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学11|拜物教:金钱与信仰的现代转型

宗教学11|拜物教:金钱与信仰的现代转型

00:00
12:41


【庸俗的宗教:这个世界怎么了?】


你好,欢迎来到宗教学第十一讲。我是王献华。上一讲通过对文明冲突论的简单回应,我们试着提出一个问题:在寻找宗教共识这件事变得异常紧迫,甚至关涉着世界和平和人类的未来的时候,宗教学向何处去?在我们看来,作为人文学科的宗教学,似乎面临着要么呼应现实,要么彻底失语的尴尬。


宗教学的困扰归根结底来自宗教的混乱。而宗教的混乱在现实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它在变得越来越庸俗化。你可能已经发现,世界范围内的宗教似乎有一个共同的趋向,那就是,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开始变不那么神圣了。身边突然就涌现出大量的仁波切,寺庙中举办着堂而皇之的捐献比赛,逢年过节人们疯狂的抢头香,甚至打扑克牌摸到个大王都要感谢主。


这些都是宗教正在变得庸俗的铁证。这个世界怎么了?为什么这些以神圣之名进入我们生活的东西,会大面积的显示出庸俗到不能再庸俗的样子,还有没有什么东西是真正神圣的?还有没有什么真正可信并且可敬的东西?这一讲我们就来一起分析一下宗教庸俗化这件事情,看看能不能找到其中的原因。


【没有什么生意比宗教更无本万利了】


宗教庸俗化这个问题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给我带来严重的困扰。然而,在一次很普通的日常课堂中,我的一位以色列老师一句话点醒了我,他说:没有什么生意比宗教更无本万利了。这句话让我开始理解作为我们时代特色之一的宗教庸俗化或者货币化现象,理解了也就相对好受一些,至少没那么困扰了。


做生意确实最好是无本万利,但这和宗教有什么关系?无本万利的生意经,又如何能够让我们对时代的宗教状况从此释怀?让我们就从宗教生意经说起,聊一聊宗教作为符号系统的逻辑,理解一下宗教庸俗化的内在原因。


首先,我们先聊聊宗教这门无本万利的生意。无本万利的生意,意味着不用付出成本,就可以获得巨大的世俗利益。不用付出成本,就能满足人们需求,让他们愿意付出巨大代价购买的,是什么呢? 


那就是人生的意义。我们说死亡不是最可怕的事情,找不着北才是,所以如果能够让人们找得着北,那么付出再多的世俗代价都是能被接受的。这种交换的合理性,对于那些共同认同某种宗教的人们来说,并没有太大问题。


不过,虽然宗教能够给人们提供意义系统,但是空口无凭啊,总得有什么证明吧。我们在前面谈到过,宗教的最基本特征在于神圣和世俗的划分,被划分为神圣的事物就是宗教意义系统的证明。任何东西一旦被划分为神圣,它也就具有了强大的符号价值,有机会的话,可以换来巨大的世俗利益。


神圣的东西不但可以拿来交换信徒的土地和粮食,必要的话也可以拿来交换鲜血和生命,拿来交换信徒白花花的血肉和人生。无论是奉献土地和粮食,还是献出白花花的血肉和人生,只要有助于人们找到他们生命的方向,对他们来说就是值得的。


如果把宗教比做生意,神圣符号就是宗教售卖的商品,其中包含的是宗教赋予的意义;而信徒为了得到神圣符号这个商品代表的意义价值,可以用自己的财产甚至生命作为代价。有了神圣符号作为商品、有了信徒作为买方,那么宗教这个生意就做成了。


只不过,要真正做到无本万利,宗教还得再努把力,要让自己的商品更受欢迎、更有市场才行。也就是说,神圣符号和它背后代表的意义系统,必须被更多的人接受。只要有了这样的共同接受,它就有无尽的符号价值。


反过来说,如果没有了这样的共同接受,它也就不再有任何价值,因为市场没有了啊。做个不太贴切的类比,我们来到一个与世隔绝的雨林部落之中,部落的人们根本不知道美元为何物,也根本不接受它背后代表的价值,对他们来说,美元不过是一堆绿油油的纸张。


这样,宗教是门无本万利的生意,背后的逻辑就清楚了。在这场生意中,神圣符号是商品,它代表的是宗教提供的意义系统,是人们愿意用生命、用财产为神圣符号买单的原因。而信徒是商品的买方。换句话说,符号能做多大,宗教就能做多大。


【全球化时代,正在失效的神圣符号】


所以,把宗教作为一门生意理解,其实完全没有问题。不需要做任何价值判断,它是符合宗教本质的理解方式。问题是,为什么在全球化之前的时代,我们会觉得这个生意很正常,反而到了现在,这个生意却充满了铜臭味,甚至让人厌恶呢?


原因首先在于,因为时代状况的变化,传统宗教的神圣符号大多数失效了。在全球化时代之前,每个宗教都可以拥有自己独特的圣俗区分和特有的神圣符号,以此来代表自己的意义系统。它们彼此之间很可能不知道对方的存在,即便知道,也只是当个奇谈一笑了之。


比如,2000年前,中国史书里就会模糊提到遥远的大秦,也就是当时的罗马帝国,但对罗马帝国的社会和信仰状况语焉不详,因为当时的中国人既不了解,也没有太大必要去了解。


然而近现代以来,人类的技术能力,特别是交通能力的突飞猛进,改变了这一切。我们提到过,以前从上海到北京需要步行或者骑马,现在4个小时的高铁就完成了。


更为戏剧性、也在更深层意义上改变世界的,是每天上万架次的洲际航班,还有频繁的海上航行。世界开始真正成为一体,全球化的时代到来了。全球化不仅意味着全球成为一个地球村,更意味着全球的人群、物质、文化、宗教,在短时间之内的全方位交汇。


这就意味着,原本基本上相互隔离的各种古老宗教传统,纷纷主动或者被动的狭路相逢。 想象一下,忽然有一天,村里的老奶奶一如既往地走向村口的大柳树,想要向她心目中的大柳树神倾诉生活烦恼,看一看大柳树是否发了新芽。


她刚刚向大柳树许过一个愿,如果今天大柳树指向东方的枝丫,发出新芽来,她明天就出发,到东边,与和自己闹矛盾的儿媳妇和好。结果她走到村口发现,村口东边的大路上,一群衣着光鲜的富人,敲锣打鼓地簇拥着一位仁波切,村口西边的大路上一群衣衫褴褛的流浪汉,紧跟着一位金发碧眼的传教士。


大柳树对她而言是神圣的,大柳树上的新芽对她来说是一种代表神意的符号,但仁波切和传教士的到来也带来完全不一样的神圣观念和神圣符号。老奶奶的世界,从此再也不一样了。


我们暂时不去关怀新的世界对老奶奶可能造成的心灵冲击,但很能够设想一下老奶奶大柳树教最后的结局:老奶奶在她的大柳树前面立一个香炉,让自己的孙女儿在那里摆个纪念品小摊儿,顺便还可以向那些愿意来参拜一下大柳树的人们卖个票。


上一讲我们其实已经讲过,宗教在全球形成共识的速度远远跟不上全球化的速度。人类还没学会如何形成共同认可的圣俗划分和神圣符号,就已经被全球化造成的后果扔到了身后。古老人群内部原有的共识被搅乱,多样的神圣符号在互相冲突中互相抵消。


【货币:全球化时代统一神圣符号的最佳选择】


为了缓解这种混乱,人们只能选择一个权宜之计,在真正的宗教共识、宗教意义、圣俗区分形成之前,先形成统一的神圣符号,于是货币成为全球化时代统一神圣符号的选择。所以大柳树教的老奶奶所采取的策略,不仅随处可见,其实也是符合深层逻辑的。


为什么会是货币呢?因为,在最基本的特征上,宗教的神圣符号与金钱确实有着极为相似的地方。首先,宗教的神圣符号和代表金钱的纸张、数字,都是几乎没有成本的。其次,宗教的神圣符号和货币,都是被共同群体认同的价值符号。


为什么我们付出两张纸币就可以换回50斤大米?为什么付出20个点数就可以吃碗兰州拉面?纸币的物质形式一共不过半尺见方的纸张,根本不可能有50斤大米的价值,更不用说看不见摸不着的20个点数了。


但我们可以完成这样的交易,因为人们共同认可货币的符号价值。我们公认货币这样的符号价值可以和相应的商品对应,就像我们公认宗教的神圣符号与背后的某种意义系统相对应。这样的一种共识和宗教所依托的共识,有着某种观念上的同构性。 


到这里,关于宗教为什么越来越庸俗的原因也就清楚了。货币不仅成为全球化时代共同接受的世俗符号,也在统一的神圣符号缺失的情况下,越俎代庖成为统一的神圣符号。


宗教原本就是一门无本万利的生意,神圣符号代表的宗教特有的意义系统,为了这个意义系统,是人们愿意用生命、用财产为神圣符号买单。在全球化之前的时代,我们会觉得这个生意很正常,到了现在,这个生意变得更加充满铜臭味。


这是因为,货币偷换了以前多样的神圣符号,成为全球化时代统一的,圣俗不分的符号系统。货币,它的具体展现也就是钱,向来和庸俗、铜臭挂钩,这就是现在这个时代,宗教生活尤其显得庸俗和充满铜臭味的内在逻辑。


你觉得在全球化时代,除了货币这个符号共识,还有什么符号共识?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你的看法。 


(欢迎添加课程助理微信:eidos002,入群与知识爱好者们交流讨论,获得更多课程与学者的相关信息。)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大观天下志

    欢迎大家可以加入社群,提出问题,与人文社科爱好者一起讨论。我们会在大家提出的问题中选取问题内容,请主讲老师进行答疑,期待和你一起讨论。➕VX:eidos002

  • 顽童有点儿老

    宗教需要人崇拜才有意义,崇拜则需要有偶像或符号。这就不难理解宗教庸俗化的内在原因了。在这场生意中,神圣符号是商品,它代表的是宗教提供的意义系统,人们愿意用生命、用财产为神圣符号买单。而信徒是商品的买方。谁又是卖方呢?不言自明。 此外,符号能做多大,宗教就能做多大。遗憾的是,全球化时代,符号还在,但附体在上面的神圣却在渐渐消失。

  • 文博_6x

    所谓的资本主义早已成为新的宗教,货币就是赎罪券,资本的异化完成了自我的异化,债务是神圣的,与新时代的十字军绑定在一起的赎罪券帮助华尔街收割全球

  • 小刃031201

    货币是交换工具,宗教的神圣是指代人生意义的,把这两个作为符号系统来同化,逻辑上不通

    乐府清音 回复 @小刃031201: 可能是人们认为钱可以买到一切

  • Susanna88

    没明白...货币是怎么偷换成为全球神圣符号的?货币首先是一种价值符号,宗教因为其意义价值用货币交换,同样文化因为其文化价值,文物因为其历史价值也可以用货币交换...如果说货币因为完成了意义交换就变成神圣符号的话,那它也可以成为文化符号或者历史符号了吗?求指导

    Susanna88 回复 @Susanna88: 我们付费听课,课程的观点和信念也是货币交换来的🤭如果这样可以,宗教是不是一样🤭

  • 1388913paab

    宗教的心里装满了利益,利益的身上着了宗教的盛装

  • 林深不知处mz

    还有表情符号。。哈哈全球通用

  • 佑1佑

    大柳树教,哈哈,第一次听说,但农村里确实大樟树根有很多人烧香烧纸

  • yxl9633

    各种的“主义”,多重的“理想”和价值观念,甚至一些特定的“生活方式”,都成了新的符号系统。

  • 听友219136243

    不同意金钱是神圣的说法,举个例子,金钱买不到生命,一个人要死的时候绝对不会光想着钱,而是想着自己死后能不能和死去的亲人相见之类的东西。 人人都追求金钱,恰恰和神圣相反。 古人不为五斗米折腰,恰恰提现了一种气节一种精神。 我感觉说的是自相矛盾。

    听友81629239 回复 @听友219136243: 文章并没有说金钱神圣,只是说明一种现象,与现象产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