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及进程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超越中国国界发挥交易媒介和贮藏手段职能;在国际市场作为流通、计价结算和储备工具被广泛接受,在国际贸易结算,国际金融交易以及官方外汇储备中,占有显著比例。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人民币现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第二,是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国际各主要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的投资工具;第三,是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要达到一定的比重。这是衡量货币包括人民币国际化的通用标准,其中最主要的是后两点。当前国家间经济竞争的最高表现形式就是货币竞争。如果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替代性增强,不仅将现实地改变储备货币的分配格局及其相关的铸币税利益,而且也会对西方国家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人民币国际化基本发展路径分三步:广为接受的国际贸易结算货币;逐步开放资本项下管制后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国际投资货币;最后逐步成为储备货币。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第一个周期:旧“三位一体”
在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个周期中,我国采取旧的“三位一体”策略。具体而言,第一个策略是大力鼓励在跨境贸易和直接投资中用人民币结算;第二个策略是大力鼓励以香港为代表的离岸人民币金融中心的发展;第三个策略是中国央行主动与很多国家、地区的央行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在三位一体策略下,人民币国际化进展飞速。然而这一时期的人民币国际化存在着套利泡沫,即这一阶段人民币始终有较强的升值预期,且当时在岸离岸市场的利差较大,导致以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进行伪装的跨境套汇、套利交易发展很快。而从2015年下半年到2017年底,随着升值预期转为贬值预期、离岸和在岸利差被压缩、以及中国国内系统性风险上行等,泡沫破灭,人民币国际化进展放缓。
第二个周期:新“三位一体”
从2018年开始至今,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二个周期。从各项指标来看,这一周期的发展速度要比第一周期上升时的速度慢,但中国政府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思路发生了切换。具体而言,可以概括为新的“三位一体”:大力发展上海以本币计价的原油期货交易,借此逐渐扩展人民币计价货币的职能;大力开发外国机构投资者开放本国的金融市场,向外国机构投资者提供更优质、范围更广、体量更大的人民币计价金融资产;尽力在“一带一路”沿线周边国家拓展对人民币的真实需求。
2.人民币国际化的积极意义
(1)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性
第一,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实现中国经济存量之保值。由于人民币不是国际货币,中国的进出口都需要用外币计价。我们的出口持续超出进口,累计巨额外汇储备,国际资本市场的波动将会导致国家外汇储备的巨额亏损。降低外汇储备规模有助于减少因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对中国经济存量的影响,如果人民币在对外经济贸易中能更广泛的作为结算货币,则外汇风险会降低。
第二,获得更大的话语权。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在国际经济和金融领域,中国的发言权和影响力远不足,这与人民币缺乏国际地位有关。人民币被中国贸易伙伴逐步接受为结算货币,将加大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力,增加中国政府汇率政策的主动性与灵活度。
(2)人民币国际化的积极影响
第一,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增强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后,中国就拥有了一种世界货币的发行权和调节权,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力和发言权也将随之增加。
第二,减少汇价风险,促进中国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使外贸企业持有大量外币债权和债务,由于货币风险敞口较大,汇价波动会对企业经营产生一定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对外贸易和投资可以使用本国货币计价和结算,企业所面临的汇率风险也将随之减小。可以进一步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发展。
第三,进一步促进中国边境贸易的发展。边境贸易等实体经济发生的人民币现金的跨境流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双边交往中结算手段的不足。
第四,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铸币税是指发行者凭借发行货币的特权所获得的纸币发行面额与纸币发行成本之间的差额。人民币国际化后可以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
3.人民币国际化可能带来的风险
第一,对中国经济金融稳定产生一定影响。人民币国际化使中国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紧密相连,国际金融市场对中国经济金融的影响会加大。货币国际化后如果本币的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出现偏离,或是即期汇率、利率与预期汇率、利率出现偏离,都将给国际投资者以套利机会,刺激短期投机性资本的流动。
第二,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国际金融市场上将流通一定量的人民币,其在国际间的流动可能会削弱中央银行对国内人民币的控制能力,影响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的效果。比如,当国内为控制通货膨胀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而提高利率时,国际上流通的人民币则会择机而入,增加人民币的供应量,从而削弱货币政策的实施效应。
第三,加大人民币现金管理和检测的难度。对境外人民币现金需求和流通的检测难度较大,将会加大央行对人民币现金管理的难度。同时人民币现金的跨境流动可能会加大非法活动的出现,影响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
4.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某个主权货币,若想获得较大的国际市场份额,需要具备四个基本条件:
(1)足够大的经济规模。
具备足够大的经济规模,才有足够大的资本容量,吸引投资者持有这种货币。
当前,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足够大,仅次于美国。与美国相比,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更大。
(2)能够容纳足够资金的资本市场。
国际货币一旦作为贸易的结算工具存在,必然出现货币资本的不断堆积,这些资金肯定不会被闲置。因此,必须有一个能够作为投资的资本市场。否则,大家持有这种货币的积极性就会降低。
当前,中国股市市值虽然只有美国的1/3,但发展潜力大,这样的市场容纳资金的能力非常强。同时,中国的债券市场近几年正在不断发展,未来容纳资金的能力同样可观。另外,在实体经济方面,中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西部基础建设,中国高铁建设,城市化过程中的基础建设,以及超大人口基数的大消费市场等等,都能为资本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
(3)足够大的世界贸易规模。
任何世界性的货币,最初都是从国际贸易开始。一个市场占有率高的货币,其主权国家的进出口贸易规模一定很大。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中国已经具备和相关贸易国家进行本币结算的条件。
(4)足够强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逐步得到有效恢复。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军事等综合实力的加强,政治影响力也不断提升。
中国已具备上述四个条件。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不平衡
首先,人民币跨境结算的使用主体主要集中于港澳和珠三角地区,其他地区的人民币结算量相对来说很少。其次,人民币结算主要在出口贸易中结算,而进口贸易结算的比重相对来说比较低。同时,跨境结算的公司类型主要是大型的央企和国企,小企业的参与性不够,分布不均匀。
(2)贸易结构需要升级
一个国家的货币走向世界的首要前提是稳定的国内经济的支撑。同样,人民币国际化需要依靠中国经济和中国产品。只有产品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货币才能被更多人接受和使用。我国虽然已经是是世界贸易大国,但并非世界贸易强国,仍处于世界价值链的中低端,出口产品主要集中于低附加值的领域,因此产业结构迫切需要升级。只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品牌产品才能被世界真正认可,中国货币才能在支付领域有强大的话语权。
(3)资本项目未完全开放
资本项目的开放程度决定着该国货币在世界范围内流通的可能性和便利性。可以说其对货币的国际认可度的高低有着重要关联。虽然我国在资本项目的开放已经陆续展开,但是目前资本项目下仍有着很强的限制,还没有达到合理的水平,从而使得外界对于人民币的接受度打了折扣。资本项目开放的实现,可以打破外界对于人民币的众多无谓的顾虑,提高人民币可接受度,因而也是人民币走向国际货币的必经之路。
(4)缺乏成熟的金融体系作为支撑
近些年,尽管我国在经济发展上保持高速、中高速增长,但是金融的配套改革却比较滞后,无法满足当前的经济需要,致使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较低,如缺乏有效的监管、一些领域限制过多、市场发育不良等问题,存在较大的金融风险。这会导致人们对持有人民币和使用人民币结算的信心不足,间接地影响人民币的国际化。
5.总结或建议
①人民国际化进程中,政府的着力点应当在于促进国内经济金融市场的发展,逐渐消除人民币国际使用的制度限制,保持制度和政策稳定性,人民币实际接受程度是市场力量决定的。
②从历史经验来看,国际货币体系表现出捍卫当前主导货币的强大惯性(网络效应)。从欧元、日元的国际化经验来看,挑战现有国际货币次序并非易事。所以我们应该吸取德国和日本的经验教训,采取渐进的方式,推动人民币按照周边化、区域化、国际化路线发展。对人民币国际化形势波动性增强容忍度。
太搞笑了,洪水漫灌,资本管制,窗口指导,拼命打击炒家,这就是市场化国际化?死捂着钱袋当然没人要,你在骨子里才是真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