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老师讲得真好,我从抖音追到喜马拉雅,有空的时候我就听听蔡老师讲历史,像聊天似的,又好听又长本事,谢谢蔡老师分享
老蔡通史 回复 @1873011xxte: 谢谢您的支持啊!咱们互相学习!
国破家亡之时,何人能逃杀戮,所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可惜知道这个道理的人不多。
老蔡通史 回复 @静静的听你讲: 是啊,普通人有普通人该做且能做的事情。
王导以为周伯仁没为他求情,所以王敦问王导时没为伯仁说话,导致伯仁被错杀。所以才有典故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
老蔡通史 回复 @1306228octx: 对的。
王敦杀周顗前征求王导意见,这人杀还是不杀,王导是还恨着周顗当初不给自个说好话,就没表态,沉默就是答应了,于是王敦杀了周顗;后来王导在内府发现了周顗的表章,都是给王导说好话的,王导这才意识到错怪了周顗,周顗字伯仁,这才有了那句名言: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听友200518560 回复 @1365285yqxu: 这才是对的。这故事很有名,居然讲错。
古今多少事
老蔡通史 回复 @山与石0609: 不停在重复!
主要是司马睿飘起来了想要权,门阀们敲打一下皇帝,就朝向王敦这边了,但门阀不喜欢王敦他们家一家做大
王墩毕竟是王导堂哥,幸亏没给王导兵去讨伐王墩,搞不好带着兵就和王墩兵合一处了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您这篇是不是讲的有错误啊?不是说王导后来在周颐死了以后才知道的周曾经替他求过情吗?所以才有了“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典故吗?
老蔡通史 回复 @傅一搏: 受教了,是我读书不细。多谢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