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相比日、美企业家,中国企业家有哪些不一样的特质

【营销】相比日、美企业家,中国企业家有哪些不一样的特质

00:00
08:40

在上两节课中,我们完成了营销中关于流行的困局与进化的学习,而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将进入到产品的困局与进化板块学习,好产品是一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而首先吴老师将和我们分享的是中国企业家素质模型。



我们接着谈“产品”。一个企业最终交付给消费者的是什么呢?是产品。品牌也好、渠道也好、流行也好,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最终完成产品的交付。这是作为企业家、作为创业者的题中本意。但产品也有很多的困局和进化。


2009年的时候,我曾经参加过一个工作,叫做中国企业家素质模型。这是一家美国的公司,叫Hayh-a-y,是一个100年以上的美国咨询公司,它的总部在费城。然后呢,它开始做这个工作。它的工作方式是什么样呢?是在中国选择20个它认为具有标志性的企业家,做23个小时的访谈,然后有50道题目的问答,最终形成了一个访谈结构。


同时,它有美国企业家素质模型,日本企业家素质模型,印度企业家素质模型和英国企业家素质模型。它最近在这四个国家做过这些国家的企业家素质模型,然后跟中国企业家素质模型做一个对比研究,后来提出中国的这一代企业家所具有的一种特性。


我是这个项目中国区的首席合作学者,他们还有几个外国人来,一起来做。这个公司在上海。我记得最终出结论的时候,有好几条结论,比如说:它认为我们中国这一代企业家都是一种熊市型的企业家,就是特别具有攻击力,但是在后备能力上不是很足;然后认为我们这一代企业家对市场拓展的期望非常高,但是在财务清算方面能力会比较弱……它有很多这样的结论。


但它的第一条让我非常的吃惊。第一条说什么呢?说我们这一代企业家面对本土市场的产品创新不足。这个结论出来的时候,其实两个国家的学者都挺吃惊的。你面对全球最大的一个消费品市场,你30年来做了那么多的产品,你为什么会面对本土市场的产品创新不足呢?我觉得2009年的时候,当时我们有很大的疑惑,其实并没有完全解答清楚。但到十年后的今天,你来看这个结论,其实十年前的这样的一个分析是有很内在性的道理的。


你们想,为什么我们这些企业家——全中国最聪明的这些人,最能赚钱的这些人——他们赚了很多的钱,他们获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他们不认真地研究中国的消费者呢?有一个道理是:没有人为你的研究来买单。研究,需要投入。我需要有产品,我需要有大量的技术投入,我需要很多的研究性投入。


我记得我有一次跟中国的一个企业家去法国,法国有一家食品公司叫做达能,这个企业家想成立一个食品研究中心。他跟达能在资本上有合作,达能说:这样,你到法国巴黎来看一下。中国企业家就坐了个私人飞机去,然后到了达能研究院呢,法国人还特别给面子,升了面中国国旗,很有面子。


进去以后,出来他跟我讲说:“吴老师,我们食品研究中心就不成立了吧。”因为他到法国达能的研究院以后,他就发觉,他们对味觉的理解,他们对食品添加剂的理解,对各个国家、各个年龄段的饮料的审美和技术研发上的理解,是他之前闻所未闻的。甚至有些产品的研发已经在进行,但是研究员告诉你,这个大概会在五年后、十年后会投入到市场。它有一套非常完整的饮料食品的研究体系。


那么,他看完以后回来就跟我说:我们就不弄了,人家怎么做,咱们就怎么做就可以了。因为那是超出了他整个认知体系和知识体系的一套研究体系。


其实这样的事情在中国并不罕见。我记得我90年代初进入财经界的时候,那时候去法国时装展,他们就跟我说:在我们法国时装展,第一,如果是中国的观众进去的话,是不允许带照相机的,别的国家都行,中国人是不允许带照相机的。为什么?他说:你们中国有句话说,说三天成小样,七天成批量,一个月就卖到全中国了。你时装展看完以后,就拍照片,拍完以后就拿到义乌去,拿到温州去出小样,七天就出批量,一个月就卖完了。法国还没开始卖,中国已经卖假冒伪劣卖得差不多了,所以中国人进去不能带照相机。


第二,温州人和福建人是不能进的。你不带相机也不能进——太可怕了,不知道你会干什么事。我们长期是个跟进性产品,跟进性战略,我们很多的家电公司其实也一样,我们很多家电都是组装性家电。我记得以前去中国的很多空调公司,都是品牌公司,进去以后看到最多的是:它的广场上面一堆的压缩机,然后就自己做个品牌——核心部件都是从别人家拿来的。


甚至到今天,中国排名前十的大家电公司的研发中心,它的原型demo是什么呢?都是在90年代中期以后,我们有了一定市场份额了,然后我们跟一些外资,比如说,我们跟美国公司、跟日本公司、跟德国公司成立研究所,然后大概花了十年多的时间,到了新世纪的中期左右,就在这个时间段左右,我们就跟他们解约——因为家电行业进入到稳定期了——然后我们把他们这些公司的股权收归到我们这里来。


所以,你现在去看中国的一些家电公司,它的研发中心,很大一部分都是由这样的模型带来的。先是通过合资,技术引进,最后我们请他们走,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往前走。但大家想,这样的一个合资性的研发中心,它会有核心技术吗?它大量都是应用型技术,到应用环节的时候,美国人、日本人、德国人来跟你合作,所以真正的原理性的、基础性的技术研究是不会来的,我们也不需要这些东西。


所以,我们再往前走的话,我们仍然会面临这样的问题。任正非曾经讲过一句话:哪怕像华为这样的公司,每年拿10%的营收来做基础研究,我们在基础研究层面上跟这些发达国家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我觉得我们2019年开始讲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觉得在应用层面上的很多问题我们都已经解决了:我们今天已经能够生产压缩机了,我们甚至已经能够生产压缩机的模具了。我们在在美的也好、在格力也好、在海尔也好、海信也好,已经可以看得到这些模具了,但是在基础研究层面上还有很大的一个差别。所以这是40年来,我们作为一个跟进式商业,国家发展在启动阶段所欠下的一些债。

 

思考题:

同学们,本节课吴老师讲完后给大家留了道思考题:你认为相比日美企业家,我国企业家有什么不一样的特质?在评论区说说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兰蝶888888

    想办法从百姓口袋里赚钱。就是个商人,很少有企业家精神 对世界贡献不大。这是毛主席创造了人多力量大的红利给他们有了利润价值们。有一天这个红利消失了。倒闭的很多

  • by巴黎街头的黄昏

    我们福建没有那么。。。。好吧你赢了!

    岚烟烟 回复 @by巴黎街头的黄昏: 广东人找到合理吃你们的理论依据了

  • 二十二点22分

    吴老师,听完后想回复说中国国营民营企业和外企的管理差异太大,完全没有系统性,构思的时候突然发觉写不下去。是的,现在差别很大,但随着本地企业家思想放开后,不断挖掘外企的人员,中国应该可以用10年的时间补回来的。同样,基础研发虽然更难,但我相信中国可以用十分之一时间追回来,前提是中国企业家的思想放开。

    云隐_al 回复 @二十二点22分: 那只能说是教育的悲哀。我们当的应试教育最早是和前苏联学的。苏联在世时美国家长还很羡慕苏联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他们的可业负担更重,初中生已经能和美国高中一年级差不多了。美国分析这样的高强度,提供了大量可以进行基础研究的人员。照理说中国学生的课业负担是全世界最重的。我们又有这么多人口。照这么说,社会应该有大量可以进行基础研究的青年才俊。可结果是我们在这方面还比不过欧美,甚至是日本和印度。

  • 小雏菊讲故事

    大环境是急功近利的,不尊重原创和基础研究,个体很难独善其身

  • 黑峰尖

    骄傲自大, 蛮横,自我为是,恨不得全世界就他最牛逼。

  • Ralph辰

    钢琴背景音乐叫什么

  • 扬翎

    营销——中国企业家特性 ​1.雄狮型企业家:有攻击力 ​2.对市场拓展期望高,但财务精算能力较弱 ​3.对本土市场的产品创新性不足:研发不足

  • 听友234344675

    有书吗,喜欢看纸质书

  • 听友72136429

    中国缺乏系统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