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白话文】致九弟:教九弟勿于胜人处求强

31.1【白话文】致九弟:教九弟勿于胜人处求强

00:00
05:51

导语 

这封信是同治五年九月十二日,曾国藩从河南周家口军营,写给在湖北任职的九弟曾国荃的。此时曾国藩与曾国荃率领的湘军已经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接受朝廷的命令负责围剿活动在华北的捻(niǎn)军。曾国藩坐镇河南周口前线,曾国荃则坐镇湖北,挡住捻军南下的去路。曾国荃本来就性情急躁,好与人争胜,平定太平天国后,火气更大。曾国藩对于九弟的火爆脾气非常忧心,但此时的曾国荃已官至巡抚,曾国藩不好直接批评他,便在这封信中列举了诸多历史人物,委婉的劝说曾国荃凡事不可太过要强。

白话文 


沅弟左右:

  九月初六那天接到弟弟八月二十七八号寄来的信,初十那天接到你初五从樊城所寄来的信。信中所言,均已悉知。“顺斋”的事,我已经向皇上上奏,但希望不要太着急召我入京,替换我的人也不会特别的阻碍、干扰我办事。


  弟弟说命运由天做主,这是我一直以来都深信不疑的理念。弟弟说要强的人往往能胜别人一筹,这个我就不怎么认同了。但凡一个国家想要强大,必须有贤臣、良将支撑。一个家庭想要强大,必须有贤良的子孙,当然能否有贤臣良将或者贤良的子孙,往往也出自天命,并非是人为的谋划所能带来的。至于每个人自身的强大,不外乎像北宫黝(yǒu)、孟施舍、曾子三类。孟子事事积累善德,以求无愧于心,其实与曾子反省自己,正义凛然殊途同归。只有曾子、孟子跟孔子告诉子路的“强”,是可以长久修炼、保持的强大。除此之外,那些善于斗智斗勇的强人,有的因为自己自身强大而赢得富贵功名,也有因为自身强大而招致失败灭亡。自古以来,像李斯、曹操、董卓、杨素,都是智力超人,绝世罕见的奇才。然而他们给自己招致的灾祸、失败的结局也都是异常的凄惨。近代以来像陆建瀛、何桂清、肃顺、陈孚恩这些人,也都是我所了解的,能够雄起,但不能善终的强者。所以我们这些人在自我要求方面力争做到极致是可以的,但在胜过别人方面逞强是绝对不行的。“富益外家”这四个字,如果只用在胜过别人的地方,逞强、示威,那么这样的人是不是真的强,谁能知道呢?即是能够终身强横,一生安稳,也是君子所不屑称道的事。


  “贼匪”这次向东逃窜,东军打了两场胜仗,大胜一次。刘、潘两军各大胜一次,小胜数次。“贼匪”好像已经遭受了重创,没有上半年那样猖獗了,只是希望他们不要流窜到洛阳、陕州一带。即便他们流窜到湖北境内,或许还可以在湖北夹击歼灭他们。我计划在明天再续请一个月的假,十月请求开缺、告假的官员,现在都还留在军营,刻了一个印章,正好赶上中路军剿匪的事情。其他的都详细记在日记里了。顺便向你问安。

   九月十二日


结语 


  人的强大源于内心,真正的强者都在心灵与思想上修炼自身。能够坦然面对人生的不完美。很多事情,我们尽力去做了,没有结果,也要学着接受。曾国藩说“命由天定”就是这个意思。曾国藩认可的“强者”不是像北宫黝(yǒu)、孟施舍那样无所畏惧、战无不胜的勇士,而是孟子那样,坚守大道,“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强者。李斯助秦始皇统一六国,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董卓与十八路诸侯争胜,杨素平定北齐、南陈,助隋朝统一天下,都可以说是绝世罕见的‘强者’,但他们都不得善终,根本还在于他们没有坚守正道,他们的强是外在的强,而非内心的强大。真正的强者是怎样的?一言以蔽之,养一身浩然正气,这才是真的强者。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