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 什么是逻辑,怎样才算有逻辑

11 | 什么是逻辑,怎样才算有逻辑

00:00
12:06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


从这一集开始有连续十集,要谈一谈哲学的思想方法。这一集的主题是什么是逻辑?怎样才算有逻辑?


有些人问我,为什么谈人生哲学?还要先谈西方哲学呢?难道中国没有哲学吗?我的回答是:“中国当然有哲学,只不过哲学这个词是从西方翻译过来的,在西方来说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形成一个完整的学科,有丰富的内容跟它的成就。我们今天做的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助别人的长处来凸显我们的特色”。

那么逻辑也是一样,中国没有逻辑吗?就这门学科的内容来说,当然是有的。在古代中国有“名家、墨家、兵家”在这三家学说里面,都涉及到逻辑思辨的问题,但它重点在于应用。而西方的重点在于它先有各种理论。所以我们今天谈逻辑的时候,还是先介绍西方的逻辑,以这个为主。


西方逻辑从两千多年以前到现在,总共分为两个系统:第一个是古希腊时代的亚里士多德所建构的逻辑学。第二个是到了近代以后才发展出来的,所谓的数理逻辑又称符号逻辑。因为后面这一派跟数学的关系太紧密了,里面充满了各种符号的演算,如果不是专门研究数学的人,恐怕不太容易理解。

但是一般讲到逻辑作为思想的规则,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就已经够用了,那么这个逻辑跟我们一般人的想法也都可以配合起来。那么亚氏逻辑它最主要谈什么呢?最主要有三个内涵,就是概念、判断、推论这三个内涵。

先说概念,逻辑既然是要探讨思想的规则,人有理性自然就会思想,那么思想有没有规则呢?有的。如果没有规则一般人很容易想东想西,看到一个问题找不到重点,他在思考推论过程常容易出现一些差错。看到一件事情有时候想错了,想偏了想反了,都有可能。所以把逻辑学会,至少你比较冷静的思考,容易产生它的效果。


简单说一下什么叫做“概念、判断跟推论”。


重点在于第一个:概念是什么?一般讲到概念的时候就是所谓的名词,像太阳、月亮、桌子、椅子,所有你能够了解的名词都是概念。

提到概念的时候,首先要记得你为什么不把它理解为观念呢?因为在中文里面观念是比较泛泛的,如果你讲翻译,它可以从英文的 idea来对照。比如说我们要去旅行,你有没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是idea,有什么样的观念?它是一般的用法。

那么概念就比较专业的用法。我们现在谈什么样的概念,概念就要区分两个,一个是意向,另外一个是意义。意向是主观的,意义是客观的。什么叫意向?每一个人听到一个概念,都会有他主观的感受跟印象,受到个人生活经验的影响。

比如谈到农村,如果你是农村长大的孩子,就会想到小时候的各种生活经验,不见得都是很美好的,也有辛苦工作的一面。如果你在城市里面长大,听到农村可能想象有一种田园风光,就好像陶渊明所说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其实没有那么美好的,那么每一个人有不同的生活经验,所以他会对同一个概念形成不同的主观意向。

我们跟别人沟通的时候,或者在思考的时候,要尽量减少意向的成分,而增加什么?增加意义这一部分,意义是客观的。比如你翻字典,每个字根据上下文的脉络,它有不太相似的意义。要通过举例来说明,那么对意义把握准确的话,沟通起来就比较有效果了。

譬如提到“龙”这个字,中国人听到龙会觉得很兴奋。在《易经》里面也说过“潜龙勿用、飞龙在天”等等,把龙当做帝王权威的象征,以及祥瑞的象征。西方人不一样,西方人听到龙,现在可能会想到电影侏罗纪公园里面的各种恐龙。但是在古代一路下来都是另外一个概念,英文叫做DragonDragon就是在宗教里面代表恶魔的。那么这一来我们跟外国人聊天,谈到龙的时候,就要先分清楚,你到底说的是个人主观的意向,还是我们现在要讨论客观上的意义,到底龙是什么?要先界定它的概念。

所以我常常说跟别人谈话聊天的时候,首先要做的是“澄清概念”,就跟这个有关了。事实上古希腊时代的苏格拉底,他最大的特色就是整天在街上跟别人在做“澄清概念”的工作。譬如你说:“张三很勇敢”,苏格拉底就会问你,“你所谓的勇敢是什么意思”?这就是澄清概念。

第二步就是判断,什么是判断呢?两个概念用是或不是连在一起,就形成了判断。其实我们思考的内容都是判断,譬如我们现在说地球是绕太阳转的,这就是一个判断。前面的主词是地球,后面的是述词,叙述地球绕太阳转的,中间的是联系词。

所以任何一个判断都有三个东西,前面是主词,中间是联系词,后面是述词,用来叙述主词的。像我刚刚说张三是勇敢的,张三主词,是联系词,勇敢的就是述词。这些基本的术语很容易了解,了解了之后你就可以开始发表自己的判断了。判断又称作命题,在学术上比较习惯用命题。你要提出一个命题,比如在早期说太阳绕地球转,后面就改变了,变成地球绕太阳转。像这很简单的思想内容,但是说到判断的时候,任何一个人说一句话出来,都可以推出另外三句话,这就是判断里面最简单的一种道理。怎么说呢?譬如我现在举例,我现在说英国人是勇敢的,你从这句话就可以形成另外三个判断。

第一句:英国人是勇敢的,

第二句:有些英国人是勇敢的,

第三句:英国人不是勇敢的,

第四句:有些英国人不是勇敢的。

我想你已经发现了这四句话是不能分开的,但是你说的时候只能选择一种,所以说话的时候为什么常常要讲我说的不是全部,而是部分。但是通常我们都会用全部的概念称作全称,来描写我们的心得,结果很容易让别人抓住把柄。

比如说你到法国旅游,你说:“法国的风景很美”,就变成是所有法国的风景都很美了吗?所以比较可靠的说法就是说:“法国有些风景是美丽的”,你说有些就没有问题了。等于是我们不管做任何肯定或否定,都要设法了解到自己说的是什么。这就涉及周延的问题,周延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你要看一句话,主词周不周延,述词周不周延。主词是否周延要看它的前置词,所有的英国人,有些英国人,那前面的就是周延的了所有的英国人。有时候你没有把所有的说出来,你说英国人是勇敢的,这已经是英国人周延了。

但是述词周不周延就要看它是肯定还是否定,只要说肯定的,述词就不周延。比如我说英国人是勇敢的,并不代表所有勇敢的都是英国人,因为勇敢的是述词,它用肯定句法,英国人是勇敢的,所以勇敢的不周延。另外还有法国人,德国人也可能是勇敢的,所以这个就是周延的问题。讲判断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周延这个观念,你现在说的是主词是否周延,述词是否周延,因为这个跟后面的推论有直接的关系。

所以亚氏逻辑简单来说,首先是概念,要确定你说的每一个词的意义。第二个是判断,你把两个词连在一起,用是与不是连在一起。所以每一句话说出来都有四种可能:


“全称肯定,特称肯定,全称否定,特称否定”。

全称就是全部的,特称就是有些,这一来你就知道,这样有四种句式,在逻辑上是一个基础。每一句话都可以有这4种句式,然后后面才是推论,推论里面就会提到所谓的三段论法,这是我们下一集再做进一步说明的主题。这一集就谈到这里。

我是傅佩荣,谢谢你的收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自在逍遥春

    听了傅老师这节课,发现说话真是大学问,一句话说的不严谨,就会漏洞百出,可能被人抓住把柄,还不能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 a8e3h5zgpm63jijdgnxg

    我觉得我需要多听几遍,进一步理解

  • 黑眼豆豆_xk

    打卡人生哲学11,逻辑是思想的规则,通过一定的逻辑训练,可以让我们头脑清楚,思路清晰。但千万别陷入诡辩逻辑,如果发现自己的逻辑有误,及时修正,不要用修改概念,诡辩逻辑等来掩饰自己的错误观念。(碰巧今天还看到“没有真正的苏格兰人”谬误,举的例子同文中挺像的)

  • 时秀珍

    意向是主观的,意义是客观的,澄清概念就是避免太多主观意向而让命题符合客观真实

  • wsw吴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