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03】转识成智:去掉vi

【1-03-03】转识成智:去掉vi

00:00
16:07

内容提要

一、眼翳执毛模型


眼翳执毛模型是阐述佛陀三时教法讲唯识的最生动的例子,最形象的比喻。能够理解了眼翳执毛模型,也就理解了什么是唯识。


原本只是生了翳病的眼睛,自身显现出似毛的影,可是愚痴凡夫非不以为是影,非误以为是眼睛之外的毛。这个误以为、这个错误认识,多生累劫地经历阿赖耶识种子的熏习现行、熏习现行……被不断地强化,以至于强化到最后,这个感受有毛的错觉,就是凡夫真的以为心外有毛了,这就是眼翳执毛模型


推而广之,桌椅板凳、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凡夫所感知到的心外的一切事物都像毛一样,其实只是心中显现的似外物的,而无明凡夫把似外的影误以为“真外的物”,这个误以为、这个错误认识经过多生累劫的阿赖耶识种子的现行熏习、现行熏习,也就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地强化,使得心外有物的这个错觉,真实到就像心外真有事物的存在一样了。能理解这一点,就理解了唯识。


眼翳执毛模型里边最关键的部分是什么?最关键的部分就是阿赖耶识种子的现行,不要理解为现物,也就是阿赖耶识种子的现行,不是现出了桌椅板凳、山河大地这些心外之物,而是显现了其实心外没有物,可无明凡夫非误以为心外有物的错觉。在这里只有翳病眼睛显现出的似毛的影和把这个似毛的影误以为是眼睛之外的真的那个错觉。大家注意,这个错觉是有的,而那个毛是根本、压根儿就没有的。无明的凡夫认为有毛,认为眼睛之外、心之外有毛,这就是增益。

二、转识成智:去掉vi


1、“影”跟“毛”有什么不同?


对于,“见影之见”与这个“影”是一体的,没有分离。通俗地讲,影就在眼睛里边。而对于“毛”就不同了,这个误以为的毛一定是在能见毛的这个能见之外,也就是“能见毛之见”与“所见之毛”是分离的。通俗地讲,如果认为这个毛真的存在,那这个毛一定是在眼睛之外,而不是在眼睛里边。凡夫之所以是凡夫,就是把本来的影误以为心外的毛,这个“能见”与“所见”分离了。

2、能所分离的认知模式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把能见的“能”类比于哲学里的“主观”,就是认识的主体;所见的“所”类比于哲学里的“客观”,就是被认识的客体。由于凡夫坚定地认为心外有物,不管是看见的山峦,听见的歌声……这些被看见的、被听见的……都是在能见、能听……之外,能跟所是分离的。“能所分离”是凡夫的认知模式的最大特点,也就是凡夫心的特点就是能所分离。而圣者之所以是圣者,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知道心外无物,以为心外有物那是错觉。因此圣者的认知模式,从对凡夫的“能所分离”认知模式的否定角度来表达的话,圣者的认知模式就是“能所不分离”的认知模式,圣者心是能所不分离。

3、转识成智,去掉vi


表示凡夫心的梵文词是vijñāna,实叉难陀译作“识”。圣者心的梵文词是jñāna,实叉难陀译作“智”。这两个梵文词来自同一个动词词根jñā,区别仅仅在于识 vijñāna比智jñāna前面多了一个前缀词头vi,词头vi在这里是分离的意思。凡夫心vijñāna有词头vi,凡夫心的活动一定是一种分离的认知模式。圣者心jñāna没有词头vi,圣者心的活动一定是一种不分离的认知模式。


分离指的就是“能与所”的分离,就是能认识的“心”与被认识的“物”的分离。这种认知模式就是凡夫心,就是识vijñāna。相反的圣者心就是“能与所”不分离的。所以圣者心是jñāna,没有vi


凡夫修行的目的是要从凡夫转变为圣者,就是要从凡夫能所分离的认知模式转变为圣者的能所不分离的认知模式,就是要从vijñāna转变成jñāna,就是要从识转变为智。从识转变为智在汉传佛教有一个固定的翻译词语叫“转识成智”。


从佛陀三时教法来讲,修行的核心就是转识成智。从梵文的角度讲,转识成智就是从 vijñāna转变成jñāna。就是去掉vijñāna的词头vi。去掉vi就是从能所分离的认知模式转变成能所不分离的认知模式,就是从把生翳病的眼睛显现的似毛的影当做眼睛之外的真实的毛的这种状态,转变为知道:“哇!它不过是影,根本、压根就没有毛。”这就是“转识成智”。这也就是罗婆那王在佛陀神通示现的启发下,他猛然地感知到:“哇!原来我们生活的这个外在世界,这个楞伽城,如同为翳所见’哪!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自心所现

    太精彩了,这样清晰,简洁的表述是在多大的悲心之下,付了多少的艰辛才实现的呀,感恩于老师

    于晓非_ 回复 @自心所现:

  • a静莲

    眼翳执毛模型里边最关键的部分就是阿赖耶识种子的现行,不要理解为现物,也就是阿赖耶识种子的现行,不是现出了桌椅板凳、山河大地这些心外之物,而是显现了其实心外没有物,可无明凡夫非误以为心外有物的错觉。在这里只有翳病眼睛显现出的“似毛的影”和把这个“似毛的影”误以为是眼睛之外的真“毛”的那个错觉。这个错觉是有的,而那个毛是根本、压根儿就没有的。无明的凡夫认为有毛,认为眼睛之外、心之外有毛,这就是增益。

    于晓非_ 回复 @a静莲:

  • 淡然有约

    种子熏现模型 眼翳执毛模型

    于晓非_ 回复 @淡然有约:

  • 尹林_ut

    王阳明的心学:心外无物也是这个意思吗?

    于晓非_ 回复 @尹林_ut: 王阳明剽窃佛教思想,反过来又批判佛教。

  • 于晓非_

    京 东

    1378820nkkx 回复 @于晓非_: 请问这本书哪里可买到正版

  • 婷儿82

    转识成智,从凡夫转成智者,我们一起努力

    一心一慈 回复 @婷儿82:

  • 小邱_lm

    老师这个问题又有一点困惑我了,请老师解惑:能和所是什么意思?能所分离”又是什么意思?分离、不分离,指什么分离?什么不分离?

    无明凡夫 回复 @小邱_lm: “能”字可类比哲学课上的“主观”,就是认识的主体;“所”字,类比于哲学课中的 “客观”,就是被认识的那个客体。由于凡夫坚定不移地认为心外有物,并且都是在能见、能听、能闻、能尝、能摸、能想之外,能跟所是分离的。而佛陀告诉我们,所取和能取根本不存在,根本不存在的能所何谈分离?所取和能取是虚妄分别的结果,所取和能取就是遍计所执自性。欢迎扫第9讲至21讲的文稿内的二维码入群详细讨论

  • 66星光不负赶路人66

    凡夫世界里万物都从一念中生起 皆是自心所现 性质为空

    五蕴如来藏 回复 @66星光不负赶路人66: 凡夫境界其实就没有产生!是无生!凡夫的一念就是虚妄分别,是错觉!

  • 小邱_lm

    请教老师:生了翳病的眼睛中显现的那个似毛的影,与我们凡夫误以为存在的眼睛之外的毛,这“影”跟“毛”有什么不同?

    无明凡夫 回复 @小邱_lm: 对于这个“影”,“见影之见”与这个“影”是一体的,没有分离。通俗地讲,影就在眼睛里边。那对于这个毛呢,就不同了,它之所以被认为是毛,这个误以为的毛在凡夫心中,它一定是在能见毛的这个能见之外,也就是能见毛之见与所见之毛是分离的。通俗地讲,就是如果你认为这个毛真的存在的话,那么这个毛一定是在眼睛之外,而不是在眼睛里边。作为凡夫,他之所以是凡夫,就是把本来的影误以为心外的毛,这个“能见”与“所见”分离了。

  • 幻梦333

    看到vi想到VR眼镜,可否这样理解,我们就好像是戴着VR眼镜, 把眼镜里虚拟的影像当做真实发生,把假的当成真的,这就是识,而转识成智,就是把VR眼镜摘了,才发现原来一切都没发生过啊,请老师开示,谢谢。

    晶晶_g9m 回复 @幻梦333: 可以这么比喻,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不要缺失,就是无我,断离二我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