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1、佛陀教法体系纵向展开:人天乘、小乘(初时教法)、大乘(二时教法、三时教法) 横向展开:前后两部分——破增益、补损减
2,四重二谛之缘生性空(前两重)
总结为两句话: 只有相互依存,没有独立存在 只有相似相续,没有常一不变 总结为一个词:无我 总结为两句话: 只有相互依存,没有独立存在 只有相似相续,没有常一不变 总结为一个词:无我
二谛
“胜义谛”
缘生(无常)
性空(无我)
“世俗谛”
实有
缘生
《金刚经》导读正文:
从这一讲开始,我们下边几讲将集中学习教理。首先,我们把过去所讨论过的教理做一个回顾。第一,大家还记得,我们把佛陀的显教的教理分为三乘,也就是人天乘、小乘和大乘。也就是,认同了“三世说”生命观,但是生不起出离心的人,佛陀为他们讲了“人天乘”的法;而认同了“三世说”的生命观,又能生起出离心,但生不起菩提心的人,佛陀给他们说了小乘佛法的法。
这个小乘法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声闻乘”,“声音”的“声”,“听闻”的“闻”,声闻乘;那么佛陀给那些认同了“三世说”的生命观,又能够生起出离心,还能够生起菩提心的人,佛陀给这样的众生说了大乘佛法。那有人会说,那有没有可能没有生起出离心而能发起菩提心,这种可能性有吗?没有!没有“出离心”做基础的“菩提心”是伪菩提心。这是我对我们过去学习过的教理的第一点回顾,如果对这一点内容你还不清楚,那么,请你回到前面相关段落重新去听讲、学习。
第二,对于小乘教法和大乘教法,依《解深密经》又做了“三时判教”,也就是小乘佛法又被称为“初时教法”,而大乘佛法分为“二时教法”和“三时教法”,也就是《解深密经》把佛陀的显教的教理分成三套名言系统,我们叫做“三时判教”。
那么,这“三时判教”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三转法轮”,也就是“初时教法”,也称为佛陀的第一转法轮,“二时教法”也被称为佛陀的第二转法轮,“三时教法”也被称为佛陀的第三转法轮。那么在藏传佛教当中,仁波切们、勘布们他们讲法的时候,他们更喜欢用“三转法轮”这样的称呼。
大家要知道,《金刚经》是《般若经》的一部分,属于佛陀的“二时教法”,也就是第二转法轮的法,因此我们这一次在喜马拉雅 FM 上面的《金刚经》导读课程,我们是专注地学习佛陀的“二时教法”。“三时教法”和“初时教法”待以后有机会我们再学习。我计划日后我们可以共同学习《楞伽经》,学习《楞伽经》的时候,我们会全面的阐述佛陀的“三时教法”。
我们还可以共同学习《阿含经》,通过《阿含经》的学习,我们可以完整地学习佛陀的“初时教法”。这是以后的事情,是我现在计划当中的事情。对于《解深密经》的这个三时判教,对于《金刚经》属于佛陀的“二时教法”体系,如果对于这些你还不清楚,那么请你回到前面找到相关的课程重新学习。
第三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也就是我们把佛陀的教法,在纵向上分为了“三时教法”,就是刚才说的“三转法轮”。那么,佛陀教法的横向如何划分?也就是具体到每一时的教法的内部,佛陀是怎么安立他的教法体系的?其实这一点,特别是对于大乘佛法,也就是佛陀的“二时教法”和“三时教法”,非常清晰,佛陀的横向教法体系分为前、后两部分。
第一部分就是佛陀要建立种种的方便善巧,告诉我们,我们凡夫自以为的真实的世界,其实一点都不真实。这是教法的第一部分;它的第二部分,也就是后一部分,佛陀给那些个通过前面这部分教理的学习,已经认同了释迦牟尼关于“凡夫境界的是不真实的”这个道理,那么佛陀给这些众生讲,什么才是佛陀所证的真正的真实。
这一点,也就是大乘佛法这个横向的教法体系,大家要非常的予以关注。有人说我讲佛教课思路非常清晰,为什么?最主要的,就是我把佛陀教法的横向的这个教法体系讲明白了,这是我讲佛教课跟其他人讲佛教课的一个最大的不共之一。
有人学习佛陀的教法,学来学去,思想混乱,还有教派之争,进行很多激烈地学术纷争,为什么?造成的原因,其实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对佛陀教法的横向的教法体系不清晰,很多人读了很多佛教的经典,可是他就不明白佛陀想干什么?佛陀在干什么?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安立横向的教法体系呀?只有把这个横向的教法体系搞清晰,佛陀的教法才会清楚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那么大家要理解,那么佛陀为什么要安立这样的横向的教法体系呢?就是因为佛陀认为,我们这些凡夫之所以轮回于生死,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无明”,“无明”就是糊涂,对什么糊涂?对佛陀所证悟的世界的真实的糊涂,也就是佛陀认为我们这些凡夫没有见到真实。
我们见到了桌椅板凳、山河大地,自以为真实,佛陀说这一点都不真实,都是我们凡夫的虚妄分别、颠倒梦想。正是因为我们见不到真实,所以众生的行为就背离真实,背离真实的行为就会造业,造业了就会轮回。所以,佛陀把我们凡夫轮回的根本原因归结为“无明”。
因此,佛陀给出的、引领着众生走向解脱的这个方案,概括为一句话,就是“打破无明见真实”。但问题是,“打破无明见真实”的,它的程序次第是什么?这一点非常关键,这涉及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无明”所障的凡夫见不到真实。凡夫被“无明”所障,导致了一个怎样的情形,使得凡夫见不到真实的?妨碍着凡夫见到佛陀所证实的真实的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各位,这一点极其重要、格外地重要。“无明”所障的凡夫导致了一个严重的后果,就是我们凡夫死死地抓住了一个在佛陀这样的智者看来根本不真实的世界,我们把这个不真实的世界当作了真实。
这是妨碍我们凡夫见到佛陀所证悟的真正的真实的最大障碍。因此,要见到佛陀所证悟的真实,就必须首先铲除妨碍我们见真实的这个障碍,就是要把不真实的当了真实,这样一个障碍首先要铲除。因此,大家就可以理解了,佛陀教法的横向体系的第一部分,就是佛陀他老人家掰开了、揉碎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安立不同的名言系统,建立了各种的方便善巧,要干一件事:让我们凡夫要知道,我们凡夫的境界一点儿都不真实。
大家还记得,我用了三个词来表达佛陀的这段教理,就是“解构”、“颠覆”和“破除”。佛陀在干什么?佛陀在“解构”我们凡夫自以为的真实世界,佛陀在“颠覆”我们凡夫对自以为真实世界的理解,佛陀在“破除”我们凡夫的境界。
在此基础之上,佛陀给那些个通过这第一部分教理的学习,已经清醒地意识到了我们凡夫境界是不真实的人,佛陀给他们讲佛陀所证悟的真正的真实是什么,这就是佛陀教法前、后两部分体系。大家意识到了,这前后的次序是不能搞反的,这是修行的次第。
我们前面讨论过了,这两部分教理就是“破增益”和“补损减”。什么是增益?就是我们凡夫把不真实的当成了真实,你强加上去的,佛陀首先要把它铲除掉。什么叫损减?因为增益,因为我们把不真实的当成了真实,所以我们见不到佛陀所证悟的真正的真实。
那么,佛陀对那些个破了增益的,也就是认同了佛陀关于凡夫境界的一切的存在都是不真实的众生,佛陀给这些人讲,什么才是佛陀所证悟的真正的真实,这就是“补损减”。
那么,前面课程我也特别强调了,对凡夫而言,“破增益”和“补损减”哪个是重头戏?“破增益”是重头戏,学佛难就难在这里。我们几十年所形成的思想观念,各位,不仅仅是几十年,实际是我们过去多生累劫、相似想续过程当中,所积淀下的对世界这样的理解,要被佛陀“解构”掉,要被佛陀“颠覆”掉,要被佛陀“破除”掉,大家想想这是何其之难!对于这一段教理,如果你到现在为止你还不清晰,那么就请你回到过去,找到相关的段落课程重新去听讲,重新去学习。
第四点,佛陀首先要解构我们凡夫自以为的真实世界,那么,佛陀解构的这个世界,佛陀首先要把它做个划分。那么我们前面讨论过了,佛陀把我们凡夫自以为的真实的世界分成两个部分,第一叫“人我执”,第二叫“法我执”。也就是我们一个凡夫心里自以为的真实,第一,内在主观心灵世界的真实存在;第二,外在客观世界的真实存在。
所以,佛陀解构我们,就是解构我们的“人我执”和“法我执”。从这一点上我们也可以理解,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的区别。有两个基本的区别,第一,我们前面讨论了发心的区别。小乘只发出离心,只是为自己的解脱,而没有菩提心,而大乘,不仅有出离心,同时有菩提心,是为一切众生的解脱而修行,这是发心的区别。
那么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的第二个区别就是在教理上的区别,小乘佛教只重在解构“人我执”,讲“人我”是空,那么,“法我”空不空,这个问题悬置了,那么大乘佛教不仅要解构“人我执”,同时也要解构“法我执”,人法皆空。好,对于前面的这段内容如果你还不能够很清晰地理解,那么也请你回过头去到前面找到相关的课程,重新听讲、重新学习。
第五,之所以我们要分“三时教法”的判教体系,不判教成不成?各位,不成。因为众生的根性的差别,佛陀说法就一定得有差别,那么不了解佛陀说法的差别,就会造成思想上的混乱,就会出现教派之间的思想的纷争。注意,教派之间出现思想纷争,不是判教造成的,而恰恰是不明了判教而造成的。
比如说,从解构而言,佛陀的“三时教法”在解构模式上完全不一样:“初时教法”用十二缘起,也叫十二因缘的模式来解构,“二时教法”,佛陀是用“二谛”的模式来解构,而“三时教法”,佛陀是用了“八识”的模式来解构。如果你不了解判教,把这“三时教法”混起来学习,只能造成思想的混乱。那么《金刚经》是属于佛陀“二时教法”的经典。
在“二时教法”当中,佛陀是用了一个特定的解构模式,叫“二谛”的模式,来解构我们凡夫自以为的真实世界。“世俗谛”就是佛陀为了度化我们这些凡夫,他老人家迫不得已的向我们这些世俗的凡夫作了妥协而建立的教理,而“胜义谛”就是基于一个“世俗谛”佛陀要引伸出一个作为智者更殊胜的理解。所以,“二谛”是一个模式,是一个递进的模式。
我们前面也讨论了,我们把“二谛”分成了四重“二谛”,而且把这四重“二谛”分成了两组,也就是第一重“二谛”和第二重“二谛”是第一组,第三重“二谛”和第四重“二谛”是第二组。如果你对我前面讨论的这些内容,如果你心中还不清晰,还不明了,请你退回去重新找到相关段落的课程重新听讲。
第六,就是“二时教法”的解构模式——二谛,分四重“二谛”。我们前面的课程已经学习了前两重“二谛”:第一重“二谛”,“世俗谛”“实有”,这是佛陀向我们凡夫做了最彻底的妥协,“实有”就是承认了我们凡夫境界上的存在是一种真实的存在。
那么,进而佛陀引伸出一个“胜义谛”,就是“缘生”,就是佛陀说:“我可以在‘世俗谛’上承认你们凡夫境界上的存在是存在,但是在我智者心中,这些存在不过是种种条件的、临时聚合而生起的存在——‘缘生’”,那么,这一重“二谛”佛陀已然就是在解构我们。
也就是我们凡夫,当认定凡夫境界上一个事物是存在的时候,这个“存在”在我们凡夫心中是一个很坚固性的存在,这个坚固性首先就表现为它的不变性。也就是当我们认定一个事物是存在的,那么,其实我们就是默认了这个事物的“常一不变性”,而这第一重“二谛”,佛陀就是在解构这个不变性。佛陀说“无常”‐‐‐ 没有“常一不变性”,而且这个“无常”讲得很彻底,是“当生即灭、灭不待因”。
那第二重“二谛”,就是我们理解了“缘生”,那“缘生”又成为第二重“二谛”的“世俗谛”,那么“胜义谛”是什么?“胜义谛”就是“性空”。这里的“性”就是“独立存在性”,梵文就是 Svabhava ,bhava 就是“存在”,sva 就是与别人没有关联的那个独立的,这个Svabhava 就是“独立的存在”。
“空”就是“没有”,这个独立存在性没有,叫“性空”。那么,有的时候这个词也翻译成“无自性”,没有独立存在性。那么这一重“二谛”佛陀在干什么?在解构我们,也就是当我们凡夫认定一个事物是存在的时候,这个事物在我们凡夫的心中表现为某种坚固性,而这个坚固性所表现的第二个特点,就是独立存在性。那么,佛陀这第二重“二谛”告诉我们,我们凡夫境界上的存在是没有这个独立存在性的,那么也表达成“无我”。
这前两重“二谛”,也就是这第一组“二谛”,我们把它概括为“缘生、性空”。也就是佛陀想告诉我们,凡夫境界上的一切的存在是没有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性的存在,这是在“解构”我们,这是在“颠覆”我们。
为什么?因为我们凡夫最典型的见解,就是我们认为事物的所谓存在的背后有常一不变性、有独立存在性。比如说对于“人我”,对于我们众生的内在心灵的这个“我”,凡夫就会认为,那一生当中我们什么都会变,没有问题,肉体会变,思想会变,但是,这背后总得有一个没变的吧。
如果你再一相信生命的轮回,那你自然就会想:这轮回的背后总得有一个轮回的主体吧,这是典型的我们凡夫的见解,而佛陀就是要解构这个见解。
那么,我们前面讨论的这段教理,肯定有的人听了以后就理解了,接受了佛陀的解构。但是一定有人不理解,他会坚持自己的凡夫见解,不愿意接受佛陀的解构。
比如说,有人就会问个问题:那“无我”了,那谁在生死、谁在轮回?那么,佛法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就安立了一个方便善巧,说“无我”,而凡夫的轮回只是“相似相续”。可是你说“相似相续”,他马上就会问一个新的问题,说你再相似相续,相似相续背后总得有个主体吧。
可是你要知道,佛陀安立“相似相续”,就是想告诉我们,轮回的背后没有这个永恒不变的、独立存在的这么一个轮回主体,如果有这样的一个轮回主体,那它就不是相似相续。
还有人会说那“无我”了,谁在修行?这个问题貎似很尖锐,似乎修行就得一定有一个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的这么一个精神主体去修行,这就是最典型的凡夫见解,佛陀要破的就是这个见解。
什么是佛法的修行?佛法的修行的极其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让我们了知,让我们去证悟,没有这个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的精神主体,“无我”。可是我们就非要坚持有我,就造成了思想的冲突,不愿意接受佛陀的解构。
大家注意,这前两重“二谛”,就是第一组“二谛”,我们把它总结为“缘生、性空”。这四个字如果把它拓展成两句话,那就是 “只有相互依存,没有独立存在;只有相似相续,没有常一不变。”如果用一个词、两个字概括,就是“无我”。如果你对这样的教理还不理解,这个坎还迈不过去,那么请你千万要回过头去,找到前面相关的课程内容,重新听讲学习,因为这一坎迈不过去,后面的教理是无法学习的。
查阅佛学文章、收听更多课程、免费结缘梵汉对照版经书讲义。欢迎关注【净名精舍】公众号
《金刚经》导读 文字版出版发行了!
于晓非_ 回复 @13361361rdv: 华夏出版的是台湾版,淘宝上不是走私进来的,就是盗版的。 现在这个是大陆版,很快就会上市。
老师,现在可以在淘宝上买这本书了,但又怕盗版,请老师建议一下
于晓非_ 回复 @小小蚂蚁大福报: 【淘宝】https://m.tb.cn/h.5sYpuvB?tk=NyFdWju2zzv CZ8908 「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 于晓非N」 点击链接直接打开 或者 淘宝搜索直接打开
音频下面文字资料中有“《金刚经》导读学习交流辅导群”的入群二维码,截图扫码入群,大家共同学习、相互促进。群中还有辅导员解惑答疑。
于老师怎样进群啊?
于晓非_ 回复 @郝春兰_i0: 群已解散
讲得非常清晰。期待老师将来讲解楞伽经、无量寿经。
于晓非_ 回复 @VIPQI: “于晓非《楞伽经》导读”课程已经在喜马拉雅上线了。
一直的一个疑惑:到底是什么在轮回
于晓非_ 回复 @妞蜜小时空: 佛陀认为,轮回是场梦!
老師,為什麼說万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业力不空嗎?
于晓非_ 回复 @淨賢: 问题是“业”是怎样“随身”的? 于老师喜马拉雅《楞伽经》导读课程中有详细解读,因为这个问题只有在佛陀三时教法中才能彻底讲明白。
其实用无我不如用无自性好理解,无我还容易完成误解成我不存在,可偏偏我们世俗都有个我,你说这不存在,那我们自己是谁?而说无自性就没有这个问题,没有恒常不变的独立自体性。
于晓非_ 回复 @聆听佛音: “我”就是不存在!
老师,轮回的受体是阿赖耶识吗?
于晓非_ 回复 @宁轩的爸爸: 请收听喜马拉雅“于晓非《楞伽经》导读”课程【1-03-10】和【1-03-19】两集。
首先感谢于老三步两回头式的苦口婆心叫我们认真理解前面所学,好老师都这样——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其次期待老师能继续讲愣伽经与阿含经帮我们建立完整的佛教体系,以便更好领悟。最后也希望喜马拉雅平台能继续提供后时学习。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