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 简单又好用的“三段论”

12 | 简单又好用的“三段论”

00:00
14:25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

这一集的主题是简单好用的三段论。

上一集我们谈到西方的逻辑,知道亚式逻辑有三个重点,就是“概念、判断与推论”。概念方面要设法使用客观的意义,而减少主观的意向的成分。而判断方面,我们说任何一句判断提出来,它都有另外三个情况会配合起来。为什么我们要提到每一句话加上三个演变出来的句子,总共四个情况。为什么要说明这一点?要强调一个概念,是不是周严?主词是不是周严?述词是不是周严?这是有关系的。

所以,我们说三段论之前,先把一个直接的推论做个介绍。什么叫直接推论呢?假设我们现在说一句话,英国人是勇敢的,你就知道了,英国人是周严的,代表所有的都在内。后面的勇敢的,因为它前面是肯定的是,所以勇敢的不周严。另外还有其他国家的人也是勇敢的。所以在这个时候我给你一句话,我说英国人是勇敢的,你要怎么说?你就要说有些勇敢的是英国人,你不能说勇敢的就是英国人这样子错误的,你只能说有些勇敢的是英国人,因为勇敢的在原来那句话里面并不周严。

接着我们再看,英国人不是勇敢的,你说这句话的话,英国人不是勇敢的,代表什么?勇敢的人,不是英国人,因为他两个都周严,前面的英国人周严,后面的勇敢的,因为它用不是连在一起,所以它也周严。所以述词是否周严,要看它是不是否定,否定的话就周严了。代表我勇敢的人里面没有英国人。

最后一句,有些英国人是勇敢的,能不能推出有些勇敢的人是英国人呢?表面看来可以,但事实上学逻辑要知道,有任何一个可能的例外,它就不能成立。譬如我现在举个例子,我说有些人不是英国人,这是很清楚的。我能不能倒过来说,有些英国人不是人呢?这就错了。所以换句话说,你如果是一种特称否定的命题,你无法去做直接推论,你不能从一个特称否定有些英国人,有些人不是英国人推出来,有些英国人不是人。

那么前面是对直接推论的一个介绍,就任何一句话说出来,都可以直接推论出来另外三句话总共有四句话,那就要看你怎么推论呢?

接着就要谈三段论法,什么叫三段论呢?三段论有三句话,第一句是大前提,第二句是小前提,第三句就是结论。就这么简单,这样就成为三段论了。

我们以前常看到一句话,它就是这样说的:“所有的人都是会死的,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会死”。这就是标准的三段论。先说第一句大前提,所有的人都会死。第二句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的话,结论就是他会死。这是三段论了。

三段论听起来很简单,它需要一些什么样的规则呢?譬如说既然讲三段论的话,你就知道它一定使用的三个名词。譬如第一句话,所有的人,人就是名词。会死的,会死的就是一个词会死。然后苏格拉底又是另外一个词,所以你从人会死跟苏格拉底三个词最后推出来苏格拉底会死。而你第一句大前提提到人,第二句小前提也提到人。所以这个人作为中介词。两个前提要有一个中介词,才能得出一个合理的结论,这就是它基本的结构。

那么三段论法有什么样的规则呢?我简单提几个,第一个你不能有四个名词,什么叫四名词?刚刚说过三段论只能有三个词,你如果多一个或者你误用一个就有问题了。譬如我现在说黄牛是吃草的,张三是黄牛,所以张三吃草。你一听就怪怪的,这个结论很奇怪,两个前提好像都没有错。第一个你说黄牛是吃草的,这是很客观,可以去立刻验证的。第二,你说。张三是黄牛,你在演唱会场只要喊一声黄牛,张三过来了,代表这好像也可以是验证的,但是结论变成张三是吃草的,这就很奇怪了。那这个推论是错的,为什么?他就犯了四个名词的错误,因为他的黄牛是歧义的,前面的黄牛是真的一只动物,后面的黄牛是我们习惯称作这种人为黄牛,最后变成犯了四个名词的错误.

还有什么规则呢?就是周严的问题。这里就要再强调一遍,主词是否周严?要看它是全称命题还是特称命题。全称的话主词周严。特称的话主词不周严。那么述词呢?述词是否周延,要看它是否定命题还是肯定命题。否定命题的话,述词周严。肯定的话就不周严了。

譬如说人是动物,牛不是人,结论是牛不是动物。这样就有问题了,为什么?你前面动物是不周严的,在大前提里面人是动物,你结论里面说牛不是动物,动物是周严的,所以这样的推论就不能成立。

另外一个可能犯的错误就是中词没有任何周严,譬如我说大前提,人都是会死的,小前提,黑人都是会死的,能不能推出来人都是黑人呢,不行。为什么?因为你在大前提小前提里面,那个会死的都在后面的肯定句子的述词。那么既然是肯定的话,述词不周严。所以会死的中词它没有周严过,结论就是错误的。

那么另外一种错误就是如果两个前提都是否定的话,那就不会有结论。譬如你说英国人不是好战的,有些人不是英国人,你不能推出,有些人不是好战的,因为你两个前提都是否定的。那就不会有结论。虽然你结论听起来说,有些人不是好战的,好像是对的,但事实上在逻辑上不能成立。

好,再谈一个错误,两个前提都是特称的话就没有结论。比如有些牛是黄色的,有些动物是牛,你推出来有些动物是黄色的,这样也不对。听起来结论好像没错嘛。但是你前面那个牛是中词,有些牛是黄色的,有些牛代表牛不是周严的。小前提呢,有些动物是牛,在肯定句里面后面的牛是述词,也不周严。作为中词两次都不周严,那就没有结论了。以上就是简单的三段论的内容,当然还有其他的我们后续还会再谈到。那么你说学这个有什么用呢?

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测试,譬如我念《论语·述而篇》提到一句话,原文说“子于是日哭,则不歌”。意思是“老师在这一天哭过,他就不唱歌了”。那么我们就可以推出另外三句话,总共四句。


第一句:“老师今天哭则不唱歌”,原文的意思。

第二句:“今天没哭则唱歌”,对不对呢?

第三句:“今天唱歌则没哭”,

第四句:“今天不唱歌则哭了”。


这四句话能不能成立,第一句话是原文没问题了,今天哭了他就不唱歌了。但是第二句,今天没哭他就唱歌吗?不一定。第三句,今天唱歌他就没哭,这是对的。因为你从今天哭他就不唱歌,从他今天唱歌的代表他今天没哭过,这句是对的。第四句,今天不唱歌则哭了,不一定。他今天不唱歌,不一定代表他哭了,他可能太忙了,心情不好。

所以在学习像《论语》这样的书啊,里面也可以做逻辑的推论。所以我们在讲课的时候就要强调,孔子他如果这一天哭过,他就不再唱歌,他如果这一天唱歌的话,代表他这一天没有哭。为什么哭?可能是社会上发生各种让人伤心的事。或是亲戚朋友出了什么问题,所以哭是一种自然的情感,所谓的喜怒哀乐,那么我们在讲课的时候就会强调,他今天哭过他就不唱歌,他今天没哭的话,他不一定唱歌,但是通常会唱歌。为什么?因为如果哭跟唱歌完全没关系的话,他何必说哭了就不唱歌,他没哭的话就可能唱歌,要加上“可能”这两个字,甚至你说往往唱歌也可以。

事实上在《论语》里面,同样在“述而篇”里面有另外一段话,说到孔子跟别人唱歌的时候唱得非常的开怀,一定坚持别人再唱一遍,他以歌声相和。所以从这句话就知道,孔子平常的生活里面情感真挚,喜怒哀乐该哭就哭了。但是其他时候很能够自得其乐。

所以从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推论出来,孔子的生活态度或者生活的某一个侧面,让我们多了解他。

所以把逻辑学好的话,这种推论就不至于犯什么错。你知道事实的使用一些限制词。像大概怎么样?或许怎么样?好像如何,似乎如何。说这些话不是因为太保守,而且因为要配合真实的情况。否则你话说满了,后面就出问题了。

譬如我以前一个同学也是念哲学系的,他结婚十几年,同学们聚会,他夫人也来了。他夫人就说:“我先生从来不洗碗”。这位学哲学的朋友,就慢条斯理的从口袋里面掏出个笔记本,他说且慢,某年某月某日,我洗过一次碗,然后请我们这些同样学哲学系的人评评理。说实在逻辑上来说的话,从来不洗碗,你只要有一次确实证明洗了碗,前面从来不洗碗就错了。但是他太太的意思是说希望他多洗碗,如此而已。所以我们平常说话如果说几乎不洗碗,他很少洗碗也可以表达一样的意思,所以在情感上不要那么样的强烈,可以使你的思考更为冷静。

所以这一集我们谈到西方的三段论也借用一般的生活上甚至论语的材料来做对照,可以形成一种参考。下一集我们再谈一谈所谓的双刀论证,也是谈到逻辑里面一个很有趣的题材。

这一集就谈到这里。

我是傅佩荣,谢谢你的收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li秀群

    哲学不是会让人一直舒服的接受下去。 有些听友请耐心啊。

  • 專氣致柔

    你讲一些这些东西做什么?我这之前听过你的易经课才买了你这个课,结果很失望。

  • 王登峰1419

    周延与周严哪个是正确的?

  • Wowachi

    大家有什么好办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吗?听这节课只觉得一团麻在头顶转圈圈

    迷失的哈尔 回复 @Wowachi: 我没怎么专心听,不过听着有点像高中数学学得命题一样。逆命题,反命题,逆反命题

  • 1853519uhuz

    老师 这两节的内容应该是专业逻辑学课程里面的内容吧 对于普通没有学过的人来说一点不简单。这么讲既枯燥又让人一头雾水。逻辑学这些东西除了要知道 还要反复的练习 不然没办法一下子转过筋来 相信来听您课的大多数人并不是想来学逻辑学的。建议老师更高层次来深入浅出的给普通大众普及哲学。

  • 蒙以养正YJ

    三段论的八规: 1.名词只能有三个,即大词、小词、中词. 2.结论中周延的名词,在前题里必须周延. 3.结论不能有中词, 4.中词至少周延一次. 5.两前提为否定,没有结论. 6.两前提为肯定,结论肯定, 7.结论属较弱的一方,较弱的一方是指否定命题和特称命题. 8.两前题为特称,没有结论。

  • 老仙大人

    油,洗一次碗居然记录下来,书都念到py去了,谁嫁这种人也是dm。

  • 赫尔克里波小洛

    周延是什么含义啊

  • 时秀珍

    三段论只有三个名词,其中一个是中介词,构成的前提判断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