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一个太监、一袋粮食、一条鞭法

【历史】一个太监、一袋粮食、一条鞭法

00:00
24:07

前言

说大家事儿,讲小故事,欢迎收听由北京出版社出品的大家小书系列丛书解读,我是开浩。

 

上节我们讲了明朝那些比较有意思的皇帝,最后呢得出个结论,明朝之所以那么多皇帝不靠谱,国家还能继续维持的原因是朱元璋早期设计的政治体系太好,国家都被他打造成了一个精密的“永动机”。

 

所以很多皇帝不理朝政国家也能够继续去很好的运转,但是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永动机是不存在的,所以,就算是崇祯那么勤快,也改变不了明朝终究走向灭亡的命运。

 

那这个机器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问题。



明朝的时代背景(封建顶峰-资本萌芽)

想要讲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了解另一个事情,那就是明朝到底是个什么时代。

 

中学历史书上提到过一个概念,叫资本主义萌芽,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它呢代表着资本主义时代的来临,也就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听不懂这这句没关系,后边的能听懂就行。

 

假设,有一个渔民,他每天勤勤恳恳抓鱼,一天抓的鱼只够今天吃的,那他每天的事儿和其他动物一样,刨食睡觉,醒了继续刨食,这就是北宋之前的百姓生存状态,大部分百姓吃不饱饭,就只能做一个没有感情的刨食机器。

 

后来,这个渔民发现网鱼网的多,一周工作一天就行,于是这个渔民有了大量的闲暇时间,他可以搞身更好看的衣服穿穿,或者盖盖房子,不用住在草棚子里了,再无聊甚至可以拍个电影,演场话剧,这就是北宋在南方出现一年两收的粮食后,经济繁荣的景象,商品经济就发展起来了,说大白话就是,人们会把多余的产出卖出去,换取其他商品。

 

但是北宋缺钱,我们前面讲过澶渊之盟,还有西夏的一些盟约,北宋每年都需要不少钱,去孝敬周边的这些爸爸们,但这些钱从百姓身上是拿不到的,那怎么办?不能抢大臣家里的吧。于是就发展商业收商税,你大臣有钱看到了好玩的你买不买。看到了好吃的你买不买,你买了就得花钱,花钱我就能收税。我保护好商人,别让你抢就行,所以北宋靠这个方法走上致富的道路。

 

而到了南宋时期,它不但学了北宋对商人的保护,同时还着手于提高商人的地位,允许商人的孩子科举当官,让商人自己能够保护自己,如果再继续发展下去,那南宋还真有可能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可惜这一切都让蒙古的入侵给打破了。

 

蒙古人入侵之后对南方的有钱人那是极尽压榨,说白了就是抢钱,因此在这种环境之下,大家都老老实实的退商还农,做商人容易被抢,还是做农民比较安全,而中国的经商环境也将由此一蹶不振,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朱元璋的上位。



明朝资本的发展

朱元璋上位之后那是既恨贪官,还不给官员钱,别人家是高薪养廉,到朱元璋这儿,低薪你还必须得廉,但是这种情况也可以理解,毕竟朱元璋就收3%左右的税,还要靠这些税搞义务教育,留下发俸禄的钱本来就不多,再加上明朝反腐力度之大,让很多官员只能另外找出路,什么出路呢?经商。

 

朱元璋在的时候,经商这事儿得小心,但是朱元璋死了之后,经商这件事逐渐大胆起来,大陆经商不过瘾,官员们还打了另外一个主意——做海上贸易。

 

海上贸易不好做啊,因为海不是你们家的,不好管,那时候可是没有现在的海关一说,你没钱了,豁出去一条命,拉条船就能干,背后的利益是巨大的,有可能一船货的差价够一辈子吃的,巨大的利益还不好管制,所以航洋贸易这事儿上,明朝政府一点好处都捞不到,所以明朝政府明面上是禁止海洋贸易的。

 

但是官员做海洋贸易可不能禁,禁了就导致了另外一个问题,官员没钱吃饭了,于是只能睁一眼闭一眼,百姓无法出海贸易,官员却能偷偷摸摸的搞走私,因为国家需要官员,又不能让他们贪大陆的钱。

 

说白了那时候,什么士农工商的阶级地位,在吃不饱饭面前,都是个玩笑,南宋还想一步一步提高商人地位,结果在明朝这儿直接被逼的一步到位了,官员兼职做商人了,地位自然就提升了。

 

而这种情况到了明朝中期,发生了巨大改变,明中期也有个奇葩的事儿,皇帝亲自带兵跑出去打仗被抓了,史称土木堡之变。

 

之所以说土木堡之变奇葩,主要有两个原因,一,皇帝亲征本来不多见,更何况被抓的皇帝根本不会打仗就跑去亲征,更是少见了。二,土木堡之变之后,明朝的官员权力得到了提升,以前皇帝说了算,但是皇帝被抓了,新皇帝又是大臣拥立上来的,自然要给大臣一个面子,直接导致了臣权在悄悄的抢夺着皇权。

 

具体表现就是,有一部分官员又能做前朝的事儿了,什么事儿?买房置地,然后把土地租给农民去住、去种,自己在家收地租赚钱。这个职业叫地主,之前我们也讲过,各个朝代都有的传统职业。再加上朝中还有商人,这两股人混合在一起,明朝的官场环境就有意思起来了。

 

资本的发展是市场的,不是权力的,恰逢这个时期的皇帝也很有意思,正合了资本的意思,那就是不管事儿,不管是在皇宫里开动物园的明武宗也好,还是炼丹的明世宗也罢,再到后来迷恋春药的明穆宗,到最后甚至直接来了个不上朝的明神宗。他们对大臣,对朝政的不干预,反而促进了商业的蓬勃发展。



明朝万历时期的改革(刺激商品经济的一次改革)

真正让明朝的商业暴露到阳光之下的另一个事情,什么事情呢,倭寇入侵。

 

万历年间倭寇入侵,一直过得自在潇洒的大明朝这时候才发现,原来他们要防备的不仅仅只是北方的少数民族,还有海上的其他国家。明朝决定加强海防,但问题来了,加强海防的钱从哪儿来,还是那句话,明朝税太低了,低到明朝每年的收的税,在没收之前就计划好了,比如说黄河明年得挖淤泥,需要5000两,就等着税收上来,拿钱去办呢。其他的项目也差不多都是这情况。

 

也就是说,明朝相当于靠着信用卡过日子的,到点要刷,到点要还。

 

所以突如其来多出海防这么个紧急项目,这钱该怎么拿出来,谁也没招,信用卡额度不够的。普通人额度不够再办张卡,但是国家计划,可不是办张卡这么简单的。

 

中国的政治家总是有办法的,想来想去想到了一招:老祖宗的规矩不好用了,那我们就调整一下,说的不好听点,就是改革。在这次改革中最为突出,效果也最好的,历史课你们也学过的张居正的“一条鞭法”,这个税制改革有多牛也背过,但说下来其实有一条你必须知道:政府打“一条鞭法”后,收税只收银子了,这是开天辟地头一回。

 

老样子,专业名词出来了,就是我们大白话来讲的。简单来说,一条鞭法三个内容,咱们通俗的给大家演绎一下:

 

一、派人下去量地:明朝开国的时候,为了避免出现兼并土地的现象,于是允许农民开荒,到了明中期,政府发现老农民们都悄摸声息自己开荒土地了,导致了很多地没有被统计在册。那这些土地没法收税的,于是派基层干部去量一下地,看看还有多少没收税的土地,一并收起来。而且明朝发展了这么多年,很多地主官员仗着自己的权利,在土地面积上有所隐瞒,目的就是逃税。

 

这两个问题,明政府还是要重视的,毕竟土地就等于国家税收。说一个数字,据说当时查完之后明朝又多了2.8亿亩能交税的土地,2.8亿亩有多大呢?相当于明朝总国土的1%,要注意,这可是多出来的耕地面积和国土面积的比例,可想而知背后有多少税务损失。

 

二、国家不要免费劳动力了,我们在讲唐朝的时候说过,古代百姓可以选择劳役还是交税,就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而在明朝时期,很多地方官员为了牟私利,就会收了钱还让百姓去干活,这叫有钱出钱还得出力,这样百姓干的活顶了税,多交的钱归自己,中饱私囊,国家收入降低,百姓劳苦不堪。而一条鞭法则表示,以后我们不要免费劳动力了,干这些活的人,我们给工钱,但是税钱你不能少给,这样防止了各地官员再搞免费劳动力顶税这一套。

 

三、以后你们交税只交钱就行,可能有伙伴说了,交税不交钱,难道交粮啊?没错,以前商品经济没发展,很多就是交粮的,所以国家有很多粮仓,但是收粮食很麻烦,收上来的粮食品质参差不齐,运输粮食要钱,储存粮食也要钱,收那么多粮食,变现也困难等等,无形之中又是一笔又一笔的开支。

 

现在商品经济发展好了,百姓的粮食随时能卖出去,所以都交钱就好了,省的拿各种残次品顶税,银子总是好保管的,也省去了很多隐形开支。

 

经过这么一番改革之后,等再次税收,国库就收入了大批的银子,也有了钱去搞海防,可以说是皆大欢喜,但谁都没想到,这么玩下去,也让国家惹了一屁股的麻烦。

 

我们前面提到过,明朝官员在土木堡之变后,分裂成了两派势力,一、大地主,二、资本家,而一条鞭法的改革,则恰恰触动了朝中大地主的利益,比如说查地也好,还是拿银子交税也好,这都让大地主很不爽。为啥呢?

 

因为以前有粮才是爷啊,商品经济又不发达,兜里有粮,心里不慌,地主有粮,就有人给他干活,地里能刨食,赚更多的粮食,你看陶渊明说,不为五斗米折腰,过去结账可是用粮食的,连公务员都是这样,但是现在不行了,商品经济发展起来了,谁拿粮食结账啊,粮食还得去换钱,因此农民不追求吃饱饭了,而追求腰包鼓了。管你有粮没粮,有钱才是娘,更何况,连国家收税都不要粮食了,大地主手里的粮食,就不那么招人稀罕了。

 

结合之前明朝耕地面积加大这一点来看,明朝那么多土地生产粮食,粮食恐怕是过剩的,学过经济学的都知道,过剩就容易导致贬值。此时,反倒是另一波人过的很爽了,本来钱这玩意是被中国古人不齿的,士农工商,商可是四民中地位最低的,现在好了,交税要钱不要粮,那大地主总要拿粮食去换钱不是?所以尴尬的一幕出现了。

 

怎么尴尬呢?这里涉及到一个经济学的小常识,叫货币短缺,说白了就是钱不够用了,因为每年开采的银矿是有限的,所以以银子作为本位的货币也是有限的,但是你想啊,粮食可不是有限的,越来越多的农民参与生产,粮食多起来了,但是现在国家收税要银子,所以只能拿粮食换银子,于是市场上就出现“卖粮食的多,买粮食的少”这样尴尬的局面,导致没人买粮食,粮食也就不值钱了。

 

因此,一条鞭法出来,地主不爽了,但是持有银子的资本家却爽坏了。

 

所以负责一条鞭法改革的张居正死后,由地主阶级组织的东林党迅速成立,告诉皇上你要给百姓减免赋税,你要仁政,表面上是为了百姓,实际上减税最大的获益者,就是这些拥有大量土地,而不拥有资本的地主们。他们不用因为纳税而贱卖自己的粮食了。

 

而另一边的资本家呢,看到情形不妙,也迅速抱团,以地方为名成立了齐楚浙党,也就是以浙江,山东,湖广一代出身的官员抱团,仔细研究你就会发现,这三个地方都有一个特点,靠海,发展经济,没错,这些就是我们所说的官员当中的资本家。

 

因此,大名鼎鼎的明朝党争就这样轰轰烈烈的展开了,没想到吧?明朝党争的导火索,竟然是一袋粮食引发的血案。

 

在两党的竞争之下,资本代表的齐楚浙党,最终抵不过在中国发展了千年的地主阶级,开始投靠宦官,而宦官权力也在齐楚浙党的加持之下,达到了明朝的巅峰,也就出现了我们熟知的,历史上权倾一时的九千岁大太监,魏忠贤。至此,明朝资本主义崛起的可能,全靠这个没种的男人了。



明朝魏忠贤时期(被人唾骂之后的另一面)

魏忠贤,年轻的时候是街头的混混,由于赌博混不下去,进宫当了太监,经历了四任皇帝,能从一个小太监慢慢的在皇宫混到了太监头子,你不得不承认他是混官场的绝对聪明人,鹿鼎记都不敢这么写,比如说他知道我们的手工达人朱由校,在雕刻的时候不愿意处理朝政,所以他为了达成某些龌龊的小目的的时候,就会在皇帝忙着雕刻的时候去汇报,皇帝呢,忙于木工,一般也就迷迷糊糊的随口答应了,或者让他看着办,因而,就算是皇权对朝政有绝对掌控,在魏忠贤这儿,就可以暂时借用过来。

 

魏忠贤对经营这个国家也有自己的看法,他不是一个只知道胡闹的坏太监,当然我们不是给他翻案,而是要讲一些他有意思的东西,比如说,他这个人很贪,为了挣钱想尽一切办法,他看到了江南地区的工商业、对外贸易很发达,他就琢磨,为什么不收税呢?于是他就针对工商贸易设立了工商税、海税。

 

搞笑的一幕出现了,虽然他收税了,但是齐楚浙党却很开心,拿钱你得干事,收税就等于保护,这样一折腾,魏忠贤口袋鼓了,资本家的口袋更鼓了,更安全了,所以魏忠贤才长期被很多人官员拥护着,没有东窗事发。

 

还有一件事很有意思,可能是坏事做多了,魏忠贤良心发现,当河南遭灾时,还能免除赋税,并从内库拨款赈灾,甚至还对几十年未曾修理过的黄河水道进行维修,可能是贪的太多花不出去也是心烦。

 

对于国防他也是毫不吝啬,大把大把的钱往里扔,什么火铳、战车、地雷、炸弹都配备齐全,甚至当时的奢侈品红衣大炮都备上了,就是为了巩固国防对抗清军,因为他明白,他的权力来源于国家和皇帝,而不是百姓和大臣,只要国门不破,自己这个九千岁还是稳坐帐中的,果不出所料,后来攻入的清军前首领努尔哈赤,就是魏忠贤贪来的钱买的大炮打退的,历史真有意思。

 

所以在魏忠贤执政期间,虽然有这样那样的不好,这是事实我们要正视,但是有一点我们也应该看到,那就是他也曾努力的维持过这个国家,没让这个国家被外族灭亡,即使他是在维护自己的利益。

 

不管是不上朝的万历皇帝也好,还是不管事儿木工皇帝也罢,这些惫懒的皇帝,他们的行事作风都慢慢的有了现代英国女皇的范儿,就是虽然名义上是皇帝但是不管事,当然英国女皇是没权力,不能管;而明朝皇帝是有权力,不想管。当然也正是他们的不管,明朝商业也发展的越来越快,如果明朝皇帝要是安安静静的再玩个几十年,估计明朝皇帝也可能真正变成英国女皇那样,中国也就迈入资本主义社会的道路了。

 

但是历史没有如果啊,皇权就是一剂国家的毒药,它会尽可能阻碍国家发展的进程,而维护自己的统治。

 

于是,皇权还是醒了,随着木工皇帝的驾崩,他的弟弟崇祯皇帝上位,这个皇帝对于那些架空皇权的人可以说是极为不满,一上位就处死了魏忠贤,这也多亏了老祖宗的设计,皇权可以沉睡,但随时都能苏醒,于是一直被魏忠贤压下的地主势力再次反攻倒算,朝堂又陷入了你争我斗的局面。而北方的外敌和国内的叛乱,也在这些争斗中被那些忙于争夺利益的官员无限忽视,而也正是这种忽视,让明朝陷入了深渊。



总结

 

封建的皇权讲究制衡,共赢,或者共输,即使两败俱伤,但两者只要不产生绝对的优势就行,这是封建皇权的惯用手段,比如说皇帝看文官厉害了,就会提拔宦官,这就是制衡手段,只要下面的人不超过皇权就行。皇权的本能是维护自己的统治。

 

但资本不一样,资本是逐利的,老板不努力,不英明,生意就会流到别人家,老板逐渐会被市场淘汰,皇权长期的不出现,已经让明朝这个国家,慢慢的变成了逐利的氛围,本来已经在军事、经济等各方面走在时代前列的明朝,又因为皇权的苏醒,再次陷入内乱当中,逐利的资本和绝对的皇权产生了微妙的化学反应,正在载着这个国家走向灭亡。

 

崇祯的上位,并且亲政,就出现了一些剧本里都不敢写的桥段:黄河改道、黑死病泛滥,皇权要求赈灾,但是中层官员逐利,赈灾的活动成了大型贪污现场,灾没救了,百姓还要忍受一波来自皇权的剥削;外敌入侵,皇权要打仗,可是军官们却在算账,这场仗自己能贪多少,边境问题没解决,反倒有人从中谋取利益,最后皇权无奈只能清洗中层干部,导致人才青黄不接;国库紧张,皇权需要用钱,因此各地商人就成了盘剥对象,他们利益受损,就会勾结满族人入侵;内有政府危机、天灾人祸,外有外敌入侵,内忧外患的情况下,皇权需要统一力量,但是各地藩镇却各有各的小九九,担心不要成了皇权的牺牲品,于是偌大的明朝,就成了一股又一股的势力……

 

皇权是绝对的至高无上,但是资本讲究的却是自由逐利,于是,在皇权盘剥资本的利益时,受伤的就是夹杂在其中的百姓,于是明朝大地上,又崛起了各股农民起义,以李自成张献忠为代表的农民起义军,抓住了皇权和资本抗衡的间隙,迅速的攻入京师,也就是现在的北京,放任国门大开,崇祯皇帝努力辛苦的和资本对抗了17年,也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吊死在故宫后煤山的歪脖树下,才有了后来清军南下,统一中国的局面。

 

清朝,又会怎样统治这片土地呢?我们下节接着讲。

 

本期的参考用书是北京出版集团出品大家小书系列的《明史简述》,作者是吴晗先生,在这本书中除了开浩已经讲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线,其他的角度,去讲解明朝,比如说明朝的文化,小说,是如何从高堂之上普及到底层民间百姓的,明朝的党争具体是什么样的,这些在书中都有涉及,有兴趣的听官可以去买来看一看。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霏霏001

    朱元章的家人是被元朝的贪官害的,不是被明朝的贪官

    一四六源 回复 @霏霏001: 点赞。

  • 陆秀夫1

    最喜欢主播

    陆秀夫1 回复 @陆秀夫1: 哇哇哇,开浩给我点赞了

  • 1851796kpwh

    中国文化历史扫盲,谢谢开浩!

  • 九小炫

    到这就完了吗?

  • 苦行僧_21

    这就是一个循环

  • 13918803vrj

    没了吗?听上瘾了呀

  • 北田乔老

    为什么不出书?音频只是小吃和快餐读者的体会不会太深

  • 良平先生

    都舍不得听,最喜欢的就是开浩的这个系列啦

  • 苍澜_一刀

    感谢文化的继承,传播,谢谢!

  • 咖啡哥怀化旗协

    总结得相当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