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你好。
格聂雪山直插云端,高原草甸一望无垠,藏族少年纵马驰骋……这段时间,一则关于四川理塘的短视频,让“甜野少年”藏族小伙丁真再次爆红网络,以至于“全国都在邀请丁真”。因为短视频,让丁真帅气的脸庞、清澈又略带些羞涩的眼神被网友记住;也因为短视频,让他作为一个窗口,让更多人了解到四川的美丽和祖国多地的壮美河山,与丁真为何刷屏同样值得思考的,是短视频之于生活的意义。昨天我们聊了丁真,今天我们再来说说短视频。
短视频初兴之时,有人曾用“网络是现实的投影”来解释,为何短视频会如此受到大家的喜欢。这话可能只说对了一半。先说对的那一半。除去算法推荐等技术因素,短视频确实让现实世界更加完整地、立体地呈现在每个人的生活里。承担这种功能的,以前是文字、图片等,但短视频既有画面,也有声音,既能看,又能听,无疑能承载更多的信息,无疑更有效率,也更具冲击力。“穿楼而过”的李子坝轻轨站、“27层也是1层”的休闲广场,让“8D魔幻山城”重庆成为网红城市;“文物戏精”,让阳春白雪的博物馆藏品“飞入寻常百姓家”;用心更走心的科普短视频,激发更多年轻人探索科学的热情。可以说,短视频里不只有娱乐,还有丰富的生活,不只有日常的片段,还有立体的中国。
然而,短视频并非是简简单单地“呈现”,也并非只是“记录”,它更是一种“分享”,一种“共同经历”。如今,每9个网络视听用户,就有8个使用短视频,因而让短视频成为连接起人与人的介质。而手机在短视频拍摄过程中的地位更加凸显,“视频手机”开始出现并流行,越来越进步的技术,也成为了纪录呈现的支撑基座,如全维人像视频技术(FDF)等。每一个短视频,都代表着作者的独特视角。人们在一个个短视频中,能看到柴米油盐,也能感受到喜怒哀乐。而抖音、快手、B站等平台提供的点赞、转发、留言等交流方式,又进一步拓展了分享空间。在新冠肺炎阻击战中,用OPPO手机拍摄的一条短视频让人们能一起感受武汉解封的喜悦:武汉街头恢复往日的喧嚣和车水马龙,热干面摊前又重新排起长龙,时隔两个多月未见的老伙计、老姐妹们又可以一起相聚下棋、聊天、拍照……可以说,短视频以“呈现”和“记录”,塑造着共同的记忆,构筑着情感的共同体。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与其说短视频是现实的投影,毋宁说它是现实的延伸。
更重要的是,短视频提供了一个他者的视角,让我们拥有了一双“复数的眼睛”,去追寻自己的美好生活。我们之所以会对他人“在路上”的视频感兴趣,除了能跟着镜头见识沿途的风景、让心灵抵达身体暂时无法抵达的远方,更在于让我们思考当下,提醒自己别让重复的日常消磨了对生活的热情;我们之所以会留意他人的生活诀窍、每日好物、精彩瞬间,除了这些事物本身的实用和美好,更在于它让我们去发现自己以前未曾注意的美丽,去过好自己的每一天。正如《中国视频社会化趋势报告(2020)》在阐释视频社会化之于美好生活的作用时指出,“技术逻辑推动视频以生产要素的形式进入生产、生活各个领域”“推动公众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的双重升级”,短视频绝不是“生活的调味品”就能简单概括的。事实上,它是美好生活的展示载体,也在塑造着我们的生活,无论是在物质层面上,还是在精神层面上。
回到丁真,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个人的走红或许有着偶然的因素,但终究是因为某些独特的品质。一句话说得好,“是丁真吸引了中国人,更是中国人吸引了中国人”。丁真被大家关注,恰恰是因为他身上的那份淳朴、自然;反过来而言,我们关注丁真,也未尝不是因为全社会珍视这份难得的纯真、纯净。记录生活也记录美,分享快乐也分享记忆,发现世界也发现自己,进而让我们与美好生活相遇,短视频作为一种媒介,其意义正在于此。
这正是:如实记录时代,如歌沁润生活。
(文|白弈非 主播|殷维)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