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12.22】A股近期状况和中期剧本·2

【时事12.22】A股近期状况和中期剧本·2

00:00
10:32

各位听众大家好,欢迎收听《东西情报站》,我是大白。


一、疫情


这两天好几个朋友问起我海外疫情的情况——有的说美国一天确诊四十万,是不是要进一步失控了?有的说英国发现的变异毒株蔓延,导致圣诞节封城,是不是要完蛋了?还有的说疫苗不是已经开始生产发放了吗,怎么一点反应都没有?


我说,这样,你等我一下,我上微博看一眼,好久没关注疫情,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当然这话是开玩笑了,知道我还是知道的,但也确实没有专门去关注。


这些情况,包括疫情反复延宕、病毒发生变异、疫苗的进度缓慢等等,都是在疫情爆发没多久的时候就已经预期到了的,所以当初就应该已经纳入到了决策考虑当中,并作出了一定的准备和预案,而不是现在看到新闻,才去想为什么或者怎么办。


比如说有些杠杆是不是就不要加了,多考虑一下自己的现金流安全问题;比如说炒股的话仓位是不是控制一下,留出足够的安全垫;再比如说某些生意是不是要做出点调整,来匹配这样一个处在疫情当中的世界,等等诸如此类。


没有一定的提前量,等到新闻事件落地的时候再作打算的话,很多时候是来不及的。当然,反过来说,提前做准备是有成本和代价的。


比如说,现在回过头来看,今年美股、A股都大涨了,深圳、上海的房价也涨了一些,那么仓位低了、杠杆小了,收益自然也会相应减少,这样是不是就意味当初的决策做错了?


单以结果来论的话,那确实是错了,但投资和做生意这种事情不能唯结果论对错,因为投资和做生意都必须面对不确定性,三四月份的时候你能猜到现在的股市楼市吗?辉瑞疫苗出来的时候你能想到欧美最近又玩儿砸了吗?不能的,就算恰好猜对了也是偶然性结果。


所以决策的对错是以当初作出决策的时间点的形势来论的,当初的形势有很多风险,那自然要有所应对,留出余地,至于最后风险没有触发,或者没有带来实际损失,那没办法,没有人能战胜不确定性,这不代表准备工作白做了,万一发生了呢?


二、疫情对股市的后续影响


再回过来看现在的形势,这就要分成国内和国外。



国外方面


别看最近几天的疫情新闻好像挺吓人的,其实也很难再恶化了,欧美本来就处在完全蔓延和反复爆发的状态当中,现在又是最寒冷干燥的季节,情况比较糟是理所当然的。


同一件事情反复发生的话,它所带来的冲击是边际递减的,目前的冲击,几乎可以肯定是比三月份和入秋的时候要小,周一美股也就意思意思给了个低开。


顶过这一段,后面随着开春气候转暖以及疫苗生产发放的推进,大方向还是好转的,所以没必要在现在太过悲观,乃至恐慌。


至于能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呢,我觉得还早,就医学界的判断来说,疫苗大规模覆盖需要一年到一年半时间,那实际情况大概率就要更长。就欧美政坛现在的样子,效率就别提了,甚至疫苗很可能会被当成政治筹码和意识形态工具,到时候还不知道要搞出多少魔幻的事情。


不过解决不了也无所谓了,反正欧美社会能接受这种状态,经济也能在这样的条件下运转,估计两三年内日子就这么凑合着过了。

 


国内方面


经济剧本我之前已经给过了,现在全球总需求是不足的,但是空间和时间上分布不均匀。


空间上,海外产能受损,所以需求堆到了我们这里来;


时间上,欧美日大规模货币宽松,自己给自己加杠杆,短期激发出了一些需求,我们也承接了不少,所以导致了现在这种疫情最严重的情况下走出了一个库存周期和债务周期同时上行的奇妙景象,工业利润和出口增速迎来了一波双击,导致工业用电都有压力了。


但这个情况我之前说过,维持不了太久,因为无论如何都是宏观总需求不足,我们自己内需恢复也一般,大家都忙着补回疫情中损失的现金流和储蓄,不会优先选择消费。


而空间和时间上的需求分布不均衡,会随着欧美疫情趋稳、产能恢复以及货币宽松效果的衰退而逐步减小,也就是一部分过度流向我们的需求,明年会逐步流出。


我国央行和政府没有进一步加杠杆的意思,希望控制宏观杠杆率和货币政策,那到时候,最坏情况就会变成一个库存周期下行叠加债务周期下行的双杀,对工业利润产生很大冲击。


至于发生的时间点,不好准确预测,主流观点是二三季度之间,也就年中前后,运气好拖到四季度,或者运气不好二季度就炸了,都有可能,这还需要看政府和央行的逆周期调节。


总之,谨慎来说就是往前打一个季度,至少明年一季度,股市是没有大问题的。因为需求还在,利润还在,上市公司业绩增速好,业绩增速好也会带来估值方面的乐观,同时流动性环境偏中性,不至于形成压力,所以勉强算一个温和的戴维斯双击,这就是我维持中期指数乐观判断的来源。


而到了二季度就要开始谨慎了,三季度就要随时准备迎接冲击的到来,库存周期下行引发上市公司业绩下滑,债务周期下行,形成估值压力,到时候就变成戴维斯双杀,至于杀多狠,那得看之前冲多高了,冲得比较高,那就可能变成股灾,不高的话,比如上证就三千五六百点,那也不至于怎么样,比2018年应该要好多了,2018年是一个强力双杀。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A股不看业绩,A股就是恶炒,盯着业绩炒股那都是书呆子。一定程度上这样说没错,因为A股以前的机制问题,使得垃圾股都浮在上面,什么炒概念,什么游资打板,什么炒小炒差炒壳炒ST,确实乌烟瘴气。


但这个情况2017年开始好很多了,到今年基本上已经压得差不多了,而A股的核心企业一直是很看业绩的,至于还是有人觉得它们不看业绩呢,是因为两个干扰因素:


一是中国人太勤奋,太进取,太心急了,导致A股喜欢打预期,比如美股是出了好财报再涨的,而且能持续涨一段时间,A股喜欢提前偷跑,等好财报、好消息出来的时候,往往已经涨完了。这里不是说的内幕交易,就是市场奋力在提前做判断,甚至出现好财报一出就跌的情况,就是所谓的利好出尽是利空。


这种事情确实只有A股才有,提前量打的太多了,导致市场行为比较混乱,走势的动能持续性不好,来回折腾,小级别的择时很难做,参与者也比较累。


二是A股的情绪起伏比较大,因为散户比例高。情绪起伏一大就导致A股的估值波动很厉害,同一家公司,经营基本面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估值在10倍到30倍之间波动一点问题都没有。估值波动这么大,就把业绩的影响效果掩盖住了,但不是说业绩没有影响,只是确实不好识别和把握。

 

A股这些情况也不是三言两语说得清的,就记住结论吧,A股的核心资产是非常看业绩的,如果有的人执意觉得不看,那我也不打算进一步说服了,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股市本来就是需要分歧的。


总之,就是明年这个库存周期和债务周期的共振,会带来很大一部分上市公司业绩的大幅波动,最终造成股价跟着一起波动,大概率形成一个前高后低的局面。前高有多高,没人猜得出来,我个人偏乐观,后低有多低,倒是比较好判断,只要不出现什么金融危机之类的事情,那最坏情况,也拿不到2018年上证2440点的位置,虽然我是很想拿到那个位置。


不单到不了2440,可能3000点上下就是一个底部中枢了,这不是说跌到3000点就不跌了,短期捅穿跑到2900、2800都是很正常的。底部中枢指的是市场很难比较长时间的稳定停留在这个位置以下,比如半年。


为什么会这样判断这个底部呢?


一是基本面事实,这几年A股头部企业的盈利增长还是非常不错的,所以目前上证3000点的估值是真的偏低,这个应该不难理解。多年的来利润增长积累下来之后,同样的点数所代表的的估值就比以前低很多,估值就是股价相对于盈利。


二是市场大资金的态度,这里面当然有场内的大户、散户、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但更多的是指场外等着进来的资金,比如不断加码的国家队、保险资金、外资,还有等着进场的理财资金,最后这个理财资金怎么理解呢?


因为目前信用债和各种非标产品的情况越来越差,风险上升,收益又不行,可投资性在下降,逼得未来越来越多的理财资金只能适当提高风险偏好进入股市。这些场外资金,尤其是理财和保险资金会更看重安全边际,所以它们会等待低位介入,不太倾向于去追高,目前3000点就是个比较受认可的位置,这就意味着3000点可以获得一些增量资金。

 

以上股市的中期剧本以及判断的理由也给到大家了,但是股市预测这东西,跟宏观经济预测不太一样,宏观经济有一定的惯性,一般判断起来不会错的太离谱,更难出现完全搞反的情况,但是股市就不一样了,股市预测不属于科学,属于占卜,不要太当真,胜率有个55%-60%就不错了。


另外,多说一句,我最近用过好几次周期的概念,包括最短的基钦周期,也就是库存周期;长一点的朱格拉周期,也叫资本开支周期,或者也可以跟债务周期混用;以及还有一个没提到的康德拉耶夫长波。小巴那边反应大家好像对这个周期分析工具比较感兴趣,后面我找时间来讲一下。


不过先提醒一下大家,不要太高看周期这个东西,我知道有些人很信周期这个工具,实际上这只是一种分析框架,用来做一些模糊的定位,作用也不是特别大,更不要想着真的在时间上框一个周期出来。


有的人学了这玩意儿以后就开始对着日历去框,想把周期都框出来,这想多了,做不到的。在当代的货币、财政和技术因素扰动之下,走不太出来一个典型的周期。网上那些什么人生发财靠康波之类的,那都是割菜的,千万不要死板地去理解这个东西,否则还不如不学。那今天聊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5822107vxi

    对半导体这种近期萎靡但重要的行业的走势怎么看呢

  • 丶王首辅

    讲讲农村建设的。对国家有什么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