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丨《看不见的光》:从红外线到X光,电磁波的发现趣史

科普丨《看不见的光》:从红外线到X光,电磁波的发现趣史

00:00
31:58

从红外线到X光,电磁波的发现趣史

点击进入喜马讲书频道页>>>

精华笔记 


除了可见光之外,还存在很多我们看不见的光。比如,红外线、紫外线、无线电波、微波、X射线、γ射线,它们与你的生活息息相关。美国著名的天文科普作家鲍勃·伯曼在《看不见的光》一书中,就详细介绍了各种不可见光的发现历史,以及各自不同的特点。



一、为什么有的光可见,有的光不可见?


1.可见光是什么?


17世纪,物理学家牛顿认为,光是一种极其细小的微粒,不同颜色的微粒混合成了白光。同一时期的物理学家惠更斯认为光是一种波。微粒说和波动说的争论一直持续了两个世纪。


直到1865年,苏格兰物理学家麦克斯韦才进一步揭开了光的本性。他宣称光是一种电磁现象,是一种可以自我维持的电磁波。具体来说,光是由互相垂直、不可分割的电波和磁波组成的复合体,这两种类型的波互相激励,使得光能够持续传播。


1896年,荷兰物理学家洛伦兹指出,光的产生本质上是源于极其微小的原子的震动。当原子受到能量的冲击,原子内部就会剧烈震动,电子向远离原子核的方向发生迁移,又会很快向原子核靠近。在电子向原子核靠近的过程中,就会释放出电磁波,也就是光。


2.人眼为什么能看到可见光?


这是因为视网膜上存在一种特殊细胞——锥体细胞,锥体细胞能接收某些特定波长的电磁波,并转化为神经传导信号,再通过视神经传导给大脑视觉中枢,于是我们就能感觉到光。椎体细胞可以接收波长在40076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只有这一范围之内的才是可见光,人的视觉中枢又把接收到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翻译成不同颜色。


在现实世界中,有各种波长的电磁波,最长可达几千米,最短的则小于千分之一纳米,它们的波长并不在眼睛可接收的范围内,我们就称之为不可见光。


二、不可见光都是怎么发现的?有哪些特点?


1.红外线


1800年,英国著名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在研究太阳光光谱加热作用时,偶然间发现红光外的阴影区域能让温度计的示数大幅升高。他认为在红光外,一定存在某种看不见的射线,也就是红外线。红外线有很好的加热效果,人们利用红外线的这一特点制造了许多仪器,比如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治疗仪等等。


2.紫外线


1801年,德国一位叫约翰·里特尔的科学家发现了紫外线。当他把浸泡过氯化银的试纸放到紫光外的阴影区域时,发现氯化银很快分解了,于是发现了紫外线。紫外线是是这样一种高能射线。它可以直接把电子从原子中剥离出来,这就是电离现象。电离现象相当于破坏了原子的结构。人们利用紫外线的这种能力,制造了紫外线消毒设备。阳光中含有紫外线,如果过量照射会伤害皮肤,甚至破坏人体细胞中的DNA,诱发癌变。


3.无线电波


1886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利用电火花装置,率先制造并检测出了波长很长的电磁波,它就是无线电波。无线电波有一个特性,就是能拐弯,可以轻易地通过反射折射,绕开山峰等障碍物,最远可以传播到几千千米之外。人们利用无线电波,实现了无线电通信。不过无线电波的信号传播的距离是有限的,因为它非常容易受到干扰的。


4.微波


人们就把无线电波中波长较短、频率较高的部分,独立出来使用就是微波。和波长更长的无线电波相比,微波虽然不善于拐弯,但具有较强的直线穿透力,不容易受到干扰。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通讯信号,比如手机信号、无线wifi等都属于微波范围。在全球GPS定位系统中,卫星与地面通讯的信号也是微波。雷达也同样是使用的微波。


5.X射线


1895年,德国科学家伦琴最早发现了X射线。它的波长在0.001纳米到10纳米之间。波长越短,能量越大,X射线能穿透纸板、薄铝板和人体。利用X射线的穿透力,人们制造了X光机,帮助医生诊断骨骼、内脏等的疾病。不过, X射线同样能破坏原子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使用时需要防护。


6.γ射线


最早发现γ射线的是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在核裂变的过程中,通常会放出三种射线: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威力最大的是γ射线,这也是核武器有巨大杀伤力的主要原因。γ射线是波长小于0.001纳米的电磁波,它具有极强的穿透能力,对人体的危害也是最大的。如果严格控制强度和作用范围,γ射线可以用于癌症的治疗。


三、我们怎么才能避免不可见光带来的危害?


1.什么是有害辐射


辐射通常是指,能够影响人体或其他物质的波或者粒子。包括光在内的各种电磁波,都有电磁辐射,但并不是所有的电磁辐射都是有害的。在不可见光中,有害的电磁辐射集中在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上,它们都能使原子电离,又被称为电离辐射。


2.普通人应该关心的有害辐射


如今原子能被人们广泛开发和使用,辐射问题也受到了越来越多关注。如果有严格的防护措施,一些核设施是非常安全的。作为普通人,我们更应该关心身边可能接触到的有害辐射。


一些天然辐射是需要人们警惕的,比如长期高空飞行接触的宇宙射线,以及氡含量超标的地区长期住在地下室,都可能遭受较大剂量的辐射。在医院里照X光的辐射量较大,CT的辐射量更大,应该避免过量的射线检查。


适当晒太阳有助于健康,但在赤道等低纬度地区,以及青藏高原等高海拔地区,紫外线通常比较强,海边和雪地里的紫外线也比较强,需要注意做好防晒措施。


手机信号使用的是微波,是否有危害存在争论。不管微波是否有潜在的危害,要想避免它的影响,方法也很简单,那就是尽量让手机远离你的耳朵。


书           名:看不见的光

作           者:[美]鲍勃·伯曼

主    讲   人:林雨

主讲人简介:清华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硕士,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主           播:茱丽叶婷

策 划  编 辑:左宓

总    编    辑:徐苑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53796811

    科普类的听着就是带劲。现在生活都是科技的产物,科普类的节目多多益善。

  •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_v0

    磁性的声音,性感

  • Hurin杰

    蓝牙耳机是什么波?

    赫老师不吃胡萝卜 回复 @Hurin杰: 微波

  • 婷婷美的

    红外线能加热物体,波长长的无线电波传播信息,微波能量大穿透强,香蕉土豆啤酒红肉天然辐射,飞行员会收到更大的辐射,沙滩海水会漫反射,让皮肤受到大量辐射,牛仔裤几乎屏蔽全部紫外线,距离一倍辐射缩小至原来的四分之一

  • 小熊和小海马

    这本书与《宇宙的尺度》合起来读,对于文科类学生还是很有益的。

  • 一口一个豆沙包

    非常棒,又长知识了。

  • 壹钿啊勿暴力

    SPF10可不是10小时!

    林雨_Franz 回复 @壹钿啊勿暴力: 这个是理论数值,考虑出汗等实际情况达不到这个时间。

  • 1980919jkup

    涨知识了

  • 陈冬_as

    钾不是人体必须元素吗,头发脑细胞这些高能量细胞都需要钾

  • 看云时

    买椟还珠的戏,一直在上演。垂钓、巨钓同时钓,但稀少。多的是常见常赢的诱饵钓。谁是钓者,谁是钓钩,谁是诱饵,谁是鱼。环顾而自省,对号勿入座。走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