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物论·总结】生生不息,提升人生境界的五种修为

【齐物论·总结】生生不息,提升人生境界的五种修为

00:00
08:24

本集文稿 

各位朋友,《齐物论》这一篇,是整部庄子的核心篇章,它的主要思想,是“天人合一,万物互联”。我们用了整整十九讲,完整地解读了这个千古名篇。这种在原汁原味方面毫不妥协的做法,我把它叫做正解的态度。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得以成立的一个基石。我们的文化,最根本的思维方式,是向自然学习。自然界有阴阳消长,日夜更替,我们的祖先就领会到物极必反的法则,教导我们要顺势应时。自然界通过生态平衡形成了可持续发展,我们的祖先就希望在社会里也建立起生态,和而不同,无为而治。


在天人合一这个观念中,天地宇宙是最大的母体系统,人呢,就是一个小系统、小天地、一个小宇宙。人这个小系统里的各种运作,都是在天地这个母体中进行的,所以也都受到天时地利的影响,


比如,天时有节气,人体有生物钟,如果硬要对着干,夜里不睡早上不起,最后受伤的肯定是人。


又比如,中医治病,就是调节人体内部的节律,而很多疾病,如果能够顺应天时,调整居住环境,也会比较容易痊愈。


可能有朋友要问了,社会呢?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如果说天地是大系统,人是小系统,那么,社会就是人与人交往组建起来的一个公器,这个公器关系到每个人的福祉,所以,老子说“天下神器,不可得而执之”,它也有自己的生态,如果任由一家独大,两极分化,任由强者割韭菜,神器就被“得而执之”了,各行各业就会内卷,社会就会周期性崩盘。


“天人合一”这个观念非常伟大,它是中国人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一以贯之的智慧。如果我们能够重视这个观念,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都会得到优化,社会的福祉会也会明显的提升。


---------------------------------------------------------


不过,我们也要知道,对于人类几千年的文明社会演进来说,“天人合一”还只是一个理想的境界。尽管天人合一是大自然的本来面目,但从人的角度来说,“天人合一”并不是一个与生俱来的常识,这就是为什么庄子要在齐物论里用海量的篇幅来讨论人类认知的bug


人类的认知,实际上恰恰是从“天人相分”开始,从确立了自我,割裂了自然,到区分了彼此,区分了亲疏远近,再到各持立场,争辩是非,合作竞争,整个社会在矛盾中不断演化。这个时候,要实现进步,就必须把手脚从是非纠葛中解放出来。


一般来讲,社会越是开放,越是包容,生态越是繁荣,就越容易找到解决矛盾的出路。因此,人世间真正的问题,不是对错,不是是非,而是怎么行动的问题,怎么样往前走的问题。


说到底,人与人之间,如果真有高下之别,那就是,谁的头脑更具有开放性,谁的眼光更开明,而不是谁的嘴更硬,谁的杠更牛。


这就是庄子的答案,“莫若以明”,说一千道一万,不如明了前进的道路,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


---------------------------------------------------------


怎样达到“以明”呢,,大致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对于彼与此的分别,要做到“道枢环中”。人难免有自我,有立场,但真的要发展事业,还是要超脱出来,对事不对人,不带感情倾向地去应对所有变化,这样才能处理好问题。


第二,对于是与非的对立,要做到“休乎天钧”。也就是找到天然的平衡点。事情都有它自身发展的需要,企业都有生存的关窍,这个关窍,就是天然的平衡点。虽然每一次的革新和推动,都做不到绝对平均,总会有些人获益,有些人受损,但是长此以往,会形成一种向前进的动态平衡。


第三,对于进退取舍的问题,采取寓诸庸的态度。寓诸庸,就是无论形势如何变迁,一概考虑怎样善用它,而不要倒回头,抱住自己的目标不放,埋怨形势。世界变化的越快,这种态度其实越重要。


第四,对于人类自身的智慧,要有知止的态度。不要幻想、更不要吹嘘,说自己洞察了世间所有的奥秘。保持谦逊的态度,就不会犯强迫症,自己呢,也就留有的充分的余地和有空间,来实现成长。


最后,对于如何处世,一个总的思路:“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什么意思呢,就是要尊重万物的本性,跟随事情成长的态势去综合,去调整,不断地往前拓展生活的空间。


总结起来,就是四句话:

明了天人合一的本来面目,

建立万物互联的系统眼光,

去除结果导向的精神强迫,

追求生生不息的人生境界。


好,感谢大家的陪伴,庄子是一部高难度的经典,但也是最有矿可挖的一部经典,大家在听课之后如果还有疑问,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会及时回复。同时可以加我的助教,ddj186186,进入答疑的社区,参与进一步的探讨。


谢谢大家。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410052902

    黄老师,你对现在大时代有没有什么观点啊,昨天品读了你2019的新时代观点,感觉有很多都验证了

    黄明哲博士 回复 @听友410052902: 握住本金哈

  • 明心见性一LZ

    老师,上一讲我还在评论区留言,意犹未尽,然后把齐物论从头到尾又边听边对照文字过了一遍,也自己学着规纳了一点,今早发了朋友圈,晚上就惊喜的听到您的总结,还有那句共鸣,谢谢老师,开心!

    黄明哲博士 回复 @明心见性一LZ: 认真必有成效!

  • 优钢13838001017郭

    如果不是结果导向,怎么样来管理?考核?

    黄明哲博士 回复 @优钢13838001017郭: 详细说说你的问题

  • 道隐无名无所执着

    为什么痛苦即菩提呢?老师

    黄明哲博士 回复 @道隐无名无所执着: 烦恼即菩提吧。佛家的原意,是说烦恼的功能和菩提其实是同源的。

  • 10伍8

    “不是对错,不是是非,是怎么行动,怎么样往前走。”

    黄明哲博士 回复 @10伍8: 对,不是不讲是非,但也不能纠缠是非。还是要找到往前走的路才行

  • 单品咖

    老师,对“当一切条件合适不能说 没有我;当一切缘分散去不能说 有我” 这就话应该怎么理解呢,这句话总是在脑子里转 有理解不了

    黄明哲博士 回复 @单品咖: 我们观察一下别人的“自我”,会发现,那其实是一个信息系统完备时体现出来的自主功能。这个信息系统一旦缺乏某个条件了,自主功能也就中断了。当然,这个比喻并不准确

  • 胡叶_lw

    发现一个挺奇怪的事情。就是我看病其实很会顺势而为,依据患者的病情给予最合适的治疗。在我自己的为人处世啥的,却是做不到的。就是内心总有一个自我,是我理智上都越不过去的。我的知道,不算知道。也不能做到。唯有内心最深处的这个自我知道啦,才能做到。矛盾的是,治病上能够那样合道,也是内心深处的那个自我才能够做到的事情。

    黄明哲博士 回复 @胡叶_lw: 原因很简单,看别人是可以超然的。看自己的时候,各种得失焦虑就出来了

  • 听友220873741

    握住本金!谢谢!

  • 观海君

    感谢黄老师的精彩总结和提炼,对齐物论的思想主旨和实际问题的结合更加明了清晰了。

  • 阿斌哥无知

    感谢老师对《齐物论》的总结“天人合一 万物互联”我理解为-法天象地 坚守道枢 开放演化 微妙玄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