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都在求父母点赞的孩子,到底有多苦?

一生都在求父母点赞的孩子,到底有多苦?

00:00
11:53
DAY1 宫崎骏被儿子评价为0分父亲:一生都在求父母点赞的孩子,到底有多苦?

周末聚餐,原本愉快热烈的气氛,却因一位朋友的「酒后真言」熄了火。

大家都在讨论怎样买票回家,给爸妈送点什么。朋友小宇却一言不发,闷头喝酒。

有人不识趣地问:「你几号回去?团购蓝罐曲奇,要不要一起?」

他说:「买什么他们都要挑毛病,贵了、难看、不实用、没眼光……懒得买!」

说着说着,这个一米七八的男人,竟然借着酒劲哭了。

「我在他们眼里,从来都没好过,我一辈子小心翼翼讨他们欢心,努力读书,努力找好工作,努力给他们买东买西,可他们永远都不满意!
我不想回去,在他们面前,一团抹布都比我有价值……夸我一下会死吗?!」

看着这个名牌大学毕业,业务优秀的小伙子就这样失声痛哭,心里真是五味杂陈。

有多少孩子都是这样被父母打击着,一辈子都在求父母点赞。

​​

前不久,《龙猫》时隔30年登陆中国,无数人去电影院还了「欠宫老爷爷的一张票」。

作为顶级动画巨匠,宫崎骏的温暖治愈了全世界。却唯独漏了他的儿子——宫崎吾朗。和很多孩子一样,宫崎吾朗也是在父亲打击下长大的孩子。

一次访谈中,宫崎吾朗甚至评价宫崎骏是个0分的父亲。

​​
▲宫崎吾朗

年幼的吾朗继承了父母的绘画天赋,并梦想能成为父亲那样棒的动画导演。

宫崎骏认为动画行业辛苦,不希望儿子从事动画,同时,他认为儿子没有动画天分,极度看不起儿子的作品。

​​

他憋着一口气,拿出了第一部作品《地海战记》,宫崎骏却在观影时,众目睽睽下,中途离场,还写信批评。

第二部作品《虞美人盛开的山坡》发布会,宫崎骏在现场毫不留情批评影片,吾朗不得不在尴尬气氛中,公开谢罪。

之后票房不错,宫崎骏仍然说:「好歹也给我点压力呀。」

宫崎吾朗气得口不择言:「可恶,不要给我死太早!」

宫崎吾朗也是倔强,意思是:你等着,我会证明给你看!

没有人的成长是一蹴而就的,宫崎骏自己也画过无数失败作品, 38岁才出了第一部动画,还票房惨败。

《哈尔的移动城堡》说:「爱,不是寻找一个完美的人,而是学会用完美的眼光欣赏那个并不完美的人。」

真正的爱,是理解,是欣赏,是鼓励。

宫崎骏曾被问起:为什么总是在斥责孩子?

他的解释是:与其让别人胡乱批评,还不如自己来毒舌。

错!孩子心里,哪怕全世界都不认可我,只要你认可我,那世界就是完整的,我就有力量砥砺前行。

就像《哈尔的移动城堡》中说的:「只要你一个肯定,我就足够勇敢。」

打击不是教育,更不是爱。

​​


​​

那些一生都在求父母点赞的孩子,心里到底有多苦?

2017年,搜狗登陆美国纽交所,对于CEO王小川来说,他付出的十八载春秋,终于开花结果。

人生里程碑时刻,现场的母亲却说:「才50亿,看看人家腾讯阿里。」

不知道那时那刻,他心中是否有什么东西悄无声息地碎了?

文学家拉伯雷说:「人和人之间,最痛心的事莫过于,你认为理应获得善意和友谊的地方,却遭受了烦扰和损害。」

如果这个人还是自己的至亲,这种痛心应该会加倍吧。

王小川的履历,金光闪闪的学霸人生:

18岁获得国际信息学奥赛金牌,特招进入清华读计算机本硕;
27岁成为搜狐最年轻的副总裁;
32岁全面负责搜狗战略及运营管理;
40岁搜狗公司赴美上市。

他却在某访谈时说:「在我妈眼里,她总觉得别人家孩子会这个会那个(总之比你强)。」

​​
▲王小川访谈截图

有些父母,永远看不到自家孩子的好,一味苛责、打击,以爱之名撕裂孩子渴望价值的心。

负能量场里长大的孩子,都有一个跨不过去的心障。

姜文在十三邀访谈中,罕见地谈及人生失败。

这个眼光犀利、才华横溢,手捧无数奖项、头顶耀眼光环的男人,竟然说:「我平常是个很不自信的人。」

即使早已晋级卓越人士,内心却有一处是虚的,就像风筝飞在天上,却感觉不到那根线,飞得越高越不踏实。

他说:「我考上中戏她(妈妈)也不高兴,我买了房她也不愿意住,我不知道怎么才能让她看见我做的事高兴。有时候我觉得生活没招,才拍电影假造一生活,我回到现实,面对的是十几岁一样的困境。」

​​
▲姜文访谈截图

功成名就如姜文,赢得了全世界的赞誉,内心却困在一份求而不得的渴望里。

他的母亲前年过世了,他说「她最终也没夸过我」。他永远失去了机会,心里的伤,永远难以愈合。

​​

​​

作家三毛在《送你一匹马》书中,记录了她和父亲的故事。

从小,她的父亲对她颇为苛责,对她的作品也诸多不喜。

1983年,三毛在《联合报》发表《朝阳为谁升起》,父亲读后,一改常态,留下127字的纸条表达了赞赏。

三毛读完字条,这样写道:

「你留的信,很快地读了一遍,再慢读了一遍,眼泪夺眶而出。爸爸,那一刹那,心里只有一个马上就死掉的念头。」

接下来这句话,更扎心:

「等你这一句话,等了一生一世,只等你——我的父亲,亲口说出来,肯定了我在这个家庭里一辈子消除不掉的自卑和心虛。」

父亲的认可,是她一生追寻的「道」,那一刻,是「朝闻道,夕可死」的解脱感,似乎生命的任务业已完成,死而无憾。

柏邦妮问:「一个人,要多少甜才能填满心里的苦?」

马东说:「因为太苦,所以一丝甜就够了。」

父亲的一句肯定,是那漫长苦涩里的一丝甜,如烟火般顷刻照亮了人生。

她说:「这一生,丈夫欣赏我,朋友欣赏我,手足欣赏我,都解不开我心里那个死结。对我来说,一生的悲哀,并不是要赚得全世界,而是要请你欣赏我。」

童年时期对心理的影响极其深远,在「刚烈与脆弱」,「自卑与自负」之间摇摆的三毛,最终以自杀的方式离开世界,也许,与此不无关系。

常常被打击的孩子,不仅心里苦,一生都在求父母点赞,同时也因为安全感与价值感极度匮乏,让他们一辈子都活在自卑里,总是认为自己不够好,配不上这个世界。

​​

​​

李宗盛有一首长达六分多钟的歌《新写的旧歌》,无数人听得泪流成河。

沧桑的歌声里,父子间的隔阂、从未得到认可的遗憾、漫长一生无解的心结。与其说是「言和」,不如说是「奈若何」。

这也是多少人内心,想说不能说的苦。

无数影视剧里,都有一个大boss,看似强大无比,其实,内心有个大窟窿,倾其一生都在表演,只为向父母证明「我不差」。

父母是孩子的来路,亦是孩子的归途。

我们要明白,无论子女长到多大多老,无论世间获得的名利多么耀眼,他们的内心里,最珍贵的,不过是来自父母的那份欣赏与肯定。

​​

作者:云开,高级研发工程师,自由撰稿人,爱孩子爱写作的宝妈,左手研发,右手文艺,相信唯有内心肥沃,梦想才会开花。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