任职,却气焰嚣张,权势熏天,言语放肆,往往就会让人觉得难以相处、接近。如果我们只懂得做事刚强、坚持己见,不懂得内敛、克制,那么我们的手下、侍从等不闯出大祸来肯定不会消停。


  盐税征收权重(chóng)归地方,我这有寄给黄南坡先生的一封信,抄写了一份跟你查阅,他所要的火药太多,等我酌情慢慢分配,一切平安!   


  曾国藩亲笔七月十一号


结语 


  在这封信中,曾国藩向九弟曾国荃讲述了先“明”后“强”的道理。“强”字需要在“明”字之后,先“明”而后可以“强”。所谓明,是指头脑清明;强,则是指做事果断、坚决。先“明”后“强”就是要在遇到事情时先冷静审视,然后再果断作出决定,这样做事才能有始有终,有理有据。盲目的果断、要强并不可取。没有“明”的“强”是逞强,是蛮横,是刚愎(bì)自用,这样的人轻则会招致别人的不满、记恨,重则会招致祸患,以至于身败名裂,因此不能不慎重对待。


  那么信中提到的南坡和筠(yún)仙都是谁呢?“南坡”是指黄冕(miǎn),湖南长沙人,这个人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他在晚清却是十分著名的人物,他善于谋划,为林则徐、左宗棠等人所赏识,不仅如此,黄冕还善于理财,他治理漕运、兴办水利,并一手创制“厘金”制度,开“东征局”,在地方加征赋税,专为湘军军饷所需,为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提供了重要的后勤保障。


  “筠(yún)仙”则是曾国藩在湘军创立初期的重要幕僚——郭嵩(sōng)焘(tāo)。郭嵩焘,字筠仙,号云仙,湖南湘阴人,在同治年间先后任两淮盐运、广东巡抚等职。光绪元年,他经军机大臣文祥举荐进入总理衙门,不久出任驻英公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驻外使节,他曾将出使英国途中的见闻,逐日记录下来,写成《使西纪程》。郭嵩焘痛恨闭关锁国,主张放下“天朝上国”的架子向西方学习,虽然在当时遭遇了颇多的非议,但却为维新、自强开启了先声,在后世获得了不少赞扬之声。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