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经21】行由品第一:慧能的偈子如何更高一筹

【坛经21】行由品第一:慧能的偈子如何更高一筹

00:00
10:49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我是钱文忠。今天咱们一起接着来精讲《坛经》。


上一讲咱们讲到有一个童子,也就是在寺庙里边还没有正式出家的这种青少年,年纪比较轻的人,在经过慧能大师在干活的碓坊的时候,踏碓舂米这个碓坊的时候,他高声地唱诵神秀的偈子。慧能在里边听到以后,他已经知道这个偈子没有悟到心性。慧能就问童子,童子向慧能转述了弘忍大师对这个偈子的赞赏,以及对众弟子都要诵读,并且依照这个偈子来修行的要求。


慧能就说:“我亦要诵此,结来生缘。上人,我此踏碓八个月馀,未曾行到堂前,望上人引至偈前礼拜。”慧能讲,他尊称这位同志为“上人”。“上人”如果非要翻译成现代汉语,就好比长者、先生。因为慧能还在干苦活,只能在下房里工作,而童子毕竟已经可以在寺庙里到处逛来逛去,可以参与诵读偈颂,参与礼拜了。那么童子当时的地位当然是要高于慧能的,所以他尊称他为上人。


慧能大师讲,我也想诵读偈子,能够结来生之缘。我在这里碓坊里边干活,踏碓舂米已经8个多月了,我从来没有到过佛堂前。我一直在这房间里老老实实干活,希望上人您能够把我引到偈子前,让我去礼拜这个偈子。童子就把慧能引到偈子前去礼拜。慧能又说,慧能我不识字,请上人您为我诵读一遍。这里就出现了在《坛经》里边明确的说法,慧能大师是不识字的。


“时有江州别驾,姓张名日用,便高声读。”还没等到童子来诵读偈子,那个时候旁边正好有一个官,江州别驾,就是江州的一个官叫张日用,他马上就高声诵读起来。慧能闻已,遂言:“亦有一偈,望别驾为书。”,慧能听张日用官员颂读了一遍以后就说,我也有一个偈子,请别驾,请长官您替我写一下。因为慧能不识字,当然也不会写字了。“别驾言:汝亦作偈,其事希有。”别驾是很看不起慧能了,说你还写偈子,这个事情太稀奇了。“慧能说:欲学无上菩提,不可轻于初学。”这个慧能一回话,这个水准就出来了。慧能说,如果一个人想修学无上菩提,他就不会轻视初学,不会轻视这些刚刚开始学习的人。


“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这句话也是非常的有名,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没意智”是指愚钝、没有智慧,说下下人虽然是下等人,但他也会有上上智慧。有些人尽管是上等人,但他可能非常愚蠢。“若轻人,即有无量无边罪”,如果你轻视他人,对他人不抱有一种敬意,那你的罪就太多太大了。


别驾一听到这个话,说,那你把你的偈子念出来,我来为你写。你如果先得法了,先须度我,勿忘此言。这个别驾官员还是有点见识的,他听到慧能大师这么应对,他大概瞬间受到一种强烈的冲击,觉得这个踏碓的干苦工的,不识字,也更不会写字的这个人有悟性。所以他就跟他约定,行,你念出来我给你写。但是咱们约好了,如果你得到了传法,你必须先度我,不要忘了这个话。于是慧能就念出了他在佛教史上极其有名极其重要的偈子,这个偈子是,可能听众朋友,很多人也都能背出来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大家对照一下前面神秀的偈子,神秀的偈子是咱们前面已经给讲过了,神秀的偈子是“生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在这里我首先要强调,在佛教史和禅宗史上,慧能的偈子也有多个版本,甚至有学者推断慧能的偈子是由两个偈子压缩重编而成的,是由他的弟子们。当然,确实的情况,咱们在今天也不得而知了,反正流传最广的就是这样的一个偈子。这个偈子一听就可以了,都不用解释。大家马上感觉到一种顿悟强烈的一种色彩,或者一种我把它称为悟解力,就是巨大的来自内心的瞬间,即时即刻都可以爆发出来,或者呈现出来对佛法的悟解的能力。


写完了这个偈子以后,张日用在那写,旁边围观的这些徒众吃了一惊,都觉得非常地惊讶。大家相互说,奇哉,怪啊,我们可不能以貌取人,“何得多时使他肉身菩萨”,这是当时我们要把它称为佛教汉语,“何德多食使他肉身菩萨”什么时候就让这个人已经成为肉身菩萨了?就什么时候这个人竟然已经开悟了?大家沸沸扬扬。五祖弘忍见到大家在那吃惊,恐人损害,这个就把一个故事弄得跌宕起伏了。


五祖弘忍看到门下的弟子对慧能很吃惊、很惊讶,五祖担心有人伤害慧能。这个我再强调一遍,这是慧能、神会一系的传承下来的一个版本。本来是一个佛门里边的传法的故事,但是隐隐然好像变成了一个悬疑故事,一个案子,对不对?非常有意思。于是五祖弘忍就用这个鞋,他把自己的鞋脱下来,把慧能的偈子给擦掉了在墙上。张日用写的,五祖弘忍把它擦掉了,说“亦未见性”,把它擦了,也没有看到本性,也没有或者说未现本性,没有呈现出你对本性的了解。众以为然。


既然五祖弘忍大师都这么说了,而且五祖弘忍在此前已经公开表达过对神秀偈子的欣赏,那大家当然都以为然,但是第二天事情就很奇妙了。第二天五祖弘忍悄悄地来到了碓房,五祖弘忍就到慧能大师干活的碓房去看他。五祖弘忍为什么要去呢?他又跟慧能大师说了些什么呢?咱们留在下一讲为您讲述。


今天这一讲咱们就先讲述到这里。感谢您的垂听,咱们下一讲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月亮6367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婷婷nus

    即时即刻👍👍👍👍精准

  • 大海0951

    天天学习中!

  • 无染无净

    从“无”字即可见惠能这“菩提”偈很通透究竟了。 本来无一物中的“无”与《心经》中的“无”字一回事,“无”字既明了不可得与不可思议,也有如是之义。 无一物,即不为一物所转。不为一物所转,不著相,不被这知见作意所转,因此何处惹尘埃?! 心迷被《法华》(诸事物)所转,心悟转《法华》。《楞严经》说:“心能转物,即同如来。” 哪有“我”?一切随缘(境)示现而已。心法(事物)本一体一如不二,谈什么“转不转”呢?! 一切唯心识所现,一切现成,一切都只是心意识在现行(起作用)。都是“心”。因此实际既无能转所转的“事物”,也无能转所转的“我”,也无所谓的“转”,三轮体空,“本来无一物”。 感恩一位大德师兄的指点

  • ERIC_LU

    感觉有点啰嗦

  • 猫蜜_id

    曲折的经历,神奇

  • 无染无净

    水湿不二,水、波、雪、冰、汽等诸水为万相,但湿性(心的本性)为其体。任一相当下即是体即是心性起用。湿性不可见,诸水为湿性在起用,若见诸水明白水湿不二即见性。 五官惟名,其实是心性在作用,当然心性也是惟名,所以毕竟只是如是,同时,五官感觉毕竟是意识起作用,所以六识毕竟是意识,一切法都只是心意识在起作用。 心性在起用(作用),在眼说见,在耳说听,在鼻辨气味,在舌言谈,在手执提,在脚走跑运动……若见诸法明白心(心性)法不二即见性。 心的本性不著一相一物一见一知,如果著一则落这一而“一叶遮目,不见泰山”;同时虽不著一却遍摄一切相、物、见、知。这“本性”俗眼俗智当然不见,所以又方便名为“佛智(般若)”。

  • 太乙金

    有一些音乐真的不错 不知道是不是佛教音乐

  • 当局者说

    这集的标题是,为什么五祖的偈子更高一筹,但是全篇没有解读,更没有说为什么更高一筹。都是讲故事,本来看原文几句话的事情,硬是讲了10分钟。太水了。

    鱼仙山人 回复 @当局者说: 六祖的偈子明了了佛法的空性

  • 苗苗是个猫

    论好徒弟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