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 快问快答 | 杨元美

《朱自清散文》 快问快答 | 杨元美

00:00
06:12

1、请列举朱自清散文的代表作,至少5篇以上。

 

答:《匆匆》《春》《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荷塘月色》《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白水漈》等。

 

2、朱自清原名是什么?后来改名为什么,字是什么?

 

答: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号实秋,后来改名为朱自清,字佩弦。

 

3、朱自清为什么要给自己起字为“佩弦”?

 

答:朱自清认为自己性子太缓慢,应该“紧迫”起来。“佩弦”是古人的习惯,如果性子太慢了,就佩戴弓弦提醒自己。如果性子急躁,会“佩韦”,“韦编三绝”的“韦”,是熟牛皮的意思,牛皮有韧性,要提醒自己要舒缓一点儿。先秦时期,西门豹性子急,就时常佩熟牛皮,以此来提醒自己要像熟牛皮那样软韧,遇事不可急躁;董安于性情迟缓,常佩绷紧的弦在身上,用以自戒。朱自清取这个字,是为了来警戒自己的性缓。

 

4、《背影》这篇散文写于哪一年?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背影》写于1925年,通篇都是回忆1917年朱自清离开南京去北平(北京大学)上学的时候,父亲为他送行、买橘子的一点小事,事情虽小,但却感人至深。在朱自清的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他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人,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父亲对子女的关怀和爱护。

 

5、《背影》中,除了父亲买橘子外,还有哪些细节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

 

答:除了买橘子外,还有比如:父亲在送儿子上学时,最开始将事情托付给别人,认真叮嘱,后来还是不放心,自己亲自送。而且给孩子选座位、嘱托茶房、在家贫时仍然花钱给儿子做紫毛大衣,这些细节都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6、《背影》和《儿女》两篇散文,分别表达了朱自清的哪种情感?

 

答:《背影》是朱自清以儿子的身份写父亲,表达了对父亲的怀念和感激。《儿女》是朱自清以父亲身份写儿女,表达了对儿女的关爱。在《背影》朱自清自责的是自己当时不能理解父亲的一片爱子之情,《儿女》中朱自清自责的是自己粗暴地对待孩子而感到后悔。

 

7、朱自清因为哪些原因而写下《憎》这篇散文?

 

答:当时的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黑暗腐败,社会秩序混乱,抢劫杀人是家常便饭,穷人的命更是没人在乎,人与人之间几乎没有一点儿温情。中国人的麻木和不忍,让朱自清感到非常的愤慨。出于对这个乌烟瘴气的时代的憎恶,朱自清写下了《憎》。

 

8、《荷塘月色》是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时所写的一篇散文,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

 

答:文章写了清华大学荷塘月色的美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这景象的喜爱。同时也含蓄委婉地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超脱的复杂思想感情,还寄托了作者向往于未来的政治思想。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洛洛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